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伊犁条约》

D.《天津条约》

2、谁抢占了高科技这个前沿阵地,谁就能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启动了

A.星球大战计划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峡工程

D.863计划

3、毛泽东的亲笔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毛泽东的题词主要是针对我国的

A.乡村生活

B.体育事业

C.科学文化

D.军工事业

4、《马关条约》是清政府和(?)签订的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沙俄

5、“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________。”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填写(  )

A.假和谈实为内战 B.一心一意谋发展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

6、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这首歌创作于1925年3月,此时距台湾“离家”有

A.83年

B.65年

C.50年

D.30年

7、下列各项历史人物与其历史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A.郭沫若——《骆驼祥子》

B.冼星海——《义勇军进行曲》

C.徐悲鸿——《愚公移山》

D.赵树理——《暴风骤雨》

8、“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A.思想解放运动

B.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C.资产阶级改革

D.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9、在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提出的要求是

A. 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B.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 废除二十一条

10、鸦片战争击碎了清王朝“天朝大国”的美梦,也宣告漫长的中国古代史的终结,中国由此进入了近代社会。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 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

C.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打压,将我国排斥在联合国之外。但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B.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2、抗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一神话的破灭是在________之后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百团大战

 

13、史学家费正清认为某条约的签订标志着19世纪远东史、条约体制和满清帝国没落的开始。这个不平等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4、某校历史兴趣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拿破仑的“功”与“过”展开了讨论。下列是他们对拿破仑的一些评价,错误的是(       

A.颁布《拿破仑法典》,很多国家都以此为参照蓝本

B.建立军事帝国,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C.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发动侵略战争,引起被压迫民族的广泛反抗

15、毛主席曾说:“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诞生于

A.江苏泰州

B.辽宁大连

C.山东青岛

D.海南三亚

16、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国内和平的真实目的是

A.讨论停战问题 B.争取国内和平

C.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D.筹备政治协商会议

17、“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18、歌曲《走进新时代》里写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你认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是在(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新中国的成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它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它”是(     

A.永安建制

B.天京事变

C.北伐失败

D.天京陷落

20、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A.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B.拥有高度的行政管理权

C.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制度

D.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的格局。

22、______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______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_________,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4、经过:毛泽东以惊人的胆魄亲赴_______,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25、爆发:________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________、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________爆发。

结果:1916年3月,________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26、1927年10月,毛泽东在____________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7、革命思想的传播:章炳麟的《________________》、邹容的《革命军》、________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________革命,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________制度。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革命团体有________和光复会。

28、《沙俄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中的A处是沙俄通过《_____》割占的,B处是沙俄通过 《北京条约》割占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_____平方千米领土。

29、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第二个“天安门”指的是________(事件)。

30、____________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____________年解放区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阅读下列“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大事年表简表”,回答问题。

中共党史若干大事简表

时间

重大事件

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1924年-1927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10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34年10月

中共中央于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召开

1937-1945年

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①______战争

1945年8月

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1946-1949年

人民解放战争

1949年10月1日

②______成立

1950年

土地改革运动与抗美援朝开始

1956年

③______基本完成,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01976年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

2018年

中共十九大召开,中共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表格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什么?

(2)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是谁?他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怎样正确的道路?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许多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请指出中共十五大和中共十九大上明确规定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新的理论成果。

(5)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过许多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请你指出其中重要的一次并概述其伟大意义。

(6)中国革命与中国建设虽然走过一些弯路,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此,你有何认识?

32、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几代中国人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开启改革开放的历程是哪次会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2)哪个城市是对外开放的窗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起了什么作用?

(3)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

33、

 

图片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导火线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历经沧桑巨变,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大国,航天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何历史意义?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谁?

(2)人民解放军中担任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什么?。

材料二:如下图“杂交水稻之父”

(3)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人是谁?

(4)他的研究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产量带来了大幅度的增产,这充分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008年9月,航天员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5)材料三中完成出舱任务的是哪位航天员?科技是创新的结果,你认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