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词语填空。

争(   )夺(   )   ( )(   )美景

)得其(   )   力( )能(

2、根据课内积累填空。

1.于谦借石灰抒写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______________

3、日积月累巧补充。

1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动人。《庄子》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

4、但存方寸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也终于窥破了当初父亲故意打破那尊青花的心机:___________。我没有再问父亲,我想:_______________

2.故宫建筑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chū xún  suàn bàn   jiǎo zi   fěi cu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zá bàn     zhēn zi   mài yá tá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sì yuàn     áo zhōu   mǐ cù     lì z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fēng zheng    biān pào   guàng miào hu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是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3找出这首诗歌里的诗眼,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

1既然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中的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的实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朗读古诗《采薇(节选)》,完成练习。

采 薇(节选)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行道迟迟,  

  我心伤悲,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理解词语的意思。

(1)依依:___________。(2)霏霏:___________

(3)昔:____________。(4)迟迟:__________

3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是语助词。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名人名言

——我的好老师

  名人名言,这是从上一年级开始就听老师讲过的:世界上有许多名人,他们都说过一些有道理的名言。

  列宁曾经说过要学会游泳,就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发光的不完全是金子。

  柏拉图说过良好的开端,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我特别喜欢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朋友的眼睛是一面明镜。这句话使我懂得了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那是在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和好友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书。

  选购过程中,他选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一些名人传记,而我却什么也没选。这件事看起来似乎很平常却又不平常,两个月后,他的成绩突飞猛进,为人处事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不知道怎么回事,当我去问他时,他只是笑笑,眼里透出神秘的目光。

  当天中午,这位好友抱着他那天选购的书跑到我家来。他说,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此以后,我每天都抽空读一些优秀作品。这些书使我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_______;什么是真,什么是_______;什么是善,什么是________;什么样的文章才是真正出色的文章。我还读了些名人传记,这些书展现了先辈的成长足迹、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其中精彩的警句更让我受益匪浅。

  我更喜欢名人名言了!

  狄更期说过:“宽恕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美德。我做过错事后,有人宽恕我,使我可以从头开始;而别人做错事时,我却不能宽恕别人,这是朋友告诉我的。

  雨果说过:最高的圣德便是为旁人着想。我有时太自私了,不经常换位思考。这也是朋友告诉我的。

  斯托贝说过: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正因为我有了这样的财富,所以我改掉了一些小缺点。朋友的确是明镜,向我一照,所有的缺点都照得一清二楚。

  谢谢你!我的好老师------名人名言,是你让我懂得了朋友的重要。

1按要求填空。

①将文中的名句补充完整。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在第⑧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________ _______ ______

2理解文中的词语。

①受益匪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换位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平时一定也收集了不少名人名言,请按要求各写一句。

①关于读书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于珍惜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关于实践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关于诚信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拓展阅读。

__________

小时候,到农历三月,杏树开花了,春天也就到了。

每天放学之后,我就会跑到杏树地,杏是我重要的口粮。杏花凋谢了,变成小小的果实,我就会迫不及待摘下来吃。刚成果的杏,一咬就咬到嫩嫩的杏仁,非常非常的苦,但我还是忍不住摘下来尝一尝。

等待杏的成熟真是漫长的煎熬。慢慢地,杏核变硬了,果实也变大了,我就开始大规模地吃,当然杏还是酸的,酸得让人龇牙咧嘴。到农历五月底,杏开始发黄了,但我们家杏已差不多被我吃光了。我拿着最后剩下的自家的杏与村里的小朋友交换着吃,结果发现,我家的杏尽管个头较大,别人家的杏都比我们家的香甜可口。在我记忆里,我家的杏是全村最酸最苦的杏。

1978年我上大学了,就再没有与我们家杏树朝夕相处。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我们从西安回到家乡。一到家,妈妈就给我端上来一盘杏。这杏又大又甜,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杏。我问妈妈:这是谁家的杏,这么好吃?妈妈说,就是咱们家的杏啊!这怎么可能呢?

原来,我们家的杏子比别人家的熟得晚,即使表面上看上去发黄了,还得等上十天半月才能真正熟透。熟透了,就是最香最甜的杏。小时候,我从来没有吃过熟透了的杏,难怪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的杏总是酸的。

同学们,在你们既将开始人生新的旅程的时候,我想告诉你们,杏如人生,先苦后酸,再由酸变甜;杏又同人一样,有的成熟早,有的成熟晚。我家那棵苦杏树不是天生就是苦,而是长于背洼,每天太阳光照少,因此成熟得比别人家的晚,别人家的杏黄了,它还是绿的;别人家的果实熟透了,又香又甜,它还又酸又苦。其实,只要多等十天半月,一旦熟透了,那种清香美味胜过别人家早熟果实的好多倍!

1请按拼音规则给“煎熬”注音:_________。它的本义是指_____,比喻_______。在这里是指________

2划横线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这句话说明________

3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给短文加上题目。

5“杏如人生,先苦后酸,再由酸变甜;杏又同人一样,有的成熟早,有的成熟晚。”这句话是说_______;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___________

11、阅读

    

在一个静谧的午后,下着雨。我撑开雨伞,穿过喧闹的街市,拐进长长的小巷。

雨淅淅沥沥,雨丝无声地飘洒在伞布上,又悄悄地跳落在石板路上。穿巷的微风中飘来淡淡的香味,我静静地在小巷里漫步欣赏着。

“扑通”一声,我猛然扭身一看,是一位戴斗笠的中年男子摔倒了。细密的雨雾里,他“哎”地叫唤了一声,似乎摔得有些疼。他小心翼翼地直着身子,试图站起来,腿却不听使唤地颤抖着。一次又一次,他的努力都伴随着轻微的磕碰声失败了。

我和行人反应过来,匆匆走上前去。这时我发现,原来他身旁还有一筐月饼,圆圆的月饼在石板路上滚落了一地。我们急忙围上去捡,月饼很快被拾回了筐里。那中年男子十分沮丧,几个妇女围上去亲切地询问,才知道他原来是给一家超市送货的点心店的老板。“还好,没碎多少”。“没关系,只是包装纸湿了,弄干就好了”。人们纷纷安慰他,善意伴着细雨,洒满小巷,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这时,有人提议:“既然这月饼落在咱小巷,不如大家买两斤他的月饼”。“我也觉得应该这样做”。众人纷纷赞同,硬币的叮当声在小巷里格外优美而和谐。戴斗笠的男子十分感动,向众人道了谢,挑起担子,蹒跚地走了。这时,大家才发现他的腿有些残废。人群很快散去了,小巷又恢复了平静。我咬了口月饼,甜蜜流入心底。破碎的是月饼,圆满的是人心。不知过了多久,雨停了。一缕温暖的阳光从云层缝隙里穿透出来,把天空映成了蓝底金边的颜色。小巷被夕阳铺上一层碎金黄,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那沁人的香味在巷子里萦绕飘荡,形成“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意境……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短文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

3“人们纷纷安慰他,善意伴着细雨,洒满小巷,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戴斗笠的中年男子的描写运用了哪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戴斗笠的中年男子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说一说你对本文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暑假里的一天,萨沙乘着爸爸的考察船,在大海上旅行。他来到甲板上观赏景色,被一个大浪卷进了海里。“救命呀!”萨沙大声呼救。但是风浪太大了,没有人听见他的喊声。绝望的萨沙紧紧抱住一个从船上掉下来的木箱,在大海上漂流着……

不知过了多久,阵阵海风吹醒了萨沙。他睁眼四看,发现自己躺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岛上除了石头和树木什么也没有。天渐渐地黑了,不一会儿,又下起了大雨。萨沙哭着跑进灌木丛中,度过了他来到荒岛的第一夜。

第二天清晨,萨沙沿着海边走着,搜寻着可以吃的东西。忽然,他发现了一块大帆布和一个破气垫床。萨沙如获至宝,他把帆布搭在树杈上,做成了一个帐篷。又用树枝在帐篷下面围起一圈栅栏,那个气垫床就做了褥子。这样,他就有“房子”住了。

吃什么呢?萨沙想起老师讲过,树林里的蘑菇是可以吃的。于是,他走进树林,摘回许多小雨伞状的蘑菇。后来他又用口袋里的别针和一段渔线做了一根钓鱼竿。刚把渔线甩进水里,就发觉有什么东西咬钩了。他猛地一挑鱼竿,哈!钓上来一只碗口大的螃蟹。接着,他又捡回许多蛤蜊。

回到帐篷附近,他又想起原始人钻木取火的故事,就试着干起来。他在一个小石孔里塞满木渣,用一根小木棍不停地在石头里钻啊钻。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石孔中冒烟了,他连忙吹了几口气,啊,火苗着起来了!火越烧越旺,萨沙用树枝挑起螃蟹烤着。不一会儿,螃蟹烤熟了,萨沙美美地吃起来。

四十天过去了。这一天,一艘军舰行驶在小岛附近的海面上,船长看见岛上有火光,就派几名水兵乘小船来岛上察看。于是,萨沙得救了,他很快回到了爸爸的身边。

【1】[考查语文要素]根据文章内容填表格。

流落荒岛的原因

遇到的困难

解决困难的办法

结果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2】选文中的萨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3】选文主要是按照( )顺序记叙的。

A.时间

B.事情发展

C.逻辑

【4】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5】你从鲁滨逊和萨沙在荒岛上生存的经历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州菊花满地金

一天,苏轼到王安石家(做  作)客,正巧王安石有事,苏轼就在书房等了一会。他忽然看到书桌上有一张折叠的诗稿,上面是一首只写了开头两句的咏菊诗,一看就知道是王安石的手笔。这两句诗是: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读后(悄悄  暗暗)发笑,心想:人们都说菊花不畏严寒,怎么会西风一吹就落下花瓣来呢?苏轼自以为才华过人,忍不住在纸上写下这样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他还特意把仔细吟三个字放大,然后微笑着看了一遍,(悄悄  暗暗)地不辞而别。

后来,苏轼因政治上遭受失败,被贬到黄州(做  作)官。第二年重阳过后,连日大风,风息以后,苏轼约了好友到后院赏菊。只见后院里像天女散过花一样,到处是金黄的菊花瓣,满地铺金。苏轼顿时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回想起王安石的诗句,才知道是自己错了。后来苏轼回京时还当面向王安石赔了礼,认了错,感了谢。

1在短文括号处选择正确的字、词

(做  作)客       (悄悄  暗暗)发笑

(悄悄  暗暗)地不辞而别       (做  作)官

2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成语。

①不告别就离开。________

②形容受惊愣住的样子。________

3回答问题。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这里的西风指的是________黄花指的是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②读了短文,你觉得文中的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我的房东

①我在新加坡留学时的房东先生是一个很独特的人。

②他很富有,又很贫穷;他很慷慨,又很吝啬。

③他拥有一幢价值不菲的两层花园洋房,拥有存款、汽车。退休前的他是电子工程师,收入很高。退休后他每月拿退休金,还时不时地赚些外快。他无子无女,独身一人。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他有足够的钱过很好的生活。

④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他日常的生活:他的大多数食物都是超级市场的降价食品;新鲜橙汁舍不得买,只买听装浓缩橙汁,回来兑水;面包也舍不得买,自己在家做;一日三餐简单得让人难以下咽,两三片面包,有时涂点花生酱、夹几片生菜片,外加一杯牛奶,有时加一个烤土豆。我从没见过他做鱼、肉、鸡、鸭等荤菜。

⑤他是个守财奴吗?住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他每年都大量捐款给各种慈善机构,并且赞助过很多中国留学生。

⑥由于以前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就认识房东先生,所以他以很便宜的租金让我住在他家。除了我以外,他家还有6名中国留学生。他的家成了中国之家,他逢人总是自豪地说我们都是他的孩子。

⑦住进他家的第二天,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没想到,他一出门,就捡起了垃圾。路边的废纸屑、果皮、饮料杯,他都一一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别人家的报纸散落在地,他也捡起整理好,放在门前。有时一些废纸、果皮正好在肮脏的水坑里,他也毫不在乎地捡起扔进垃圾桶。

⑧跟他走了一段后,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脸红。于是,我也袖口一卷,加入捡垃圾的行列。而实际上,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是写着理解和尊重。

⑨他看见地上有一个易拉罐,就一脚踩扁,捡起放进口袋,并且得意地说:“可以卖几分钱呢!”看见地上有一枚一分的硬币,又马上捡起来,像个孩子似的唱起了他童年时代的儿歌:“谁捡到,谁收起;谁丢了,谁哭泣!”一脸天真烂漫的笑容。

这是我在留学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那首歌也是我最难忘的一首儿歌。

后来,我才知道,每个周末上午出门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例行公事。

于是,只要有空,每周末上午我都会和他一起出门捡垃圾,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

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我把我的一切虚荣心都抛进了垃圾桶,我懂得了,给予是最大的快乐。

【1】本文第①②自然段总体介绍了房东先生,第③自然段写房东先生的_________,第④自然段写房东先生

______,第______自然段写房东先生的慷慨。

【2】文章③④⑤自然段运用____的写法,表现了房东先生_________________

【3】“跟他走了一段后,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脸红。”当时“我”惊讶什么?犹豫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⑨自然段通过______描写、______描写、______描写,生动地描画了房东先生令人难忘的形象。

【5】文章为什么要详写房东先生邀“我”“出门散步”的经过( )

A.表明“我”和房东关系十分融洽。

B.突出房东先生是一个天真烂漫的人。

C.说明出门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例行公事。

D.表现房东先生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

【6】文章结尾处写道:“我懂得了,给予是最大的快乐。”联系本文内容,写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丢失手表的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①难道这一天不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难道这不是一份苦差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场上爆发出掌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特森先生说:“我希望你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儿东西。”(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请用这个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加工厂。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他花了好大心血把报告完成。(改成被字句)

 

(2)他有梦想。(扩写句子)

 

(3)那样的梦想难道会实现吗?(改成陈述句)

 

(4)你被我泼过冷水。(改成把字句)

 

 

20、用一个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一颗星星落下来。(2)小女孩说:有一个人快要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心愿

要求:选择你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下来。语句通顺流畅,意思清楚明白。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