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新型催化剂,能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四种物质中有三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D.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雾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3、下列家务劳动涉及的化学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家务劳动 | 化学原理 |
A | 炒完菜及时洗净并擦干铁锅 | 防止铁锅生锈 |
B | 在厨房中洗有油污的餐具时加适量洗洁精 | 利用洗洁精溶解油污 |
C | 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 隔绝氧气可以灭火 |
D | 泡茶时闻到茶特有的香气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A.A
B.B
C.C
D.D
4、古代用“木燧”(钻木取火)、“金燧”(聚焦太阳光取火)和“石燧”(撞击石块产生火星取火)三种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木燧”增大空气中氧气含量
B.“金燧”不受天气条件的制约
C.“石燧”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三种方法均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5、下列现象和用途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用活性炭净水
B.纯碱用来软化硬水
C.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以防腐
D.久置的盛放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胀破
6、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够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红磷燃烧测定氧气含量时的气压变化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D.向一定质量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
7、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过滤
C. 读取液体体积
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8、当前,世界已经迈向了“低碳”时代,选择“低碳”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存责任。很多地市的公交系统适应形势发展,推广使用节能减排的双燃料公交车。下图为公交车燃料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发生改变
B.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4:9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9、下列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缺碘易致骨质疏松
B.缺钙易患佝偻病
C.缺铁会引起贫血
D.缺锌严重会得侏儒症
10、下列过程中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氮作制冷剂
B.液氢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酒精洗掉沾在试管壁上的碘
D.洗涤剂清洗去除油污
11、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不正确的是
A.空气组成模型
B.原子、离子转化模型
C.化学反应关系模型
D.自来水厂净水模型
1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筒读数
B.倾倒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过滤
13、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B.表明了反应的条件
C.表明了反应的速率
D.表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
C.气体验满
D.称取食盐
15、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制取原理为:MnO2+4HClMnCl2+Cl2↑+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收集氯气时需要尾气处理
B.反应前后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MnO2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制备Cl2与用双氧水制O2可采用相同发生装置
16、科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比较银、铜的活动性
B.证明质量守恒定律
C.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D.验证分子运动
17、吸烟有害健康、医学研究表明,肺癌、心脑血管病、冠心病等25种危及生命和健康的疾病,都与吸烟有关,全世界每年有4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尼古丁是烟草产生的危害性最大的物质之一,当它的量达到40~60mg时,就能使一个成年人死亡。尼古丁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10H14N2,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尼古丁中氢元素含量是氮元素含量的一半
B.尼古丁中含26个原子
C.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0:7:14
D.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
18、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卖炭翁》中“伐薪烧炭南山中”,下列变化和“伐薪”本质相同的是
A.截断木柴
B.煽风点火
C.抱薪救火
D.火上浇油
19、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发现火星表面被赤铁矿覆盖,平均温度约为-56℃,火星大气中含有CO2(体积分数为95.3%)、O2、H2O等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磷在火星上无法自燃
B.可将火星上的CO2分解转化为N2,提高火星上N2含量
C.火星上CO2的化学性质与地球上CO2的化学性质相同
D.若将火星上的CO2转化为O2,则可提高火星上O2含量
20、杭州亚运主火炬使用的绿色燃料是甲醇,实现“零排放”。下图是CO2转化为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体系中共有4种化合物
B.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6:9
C.参加反应的CO2、H2分子个数比为1:3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2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Si
B.Fe
C.Al
D.O
22、我国科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近十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贡献。关于锑元素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位于第七周期
B.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1
C.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8g
D.锑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2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为: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B.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实验都能证明水的组成
C.水结成冰之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D.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加少量细沙
24、某科学兴趣小组将一定质量的镁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小组同学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银和硝酸亚铁
B.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镁和硝酸亚铁
C.滤渣中一定含银、铁、镁3种金属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银,可能含有镁
25、荷叶中含有的荷叶碱(化学式为C19H21NO2)具有降脂、抑菌等作用。下列有关荷叶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氧分子
B.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属于氧化物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6、往AgNO3 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A.Fe(NO3)2
B.Cu(NO3)2和Fe(NO3)2
C.AgNO3 和Fe(NO3)2
D.AgNO3 和Cu(NO3)2
2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如图实验。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根据B中观察到的现象,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______。
28、利用物质的性质填空。
(1)氧气可以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____________;
(2)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____________;
(3)石墨可以做电极是因为______________;
(4)活性炭可以净化水是因为_____________;
(5)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是因为_____________。
29、生活处处有化学。
(1)加碘食用盐中的“碘”指的是_____;(填“单质”、“元素”、“分子”)
(2)可用于冰箱除异味的物质是_____。
(3)石油是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4)家用铁锅_____。(填“是”或“不是”)合金。
30、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1)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12+2NaBr=2NaCl+Br2 ;I2+Na2S=2NaI+S↓+Br2;Br2+2KI=2KBr+I2 由此可判断:
①S、C1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
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C12+2NaI=2NaCl+I2 | B.I2+2KBr=2KI+Br2 |
C.Br2+Na2S="2NaBr+S↓" | D.C12+K2S==2KCl+S↓ |
31、用化学用语表示:2个铁原子____4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5个钙离子____
32、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_____。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_____。
33、现有①水、②液氧、③氯化钠、④空气、⑤四氧化三铁、⑥过氧化氢、⑦碘酒、⑧二氧化锰,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_____(填序号)。
3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试回答下列问题:
(1)①所示元素是____________(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②所示元素与③所示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3)16号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_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
35、如图所示的几种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填序号),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序号),E粒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
36、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要检验是否收满,可用________放在集气瓶的________,若________,则说明已满.
37、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定律。课堂上同学们用以下三个实验探究了质量守恒定律。
(1)A实验中首先称量左盘中所有物品的总质量,然后从托盘天平上取下锥形瓶,点燃红磷,其操作是 ______ 。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 。锥形瓶冷却后放回天平托盘,观察到天平仍然平衡。
(2)B、C实验中发生了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化学反应结束后称量。发现B实验中天平指针指向 _____ 。(填“偏左”或“偏右”),而C实验中天平仍然平衡,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 。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认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让化学反应(特别是有气体参与反应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在 _____ 容器中进行。
38、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研究高炉炼铁的化学原理,设计了如图1实验装置:
(1)已知HCOOHCO↑+H2O,根据该反应制取CO,A处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如图2,填字母序号)。
(2)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装置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___________(填“A”或“C”)处的热源;反应后C装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硬质粗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CO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装置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改进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
39、根据图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白磷燃烧的文字(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待集气瓶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该实验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试管中产生气体的名称是________.
(3)C实验中,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由此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浓氨水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 。
40、国内重型柴油车减排的原理为:向反应罐内喷入车用尿素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尿素[CO(NH2)2]先转化为NH3,NH3再与发动机排出的NO等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1)尿素中含有_____种元素。
(2)尿素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字母)。
A 无色晶体 B 熔点132.7℃
C 易溶于水 D 加热超过熔点即分解
(3)NH3与N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尿素溶液也可用作氮肥。根据如图标签,该桶溶液能供给作物约_____kg氮元素(保留1位小数)。
(5)喷入反应罐内的尿素溶液不能过多或过少。如果喷入过多,会造成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