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如图),转动转换器和移动载玻片后污点没有动,则该污点最可能在( )上
A.目镜
B.物镜
C.载玻片
D.反光镜
2、图中甲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5×、16×)和物镜(10×、40×),乙是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欲将乙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到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实验完毕用洁净的擦镜纸擦拭目镜和物镜
3、用下列哪一组镜头观察装片,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 )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5×,物镜40×
C.目镜10×,物镜10×
D.目镜10×,物镜40×
4、在草履虫培养液中加入少许染成红色的酵母菌,几分钟后,将草履虫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些草履虫的某些结构被染成了红色,这些结构是图中的( )
A.④
B.⑤
C.③
D.⑥
5、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
A.表皮
B.叶肉
C.叶脉
D.气孔
6、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A.0时附近,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B.a、c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均相等
C.该植株一昼夜内在b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D.c点以后,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减少
7、2023年3月12日是我国第45个植树节,在全国各地,人们植绿护绿,共绘锦绣河山。下列措施中,应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大棚种植时,适当通入二氧化碳
B.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树叶
C.早春播种后,使用透光塑料薄膜覆盖地表
D.作物播种时,要保持适当的间距
8、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奥地利动物学家费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表达交流
9、我们教室的门窗主要是用木本植物茎的木质部做成的,这些木材中的物质最终来源与什么无关( )
A.细胞中的叶绿体
B.土壤中的水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大气中的氧
10、以下诗句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11、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染色体,染色体的组成包括( )
A.蛋白质和DNA
B.糖类和蛋白质
C.DNA和脂质
D.蛋白质和脂质
12、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一个多功能光照箱,在该箱里栽培40株同种且生长状况相仿的雏菊幼苗,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由此可知,该小组探究的变量是( )
组别 | 雏菊数量 | 光照情况 | 箱内温度 | 箱内湿度 |
甲 | 20株 | 有 | 20℃ | 适宜 |
乙 | 20株 | 无 | 20℃ | 适宜 |
A.光照
B.温度
C.湿度
D.空气
13、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要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那么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是(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14、在“观察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向右端的培养液里放入食盐颗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载玻片的液滴上放棉花纤维限制运动
B.草履虫通过表膜吸收培养液中的食物
C.草履虫会向放入食盐颗粒方向移动
D.实验表明草履虫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
15、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血液、肌腱、软骨和皮肤上皮都属于结缔组织
C.人体的胃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构成
D.多细胞生物体都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层次
1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生态系统是( )生态系统。
A.森林
B.淡水
C.草原
D.农田
17、有的男性不育症是因为输精管梗阻引起的,在生理上的表现为( )
A.不产生精子,有第二性征
B.能产生精子,没有第二性征
C.能产生精子,有第二性征
D.不产生精子,没有第二性征
18、下列细胞结构中,不属于动物细胞结构的是( )
A.大液泡
B.细胞膜
C.线粒体
D.细胞质
19、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此情况将直接影响( )
A.血液运输二氧化碳的能力
B.肺泡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
C.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20、同学们学习过的很多诗句中都描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明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生物可以影响和改变环境
D.“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1、玉米的一个体细胞内有20条染色体,经过2次连续的分裂,形成____个新细胞,新形成的体细胞内均含有______条染色体。
22、环境中的湿度通常用_________来表示,它是指在特定温度下空气中实际_________与_________的百分比。
23、蛔虫寄生在人体的_______里,其生殖器官发达,其分泌的____被小肠吸收,使人精神不安、失眠、磨牙、夜惊、烦躁等。
24、李阳在学习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后,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假设:绿色植物新鲜的叶片能够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验证该假设,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按照如图装置,将装有新鲜叶片的瓶子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段时间后往瓶子里注入清水,观察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请根据上面文字回答问题:
(1)李阳设计的实验,其预期结果应该是: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新鲜的叶片进行 作用,使瓶子内的 气体增多.
(2)如果在实验开始时把该装置放到适宜的阳光下,则澄清的石灰水不会变浑浊,因为新鲜的叶片进行 用,释放了氧气,并吸收了 作用放出的气体.
(3)刘伟同学看了李阳的实验设计后,给李阳提了一个建议:应该再准备一套装置,瓶子里装上开水烫过的叶片,放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25、一株小麦的生长发育,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阳光、水、大气、土壤的特性、麦蚜虫、蝗虫、田鼠、杂草等,分析上述实例,说说影响这株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分别是什么?
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______、 ______、_____。
27、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_____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_________;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
28、请填写出视觉形成过程:外界光线通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进入眼内,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物像并且产生神经冲动,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到达_______________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29、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环境污染监测植物是________。
30、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主要功能是形成 。
31、用线将人体的基本组织与主要的分布部位联系起来
32、要及时终止传染病的流行,切断传染病流行的其中一个环节即可。______
33、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心脏的四个腔中,心脏壁最厚的是[ ]____________,与其相连的血管是[ ]____________。
(2)图中的血液由④射出,流经⑦、⑧至①的循环途径叫做____________。血液成分的变化是由____________血变成____________血。
(3)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时,药物需经过____________次心脏才能到达扁桃体。药物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先后出现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4)血液在图中____________(填序号)氧气含量最高。
34、如图中的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分别是杏花枝条、杏花结构示意图、杏的结构示意图和银杏枝条,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______。
(2)如图二,一朵杏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7]______和[ ]______。
(3)如图三中的B,砸开它坚硬的外壳,里面就是我们吃的“杏仁”,它是杏的种子,是由图二中的[11]______发育而成。
(4)如图四为银杏,银杏和杏的主要差别是______。
A.根、茎、叶是否发达
B.生长期的长短
C.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
D.能否耐干旱和贫瘠
(5)银杏和杏的共同点是它们都用______繁殖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