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是我见到的中国近代史上最要命的外交文件”,这句话中“最要命的外交文件”应该是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2、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文章发表的刊物是
A.《万国公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每周评论》
3、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被选为人民代表。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上述材料反映( )
A.宪法代表着人民意志
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C.宪法由人民直接制定
D.宪法保障各族人民利益
4、不懈的探索是近代的主题之一。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①“民主”“科学”②三民主义③变法图强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5、以下是1898年6月发生在颐和园的一段对话。与这段对话直接相关的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小明同学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后,写道:“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方的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见下图)“历史的转折”是指( )
A.国共十年对峙的开始
B.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C.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D.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
7、下图是张伟同学做的历史笔记,依据笔记内容判断该笔记记录的是哪次会议的内容?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8、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西方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和清政府军队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 )
A.外国势力开始侵华
B.清军已没有抵抗能力
C.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城
D.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9、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使中国承担了巨额战争赔款
B.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使中国门户被打开
D.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一道海峡连两岸,世世代代一条根无论家里无论家外,血浓于水情意深……”这是歌曲《两岸一家亲》的部分歌词。“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经济互补互利
D.军事力量强大
11、孙中山曾说:1895年广州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运动失败 B.人们对清政府已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12、“明治政府……积极、高效的吸收和摄取欧美现代化成果,推动了日本现代化的迅速起步。”其“吸收和摄取欧美现代化成果”的具体做法是( )
A.发起倒幕运动
B.废藩置县
C.提倡“文明开化”
D.地税改革
1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一文件是指( )
A.《天朝田亩制度》
B.《十二铜表法》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4、世界古代史上出现了许多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哈里发建立的是
A.阿拉伯帝国 B.波斯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5、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1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火烧圆明园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
③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④割台湾岛给日本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17、纵观中国近现代史,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两党关系“合则利,分则伤”的道理被历史反复印证。下列史实与历史符合的是( )
A.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
B.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创建了工农红军
C.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抗日战争结束后,在重庆召开的重庆谈判,给中国带来了和平。
18、老战士黄镇用笔记录了他的一段难忘经历,作品中描绘了汹涌的大渡河,白茫茫的雪山和荒芜的草地等。他的这段话是指他参加了
A. 南昌起义 B. 朱毛会师 C. 红军长征 D. 长沙会战
19、“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与上述材料最符合的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20、孙中山曾题一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此挽联是为了悼念( )
A. 陆皓东 B. 秋瑾 C. 宋教仁 D. 黄兴
2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____)
2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会议的召开也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洪仁玕在《______》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一系列主张;邹容的《_____》宣传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
24、开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道路的运动是:_____。
25、在大庆石油大会战中,________发扬了艰苦创业、不怕困难的精神,被誉为“铁人”。
26、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1983年,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______已基本在农村普遍实行。
27、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_________召开,________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8、以学生为主力,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事件是_______,此事件距今年(2020年)_______ 周年。
29、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____;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____。
30、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如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 ______ 。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 ______ 。
31、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是哪一事件?
(2)1938 年,国民政府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战役是什么?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是什么?
(4)简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2、三大改造是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的社会变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改造中对三个行业分别采用什么方式进行的?
(2)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33、自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懈奋斗,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华章。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孙中山先生为实现民主共和所进行的革命活动2例。
(2)请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至少2位)
(3)请说出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
(4)请说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34、下列是一首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相关的诗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1961年董必武同志题诗
(1)诗中的“会”指哪一次重要会议?此次会议最初是在哪一城市召开?除董必武外,请再写出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两位。
(2)材料涉及的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选举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3)中国共产党诞生有何意义?(写出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