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章记忆。
1.“那是一间高大的 的房子,室内陈设 简单,一张 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 。”这就是周总理的办公室。在这里,我们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 , !
2.“我 ,但我深深地知道——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 ,我应该 !”节选自革命先烈叶挺的《 》。我还读过很多记述革命故事的书籍,如 、 ……
3.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 ,或 ,或 。”我理解司马迁的话。本单元课文中, 、 都是为人民利益而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2、用“续”组成词语,填入下面句中,使之合适。
(1)鲁滨孙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 )搬到岸上。
(2)阴雨连绵的坏天气( )了半个月,叫人实在难受。
(3)最近,我( )看了几场足球赛。
(4)虽然鲁滨孙吃穿不愁,可他还在( )努力,扩大了粮食的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几个羊圈,晒了更多的葡萄干。
3、看拼音写词语。
dù juān yóu tónɡ
( ) ( )
tún bù shí sǔn
( ) ( )
4、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荫。
(2)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
(3)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
(4)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__________)
(2)不能不如此,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实在不行。(__________)
(3)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__________)
(4)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__________)
(5)事情寻根究底,要搞个明白。(__________)
(6)经过多次、反复地思考,也不能理解。(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词人______,号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愤(其一)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书愤:__________________ (2)早岁:__________________
(3)衰鬓:__________________ (4)名世:__________________
【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______(人名)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乃坏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引用了三国时______(人名)的典故。
【3】“书愤”之“愤”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____________,并在诗中通过______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
【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B.颔联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和平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C.尾联叙事抒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D.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5】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长 相 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两首诗词都写到“枫叶”,两者借助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为什么?请简要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李煜《长相思》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在选文“□”内加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短文第一自然段是对父亲的 描写,其中“ 、 ”说明父亲已经受过刑,“ ”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体现了父亲对亲人的爱。
【3】“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选文的描述,你觉得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看京剧
晚7时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梨园剧场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待着观赏今晚的剧目。
7时30分,开场的锣鼓骤然响起,观众席上灯光暗了下去。在清脆激扬的乐曲声中,身穿中国民族服装的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三岔口》《秋江》《水漫金山》等一出出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展现在观众面前。精彩的武打、优美的舞蹈和圆润动听的唱腔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显示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记者身处观众席中,偷眼向四周看,只见不远处,一位金发碧眼的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当打到紧要处,就不由自主地抓紧身边的男友的手。而当《秋江》的男女主人公出现在舞台上时,记者发现身边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便陶醉在悠扬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动处,甚至伴着台上的①,用脚打起了拍子。
《水漫金山》的演出开始了,剧场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白娘子、小青大战法海,那英武俊美的亮相,令人②的花枪,还有一连串的毽子小翻,都博得了满场叫好声。特别是白娘子力战群敌时的踢枪绝技,更是惊得老外们③,情绪高涨。
掌声,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观众席里,接连不断亮起闪光灯的白光。一位中年男子④地跑到台口,不住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一些观众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也开始运转。
【1】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四个词语填入文中横线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歌曼舞 歌舞升平 眼花缭乱 目瞪口呆 瞠目结舌 情不自禁 应接不暇
【2】本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出了京剧的魅力。
【3】“掌声,春雷般的掌声”一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和反复,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两处作者描写观众观看京剧表演时的表现的句子。再写一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昙花终于怒放
我爱昙花。
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苗,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è)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我爱昙花。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
如愿以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短文,理清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昙花充满了感情,是因为( )。(多选)
A.昙花是好朋友送的,所以“我”很珍惜。
B.昙花三年后才怒放,鲜活美丽,让从未见过昙花的作者如愿以偿。
C.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D.昙花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和第1自然段的关系是______,作者这样写进一步抒发了________昙花的感情,并使文章结构严谨。
12、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
仁慈天使
南丁格尔出生在英国一个很富有的家庭,她从小就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她从不把玩坏了的布娃娃丢掉,而是把布娃娃折断的手或脚重新(缝逢)好细心地加以照料。长大后的南丁格尔不顾家人的反对,当了一名护士,热心地照顾、帮助病人。
后来,英国和别的国家(爆暴)发了一场战争大批伤员在战地医院里死去,因为战地医院仅仅是一座座肮脏易感染的帐篷。南丁格尔来了,她把这里变成了干净的病房,不允许细菌滋生。
她细心地为伤员们包扎伤口、清洗身体、喂重伤员吃饭;她为他们唱歌、读书,让伤员们忘了伤病的痛苦。每个夜晚,她都(提 堤)着灯笼,一张病床一张病床地去巡视,慰问和鼓励一个又一个伤员。伤员们都说,南丁格尔就是一位真正的仁慈天使。
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尔在睡眠中逝世,享年90岁。南丁格尔终身未嫁,她的一生为护理事业做出了超人的贡献。1912年国际护士会倡议定于每年5月12日——南丁格尔诞辰日举行(纪记)念活动,并将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用“√”标出。
【2】根据短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颗(__________)的心 一座(__________)的帐篷
一位(__________)的天使 一个(__________)的家庭
【3】读短文,选择正确的一项打“√”。
文中画线的部分是(心理动作环境)描写表现了南丁格尔(助人为乐 忘我工作 不怕牺牲)的品质。
【4】伤员们为什么说南丁格尔就是一位真正的仁慈天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知道护士节是哪一天吗?它和哪个人有关系呢?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来。
13、课外阅读。
秦腔(节选)
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碾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摸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楞”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是和“西凤”白酒、长红辣椒、大叶卷烟、牛羊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他们有的是吃不完的粮食,他们缺的是高超的艺术享受。他们教育自己的子女,不是祖母讲着动人迷离的童话,而是一字一板传授秦腔。他们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似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出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1】找出文中有关陕西人的外貌描写,用波浪线画出来。
【2】读画线句子,你觉得“他们”不识字却能背诵剧本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本文后,你知道陕西人生命中的五大要素了吗?这五大要素你了解哪些?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吧。
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宁死不屈的“空军勇士”
①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晴空万里。淞沪会战硝烟弥漫,激战正酣。
②天上,战机穿梭往来,煞是忙乱,一朵朵弹花像盛开的木棉,布满天空。突然,一架中国战机被密集的地面高炮击中,拖着黑烟,向西坠去。这时,一个黑点弹出了燃烧的机身,转眼化作一朵洁白的伞花。
③降落伞轻柔地飘落空中,阎海文拔出手枪,警惕地四下搜索着。几分钟前,当他把成吨的炸弹准确地投向地面上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时,日军虹桥一带密集的高炮击中了他的座机。对此,他早有准备,只是在心里有点儿为他的座机惋惜。
④伞花还在飘荡着,突然,一阵逆风吹过,吹得他睁不开眼。不好,他心里一惊,这么飘下去不落到海里,也得落向敌人阵地。他心里急速地考虑着,手中的左轮枪抓得更紧了。与此同时,一队队身躯粗壮的日军从工事、掩体、村落、树林里向他扑来。几天来,他们已尝到了中国空军的苦头,中外舆论对中国空军的赞誉,也对他们有一定的精神折磨,他们急着想看看中国空军到底什么样。日本兵把阎海文团团围在一块坟地里。“砰!砰!砰!”三声清脆的枪声,三个冲在前列的日军扑通倒在地上。“捉活的,不许开枪!”一个瘦瘦的陆军少佐冲上来,狠狠地命令道。一个汉奸探出头来喊话,被阎海文一枪撂倒在地。少佐再也忍不住了。他扬起枪,先扣动了扳机,立时,枪弹在阎海文藏身的坟头掀起一片尘土。“砰!砰!砰!砰!”阎海文躲在坟后举枪射击,又有几个日本兵应声倒地。这时,他检查了一下枪膛,只有两颗子弹了,他抬手又打死了一个日本兵。
⑤敌人在一步步逼近,死亡也一步步向他袭来。阎海文擦了擦枪上的尘土,缓缓地站起了身。头上,天空还是那样蔚蓝;脚下,祖国的泥土还是那样芳香。他最后轻蔑地扫了一眼围上来的日军,高声吼道:“中国无被俘空军!”他举起了枪。“砰!”枪响了,一股殷红的鲜血,落在英雄脚下深情的土地上。
⑥当天下午,日本兵列队脱帽,向刚树立的一座新坟致敬。为敌人的勇士举行葬礼,这是他们的第一次。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背景是___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第一句话用环境描写突出战斗的激烈。
B.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说明当时形势的险恶,也说明阎海文高超的技艺和早做好了跳伞的心理准备。
C.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通过对陆军少佐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阎海文的勇敢无畏,属于正面描写。
【3】在文中用“﹏﹏﹏”画出一处描写阎海文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说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4】概括短文第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5】日本兵向阎海文的坟墓致敬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老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画也跟作诗一样,最要紧的是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奥运圣火唤起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神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中队委员会的决定,我们都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肯定很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感叹句: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感叹句。
山林里的小鸟叫声清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作了公开祈祷。依然没从洞里传来好消息。(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21、写作。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