1、下图为上海轮船招商局,从图片信息中得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B. 洋务派筹建的北洋舰队
C. 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
D.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2、1851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起义,起义军称为( )
A.护国军
B.黄巾军
C.太平军
D.赤眉军
3、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他指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是
①民生 ②民族 ③民主 ④民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图所示漫画反映的历史是( )
A.蒋介石阻止了中美交往
B.中美“乒乓外交”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蒋介石联合美国进攻中国大陆
5、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体现了中国( )
A.建设和谐世界的愿景
B.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C.开启对外开放新征程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1992年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的是( )
A.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B.刘少奇冤案得到平反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中共十八大召开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实施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8、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警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
A.《马克思主义》
B.《国闻报》
C.《青年杂志》
D.《时闻报》
9、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他以身体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国民党军据守的桥型碉堡,壮烈牺牲,时年19岁。“他”是( )
A.马宝玉
B.刘胡兰
C.董存瑞
D.左权
10、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建立,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星火燎原”“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历程。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井冈山会师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平津战役
11、李鸿章上奏朝廷称:“各口通商以来,中国沿江沿海之利尽为外国商轮侵占,故设法召集华股,特创此局以与洋商争衡,庶逐渐收回权利。”由此可知,李鸿章创办“此局”的目的是
A.解决民用企业困难
B.逐步收回国家利权
C.筹集军事工业资金
D.增强军事实力
12、上海商务印书馆以出版新式教科书而享誉近代,1933年该馆出版了新的历史教科书,书名冠以“复兴”二字,寓意相当深刻。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13、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这句话是指( )
A.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
C. 日军的旅顺大屠杀
D. 日本割占台湾
14、《全球通史》记载: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预言的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革命并没有在19世纪爆发,在英国、工会的要求得到了满足、政府通过了维护工人利益的法律,通过和平的方式缓和了阶级之间的紧张关系。对这一史实最合理的解释是
A.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B.工人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D.资本主义制度也在自我调整和完善
15、美国学者费尔南德兹在《世界:一部历史》中写道“1860年,两件事给清政府带来了危机感。第一,大片土地落入农民革命者手中,尤其是太平天国……对清王朝构成了严重威胁。第二,英法联军占领了中国的首都北京。”材料描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
A.背景
B.目的
C.主张
D.结果
16、2022年11月30日,江泽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他在中共十六大上提出的什么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7、1953年至1957年,我国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各项成就中不属于一五计划的是
A.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B.宝成、鹰厦铁路建成
C.解放牌汽车生产出来
D.大庆油田建成
18、2018年9月,在辽宁海域发现并确认了北洋水师沉舰一一经远舰,这是继致远舰之后,发现的又一艘北洋沉舰。与这两艘军舰沉没有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反对华北自治”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20、历史学家钱穆在谈到太平天国时曾说:“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发动金田起义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提出《资政新篇》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1、为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潮。
2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制度;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制度。
23、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________”,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8年年底,张作霖的儿子________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24、张学良、杨虎城在( )(城市)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 )(城市),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25、______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6、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署的条约是《_________》。
27、1992年中共______(会议)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奋斗目标。
28、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于________年发动了全面内战。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__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9、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以后,颁布了《_______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3年,为了推翻清政府,太平天国开始进行______和西征。
30、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是对农业、____以及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31、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摘自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党有采取了什么措施?
(2)中国道路来之不易。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走了许多弯路后,一次重要的会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做了重大转折。这是哪次会议?工作重点作了什么转折?
(3)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比如:国防科技上,我国研制出原子弹、氢弹。被誉为“两弹元勋”的谁?从他身上,你能学习到什么精神?
(4)请指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指哪些?
32、简要概括近代中国在历次战争中均以失败结局的共同原因。
3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时强调: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
(3)作为青少年学生,应该弘扬哪些“长征精神”?
34、人类历史在交流、冲突、合作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材料二
材料三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等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材料四 当前,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治理严重缺失,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发表的以《共迎接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为题的讲话(2022年11月15日,印尼巴厘岛)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史上世界各地“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两种主要方式。
(2)材料二中,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与当时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地理的角度看,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请分别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名称。这两个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有什么共同之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各国应该如何积极共迎接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