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内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是( )
A. 互不干涉内政 B.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 平等互利 D. 互相开放,不搞排外
2、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南京
C.新中国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3、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戊戌变法失败了
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4、有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 B.成立临时参议院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采用公历
5、下列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指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B. 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民族主义 D. “创立民国”就是民生主义
6、日本是唯一一个遭到原子弹打击的国家,发生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遭到打击的地点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的国家是( )
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苏联
7、抗战胜利前夕,在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会议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该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二大
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取得了充分胜利的政府军队出现了问题,部分原因是越来越多的部队担任起守戍其占领地区的职责,实际作战部队便相应地减少了。”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C.解放军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国民党军队的实际作战部队从此减少
9、与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特点是( )
①通商口岸数量进一步增多 ②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
③开始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④由东部沿海延伸到西部内陆地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 中共一大一—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 《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重庆谈判一—实现了中国的民主建国
D. 遵义会议——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起点
1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三个条约中都有涉及到的内容是
A. 割地
B. 赔款
C. 开放通商口岸
D. 开设工厂
12、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某次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这是在珍珠港事件后盟军对日军的首场胜利,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赞说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这次大捷。这次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徐州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3、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这样说:“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袁世凯被称为“民贼”是因为他
A.解散国民党
B.刺杀宋教仁
C.复辟帝制
D.牺牲民族利益
14、《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洋务运动时指出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开始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材料主要强调了( )
A.洋务派积极引进军事技术,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洋务运动期间对封建制度的变革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C.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和军事技术,从而开启近代化历程
D.洋务派的最终目的是挽救并延续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15、下面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A.秦朝暴政 B.隋朝暴政 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
1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 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的道路
C.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17、纪念章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下列纪念章见证了
A.北伐铁军的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C.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8、提出《资政新篇》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李鸿章 D.洪仁玕
19、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
A. 秦日纲
B. 陈玉成
C. 李秀成
D. 石达开
20、下列措施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训练新式陆海军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废除科举制度
21、国运兴衰,基于教育。
(1)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_______。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中国近代第一步教育法令是________。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下列哪一次事件之后?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23、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以“求富”为口号,在上海创办了_________。《马关条约》割______、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4、洪仁玕的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25、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______”、“______”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然而清政府在______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26、(1)_______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2)我国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______。
(3)国家主席______遭受残酷迫害致死,成为文革中的最大冤案。
(4)_______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5)_______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6)三个代表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在______。
27、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_____________。
28、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________》反映了千百年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太平天国运动期间,________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
29、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0、1945年4月至6月,中共为迎接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会议把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实现了空前的团结。
31、历史课后,李好同学大有收获,高兴地说:“我知道五四青年节和党的生日的来临了,我也即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大家庭,我太高兴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2)五四运动的中心先后位于哪两座城市?(必须按照先后顺序作答)
(3)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哪些准备?(写两个最主要的)
(4)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分水岭,在它前后的革命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32、虎门销烟的意义。
3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关注民生问题,曾多次调整农村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总结,建国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在农村采取的政策措施分别是什么?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建国后党和政府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这次失误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失误?
(4)通过对我国农村政策的了解,谈谈你对国家的政策改革有什么认识?
34、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如图
社会性质: C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上图中A、B两处的时间及C处的社会性质。
【史料实证】
材料二 “五四”至今以后二十年,今年才在全国定为青年节……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五四运动正是做了反对卖国政府的工作,所以它是革命的运动。全中国的青年,应该这样去认识五四运动。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被认为是“革命的运动”的理由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可以印证这一理由的具体史实。
【家国情怀】
材料三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从中国共产党的做法中你有何感悟?
【历史解释】
材料四 如果脱离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四所说的辛亥革命是“不结果实的花”和“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