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晚清人士黄遵宪曾评价某个条约把“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旧唐书·职官二》记载:“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一最以上,有四善,为上上。”这客观上

A.推动了儒学复兴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

C.促进了官员道德素质的提升

D.扩大了国家统治的社会基础

3、如表所示为汉代政府对部分行政长官职责的规定。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郡国长官

“进贤劝功,决讼检奸,劝民农桑,振求乏绝,案讯诸囚,论课殿最,并举孝廉。”

县令(长)

“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

秩(乡的行政长官)

“主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贼多少,平其差品。”

A.提高了官员综合素养

B.强调了地方官员的教化职能

C.打击了士族门阀势力

D.表明“礼法结合”向基层渗透

4、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他们被称为“食客”或“门客”,士作为一特殊的群体,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统治者养士之风旨在(     

A.笼络知识分子

B.兼收并蓄,传播诸子思想

C.壮大自身势力

D.称霸诸侯,积蓄统一力量

5、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日民四条约》

6、五四运动后,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中国青年竭力维护他们的人格和在社会中的权利,一种以更大的社会的结合代替家庭和民族约束的倾向逐渐表现出来。这表明五四运动

A.助推了家庭观念的变革

B.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C.有利于社会各阶级联合

D.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7、“所谓抗日战争的起点,简言之,就是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的开始时间问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由局部地区抗战逐渐发展到全国性抗战的历史过程。”据此观点,“抗日战争的起点”是(     

A.1931年,东北

B.1932年,上海

C.1935年,华北

D.1937年,北平

8、《湘报》曾刊登了1897—1898年湖湘地区科举试题,如济阳县试题为“伸民权可以尊君权说”“罢谏官设议院议”;宝庆府试题为“光武禁奴林肯禁黑奴论”;永州府试题为“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说”等等。这反映了(     

A.科举考试以西学为主

B.挽救危机的时代诉求

C.新式教育取得了成效

D.晚清民族意识的觉醒

9、元朝时,各行省重大事务必须上报中央,由中央作出决定,但地方也可对处于职责范围内的事务自行裁量,并不需要全部上报中央。由此可知,行省制(     

A.促进了区域平衡发展

B.兼顾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

C.避免了地方据险割据

D.阻碍了区域之间经济交流

10、到18世纪末期,伦敦克拉肯维尔区每年能生产12万块钟表,其中60%出口。对此,有人形象地说:“伦敦几乎就像是在生产时间本身。”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科学技术的深度变革

D.垄断资本的积累

11、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共产党某一文件的部分内容

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

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

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

据此判断,中国共产党(       

A.与国民党合作推进国民革命运动

B.落实瓦窑堡会议上的重要决策

C.旨在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做准备

D.积极致力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2、宋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变化莫过于改道为路,每一路各设四个监司官,称为帅、漕、宪、仓,分别掌管军政、财赋和刺举、邢狱、常平仓和农田水利等诸多事务。诸司互不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这一设置在当时(       

A.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

B.出现了权力失衡的现象

C.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D.造成了运行机制的迟缓

13、民国初年,革命元勋黄兴在致电袁世凯等人的电文中提道:“比来学子,每多误会共和……将见背父离母认为自由,逾法蔑纪视为平等,政令不行,伦理荡尽。”革命党人张纯一指出,“盖家庭废则孝道亡,人类亦将灭绝也”。这可以用来说明,民国初年(     

A.思想启蒙任务任重道远

B.复辟帝制思潮兴起

C.平等思潮产生广泛影响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4、英国1823创立了伦敦机械学院,其目的在于向各行业的工人、技师提供学习物理、化学的经费和机会,这类职业技术学院在1826年只有100所,而到1840年,已超过了300所。从1833年起,英国政府开始为初等教育拨款并逐年增加,1880年正式规定初等教育为免费教育。这一时期英国教育的发展(       

A.源于英国民主政治制度逐渐完善

B.实现了社会教育的公平公正

C.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D.标志着经济与教育开始结合

15、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指出:“在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存在了约有十年之久,现在已汇合成为一个不可抵抗的革命;不管造成那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这一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无疑地是由于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材料中“不可抵抗的革命”指(       

A.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6、英国学者厄尔曼强调,中世纪的世俗政府仅仅停留在实践中,因为所有关于世俗和精神权力的神学构建都是教会完成的。该学者意在说明(     

A.教会控制精神世界

B.教权与王权对立统一

C.世俗权力的神学化

D.教会阻碍了王权强化

17、下图为近代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所载“威海卫大战得胜图”。该图 (     

A.真实反映当时史事

B.说明图像史料可信

C.可作历史研究参考

D.没有史料实证价值

18、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主要分布于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和河北北部。下图是该遗址发掘出土的玉猪龙和彩色女神头像等形象。这些考古发现,反映出牛河梁遗址(     

玉猪龙(左),彩色女神头像(右)

A.文化交流的频繁

B.祭祀文化的先进

C.审美价值的取向

D.国家组织的建立

19、如图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图示反映了北宋(     

A.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B.分割宰相的权力

C.收夺地方军政大权

D.提升军机处职能

20、19世纪上半期,美国实施的“政党分赃制”导致政府官员党派化。其后,1883年国会通过的《文官制度条例》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党派矛盾激化

B.人治走向法治

C.避免政府腐败

D.分权制衡完善

21、基辛格认为中国善于将传统以夷制夷、以夷伐夷等均势战略思想用于外交实践,当受到威胁时,中国会通过使其周边国家相互制衡来寻求安全。经验性的方法是通过与一个远方国家的谈判来解决一个近的国家带来的安全问题。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下我国外交成就中最符合该观点的是(     

A.中法建交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日建交

D.中苏关系正常化

22、英国的志愿者组织和非盈利组织不直接接受政府部门的行政控制,具有广泛的行为空间,在能够促进社区发展的前提下,可以以任何合理合法的方式介入社区发展,为社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智力保证或者教育培训方面的优质人力资源。英国的这一社区治理模式(     

A.体现了权力钳制下的高度自治

B.有利于降低社区运营成本

C.说明社区已取代了政府的功能

D.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23、唐初,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尤其是贞观之治等盛世时期,而剩余必然通过交换和转移才能兑现社会生产总平衡。这论证了唐初(  )

A.开拓创新的制度建设

B.盛世局面出现的因素

C.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

D.农产品商品化的影响

24、如图所示反映了我国部分省份推行的公务员聘任制度改革。这一改革(     

A.体现了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公开性

B.增强了公务员队伍活力

C.有利于与西方的公务员制度接轨

D.适应了简政放权的需要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明清时期甘肃各民族有:回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华工的出现

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________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_________

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_________出国。华工被运往_________等地,形成了________

华工的贡献

美国

华工是_________________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拉美

________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大洋洲

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_________。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________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华工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很多华工后来回国,留下来的华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往往愿意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_________。他们保留和传播着______________,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__________的发展。

27、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时间

区域

概况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中国北方

在中国北方,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

大月氏人西迁,建立____,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欧洲

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

3—6世纪

中国

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____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____

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____,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欧洲

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____

7—8世纪

亚洲

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

____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28、沿海危机

(1)东南沿海的“倭患”

①背景:明朝前期,朝廷严禁海外贸易,走私活动猖獗,________盛行。

②举措:明廷派________等人平倭,戚家军。

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________合作重创倭寇。

③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2)欧洲殖民扩张与争夺

①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________,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日益频繁。

②表现:

澳门:16世纪中叶,________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台湾: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________的南部和北部。

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________

29、阿拉伯文化:成就

(1)文学

①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前,阿拉伯各部落就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____”。

②故事集《____》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在阿拉伯文化的沃土上孕育而成的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这部文学名著江集了古代近东、小亚细亚和其他地区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2)科学

数学

伊本·穆萨的《积分和____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____

天文

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____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医学

伊本·西那的《____》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在15世纪最后30年内,该书就重印了15次。

30、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背景

(1)原有体制

___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2)国际共识: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____,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

3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________召开八七会议。

内容:纠正了________;确定了开展________的总方针;决定在________

32、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清晰地表现出________不断加强、________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军机处的设置就是其表现之一。

33、评价(历史意义):有利于巩固__________,维护封建统治,神化_______;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____________;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___;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

34、伊本·西那的《_____》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被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典型代表的两种思潮。体现这两种思潮的主要学派分别是什么?

(2)明末清初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体现时代特色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3)17-18世纪是世界迈向近代化的重要时期。为了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政治构想?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当代中国逐步实现由传统、准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在这一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着重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36、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什么叫“关税”?

(2)关税出现时间以及演变的历程是怎样的?

(3)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是如何丧失的?

(4)收回关税自主权提出以及过程是怎样的?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税制度

37、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时间和意义是什么?

38、我国封建时代的选官和用人制度,一方面,要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力量的发展现状相适应;另一方面,又要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服务。用人制度是否得当,关系到封建王朝的兴衰。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有关历代选官用人制度的问题:

(1)汉、魏晋南北朝、唐分别推行什么选官制度?选官标准分别是什么?

(2)与前代相比,唐朝选官制度的进步之处有哪些?对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爱因斯坦身后升起蘑菇云

材料二可以想象到,如果镭落在恶人的手中,它就会变成非常危险的东西。这里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知晓了大自然的奥秘是否有益于人类,从新发现中得到的是裨益呢,还是它将有害于人类。诺贝尔的发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烈性炸药可以使人们创造奇迹,然而它在那些把人民推向战争的罪魁们的手中就成了可怕的破坏手段。我是信仰诺贝尔的人们当中的一个,我相信,人类从新的发现中获得的将是更美好的东西,而不是危害。

——居里夫人

请完成:

(1)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