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CO2和O2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活性炭,观察现象

C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鉴别H2O和H2O2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三个氧原子:O3

B.铁离子:Fe2+

C.两个氮分子:2N

D.二氧化硫:SO2

3、主持测定铟、锌、镝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新值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道尔顿

C.张青莲

D.侯德榜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蒸发结晶可以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

B.通过将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中少量的HCl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能除去中少量的CO

D.通过煮沸可以制得硬度较低的饮用水

5、北方早餐中的豆腐脑滑嫩可口、富含营养。下列关于豆腐脑的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泡豆

B.磨浆

C.滤渣

D.煮浆

6、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物质燃烧

C.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

D.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7、目前,科学家拟合成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即把足球型的C60分子融进到Si60分子中,使外面的Si原子与里面的C原子结合,使之变成一种新的分子。下列关于由这种分子构成的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后的物质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合成后的物质是混合物

C.合成后的物质中C与Si的质量比为1:1

D.合成后的物质是由C原子与Si原子直接构成的

8、科学家已经证实存在着一种新型氮分子——N60,以下关于 N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N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N60和N2性质相同

C.1个N60含有30个N2

D.N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840

9、《中国诗词大会》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0、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除杂、鉴别的实验设计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取少量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

B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各取少量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看是否有沉淀

D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看溶液是否变红

A.A

B.B

C.C

D.D

1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砷(As)、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砷和镓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砷位于第五主族

B.砷化镓的化学式为Ga3As5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铝能与盐酸反应,故镓也可能与盐酸反应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过滤

B.   加热液体

C.   称取25.4g某固体药品

D.   检查气密性

1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2MnO4

B.60个碳原子:C60

C.2个氯离子:2Cl

D.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

1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进程中,阳城县挖掘“见新见绿”深度内涵,在生态保护上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持续给力:在绿色发展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阳城新样板。下列措施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重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B.积极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C.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D.修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

15、适当晒太阳可以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这里的“钙”是指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16、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60℃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至260℃过程中,又仅③开始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③可作对比实验,可以说明红磷着火点更高

B.②③可作对比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由实验可知可以用沙子为③灭火

D.继续升高温度无烟煤也不可能燃烧

17、实验室将一定质量的粗盐提纯并配制2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粗盐溶解后过滤时漏斗下端在烧杯中间

B.“粗盐提纯”过程中蒸发结晶时将滤液蒸干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溅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18、逻辑推理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含氢元素的可燃物燃烧一定生成水,所以燃烧生成水的可燃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元素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9、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镁 MgO2

B.碳酸钠 NaCO3

C.氯化钠 NaCl

D.氧化铁 FeO

20、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C

B.H

C.Cl

D.Al

21、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体系,如图是小明同学画出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A.元素

B.分子

C.离子

D.质子

2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生铁用于铸造铁锅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煤用作燃料

D.铜用于制导线

23、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解释正确的是

A.H2O一一水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一一表示氧化亚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C.一一3个硫酸根离子

D.2H—2个氢元素

24、N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N2和H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按个数比1:1进行该反应

C.NH3中N、H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

25、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20°C时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40g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甲和乙的溶液从35°C降温至10°C,甲析出的溶质一定比乙析出的多

26、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2CO中的“2”表示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

B.Mg2中的“2”表示+2价的镁离子

C.H2S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硫原子

D.中硫酸根上方的“2”表示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填化学符号)。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_______填化学符号)

28、写出下列符号或符号的意义: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

(2)氯化钠中的阳离子是_________

(3)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_

(4)铁由_____直接构成;

(5)2H+__________

(6)Cl__________________

(7)在符号①Fe2+②2NH3③NO2④2Na中,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回答)

A.“2”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___

B.①中的数字“2”的含义______

C.这些符号中,具有微观含义的是______

29、化学与生活、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1)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有关。

(2)防疫期间,人们常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1O))对生活场所进行杀菌、消毒。工业上制备NaC1O的反应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3)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_____(填溶质名称)来止痒。

(4)煤燃烧时放出的二氧化氮、_____(填化学式)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0、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_____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写出一种),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的方法提纯甲。

3t2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将其升高到t3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_____

4t4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5)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31、用化学术语填写:氧气___。2个氢原子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

32、(4分)A、B、C、D是常见的化合物,A中含有钾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

2A+B=C+2H2O  C+D=BaSO4↓+2A  D+CuSO4= BaSO4↓+Cu(OH)2

根据以上信息,推断A、B两物质化学式:A   ,B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3、用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填空:

①食盐 ②熟石灰 ③稀盐酸 ④氢氧化铝

1)工业上通常用来除铁锈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调味品是_________________

34、烧烤时常用木炭作燃料,木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若想让木炭充分燃烧,可采用的具体措施是_________ ,烧烤过后可用水浇灭木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

35、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时,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

【继续探究】某学习小组想继续探究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空气中氧气含量,他们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镁条燃烧、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4)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21%;但现在进入的水达到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减少的气体不仅有氧气,还一定有___________

(5)综合以上探究学习,如果用镁条代替红磷,测量结果会___________1/5(填“大于”或“小于”)。

36、化学与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材料一:每当我们来到商场、超市时,经常会看到许多食品包装袋中填充了气体,外形鼓鼓的,十分漂亮。这里面填充的是什么气体呢?

1)食品包装袋中填充的气体可能是______

2)作为可填充的气体需具备什么条件? ______(写一点)

材料二:进入201910月秋冬交季时,许多城市监测表明,污染颗粒物已成空气污染首要污染物。而在这些颗粒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PM2.5可直接进入人体。

3)结合图片,说明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写一点)

4)被污染的空气有什么危害?______(写一点)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炼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如图装置中玻璃管A内发生反应的现象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

(2)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

(3)实验加热前先通一氧化碳的目的_______

38、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若选用装置A制取氧气,需要做的改进为_______。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氧气从_______(填字母)端进。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B装置做发生装置,仪器a下端一定要浸没在溶液中,其原因为_______

(4)甲烷(CH4)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室一般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制取甲烷,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利用太阳能可将甲烷在高温熔融盐环境中转化为H2,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理论上16g 甲烷可产生氢气质量_______g。

(5)学习小组利用题图2所示装置探测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的对应操作是关闭弹簧夹

B.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C.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D.cd段二氧化碳气体输出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2)请列举一条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_____________

3)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②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③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   ④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4)①操作中常加入明矾,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②操作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答出一点即可)。

6X试剂常用活性炭,是因为它具有____结构。

40、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4.4t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