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法宝。第一次国共合作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都建立了统一战线,并取得重大革命成果。下列关于统一战线名称,建立标志和成果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党一大       国民大革命胜利

B.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一大       北伐战争胜利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抗日战争胜利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战争胜利

2、从下图材料中可以看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农户减少

1914﹣1918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减少

1914﹣1918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增加

1914﹣1918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增加

1914﹣1918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增加

1916﹣1918

增加5000多万元

A.人民生活在水平提高

B.国家法制得到健全

C.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D.加快了和平局面的到来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

B.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C.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

D.达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

 

4、在学校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会高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你知道这首歌曲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吗?

A.北伐战争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 其中的“我”是( )

A.

B.

C.

D.

6、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而不想新其心”。这里的“握旧物”和“新其心”分别是指(     

A.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C.旧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D.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7、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C.南京大屠杀

D.重庆谈判

8、洋务运动的领导阶层是

A.地主阶级

B.资产阶级改良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先进知识分子

9、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0、他多次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封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材料中的“他”是指

A.周恩来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1、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排演一段反映1900年历史变故的短剧,剧中可能出现的剧情有

①签订《辛丑条约》

②清帝西逃

③八国联军进京抢劫

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⑤中弹倒下的义和团战士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12、1992年,代表大陆官方的海协会与代表台湾官方的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A.民间交流,维持现状

B.实现三通,加强联系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3、对联“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渡江战役

B.开国大典

C.土改运动

D.三大改造

14、在辽沈战役中,中央军委指示一定要先攻下某城市,截断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实行毛泽东“关门打狗”的作战方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个城市是

A.山海关

B.锦州

C.沈阳

D.天津

15、“在上甘岭某高地的反击战中,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安全,他在烈火烧身时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这里的“他”是

A.黄继光

B.彭德怀

C.邱少云

D.毛岸英

16、中国的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以下各个方面的重大事件和主要领导人对应不正确的是

A.近代史的开端——虎门销烟——林则徐

B.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奕

C.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康有为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

17、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新中国诞生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18、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黄海大战

B.威海卫之战

C.辽东半岛之战

D.北京保卫战

19、“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 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

A.使中国走上强兵富国的道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将外国商品排除出中国市场

D.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

20、“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为早日实现日本参谋本部的这一计划,日军发动了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自治运动

D.七七事变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90年,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_____,这里很快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之一;2001年,我国成为_____的成员,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22、____年7月1日凌晨,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____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3、填空题: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的是   年培育成功的第一代  

 

24、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为克服1959-1961年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_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25、文学艺术的成就

(1)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鲁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的《___________》、茅盾的《___________》、曹禺的《___________》、巴金的《___________》、老舍的《___________》等。

(2)徐悲鸿创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宏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3)抗日救亡运动中,聂耳创作的《___________》《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其中___________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作曲的《___________》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饶的拼搏精神。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年拍摄的京剧《___________》,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___________》。

26、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在曲折中发展

1)新中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文献是《________》。

2)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是《________》。

3)新时期我国的第四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________

 

27、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割让_______给英国;_______(战争)后,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

28、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__________

 

2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制度正式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______制度的确立。

30、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列举两例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2、阅读下列材料:

大会着重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请回答:

(1)这是哪次会议的内容?是哪一年召开的?

(2)这次会议是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

(3)你能说出这次会议的意义吗?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精神为什么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执行?

33、根据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请你依据所学历史知识,指出分别是指哪几次战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大红楼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新文化运动的营垒,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传播的地方。蔡元培、李大创、陈独秀、毛泽东、鲁迅等历史名人曾经在此工作和生活。

——《中国文物报》

材料二   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

——《吴玉章(中国共产党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回忆录》

材料三

请问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人物及其所著文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主力,概述材料二主要说明的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三相关的历史事件,阐述“红船精神”的内涵。

(4)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给你的启发。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