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能手 ________的老师 ________的天鹅
________的孩子 ________的棋艺 ________的棋手
2、读拼音,写词语。
chūn chéng hán shí là zhú qì t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jī zhù qī yā yíng yíng mò mò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写近义词。
兴旺——( ) 追悼——( ) 解放——( )
批评——( ) 寄托——( ) 采用——( )
4、精彩段落填空。
蓝色的旗袍外面( )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 )身上的灰尘,再( )旗袍上的折痕,然后( )着身子( )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 ),在室内试着( )几步,像是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5、用“ ”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
推崇背至(_______) 契而不舍(_______) 矛塞顿开(_______) 手足无错(_______)
衰鸿遍野(_______) 惹事生非(_______) 自理名言(_______) 声名雀起(_______)
6、春草
(宋)刘敞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柴。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本诗的第三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水边原上乱抽柴”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四两句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题目交代_______和________,描写的是_______(季节)乡村的景色。诗中描写的景物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_。 子规:__________________。
才了:________________。 蚕桑: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充分表现出农民劳动的繁忙与紧张。
【4】对诗人表达的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B.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C.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繁华生活的向往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使”的意思是( )
A.让,致使 B.奉使命办事的人
C.出使 D.使用
【2】结合地域特点和唐代的交通特点可知,“使安西”必定是一段( )的行程。
A.风光无限 B.通畅无阻
C.繁荣热闹 D.充满艰辛
【3】解释字词。浥:____________ 客舍:___________
【4】从诗中可知,诗人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__,景物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柳”往往让人想起古人的“折柳相送”,诗句中的“柳”是______________的象征。
【6】下列哪一项不是诗句所表现出的画面?( )
A.设宴饯别 B.把酒话别
C.对酒当歌 D.殷殷相送
【7】请你用自己的话替诗人向元二说说这两句诗表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9、阅读。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
【材料一】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材料二】 2010年、2011年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度 | 人均纸质 书阅读量 | 人均电子书 阅读量 | 日均纸质书 阅读时间 | 日均数字化 阅读时间 |
2010年 | 4.25本 | 0.73本 | 16.78分钟 | 12.07分钟 |
2011年 | 4.35本 | 1.42本 | 14.85分钟 | 16.64分钟 |
【注】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
【材料三】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喜欢饭后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喜爱阅读的不仅只有加拿大人,据调查,以色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 本,而我国只有4.77本。我国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1】什么是碎片化阅读?请用一句话概括。(不得照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碎片化阅读能让人们迅速获得海量信息,不会造成人们的思维惰性。
B.只有爱读书,人民文化素质才会提高,民族才能进步。
C.从国民阅读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看,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D.深度阅读是构筑人们精神家园的有效办法,需要自身努力和社会的关注。
【3】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出碎片化阅读的利和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平时的阅读中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你的阅读经历,谈谈我们小学生应该如何加强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那个春天,很暖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残疾,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做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都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 )咳嗽( )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恒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捂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替代的”。女儿 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经过我们学校。你们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截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他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的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 )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 )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正确的关联词语。
【2】“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
五岁时 | ________ |
七岁时 |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
九岁时 | ________ |
十一岁时 |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
【3】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 B. 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
【4】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①那个冬天,很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我”即是儿媳,又是母亲,在对待婆婆的问题上,她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儿媳,在对待自己女儿的问题上,她又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母亲。
11、课外阅读。
光阴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shí sh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zòu còu)。
当蓓(bèi péi)蕾在春风中粲然A (zhàn)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间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B (zhuì)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 )沉着而又默默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 )你权重如山,腰缠万C (guàn),( )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zhèn zhì)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 )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 )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D (yān)没了他的脚印。
【1】用“/”将文中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划去。
【2】根据拼音在A、B、C、D处填写正确的字。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还是 尽管 尽管 便 因为
B.仍旧 即使 即使 就 由于
C.仍然 不管 还是 便 因为
D.仍然 尽管 尽管 就 由于
【4】全文运用____的手法,写到了岁月的无情却又慷慨、公正。其中第二至四自然段运用了____句式,而第七、八自然段则运用了____的手法。
【5】本文中的“光阴”有何特点?请分条概括。(写出三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诗化散文,作者以清丽飘逸的笔触,表达了对时间的哲理性思考,告诫人们应该珍惜时间。
B.文中作者以“他”指代时间,使时间成为一个具有神秘力量的人物,从而使难以触摸的事物变得生动可感。
C.本文最值得称道的是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使文章有了诗一般的美感。
D.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第二人称“你”,而没有运用第一人称“我们”,表明作者是个珍惜时间的人。
12、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选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文中横线上填一个谚语。
【3】根据下面的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填在横线上。
腊八粥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对腊八粥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腊八蒜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对腊八蒜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中的“农业产品展览会”指的是什么?试从修辞角度赏析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文中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________。
13、课外阅读。
老鹰的遗嘱
一只年迈的老鹰孤傲地独居在悬崖峭壁上。渐渐地,它的精力日益不济。它感觉到了死亡的威胁。
一天,老鹰发出一声强有力的呼唤,召集来居住在附近山岩上的儿女们。大家到齐之后,老鹰环顾一下每个孩子说:
“你们都是我的孩子,是我用心血养育了你们。从小,我就培养你们养成勇敢地直视太阳的习惯。我让你们那些经受不住烈日烤射的弟兄都饿死了,这就是你们理应比其他鸟类飞得更高的缘故。谁敢靠近你们的巢穴,谁就会没命!一切动物在你们面前都会心惊胆战。不过,你们要宽宏大量,不要伤害无力自卫的弱者。要记住那条古老的格言:你可以迫使别人怕你,但无法迫使别人尊敬你。”
孩子们恭敬地聆听父亲的教诲。
“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老鹰接着说,“但我不想死在窝里。决不!我要最后一次竭尽全力振翅冲入云霄。我要迎着太阳飞入云端,让烈焰烧掉我衰老的羽毛,然后立即坠入大海深处……”
它说这番话的时候,四周万籁俱寂,连山谷的回声也不敢来扰乱这庄严的寂静。
“但你们要知道,”父亲最后对孩子们说,“就在那一瞬间,将会出现一个奇迹:我将变成一只年轻力壮的鹰飞出水面,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同样的命运在等待你们。这就是我们鹰的命运!”
说完,老鹰展开双翅进行最后一次翱翔。它是那样高傲和庄严,在山崖上空做了最后告别的盘旋。它的神态高傲而威严,转了一圈又一圈。孩子们沉默着。它们注视着父亲,只见它一拧身子,疾电似的向太阳飞去。
【1】鹰比其他鸟飞得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要记住那条古老的格言:你可以迫使别人怕你,但无法迫使别人尊敬你。
(1)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_________,所以一切动物都害怕老鹰;但鹰也要__________,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
(2)联系生活,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鹰的命运是什么( )
A.经受艰辛的磨难,最终成为强者。
B.性格孤傲,独居在悬崖峭壁上
C.不死在窝里。
D.向着太阳飞去,让烈焰烧掉衰老的羽毛,然后立即坠入大海深处
【4】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
A.学会创造壮美的人生。
B.年迈的鹰对孩子有满腔的爱。
C.不要害怕死亡。
14、课内阅读。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命,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为人民服务》是_____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_____同志而作的演讲。
【2】请用“_____”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3】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_________。联系实际,你还知道有哪些人物的死比泰山还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套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四百多年的大型编钟,至今音乐性能良好。(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必须赶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叔叔握着小汤姆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不会忘记几年来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句式变换。
(1)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变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①外面的噪声太大,我只好关上门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一定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祖国的土地宽广、美丽。
改写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动人事迹令人难忘。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大喇叭里讲橘皮的事,那是梁晓声的老师;教鞭轻轻落下,那是魏巍的老师。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老师关爱你的哪些画面?歌声里: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难题成了乐趣……而今,我们就要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了,曾经的小调皮、小淘气长大懂事了,耳边却仍然响着老师关爱和嘱托的话语。回忆自己六年小学生活,写写老师关爱你的往事。
要求:
1.请把真情实感融入具体的人事之中。
2.注意详略得当,分清内容的主次,抓住重点。
3.用上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体现人物的品质。
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
5.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老师名、学生名)。
6.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