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这首歌谣描述的是维新变法运动的()
A.背景
B.兴起
C.内容
D.影响
2、在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座谈会上,俞正声说:“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将永载史册,彪炳后世。”。下列关于西安事变说法正确的是( )
A. 目的是拥蒋抗日 B. 又称“双十二事变”
C. 党中央派王若飞到西安调停 D. 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此次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此次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万家岭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四行仓库保卫战
4、“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泡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这是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于1990年所作的一首词节选。这首词颂扬的人物是
A.邓稼先
B.邱少云
C.焦裕禄
D.袁隆平
5、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探索,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了(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标志着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解放战争的胜利 D. 新中国的成立
7、《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请选出《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一项 ( )
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8、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一次轰动全国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虎门销烟
C.兴办民用工业
D.创办海军
9、“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描绘了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时代精神是
A.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B.艰苦创业,助人为乐
C.不畏艰难,勇于攀登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0、下图标志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其起因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A.是在北京签订的
B.发生在虎门销烟之前
C.使中国领海主权遭到破坏
D.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1、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表明他抨击的对象是( )
A.君主专制制度
B.帝国主义特权
C.旧道德旧文化
D.西学东渐
12、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材料反映了
A.现代中国工业生产制约农耕区面积扩大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业发展
C.社会主义改造促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
D.设立经济特区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
13、如图漫画是洋人笔下的慈禧与光绪。慈禧的右手拿着写有“REFORM”(变法)字样的条幅,左手用力揪住光绪的耳朵大声训斥。这幅漫画能说明这次变法的( )
A.起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表明《共同纲领》( )
A.消灭了封建主义残留
B.宣告中央人民政府诞生
C.体现了社会主义因素
D.发挥国家正式宪法作用
15、1876年,左宗棠收复了( )
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香港
16、下表为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格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
项目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A.工业水平很低
B.工业门类齐全
C.工业发展迅速
D.工业基础实力雄厚
17、《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失败
B.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势力的阻挠
D.未触及封建经济制度
18、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都把“三农”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 ,达到14000万吨,根本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提高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
C.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19、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关于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是1950年
B.范围是全国境内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20、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下图中①处应该是______。
22、《南京条约》中,中国被迫割让了_______岛。《马关条约》中,中国又被迫割让了______岛。
23、1950年10月,以(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
24、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________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25、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标志意义的事件。根据提供的相关信息写出相关的事件。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_______。
(3)文化大革命开始标志_______。
26、结果:战争终以________的失败结束。
27、1927年,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领导革命军发动了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______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8、填充表格
战争 | 条约 | 影响 |
鸦片战争 | 《南京条约》 |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北京条约》 |
|
甲午中日战争 | 《马关条约》 |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辛丑条约》 |
|
29、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3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 为了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 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________
31、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根据提示信息,完成下题。
(1)1840年英国对清政府发动__________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之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_________,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
(4)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_________,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__________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2、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33、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党的组织在哪里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34、大国成就是代表国家综合国力的国家名片,不同领域的建设成就展现了国家的智慧和文明成果。八年级(1)班同学们以“中国崛起”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推介建设成就——设计文化名片】
(1)一组同学准备介绍下面两处建设成就。请根据他们给出的推介理由,帮他们写出推介词。
名称:武汉长江大桥 推介词:____ 推介理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誉。 | 名称:青藏铁路 推介词:____ 推介理由: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
任务二【阅读名人传记——制作人物名片】
(2)二组同学阅读了《周恩来外交风云》和《邓小平选集》后,准备为其制作人物名片,请你仿照示例从中任选一位,和他们一起完成制作。
人物:孙中山 身份: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主要事迹: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称为“国父”。 | 人物:____ 身份:____ 主要事迹:____ ____ ____ |
任务三【查阅文献资料——展示中国成就】
(3)三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整理出下面代表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国成就”。他们准备以宣讲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请据此以“大国成就·中国崛起”为题,为其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宣讲稿。
经济成就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安徽凤阳农民大丰收 |
国防成就 | “辽宁舰”“福建舰” |
外交成就 | “乒乓外交”中美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