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省份与濒临的海的连线,正确的是( )
A.江苏、安徽、山东—黄海
B.辽宁、山东、江西——东海
C.辽宁、河北、山东—渤海
D.浙江、广东、广西——南海
2、山西的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下列产地属山西的是( )
A. 大同 B. 大庆 C. 平顶山 D. 神府一鄂尔多斯
3、菏泽市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别是( )
A.暖温带、半湿润区
B.中温带、半湿润区
C.暖温带、半干旱区
D.亚热带、湿润区
4、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
A.漠河县的北极村
B.新疆的吐鲁番
C.青藏高原
D.台湾的火烧寮
5、如图为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品建设规划示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甘蔗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平原主产区
B.黄淮海平原主产区
C.长江流域主产区
D.华南主产区
【2】甘肃新疆生产区发展种植业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夏季降水丰富
B.昼夜温差大,光照强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农业技术水平高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大改变
B. 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C. 生产力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D. 经济发展缓慢
7、读世界部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就半球而言,我国位于( )
A.东半球、西半球
B.北半球、东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南半球、北半球
【2】就海陆位置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位于太平洋的东岸
B.我国是一个内陆国
C.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D.我国和朝鲜国家隔海相望
【3】我国领土的最东端位于( )
A.黑龙江的漠河以北
B.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
C.台湾岛
D.帕米尔高原
8、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国家是
A. 印度、文莱、菲律宾
B. 缅甸、朝鲜、韩国
C. 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
D. 文莱、菲律宾、日本
9、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读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北纬36°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 )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C.北高南低,呈斜坡状分布
D.东高西低,呈斜坡状分布
【2】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华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
10、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 )
A.上海浦东
B.广东深圳
C.北京中关村
D.四川成都
11、喜爱自驾游的旅游者在台湾多会选择环岛路线,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分布
D.与大陆的相对位置
12、面对水危机,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做到也可以做到的是( )
A.节约用水 B.防治水污染
C.发展节水农业 D.不用水
13、我国西北内陆的传统民居多为平顶层,南方民居多为斜顶房,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的爱好不同 B.建筑技术不同
C.地形不同 D.降水的多少不同
14、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纬线越靠近赤道越短
B.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也相等
C.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D.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他回到出发的地点
15、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数最多的是( )
A.壮族
B.朝鲜族
C.汉族
D.傣族
16、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中陆上邻国有( )
A.12个 B.13个 C.14个 D.15个
17、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
A.汉族
B.回族
C.壮族
D.蒙古族
18、诗句、歌曲和谚语里面往往隐含着深奥的地理知识,关于我国的河流诗句和歌词多彩多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明我国外流河绝大部分注入( )
A.北冰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2】“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的奇怪现象说的是( )
A.珠江
B.淮河
C.海河
D.黄河
【3】“一碗水半碗沙”形象地说明了( )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A.淮河
B.珠江
C.长江
D.黄河
19、2021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纯氢燃料零碳排放的火炬“飞扬”正式面世,冬奥会竞赛场馆也已全面完工,冬奥场馆科技、绿色、节俭、环保的设计彰显着中国智慧,下列对北京举办奥运会有利条件的描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北京是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
②北京冬季盛行东南风,降雪量大
③北京冬季气候寒冷
④北京位于华北平原,濒临渤海,海陆空交通便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下列四幅水系图中,黄河水系图是 ( )
2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民族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交错杂居”。
22、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龙江黑河与云南________之间的连线。此线________部人口稠密。
23、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 ,冬季 .地中海沿岸地区分布面积广.
24、我国有________个省,________个民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5、读“我国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写出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名称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6、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
27、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_____________以东,以______ 和雪峰山为界,西部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高原,东部为____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____。
28、气候与饮食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们喜欢吃清淡祛暑的食物,生活在寒带地区的人们喜欢吃辛辣和油腻的食物来御寒。我国南方人喜欢吃____,北方人喜爱____。
29、目前,我国人口与 ______ 、社会、 ______ 、环境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30、19世纪末,巴西开始了________进程,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巴西逐渐发展成为一个________大国。
31、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将于2022年在北京举办。距北京西北100多千米的张家口,雪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降雪期长,成为本届冬奥会的合办地。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甲可知,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均位于____(南半球/北半球),属于____(热/温/寒)带。
(2)据图乙“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写出北京的气候类型____,分析北京举办冬奥会的有利条件是____。
(3)张家口与北京相比,举办冬奥会更加有利,主要表现在____。
(4)从整体上看,世界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
32、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C区域到A区域,年降水量的变化呈现逐渐____的趋势,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2)A区域的主要自然特征是____,甲是我国最大内流河____,河水主要来自____;D区域的的主要自然特征是____,农业以____为主,有“高原之舟”之称的优良畜种是____。
(3)从耕地的利用类型看,C区域以____为主、其油料作物主要是____。
(4)下列各组地理事物中,依次出现在黄河流域的一组是( )(填选项字母)。
A.酥油茶—吊脚楼—蒙古包—四合院
B.碉房—兰州拉面—马头琴—窑洞
C.坎儿井—那达慕大会—信天游—四合院
D.蒙古包—土楼—窑洞—京剧
33、读“中国工业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右侧的空格内填写其它三大工业基地的名称。
(2)将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与相对应的叙述用直线连接起来。
A.珠江三角洲地区 ①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B.京津唐地区 ②以高新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沪宁杭地区 ③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D.辽中南地区 ④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沿长江分布 B.沿海分布 C.沿黄河分布 D.沿京广铁路分布
(4)北京和上海是我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其布局主要依赖于( )
A.能源和原材料 B.优美的环境 C.知识和技术 D.沿海的位置
(5)下列工业部门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是( )
(6)请你说出山西的重要工业部门。
34、读“我国沿36°N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____,呈阶梯状分布。
(2)A代表的地形区是____高原,它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的成因是(_____)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海拔高度D、人类活动
(3)B代表的地形区是____高原,其特有的建筑是(_____)
A、蒙古包B、窑洞C、牤牛帐篷D、圆顶屋
(4)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____岭、____山、____山、____山。
(5)受地势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____(流向)流入海洋,有利于东西交通。也使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____,有利于农业生产。
35、读长江和黄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_________(山脉),图中城市①是________,它是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黄河最终注入________(海洋)。
(2)F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__________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治黄的关键性工程。
(3)因B地形区存在严重的_________(生态环境问题),所以黄河流经B地形区后使其下游地区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又称“悬河”),请解释这一现象的成因_______。
(4)长江最长支流为_________,该支流与干流交汇形成的城市名称是_________。湖泊E__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图中城市④是________,它是长江中游与下游游的分界点。
(5)长江因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为“水能宝库”,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游,并在长江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H_________。
(6)长江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终年不冻,航运条件极为优越,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内河航道,被称为我国的“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