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在华西方人组建了“洋枪队”,与李鸿章的淮军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 )
A.外国人在帮清政府训练新式军队
B.清军战斗力很弱
C.外国势力趁太平天国运动时侵华
D.中外势力联手围剿太平军
2、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订。这标志着( )
A.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
B.西藏实行民族自治
C.西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土地改革正式开始
3、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日本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B.蒋介石退居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如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杆烟枪折成两断,该雕塑是为了纪念在这里发生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对外国毒品走私的运动,这座城市是
A. 虎门
B. 厦门
C. 澳门
D. 江门
5、“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C.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6、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表明
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②中国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
④土地改革结束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了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8、现在我国农民绝大多数都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而且有的还加入了社会养老保险,这说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完善( )
A. 社会保障体系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C. 国有企业改革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有一部反映中国革命的影片叫《开天辟地》,你认为以下选项中最符合这一影片名字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戊戌变法 C.五四爱国运动 D.武昌起义
10、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中央决定在上海浦东建立( )
A.经济特区
B.开发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经济开放区
11、“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反映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布局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12、在毛泽东的笔下,它是宣传书,它是播种机,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它”是( )
A.北伐战争
B.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图中的广州、厦门、珠江三角洲、海南岛四个地方或区域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应是( )
A.海南岛——厦门——珠江三角洲——广州
B.厦门——海南岛—珠江三角洲——广州
C.厦门——广州——珠江三角洲——海南岛
D.海南岛——厦门——珠江三角洲——海南岛
14、德先生与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其中德先生与赛先生指的是( )
A.民主和科学
B.科学和民生
C.民主和民权
D.民主与民生
15、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16、鸦片战争的主战场是:( )
A.广州
B.上海
C.福州
D.天津
17、下列发生在民国十年的事件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五四运动爆发 D.新文化运动
18、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将右表中的信息归纳到一个主题中,这个主题应该是( )
主题:_________ | |
时间 | 事件 |
1956年 | 中共八大召开 |
1958年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
1966年 |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
1970年 |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A.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主题。以下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A.虎门销烟——收复新疆——实业救国——台儿庄战役
B.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C.火烧圆明园——旅顺大屠杀——《辛丑条约》——天京事变
D.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0、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21、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__________,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22、议题:总结历史经验,制定党的_______。
23、长征意义:粉碎了____________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________。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4、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_____大会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5、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在方面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______路。
26、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27、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时间是____年1月,失败于____年夏。
28、五四运动前期的运动中心在____,后期的运动中心在____。
29、建立兴中会
(1)时间:1894年11月。
(2)地点:__________。
(3)成员:华侨。
(4)口号:提出“_________”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30、三民主义:孙中山在《_______》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1、近代化的探索,凝聚着先进的中国人以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为目的,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历史足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的运动是什么?答出此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个。
(2)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的运动是什么?此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有什么历史作用?
(3)1905年孙中山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是什么?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4)结合上述问题及所学习的历史知识,谈谈自己的认识。
32、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什么?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3、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颂和铭记。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回答下列问题:
(1)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2)举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范例。
(3)新时期我国政府在这一伟大构想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4)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会见了哪位台湾领导人,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5)感悟: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
34、世界近代史的发展波澜壮阔。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人物,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正在举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主题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探究,完成相关内容。
【人物篇】
材料一:
(1)图一图二的两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一人物做出如此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图二人物是怎样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政治篇】
材料二:“英国克服专制王权,实现权力向下转移,是其政治现代化的第一目标。”
--钱乘旦《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正因为有这些忧虑,这部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3)材料二中为“克服专制王权”英国于17世纪80年代颁布了什么法律文献?建立了什么政治体制?这一政治体制的建立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三中的“这部宪法”指的是哪一部宪法?它的主要政治原则是什么?
【经济篇】
材料四: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年代 | 1800 | 1820 | 1830 | 1850 | 1860 | 1870 |
产量 | 1110 | 1740 | 2400 | 4940 | 8000 | 11000 |
(5)材料四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什么历史事件的影响?这一事件中主要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总结篇】
(6)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探究内容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