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镁在国防工业中应用广泛,镁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碳12原子实际质量为a,则镁原子实际质量为24.31a
B.符号“2Mg”可表示两个镁元素
C.镁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2
D.镁燃烧产生明亮的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2、镁在国防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镁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镁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B.符号“2Mg”可表示两个镁元素
C.镁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3、下列用途中,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稀盐酸除铁锈
B.用干冰作人工降雨剂
C.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D.用活性炭吸附毒气
4、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CO能溶于水,具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燃料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5、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粉尘等污染物排放
6、下列曲线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向装有二氧化锰的锥形瓶中加入双氧水制取氧气 | B.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 | C.等质量金属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 D.加热分解一定质量高锰酸钾 |
A.A
B.B
C.C
D.D
7、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隔变大
B.闻到校园的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氢气有可燃性,氧气有助燃性——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分子数目变多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用木炭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C.将二氧化碳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变成无色
D.向铁钉中加入稀盐酸,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或行为不合理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农田秸秆应综合利用禁止直接焚烧
C.餐馆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更环保
D.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10、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作制冷剂
B.生产汽水
C.人工降雨
D.火箭燃料
11、下列关于二甲醚(C2H6O)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甲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二甲醚分子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1个二甲醚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D.二甲醚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
12、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5 | 2 | 16 | 1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4.2 | 7.9 | 1.9 |
A.物质W是反应物
B.该反应可能伴随能量的变化
C.物质Z为化合物
D.该反应中X、Y的质量比为5:2
13、以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及反应。图中“→”表示相连两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④可以都是化合反应
B.甲、乙、丙可以都是单质
C.①②③④可以都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D.甲、乙、丙可以都是氧化物
1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矿石粉碎
C.纸张燃烧
D.铁水铸锅
15、古代取火的方法有“木燧”(钻木取火)、“金燧”(用铜制凹面镜聚焦太阳能取火)和“石燧”(撞击固体产生火星取火)三种。下面是同学们在化学课上对三种取火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木燧”取火时木材变得焦黑发生了物理变化
B.“金燧”取火利用了铜镜良好的导热性
C.“石燧”取火时产生的火星提供了可燃物
D.三种方法的原理都是升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6、以下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泉水
B.消毒水
C.海水
D.蒸馏水
17、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与环境保护相符的是
A.露天焚烧塑料垃圾
B.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C.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D.直接掩埋废旧电池
18、化学学习使我们对物质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C.盐酸能除铁锈
D.用氧气可做燃料
19、下列仪器中,可以加热的是
A.量筒
B.试管
C.集气瓶
D.胶头滴管
2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甲烷燃烧时产生H2O和CO2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
21、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的间隔随温度变化
22、通常状况下,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
A.Fe3O4
B.FeO
C.Fe2O3
D.Fe(OH)3
23、“双黄连”口服液是一种中成药,可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其主要成分中含有棕榈酸(化学式为C16H32O2)。下列关于棕榈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棕榈酸是一种氧化物
B.一个棕榈酸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为48
C.棕榈酸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 : 1
D.棕榈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4、除去下列物质中杂质,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所含 | 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
A | CaO固体 | CaCO3固体 | 高温加热 |
B | Cu | Fe | 加过量的稀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
C | NaCl溶液 | 泥沙 | 过滤 |
D | CO2 | CO | 点燃 |
A.A
B.B
C.C
D.D
25、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碘酒
B.生理盐水
C.硝酸钾溶液
D.蔗糖溶液
26、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利用的是其吸附性
B.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
D.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所有杂质
2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
A.生石灰 B.活性炭 C.一氧化碳 D.石墨 E.石灰石;
请按要求填空(填字母编号)。
(1)煤气的主要成分,能使人中毒的是______;
(2)常用于冰箱除臭的______;
(3)用作电池电极的是______;
(4)用作某些食品防止受潮的干燥剂的是______。
28、“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所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年轻人的喜爱。
(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_____(请写化学式)排放:采用钛合金车架的“共享单车”质量轻便,承重强度高。
(2)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x=______;
(3)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__________;
(4)扫描二维码可以租用“共享单车”,二维码的制作材料一般是用PVC不干胶贴纸。PVC[化学式(C2H3Cl)n]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9、从下图选择仪器,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1)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溶解时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写仪器名称)。
(3)配好的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30、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为区分软水和硬水,将___________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水样的试管中振荡;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2)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试管___________(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进行电解水实验前,需在水中预先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通过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也能得出上述结论,写出该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1、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如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
(2)在A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呈______色。
(3)B处溶液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无变化”)。
(5)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2、(2分)帮助呼吸的气体是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33、A、B两图分别表示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示意图:
(1)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A中________。B中_____。
(2)A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B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B中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4、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_,他们都属于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煤是复杂的混合物,燃烧时产生___________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破坏环境。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_____。
35、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用铁制成铁锅,体现了铁具有_____的物理性质;
(3)生铁和钢是生活中常用的两种铁合金,导致两者性能上的差异的原因是_____;
(4)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 。
A 陶瓷碗 B 不锈钢炊具 C 橡胶手套 D 铜质水龙头
36、家用的调味品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食盐属于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
(2)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_,当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将____________转移到氯原子上,使两者都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37、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五个装置示意图中,有一个装置是错误的,其中错误装置是________ (填序号).
(2)图示中仪器①的作用__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可以选择A作发生装置,但要对A装置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则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3)装药品之前,如何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
(4)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
(5)装置A、B都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则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
(6)已知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氮气的密度为1.251g/L,试计算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质量比________.
38、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有重大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掌握好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1)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
(2)如图A、B、C三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每个实验至少需要进行___________次称量;图A实验中若取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这三个实验中不适合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若想使反应前后天平仍然平衡,应将反应在___________容器中进行。
39、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己经发生了质变,其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变质程度,作出如下猜想:可能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可能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
(1)首先对固体的成分进行确定.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先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加入CuSO4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 ;
(2)称取10.6g该固体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得到数据如表:
样品质量 | 反应前总质量 | 反应后总质量 |
10.6g | 148.5g | 146.3g |
请计算:
①产生气体的质量为多少?
②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请你分析,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变质前后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变质前消耗盐酸的量 变质后消耗盐酸的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0、欲冶炼含铁96%生铁336t,需要含杂质20%的赤铁矿多少(杂质中不含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