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589年,隋文帝灭掉陈胡,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条件包括(     

①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交融

③汇南经济的发展④大运河的开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 西汉

3、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人们可以根据化石了解地层的年龄及研究人类的起源。下列化石可以用来证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直立人遗址的是

A.北京人遗址中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北京人遗址中的3枚牙齿、4个头盖骨及大量的动物化石

C.北京人遗址中出土的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

D.北京人使用的10万件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砧等

4、下列关于秦朝的历史表述,错误的是

A.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B.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C.灵渠沟通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

D.秦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5、清朝道光年间形成的一个新剧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被誉为“国粹”之一。它是(     

A.元曲

B.京剧

C.昆曲

D.徽剧

6、东汉时期,人才出,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人物与成就配对中出现错误的是

A.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司马迁——创编了“五禽戏”

C.华佗——发明了“麻沸散”

D.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7、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作的“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它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8、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A.“尊王攘夷”成为争战旗号

B.秦国郡守李冰修建都江堰

C.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9、明中叶以后,人口增加,科举竞争日趋激烈,人地矛盾也趋于尖锐,大批生员和破产农民纷纷弃儒就贾或弃农从商。这一现象反映了明代(     

A.中央集权的削弱

B.传统观念的变化

C.商业贸易的繁荣

D.科举制度的衰落

10、“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出现最早的是(  )

A. 北京人   B. 元谋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11、中原人口大量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末年

D.东晋末年

12、在中国古代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A. 秦朝   B. 商朝   C. 夏朝   D. 周朝

 

13、战国后期,在秦国修建的都江堰造就了“天府之国”,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是( )

A.商鞅

B.李冰

C.蒙恬

D.嬴政

14、秦朝官僚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责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刺史

D.太尉

15、宋初的大将曹翰曾写下一首《退将诗》,其中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这反映了北宋治国政策的特点是(     

A.重文轻武

B.民贵君轻

C.休养生息

D.重农抑商

16、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A. 西周

B. 春秋战国

C. 秦汉时期

D. 魏晋南北朝时期

17、下列措施中哪些属于贞观时期推行的革新措施(  )

①完善三省六部制

②制定律法

③增加科举科目

④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8、八年级一班的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发现了这样一副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这副对联扬颂的人物是谁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邓小平

D.毛泽东

19、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请问南朝时相继出现的四个朝代是(   )

①梁 ②陈 ③宋 ④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20、宋人皆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做人莫作军,做铁莫做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反映了宋朝(     

A.休养生息

B.等级森严

C.重文轻武

D.科教兴国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在该事件之后逐渐形成了严重的________现象。

22、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意向深远,它是中国________的开端。那么,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是________;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是________

23、配对填空

一组:人物言论或主张

A.孔子________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孟子_______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孙武________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董仲舒________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E、司马迁________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二组:人物成果

A.扁鹊________麻沸散

B.华佗________望、闻、问、切四诊法

C.张衡________地动仪

D.王羲之________圆周率

E、祖冲之________《兰亭序》

24、商鞅变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______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在农业发展的同时,______的规模扩大,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具体表现在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方面。

26、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______的政策。到汉文帝、汉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被称为______

27、__________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28、清政府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放开_____、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29、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0、我国最早的文字叫____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一组:人  物 思想言论

A、老  子 ( )实行法治

B、墨  子 ( )无为而治

C、孟  子 ( )仁政治国

D、庄  子 ( )兼爱非攻

E、韩  非 ( )事物都有对立面

二组:人  物 成  果

A、张  衡 ( )《伤寒杂病论》

B、张仲景 ( )地震仪

C、司马迁 ( )圆周率

D、祖冲之 ( )《史记》

E、贾思勰 ( )《齐民要术》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被称为“书圣”——

(2)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

(3)前秦的建立者——

(4)《齐民要术》的作者——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北宋时期,中国境内有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在碰撞中走向交融。

材料一:(在和平下共处)

1005 年,宋辽达成议和。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为兄弟之国。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1)材料一中“议和”指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在并立中共存)

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

(2)填写出下列大写字母代表的政权名称

A._____;B.______;C._____

材料三(在碰撞中交融)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3)从材料三中找出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答出两点?他们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