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北京卷)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教导自己的老师表达谢意本没有错,只是越来越严重的攀比之风让谢师宴变了味。

B.因为韩愈在潮州只待了几个月,很快就回长安了,所以当地人一直把他当成圣人来敬畏。

C.韩愈本人毕竟是一个儒家孔孟学派的卫道者,又是一个复古主义的大力提倡者,他的文章不可能不会没有局限性。

D.说到底,不管长春这家餐馆是否存在误导顾客消费的行为以及是否存在宰客现象,商家都应引以为戒,及时改正。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会迅速崛起。

B.特朗普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和经得起推敲的施政纲领,却凭着各种争议敏感事件的抨击而获得许多民众支持,最终当选美国总统。

C.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

D.南通大学设置“特设课程”,提升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并在企业与学生之间信息沟通的平台,帮上万名学生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

3、下列各项中,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B.连不得志/于有司

C.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D.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发展到唐代,体制最为完备,有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律诗(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绝句(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等。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鲁”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有时南海也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康熙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5、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

A.曹雪芹——《红楼梦》——史湘云

B.曹禺——《雷雨》——翠翠

C.雨果——《巴黎圣母院》——卡西莫多

D.海明威——《老人与海》——桑地亚哥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 客

李德霞

一大早,爷爷就拎把镰刀出了门。爷爷再进门时,就领个麦客回来。

麦客是揽工割麦的。母亲做好了早饭,一看爷爷身边的麦客,惊讶地“咦”一声,皱着眉头对爷爷说:“爹,咋是个孩子啊?”

爷爷晃了晃手里的镰刀,嘿嘿一笑说:“别看人小,本事不小。刚才我领他到麦地里溜一圈,试试他割麦的本领,一点不孬。”

父亲和母亲都是割麦的好手。以前,我家从不雇麦客。可是今年不同,麦子黄了的时候,一向身强体壮的父亲病倒了,腰痛得站不起来。小叔先是领着父亲去了县医院,查不出结果,又去了省医院。爷爷老了,割不动麦子;小婶教书,脱不开身。两家的麦子有四十几亩,靠母亲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割不完的。母亲跟爷爷商量了半天,才决定雇个麦客……

吃过早饭,母亲领着小麦客下了地。中午回来,母亲惊喜地连声称赞:“果然不孬,连我都撵不上,不是他的对手哩。”

母亲做饭,小麦客也不闲着,一会儿到院里提桶水,一会儿帮母亲烧个火。闲谈中,母亲知道,小麦客满十九了,老家在甘肃陇南一带,父母已去世多年,家里还有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小麦客两年前就离开了学校,跟着村里人过黄河,一路向东来我们这边当麦客。

麦子割倒一半时,小叔从省城匆匆赶回来。父亲要做手术,他是回来取钱的。母亲七凑八凑,卖了一头猪,才凑了三千块。送走小叔,母亲拿着剩下的四十块钱对小麦客说:“我家男人要做手术,家里拿不出雇麦客的钱了……这是你的工钱,拿着另找一家雇主吧。”

小麦客没接钱,一脸诚恳地说:“大嫂,你家麦子熟透了,不能再扛了,就让我帮你割完吧。你家有难,工钱就先欠着……”

母亲一愣:“欠着?”

母亲不知道陇南在哪里,但母亲明白陇南离我们这里一定很遥远,隔山隔水的远。母亲说:“欠账没有欠这么远的呀!”

小麦客说:“我明年还来,到时我登门来拿……”

母亲断然地摇摇头。

这时,一旁的爷爷说话了,爷爷说:“哪有半道打发麦客的理儿?留下吧。工钱的事我想办法。舍着这张老脸,还愁借不到几十块钱?”

爷爷借钱去了。鸡卵大个村子,没人不给面子,东家三块,西家五块,总算凑够了小麦客的工钱。

小麦客要走。母亲起个大早,烙了香喷喷的鸡蛋葱花饼。母亲去喊小麦客,连喊几声没人应。推开下房门一看,里面空荡荡的,小麦客早走了。更让母亲万分惊愕的是,叠好的被子上撂着一沓钱,正是母亲昨天晚上交给小麦客的八十块工钱……

母亲捏着钱撵出门去,问遍了村里早起的人,都说麦客鸡叫头遍就结伴出了村,这会儿怕是到镇上的车站了。母亲呆呆地站在村口,一阵晨风拂过,吹落母亲满眼的泪水。

第二年,麦客没来。

第三年,麦客还是没有来。

小婶说,麦客的老家这几年也好起来了,男人们不用出门当麦客了。母亲听后,有几分欢喜,也有几分失落。

一晃,三十年过去。母亲也是快六十的老人了,母亲常常念叨起当年的那个小麦客。母亲说:“他也是奔五十的人了,该是老婆孩子一大家了吧?”母亲还说:“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咱家?也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咱欠他八十块工钱……”

前年,甘肃陇南发生泥石流,伤亡惨重。那些日子,母亲坐在电视机前,看着一幕幕令人揪心的画面,看得老泪纵横。

我回城的头天晚上,母亲突然问我:“城里有没有捐款的地方?”我说:“有,到处都是。”母亲翻箱倒柜找出个旧存折交给我。母亲说:“替我捐了吧。”我一看,存折上只有八十块钱,存期已经三十年。我明白了,这不就是当年我们家欠小麦客的工钱吗?这些年来,我们家也苦过、难过,可母亲硬是没动里面的一分钱。只是当年的八十块,现在已变成了六百元。

回城后,我添了四百,凑足一千,郑重地捐给了甘肃陇南灾区,是以母亲的名义……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题为“麦客”,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母亲,这是因为母亲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与麦客一样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

B.作者不吝笔墨,介绍麦客的境遇是为与母亲的境遇互相补充,让情节发展更趋合理,展现了特定年代下中国传统的人性美、人情美。

C.全文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该视角能自由地展现事件的过程、人物的心理,还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使故事更具客观性。

D.麦客家乡发生泥石流,母亲捐出了保存三十年的欠麦客的工钱给灾区人民,既出自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又源自欠麦客的钱无法归还等复杂情感。

【2】请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本文的语言富有特色,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钉子数量与粮食作比,突出了秦王的纷奢。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以白绸和箭头为喻,生动描写山水美景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常用以表情达意,比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类似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一句用比喻描绘了溪水蜿蜒曲折的形状,而“_______”一句则形象地刻画出溪水两岸参差不齐的地势。

(2)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反问句表明诗人坚持真理,即使遭受酷刑也不会改变的决心。

(3)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_______”;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它们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讴歌诸葛亮协助刘备三分天下,辅佐后主鞠躬尽瘁的高贵品格。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明做事有慎始而难在慎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不仅载诗人远游,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当诗人孤独的时候,舟便成了他们表达情感的重要物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以“________”两句,阐明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常常容易灭亡。

(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来表达客人吹洞箫的惊人魅力想象奇特。

(3)《离骚》中,诗人说自己即使身体被肢解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并用反问句“_____”来表明对志向的坚守。

1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___________》)

(2)生乎吾前,____________,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指出《离骚》兼有《国风》“___________”和《小雅》“___________”的特点。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重题)

白居易

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

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

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

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犹慵起”三字,反映出诗人的慵懒状态,也直接道出他已经有点厌倦宦途生涯。

B.颔联写了作者倚枕听钟声、拨帘看山雪的情景,细腻传神,寓情于景,充满了生活情趣。

C.颈联写诗人虽然处境卑微,但是如果想在此安度余生,得到司马这个职务,已经知足了。

D.尾联引人深思,传达出作者恬淡的心境,苏东坡“心安处是吾乡”的想法与之不谋而合。

【2】同样是被贬江州的诗作,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此诗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训练

孝义祖孙

《大唐新语》

唐方庆,武德中为察非掾,太宗深器重之,引与六月同事。方庆辞曰:“臣母老,请归养。”太宗不之逼。贞观中,以为藁城令。孙袭秀,神龙初为监察御史。时武三思诬桓、敬等反,又称袭秀与敬等有谋。至是为侍御史冉祖雍所,辞理竟不屈。或报祖雍云:“适有南使至云,桓、敬已死。”袭秀闻之,泫然流。祖雍曰:“桓彦范国刑宪,今已死矣。祖雍按足下事,意未测,闻其死乃对雍流涕,何也?”袭秀曰:“桓彦范自负刑宪,然与袭秀有,闻其死,岂不伤耶?”祖雍曰:“足下下狱,闻诸弟俱纵酒而无忧色,何也?“袭秀曰:“袭秀何负于国家,但于桓彦范有旧耳。公若尽杀诸弟,不知矣;如独杀袭秀,恐明公不得高枕而卧。”祖雍色动,握其手曰:“请无虑,当活公。”乃善为之辞,得不坐。

(选自《大唐新语·公直》)

(简注)

①武德:唐高祖年号(618—626)  ②察非掾:殿中侍御史。③六月同事:指玄武门之变。武德时,秦王李世民功高权重,威逼太子李建成地位。建成与齐王一起谋害李世民,双方斗争异常激烈。在长孙无忌等人的策划下,李世民先发制人,于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晨伏兵玄武门,挟持高祖,并杀了建成和齐王。史称“玄武门之变”。④贞观:唐太宗年号。⑤神龙:唐中宗年号。

(阅读指要)

唐方庆、唐袭秀为祖孙二人,前者为孝而辞官奉母,后者为义而不惜被牵连受罚,祖孙二人一孝一义,的确为当时之楷模。于“孝”“义”之外,又赫然显现着耿直不屈的凛然正气。而李世民的大度和冉祖雍的明智,也令人佩服。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至是为侍御史冉祖雍所______   (2)袭秀闻之,泫然流______

(3)桓彦范国刑宪______   (4)然与袭秀有______

2下列与“太宗不之逼”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3与“请无虑,当活公”中的“活”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庸人尚羞之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商人重利轻别离

D.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

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祖雍按足下事,意未测,闻其死乃对雍流涕,何也?

(2)请无虑,当活公。

5联系文章,概括唐袭秀的人物形象。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叶嘉莹先生谈到古诗时说:幼年吟诵的诗句伴随我一生,让我历经无数苦难,仍乐观平静。她又说:我深信,孩子们吟诵古诗,长大后会成为对社会和人类都更为关怀的人。

上述材料对我们青少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