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生物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生物学家将生物进行科学分类,下列有关生物分类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C.若增加“亚门”这一分类单位,应处于界与门之间

D.被子植物中,花、果实、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2、缉毒犬经过专门训练可在各种场所对不同的行李进行搜索,查缉隐藏的毒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是犬被选择协助查毒的原因之一

B.缉毒犬查缉毒品的能力是通过长期学习和训练获得的

C.缉毒犬学习查毒的行为是建立在其先天性行为基础之上的

D.缉毒犬学会了缉毒的技能就会终生不忘

3、病毒无处不在,人们常常谈“毒”色变。下列关于病毒与人类关系的描述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人类带来多种流行病

B.可制成疫苗,用于防治传染病

C.可以利用病毒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D.病毒全部寄生,对人类没有好处

4、下列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       

A.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棉

B.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

C.用杂交技术培育的高产抗倒伏小麦

D.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

5、下列各种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猴子投篮

B.狗算算术

C.婴儿吸奶

D.老马识途

6、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            

A.近亲结婚后代抵抗力强

B.近亲结婚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

C.近亲结婚后代必患遗传病

D.近亲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概率大

7、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将我们学过的生物分成如图所示的三个类群。下列有关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类群1可寄生在动物、植物、 细菌中

B.类群2中有些细菌可用于制作酸奶

C.类群3中有单细胞的, 也有多细胞的

D.防腐原理是杀死或抑制类群1的生物

8、我国的古人拥有大智慧,唐朝时长安的裁缝被剪刀划破手指时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伤口上,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糨糊上的“绿毛”很可能是青霉

B.“绿毛”产生的物质有杀菌作用

C.糨糊给“绿毛”的生长提供有机物和水分

D.糨糊可以止血并修复伤口

9、下列动物全是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A.河蚌、蚯蚓、蜗牛

B.鲍鱼、河蚌、乌贼

C.乌贼、水螅、蛔虫

D.田螺、河蚌、蚯蚓

10、下列动物类群与代表动物、主要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扁形动物一涡虫   体表有刺细胞

B.腔肠动物一水螅   身体呈两侧对称

C.节肢动物一沙蚕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D.线形动物一蛔虫   体表有角质层

11、已知仙人掌有针状叶及肥厚可储水的茎,并可开花结果。根据上述说明,有关仙人掌的分类及其依据,下列何者最合理?(  )

A.属于裸子植物,因具有果实

B.属于裸子植物,因具有针状叶

C.属于被子植物,因具有花的构造

D.属于被子植物,因具有特殊功能的茎

12、观察下图,比较兔和狼的牙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牙齿的分化是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B.①②的牙齿共同特点是都有门齿和臼齿

C..①的牙齿适于草食,②的牙齿适于肉食

D.②的牙齿比①的牙齿更有利于取食和消化

13、鱼类养殖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下列关于鱼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B.鱼的身体大多呈流线型

C.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D.体表都有鳞片覆盖,能分泌黏液

14、如图是玉米籽粒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子的胚由①②④组成

B.营养物质储存在②中

C.萌发时,⑥先突破种皮

D.④将来发育成为茎和叶

15、在下列各项中,与青蛙适应陆地生活无关的是(       

A.产卵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

B.头部感觉器官发达

C.能利用肺进行气体交换

D.后肢发达,适于跳跃

16、某草场为保护牛羊,大量猎杀狼,狼的减少使野兔数量大增,致使牧草被过度啃食,草场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该事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  )

A.促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毛皮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17、染色体、蛋白质和DNA(图中符号代表)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遗传效应的b片段叫基因

B.一个DNA上有很多基因

C.每个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

D.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中,a、b都是成对存在的

18、如图为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一个神经元包括①细胞体和②细胞核两部分

C.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冲动,但不能传导冲动

D.①②③④协调配合完成一个简单的非条件反射活动

19、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湖泊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20、下列诗句或词语中,不包含生殖现象的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起蛙声一片

B.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几处早莺挣暖树,谁家春燕着啄泥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以下特征: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_____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__,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语言、________________等都可以传递信息的作用.  

22、______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23、老年人骨的成分中无机物大于2/3,骨的弹性________,容易________,所以我们要特别关爱老年人,防止他们跌倒。

24、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叫做动物的行为。

 

25、光合作用的表达式:_____

26、生物的进化遵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_________的发展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

27、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始终是以烟尘、二氧化硫为代表的_______________污染。

28、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运动与什么有关呢?取一条活的蚯蚓,观察它在玻璃板上和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慢。

1首先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部,感觉粗糙。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的许多小突起是

2观察它在玻璃板上的运动,并测量它在2分钟内蠕动的距离。再将这条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也测量它在2分钟内蠕动的距离。如此进行3~5,求出蚯蚓在玻璃板上和粗糙的纸上各自运动的平均距离。对比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3在观察过程中,保证蚯蚓能正常呼吸的做法是:  

42中重复3~5次的目的是:  

5实验结束后如何蚯蚓?答:

 

29、根据发酵产品与其相关微生物的对应关系填空(填字母):

酸奶

 

豆腐乳

 

米醋

 

葡萄酒

 

沼气

 

 

 

 

 

 

 

A.乳酸杆菌   B.毛霉、米曲霉   C.醋酸杆菌   D.甲烷细菌 E.酵母菌

30、夏季,常常可以看到池塘中的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在天亮以后,鱼停止了浮头。鱼在黎明时浮头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四、判断题(共1题,共 5分)

32、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不会再患麻疹。_____

五、综合题(共2题,共 10分)

33、家里养花、种植蔬菜时,往往在土中会埋一些鱼内脏、动物的粪便、植物的枯枝烂叶、碾碎的庄稼的秸秆等有机肥而代替化肥,这是因为这些内脏、枯枝烂叶、秸秆中的细胞里含有丰富的________,所以被称之为有机肥,但是植物生长发育并不需要这些外源物质,而是这些物质被土壤中的________等微生物分解成____________,植物就可以再利用这些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_________,因此埋在土中的内脏、粪便等过一段时间后就会不见了,植物确实长得很好!可见,_________对于自然界中_________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同时动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也起着_______作用,因此施用有机肥比施用化肥的优势是能够减少_______,还能让植物体获得足够的肥料,不会造成营养素缺乏症,可农民确实爱把大豆种在含氮量低的田里, 不会担心大豆缺少氮肥,因为大豆根部长有______,这是一种______生物,其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使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增高,植物获得大量氮元素时就能生长旺盛,枝繁叶茂,在农业生产上种植大豆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同时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供给______利用,那么这两种生物之间形成了_____关系。在南美的雨林中,生活着一种树蜥也体现了这种关系,小树蜥刚刚破壳而出的第一顿“饭”,就是成年树蜥的粪便,它们饱餐一顿后,才能正常的生活。这是因为粪便中含有大量的______ ,可能这种微生物能帮助_______(推测合理即可)

34、下图为兔子和狼的牙齿分化图,请据图回答。

1)哺乳动物的牙齿出现了1_____ 2_____ 3_____的分化。

2)兔子与狼的牙齿相比没有3,由此可以判断其与食_____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3)假如在呼伦贝尔发现了这两种动物,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一条简单的食物链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