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明在自主学习时收集了下列图片,符合这些图片主题的是
A.新中国经济的发展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三大改造的实行
D.新生政权的巩固
2、1978年后,我国民主建设的进展令人振奋。其中有力地保障了城乡人民当家做主权利的是
A.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中央政治局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农村城镇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
3、“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施这一战略的目的是( )
A.落实“四个全面”战略
B.加快实现小康社会
C.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D.构建和谐繁荣社会
4、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进行游行示威。反映的是哪次运动( )
A.五卅惨案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洋务运动
5、下列人物中,抗战期间在反“扫荡”作战中血洒疆场的八路军将军是( )
A.
B.
C.
D.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
A. 新中国的建立 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7、《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包括( )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③掀起北伐战争 ④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民主与科学
C.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9、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如果我们要研究周恩来在外交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
B.周恩来遗留手稿和日记
C.书籍《大外交家周恩来》》
D.某同学课堂笔记提纲
10、19世纪中后期,沙俄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 )
A.50多万平方千米
B.100多万平方千米
C.150多万平方千米
D.180多万平方千米
1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实现了国家统一
B.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中国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
D.中国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2、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它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1914年,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约法的修改意味着( )
A.袁世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裁者
B.袁世凯赞成共和
C.约法进一步完善
D.民主共和制在中国已经指日可待
1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其中,为着力推进党的建设而采取的战略举措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4、太平天国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A. 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 在永安建制,分封王爵
C. 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D. 把南京必为天京,定为都城
15、下列领导人中,能够按照“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组合在一起的是( )
①克伦威尔
②华盛顿
③章西女王
④玻利瓦尔
⑤林肯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
16、19世纪,一本新编《三字经》在中国部分地区出版,其开篇为“皇上帝,造天地,造山海,万物备,六间,尽造成……”此书的作者最有可能来自( )
A.林则徐的幕僚
B.洋务派
C.维新派
D.太平天国
17、“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材料中的“解放区”是( )
A.山东解放区
B.陕甘宁边区
C.中原解放区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8、毛主席说:“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会散那么长?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从中感悟到的长征精神是( )
A.集体主义
B.英雄主义
C.乐观主义
D.创新主义
19、下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的迁徙路线图(局部)。图中东北大学迁到北平的原因是( )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形势所迫
20、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21、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__________;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做了__________的政治报告。
22、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__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______年底,袁世凯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23、背景: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________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他认识到只有推翻________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24、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5、秋收起义:1927年9月,________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________进军。
26、1894年,日军占领____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1937年,日军占领____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7、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会战。
台儿庄战役:指挥:___________意义:97页
武汉会战:著名战役___________,武汉会战意义:97页98页
第三次长沙会战意义___________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大溃败的战役是___________
28、文化大革命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______。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地址。
(1)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________。
(2)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地:________。
(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________。
(4)抗日战争期间,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________。
30、太平天国起义坚持斗争_____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次农民战争。
3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评价?
32、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社会的性质依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建立新中国。请结合所学知识,了解一下共产党成长的历程。
(建党和大革命时期)
(1)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2)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中,有一支以共产党员为主的队伍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其所在军队赢得“铁军”称号。这是哪支队伍?
(土地革命时期)
(3)土地革命时期,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4)同年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请说出它的名称。
(5)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请说出这是哪次会议?
(抗日战争时期)
(6)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并派人前去调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7)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请说出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
(8)抗战胜利前,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会议上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解放战争时期)
(9)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到了战略反攻阶段。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哪次战役?
(10)1949年4月23日,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哪次战役使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4、学以致用
结合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发放示意图》回答问题。
(1)经济特区的“特”指: ( )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 B.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C.特殊的地理位置 D.特殊的经济发展速度
(2)在一座城市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3)1980年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4)据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记者孙耒报道:2004年8月6日晚8时,《又是一个春天》文艺晚会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金色歌剧院隆重举行,这场晚会是为了纪念一位老人百年诞辰而举行的。你知道人们纪念的那位老 (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叶剑英 D.周恩来
(5)1992年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的 ( )
A. 开放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 开放内地 D.开发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