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在《申报》中是这样记载的: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屐……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不包括(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D.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3、1949年,一次“盛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包括各党派、地区、解放军及少数民族、华侨和宗教界的代表,同时又包含从辛亥革命以来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这次“盛会”最有可能是( )

A.国共谈判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八大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归纳法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归纳不正确的是

A.国家政治安定经济繁荣

B.先进中国人百折不挠的近代化探索

C.中国人民勇于反侵略的坚持抗争

D.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震动了20世纪初的中华大地,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的大旗。率先举起这面大旗的是

A.鲁迅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胡适

6、近代日本征得清政府的同意后,在重庆开设了一家工厂。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

A.鸦片战争前夕  B.戚继光抗倭前夕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

7、作为新冠病毒在我国的爆发地——武汉(包括武昌、汉口、汉阳)是湖北的省会城市,兴于明朝,发于清。民国时期汉口高度繁荣,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武汉三镇综合实力曾仅次于上海,位居亚洲前列。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见证者和当事人。下列关于武汉的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汉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迫开放的十一个城市之一

B.太平军西征后控制了武昌到镇江的长江沿岸地区军事上处于全盛时期

C.中国近代钢铁业诞生于汉阳

D.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在汉口的《时务报》上发表了《变法通议》

8、“更重要的是确立了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该制度指(     

A.公有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一国两制

9、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杰出人物”包括

A.康有为

B.曾国藩

C.洪秀全

D.孙中山

10、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 )

① 创办近代工业 ② 筹建海军 ③兴办新式学堂 ④变革政治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1、他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灼烧的剧痛坚持在潜伏地点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从而确保了整个战役的胜利。这里的“他”是

A.邓世昌

B.杨靖宇

C.黄继光

D.邱少云

12、纪录片《走向海洋》这样写道:“黄海风云突变。……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此战中,率领致远舰重创日舰、最后壮烈殉国的海军管带是( )

A.邓世昌

B.左宗棠

C.丁汝昌

D.关天培

13、下列图片中,与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维新变法运动相关的是( )

A.

B.

C.

D.

14、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选举产生了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下列人物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刘少奇

15、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在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中国人民探索史

16、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由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实际上这一日期的确定与我国近代的一个历史事件有关,请问该事件的时间与领导人分别是

A.1841年,关天培 B.1839年,林则徐

C.1842年,陈化成 D.1851年,洪秀全

17、下面两幅地图是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

B.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

18、下图的历史情景出现在(  )

A.北伐战争期间

B.西安事变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重庆谈判期间

19、1953年,北京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到1962年,北京共有55类290种日用品实行凭票供应。1993年5月使用了40年的商品票证在北京退出了历史舞台。决定商品票证生与灭的关键因素是(   

A.人口数量的管控强弱

B.社会经济的发展快慢

C.文化艺术的繁荣程度

D.城市改革的政策力度

20、在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文件中有如下表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最有可能发表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重庆谈判期间   D. 解放战争期间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839年,清朝钦差大臣________在广东领导查禁鸦片。1876年,清朝钦差大臣________率军进入新疆讨伐阿古柏。

22、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____________家族、__________家族、__________家族和________________家族。有道是:“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

 

23、无数仁人志士在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___________等战死。

(2)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_壮烈殉国。

(3)甲午中日战争日军进攻平壤,守将____________中炮牺牲。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人物

(1)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是:

(3)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是:

(4)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是:

25、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了____________运动,积极推行变法,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最终遭到失败。

 

26、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恢复__________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7、(题文)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________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________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28、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_______爱国运动,曾提出“_______”口号。

29、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镇压________运动。

30、战果: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_________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历史并解答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广州黄埔军校的创立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哪一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经在该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

(3)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4)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5)1949年,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逃亡去了哪里?

(6)从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的史实中,你等到了什么启示?

32、《中共八七会议全体党员书》指出:“在严重的环境之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寻找新的道路。”请指出导致“严重的环境”出现的主要原因,并用有关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从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

33、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哪一口号?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谁?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平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

(1)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弹一星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什么?请说出两件具体事例(4分)这些成就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两航战略即航天航母和深潜战略,今天没有两航一潜,中国就不能掌握未来,从很大程度上讲,太空和远海深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宇宙。中国绝不能缺席第二宇宙。否则,所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中国梦必将成为昙花一现。

(2)请概括材料二中两航一潜的重要性。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是什么?新中国发展海洋等高技术的计划是什么?

材料三:这种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水稻。

(3)材料三中这种杂交水稻被称为什么?其培育者是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