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北伐军誓师
D.井冈山会师
2、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涉及国共两党在重要历史关头的关系走向,但两党对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达成的共识执行结果却不同,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的个人性格阴晴不定
B.两个事件发生时国共两党的实力对比不同
C.共产党在谈判时的诚意不同
D.两个事件发生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稍后一段时期,共割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是
A.俄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4、这是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的首次胜利。毛泽东在大捷次日致电朱德、彭德怀:“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同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致电朱德、彭德怀:“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至盼。”这场胜利( )
A.是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B.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C.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5、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举行“一带一路:为全球化‘修路’”分论坛。这表明
A.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B.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C.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证明我国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6、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是出自于下列那一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虎门条约》
7、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连接了两大水系是 ( )
①长江 ②黄河 ③珠江 ④淮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8、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评价中国改革说:“(邓小平)改革改变了中国社会,最显著的成功是在农村,农民现在可以将他们的收成的一部分在市场上公开出 售。”农民的这一权利获得是在( )
A.三大改造期间
B.人民公社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之后
9、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两个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武昌起义
D.孟良固战役
10、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陈独秀为了“战胜恶社会”,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A.自强、求富
B.爱国、救亡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11、电影《活着》中有一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一情景反映的是( )
A.抗美援朝
B.一五计划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
12、在大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也活跃着台湾青年的身影:捐款捐物支援抗疫一线,戴上红袖章主动投身社区防疫,拍摄微视频记录大陆抗疫故事等。台湾青年用实际行动书写“两岸一家亲”的抗疫故事体现了( )
A.两岸同胞已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B.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C.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手足情深
D.两岸合作抗疫取得胜利
13、“从6月11日到9月20日的103天中,教育、行政管理、工业和国际文化交流领域的约40到55项变法法令很快地陆续颁发。”材料反映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4、下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运动的开展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一五”计划的开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5、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今欧洲之人,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下列哪一项是对材料中“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评论( )
A.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6、“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材料中的“民贼”指的是( )
A.张作霖
B.吴佩孚
C.袁世凯
D.孙传芳
17、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焚毁了万园之园——圆明园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东北的沦陷开始于( )
A. 九一八事变 B. 双十二事变 C. 一二九运动 D. 八一三事变
19、《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能有力地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淮海战役 D. 百团大战
20、历史学习需要把握单元主题,下面图示内容可提炼的单元主题是( )
单元主题______ 第1课洋务运动 第2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戊戌变法 第4课八国联军侵 |
A.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华
21、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忘我工作,“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位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
22、每个前进的时代都有英雄。在上甘岭战役中, ______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______ 为了摸清灾情,改变兰考面貌,以身作则,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2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__制度。
2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的格局。
25、1950年10月,以为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
26、课本上为我们介绍了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有________、钱学森等人;2015年,中国药学家________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7、下图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行者____________,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
28、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_____》,使民族区域自治迈出法律化、制度化的重要一步;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_____》,它成为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
29、洋务运动的中央代表是:__________________。
30、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_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
31、共同探究下列问题:有人说,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削弱了共产党,不利于革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
32、下图的人物是谁?列举与他同时期的两位模范人物。他们身上的哪些时代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3、 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2)写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名称。制定并通过该宪法的会议是什么?
(3)写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颁布的法律文件三例。
(4)回顾中国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所有国家都吃了大亏,只有美国发了战争财,本土没有遭到破坏,所以美国当时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敢碰美国。中国跟他们打了一仗,而且至少在军事上也没有被打败,还和美国坐在谈判桌上平等对话。
材料二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个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中国跟他们打了一仗”的这“一仗”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一,概括这“一仗”的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如何变化的。
(3)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