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写出反义词

凉爽________              欢乐________            理解________

强烈________              茁壮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_____

②国画的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_____

③用线条画出轮廓。______

④难为情,态度不自然。______

3、多音字组词。

nán ________    zhònɡ________

   nàn ________      chónɡ________

4、小明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秉公办事”中的“秉”不认识,应用( )查字法查字典,先查( ),再查( )。老师告诉他这个字念“bǐng”,这样一来可以用( )查字法,先查( ),再查( )。字典里,秉的意思有:1.拿着,捏着;2.掌握,主持;3.古代容量单位;4.姓。这个词语”秉“选择( )种解释,“秉公办事”这个词语意思是( )

5、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1.在这个qī hēi__________的夜晚,她心里非常恐_________,希望身边能够有人陪着她liáo tiān___________

2.从上个月开始,银行已经着手kònɡ zhì______________dài________款利率。

3.李将军翻来________去,难以入睡,他怕这时候敌军前来tōu xí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阅读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的“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古诗意思完成练习。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对这两句诗的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关于这两句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B.这两句诗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冷露”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

C.这两句诗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为后文塑造人物形象作了铺垫。

3由“地白”一词,我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赏析: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献给母亲的歌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上天把这洁白的云悄悄摘下献给妈妈,作她的围巾。雪梅峰上雪梅开,我不畏路险风萧萧,也要把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妈妈。

小鸟啾啾细柳枝,春花遍地开。妈妈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制订一个计划,今年要在哪亩地开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埂上种些高梁、玉米,好让儿女们过节吃上甜甜的高梁饴、香喷喷的玉米棒。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味的食物,从不说她要吃什么。

全家团圆,妈妈总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亮。每每茶余饭后,把我们集中在一起,(查问 询问)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情况。我们进步时,妈妈就微笑,温柔地表扬我们;当我们沮丧时,妈妈就谆谆教导,犹如春天的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钱,(密密 精密)地缝补着我们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落两针。她那(悄悄 轻轻)的叹息声,飘至我的心中,我总是泪湿枕巾。

离家几千里,每每眺望远方,我似乎看见妈妈站在小山坡上,手拿衣服,在寻找着,凝视着,盼望儿女们的归来。我时时在梦中望见妈妈展开双臂,呼唤着我,向我走来,我跳床而起,向妈妈扑去……

妈妈给了我们坚强的性格,上进的精神,我的妈妈是世上最好的妈妈。

1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短文第三段说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亮,第四段又说妈妈眼睛不好,这两处是否前后矛盾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妈妈为作者操劳一共有三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下面横线上。

(1) 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感悟到了母爱的伟大,写一句赞扬母爱的话。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

①雨天,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②“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有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算跑得再快,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③上课铃声在我背后响起,像一条鞭子抽着我的双腿。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铃声还在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算迟到。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终结。

④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那么久”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分子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免贵……”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子里管记忆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

⑤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他若是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当我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儿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⑥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毕业了。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一样的老人说:“侯师傅好!”他瞅瞅四下无人,很亲切地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⑦“你不要放在心上。”他踌躇着,“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⑧“到底是什么事呢?”我好奇心发作。“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祥地看着我。

⑨“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我忙不迭地追问。

⑩“你千万别介意……我不姓侯,我姓孙……”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不超过4个字)

打铃解围——_____——误喊姓氏——_____

2第⑤段中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我永远不会说”,“这个秘密”是指什么?“我”为什么永远也不会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短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短文第①段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为下文的情节发展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B.短文第③段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写出了老师傅为了使“我”不迟到特意将铃绳拽久些

C.短文第⑦⑧⑩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都是表示内容的省略

D.短文的语言很有特点,生动形象,富有童趣

4本文构思巧妙,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本文结尾写“我”才知道自己错误地称呼老师傅,但在文中有三处暗示,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5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当听到老师傅说出“你千万别介意……我不姓侯,我姓孙……”的一刹那,你会怎么想呢?写一写。(要求:想象合理,符合人物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写话:

学习了课文,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水, 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 ,山间   ,江上   ,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     。”

1按要求填空。

2“这样的山”指桂林_________________的山,“这样的水”指漓江__________________的水。

3文中“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一句,是把_____比喻成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当瑟瑟的秋风捋走最后一颗果实,当滴滴秋雨祭奠完那季节的悲怆,自然,就踏着绵软的落叶飘然入冬了,一路紧赶的脚步,此时,舒缓了许多。 

北方的冬,有如晚秋的满月,清寒的妆容,彻骨的明亮,沁心的朗照。这都是因为冬的简约:湛蓝的天空,再没了暗云的翻滚,呐喊的雷声,闪电的狰狞;裸露的大地挺起它宽厚的胸膛,坦坦荡荡地由近及远地向天边排去,荡然涤尽了春的悸动,夏的浮躁,秋的欲望,恬淡着性情,悠远着生命,还原着万生万物最原始的空灵与寂静。 

冬的空灵,拒绝花草的装点,不为五谷折腰,更无需果香扬名,以冰为品,用雪作魂,铮铮铁骨,铿锵气概,让群山仰止,让河流驻足! 

面对高举的苍穹,裸露的大地,你终可以脱去一身的疲惫。当凛冽的寒冬冰封了那一季的风雨,才木然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才淡出了绿肥红瘦的争闹。任凭你蘸着晶莹,把它们辑成篇篇童话,随手抛向空中,碎成片片雪花,纷扬飘舞,挂满枝头,落满山坡,厚厚地铺满心底的世界。 

冰消时如滴翠,悄然无声;雪融时如玉碎,(         )。拥着至纯、至诚,别了,我至尊、至爱的冬!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悲怆_______     舒缓_______     清寒_______

2文中把北方的冬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样比喻?请在文中找出答案,用             ”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读最后一节,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再仿照文中划线句子,写出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是作者的至爱,那什么是你的至爱呢?说说自己最爱的一个季节,并简要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好呀!春节期间义务劳动

(1)春节前的一个早晨,我提着装满书册的书包,沉甸甸的,刚走到车站旁,一辆(蓝,篮)色的漂亮的公共汽车到站停住。我跨上车,只觉得后面有人把我的包(托,拖)了一下,回头看时,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我谢谢她,她笑笑,没应声。快到下一个停车站时,却听得她响亮地报着站名,还请要下车的乘客提早准备,注意随身携带的东西。我怀疑了,就问她:你是售票员吗?

(2)她一摇头。轻声回答:不,我是一八中学的学生。

(3)我更怀疑了,眼睛直直地(钉,盯)着她……

(4)旁边坐着个(戴,带)眼镜的教师,他似乎了解的,用表扬的口吻说:三好学生嘛!春节期间公共汽车乘客拥挤,售票员忙不过来,他们自己组织分批轮班上各条路线去服务。说完又补充一句。咳,怎不叫人看了心里甜?

(5)我要下车了,姑娘不由分说替我提了包,自己先跳下去,把包递给了我,随后帮着售票员(捡,检)票,帮着怀抱婴儿的母亲下车,又帮着老大爷带着小孙子上车,等到乘客全部上车完毕,她最后一个又上了车……

(6)我看在眼里,喜上心头。好呀!春节期间义务劳动。

(7)我转身进了胡同。没走多远,便望见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儿童,挽着袖子,卷着裤腿,兴高采烈地在大扫除。他们把200长的胡同打扫得一干二净,胡同面貌焕然一新。几个年龄较大的,还在给军属、烈属家扫院子,擦门窗,洗刷墙壁,运垃圾……干得干净利落。我望着他们笑。他们(察,擦)着流汗的脸,也笑了。我几乎要大喊出来了:好呀!春节期间义务劳动。

(8)我穿出胡同,又遇到二三十个生气勃勃的孩子,排着整齐的队伍,举着小旗,站在街头宣传讲文明,讲卫生。他们用扬声筒起劲地说着、唱着。我不由自主地停住脚步,凝神地望着他们,直到耳边响起报时的钟声,才快步向前走去。走了不远回头望了他们一眼,只见在阳光照耀下的这支小分队正在热烈地挥动彩旗,响亮地呼着口号,还唱着讲卫生,最光荣的歌。这时,我觉得手中那只沉甸甸的包一点儿也不沉了,我用力地点了点头,好呀!春节期间义务劳动!

(1)据词定字(在文中打)。

(2)划分文章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这篇文章记叙了春节前的一个早晨,作者亲眼看到的几件中小学生( )的事,表现了新中国少年儿童( )的优秀品质。

(4)好呀!春节期间义务劳动。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这样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手中那只沉甸甸的包一点儿也不觉得沉了。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又有什么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在飞翔。(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么美的景色,难道不令人陶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成字句和字句。

1.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洁工人清理掉了一堆堆的垃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老农打死了狼。

  老农把狼打死了

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纤绳勒红了红衣少年的肩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红军夺下了泸定桥。 泸定桥被红军夺下了。

  3.巨浪磨圆了岸边的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恶的草地吞没了老同志的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①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看,所有人都喜欢看这部动画片,不是吗?

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假如给你一个同样的主题我想感谢的东西,请你画一幅画,你会画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画呢?把你的所思所想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内容比较具体,感情要真实,有一定条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