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民国时期,主政河南的冯玉祥曾先后设置了自由县、平等县、博爱县和民权县四个模范县,其中博爱县和民权县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这些县名的设置反映了当时的时代主题是(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改革图强

C.三民主义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思想解放

2、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最可能经历的是

A.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投身于抗日洪流中

B.使用无线电话与亲友联系

C.在《申报》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

D.与朋友一起欣赏大型歌剧《白毛女》

3、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要考察辛亥革命爆发的地点,他们应该去

A.北京 B.南京 C.武昌 D.延安

4、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其中在甲午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①关天培②丁汝昌③陈化成④聂士成⑤邓世昌

A.②④⑤

B.①②④

C.②⑤

D.①③⑤

5、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延安

B.南昌

C.井冈山根据地

D.大别山

6、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B. 当时紧张的革命斗争形势决定的

C. 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 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

 

7、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七大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共八大

8、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主要进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局面的进程

9、下图是某同学制作了一幅学习卡片,请你给此卡片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标题应该是

标题:

时间

内容

1964年10月

我国第—颗原子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

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年6月

我国第—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A.中国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艰难曲折的经济建设之路

C.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D.外交工作的新进展

10、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等城市后,感言道:这些城市作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这段话反映对外开放的作用是(  

A.有利于思想的拨乱反正

B.有利于民主法治建设

C.促进了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D.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11、“万里长征路不平……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该诗描绘的是(  )

A.北伐战争

B.遵义会议

C.中共一大

D.第一次国共合作

12、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你认为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

A.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C.追求真理的精神

D.勇于解放的精神

13、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农村发展之路。1978年之后,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新路的是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建立土地承包关系

C.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D.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1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说:“置身春潮涌动的南海之滨、绚丽多姿的黄浦任畔,令人百感交集,先行先试变成了示范引领,探索创新成为了创新引领。”其中“先行先试”与“探索创新”分别指的是(     

A.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和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建立上海自贸试验区

C.建立经济特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建立亚投行和上海合作组织

15、这是一次明确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胜利后中国我明前途的大会,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6、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任务,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这是中共八大的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作用

17、1958年9月14日《人民日报》曾刊载报道:“钢铁元帅升帐,大中小结合万马奔腾,气壮山河,震动乾坤。谁说一千万吨不可能?全党办钢铁,全民办钢铁,小高炉布满了城市和乡村。”这篇报道反映了(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斐然

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18、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天津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

19、下面大事年表呈现的是(     

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向全国发出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反对帝制,武力讨袁。

1915年12月29日,袁世凯下令褫免唐继尧、蔡锷等人的官爵。

1916年5月8日,军务院在广东肇庆成立,唐继尧任抚军长,与袁世凯政府对峙。

1916年6月6日,袁在绝望中死去。

A.广州起义的进程

B.武昌起义的大致过程

C.二次革命的进程

D.护国战争的大致进程

20、“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习近平总书记这首词所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解放军战士雷锋

B.“铁人”王进喜

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志愿军战士黄继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由此拉开了序幕。

22、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3、文革中的两个反革命集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革命集团。

24、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________运动;中共_____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25、宣传维新变法,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是________;1872年创办的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6、____________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7、在1894年中日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撞击敌舰壮烈殉国的是________;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________

28、鸦片战争爆发于________年6月,结束于________年。

 

29、甲午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骞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_"的道路;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_____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

30、19世纪80年代,为应对列强在东南海疆的严重威胁,清政府初步建成多支新式海军,并于1885年,成立_____统一协调指挥;1895年初,日本海陆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北洋水师提督_______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回顾百年历史,探究国共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这次合作中两党为实现统一进行了哪场战争?

(2)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是什么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4)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哪两大战场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5)你认为解放战争中共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6)从国共关系的变化中,你有何感悟?

32、请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33、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并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农民阶级)

(1)写出19世纪末农民阶级领导的,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运动一例。这种盲目排外的色彩引发了哪一侵略战争?

(地主阶级)

(2)为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地主阶级在19世纪60年代掀起了哪一运动?写出这场运动期间建成的规模最大的新式海军名称。

(资产阶级)

(3)写出20世纪初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一例。

(无产阶级)

(4)写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哪一运动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成长之路)

(5)以史为鉴,谈谈革命怎样才能胜利?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5月,巴黎和会传来了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一场一学生斗争为先导的爱国运动,首先在北京爆发。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的爱国行为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

材料二: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材料三: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中写道:“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结合材料一,分析青年学生在该事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谈谈你对广大学生的行为的理解。

(2)材料二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这次会议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你认为共党的诞生与材料一中的事件有何关联?

(3)材料三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