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皎皎河汉女。

3.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5.阳春布德泽,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 ,被微风吹散了,如___________,被初阳___________了。

(2)《匆匆》是一篇_______,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_。文章紧紧围绕“_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流逝的时间感到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别了,语文课》中“我”由开始_______语文到后来_______语文,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从这些心理变化中,感受到了“我”____________之情。

(4)《那个星期天》是作者______缅怀逝去的_______而写的,诠释了_______的至纯至真。文章采用 _______的写法开头,以____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的_______描写和动作描写,将“我”在等待中的_______以及母亲想带“我”出去玩而又分身乏术的_______真切地表现出来。

3、辨字组词。

________  挨________  航________  持________  蛮________ 

________  埃________  杭________  待________  峦________ 

________  涕________  棵________  挟________  虚________ 

________  递________  课________  狭________  虔________

4、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5、区分形近字的用法,组词。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这首词中,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我们还学过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________》。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描写的景象是( )

A.天气时阴时晴。

B.天气很晴朗。

C.天气很古怪,又出星星又下雨。

【4】这首词是一首( )的词。

A.咏物

B.吟咏田园风光

C.咏怀

D.吟咏生活

【5】“旧时茅店社林边”中“旧时”的意思是( )

A.陈旧的时光

B.往日

C.平时

D.暂时

【6】关于这首词,说法有误的是( )

A.文中写了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B.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春夜的山村风光

C.这首词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D.这首词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7、阅读下面的诗词, 回答问题。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1】解释词语。

灯如昼:____________     约:____________

【2】说说词句的意思。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写的是中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写出这个节日的传统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诗歌的前两句从________________角度出发,描写了乡村四月的秀丽风光。

2诗歌的后两句突出了乡村农人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成就,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发现。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秘密、神秘)   ,真理并不(遥远、很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解答)   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发觉)   真理。

1请将括号中不恰当的词划掉。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顺序重新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的事例在文中指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回答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原因的句子画上横线,再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穆老师的眼睛

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哪。

语文课上,我想起书桌里那块漂亮的新橡皮,手痒痒了,不知不觉地伸进去,想要摸一摸。正巧被穆老师看见了,她的眼睛好像在暗示:“你怎么做小动作啦!”我的手马上不痒了,赶紧缩回来,认真听老师讲课。

有一次,穆老师在大礼堂给我们讲《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有三百多位老师来听课。穆老师提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我马上把手举得高高的。穆老师叫我回答。我站起来,只见那么多老师看着我,心怦怦直跳,回答的声音很轻。穆老师的眼睛马上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似乎在说:“说得对,就是声音再响亮点儿!”我看看穆老师的眼睛,胆子大了,声音也响亮了。这时,穆老师的眼睛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好像在说:“讲得好!”

记得有一回,我生病住院了,过了一个多星期才上学。上课时,穆老师不时用眼睛看看我,仿佛对我说:“吃得消吗?”我的病刚刚好,精神还不太足,但一看到穆老师的眼睛,精神就提起来了。

下课后,穆老师和我们一起玩的时候,她的眼睛也会说话。一次,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穆老师当老鹰。她一下子跑到东,一下子跑到西,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在提醒我们:“——当心!我要捉住你们啦!”真糟糕!末尾的一只小鸡跑得太慢,被捉住了。这时候,穆老师的眼睛笑得弯弯的,似乎在说:“哈哈,这回可让我捉住了!”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似乎—( )   洪亮—( )

激励—( )       赞扬—( )

【2】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精神:①活力;精力。②活跃;有生气。③人的意志、品质。④英俊;相貌、身材好。

(1)我的病刚刚好,精神还不太足,但一看到穆老师的眼睛,精神就提起来了。( )

(2)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       ( )

【3】缩句练习。

这时,穆老师的眼睛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_______________

【4】文章围绕“眼睛”,写了穆老师的哪几件事情?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与“见微知著”意思有较大不同的成语是(   )

A.一叶障目 B.一叶知秋 C.以小见大

2“这样的事例”在文中指什么,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波义耳制成了石蕊试纸。 B.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C.睡觉时,眼珠转动。

3选文中“偶然的机遇”指的是(   )

A.科学真理来自偶然的灵感。

B.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

C.科学真理很难寻求,并非人人都能得到。

4从这两段话中,你领会到了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乐园。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huí huái)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báo bó)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用横线画出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中“赤裸裸来到这世界”指___________;“赤裸裸地回去”指__________

【3】划线句子是个________句,改为陈述句,即:_____________

【4】选文出自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写的散文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不禁让人想起了《长歌行》中的两句诗:“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①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来,有一件往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②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着一条很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午后,我正在客厅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fèi quǎn)。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来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我下意识地想他们是来讨钱的,于是厌恶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中年妇女轻轻地问我:“夫人,我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

③我这才想起书房里堆着一地的旧报纸,便喝住狼狗,打开院门,让母子俩(liǎng liǎ)进来搬报纸。这时我注意到中年妇女的腿有些跛,而她身边的小男孩似乎很体谅她,抢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在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了: 。望着脸色蜡黄的小男孩,我(故意   特意)多给了10元钱,并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俩出了院门。

④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狗叫的声音。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面时,看到的是刚刚走了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他们开口,我便(不耐烦   不高兴)地说:“报纸卖完了,钱也多给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⑤那妇女没有说话,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里托着一条金闪闪的项链。我不禁一怔(zhēng   zhèng),细细看去,那不正是我遗失了多时的金项链吗?我忙接过来,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是捧回了我的爱。要知道,这是我和我先生结婚12周年的纪念品。

⑥这时中年妇女轻轻说:“项链是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求我快快送回来。”

⑦我点点头,急忙从口袋里掏出100元塞到小孩手中,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

⑧母子俩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她俩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1】在正确的读音上打“√”,在正确的词语下划横线。

【2】给短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题目,在序号上打“√”。

①背影   ②一根项链   ③母子俩

【3】根据第③段的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4】第②段“不速之客”中的“速”意思是______。文中的“不速之客”指____________

【5】“我”第一次多给了10元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第二次又掏出100元给孩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6】仔细读读第⑥自然段划线的语句,将“央求”换成“请求”“恳求”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想象一下小孩发现金项链以后与妇女的对话,然后把“央求”的过程写具体,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和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你能用简洁的话语来赞赞文中的妇女和小男孩吗?语言可以引用也可以自己组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橘子熟了

八十年代出生的我,童年的记忆困在了农村那片贫瘠的土地。总是寒酸的,青涩的,就像没有成熟的橘子,有时也馋得人流口水。

打开记忆之门,最深的乐子,就是一群光着膀子的花脸猫,脱掉身上仅有的小裤衩,光屁股爬上村东头那棵被我们折磨得弯腰驼背的老黄连树,纵身一跃,猛地扎进小河。雀跃着,嚎叫着,似乎想把不远处的蜜橘林震落几个橘子下来才好。

蜜橘林的橘子熟了,青绿的蜜橘屁股泛着黄白。橘皮已经薄了,至少比我们调皮的脸皮要薄些。大个大个的橘子压得这些树头也抬不起来。树下一个窝棚,那是二大爷为它们站岗的哨所。

我们几个脑袋瓜子时而凑在一起,时而散开一阵欢笑,眼睛时不时地向蜜橘林瞄。直到炊烟在村口瞻望,晚归的飞鸟衔来土得快要掉渣的乳名,我们才结束黄连树下欢笑的游戏。

星星点灯的时候,窝棚顶上圆月高挂。几个光着膀子的不速之客,鬼祟地向蜜橘林移动,猫着腰,潜伏着,移动着。

昏暗的窝棚比我们没洗过的脸还黑,偶尔有电筒光影向外照一照。二大爷播放着那个声音沙哑的收音机,不响了就拍几下。皱起爬满沧桑的额头,红着脸憋下两口苞谷酒,又继续哼着只有他自己才能听懂的老调。直到烟杆磕出几声咳嗽后,二大爷才渐渐被鼾声放倒。

橘子树下黑漆漆的什么也摸不着,好不容易顺着树枝总算抓到几个硬邦邦的东西,也不知道熟了没有。几声蛤蟆叫,这是偷橘子的暗号,我们的行动开始了。可是二胖怎么也抓不着,急得直跺脚。管他三七二十一,有就好。

(1)月亮看不惯我们就躲进了乌云,星星皱眉眨肿了眼泡,虫子们使劲地举报,可窝棚里只剩收音机在一个劲地干闹。

哎呀!不好!突然小虎子一声高叫,原来被树刺刺了。(2)窝棚那边,只是传来了二大爷家那只母狗的几声懒叫。它在为这群熟悉的陌生人的行为感到蹊跷。

快跑,被发现了!慌忙中抓起摘下的几个橘子,我们抱头鼠窜,有人还不时地摔倒。二大爷还是没出窝棚,只是扯着嗓门吼道:崽崽们,别把树丫枝给我弄断了,跑啥子啊跑?

二大爷家的橘子成熟了,很甜!和二大爷这个人一样好。真记不清偷吃过多少,掰起手指头数着数着,童年从指缝中溜掉……

注:黄连树:木本植物,有气味,味极苦,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道出了其中滋味。

1认真阅读短文,判断下面的理解正确与否,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

(1)“八十年代出生的我,童年的记忆困在了农村那片贫瘠的土地。的意思是穷苦、艰难。( )

(2)“炊烟在村口瞻望,晚归的飞鸟衔来土得快要掉渣的乳名。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方式,写出了天色已晚,父母在喊我们回家了。(  )

(3)“它在为这群熟悉的陌生人的行为感到蹊跷。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写出了狗虽然和孩子们是熟悉的,但它并不理解孩子们偷橘子的行为。(  )

2文中黄连树下欢笑,如果换成成语的话,下面选项中最恰当的是(  )

A. 忆苦思甜 B. 苦尽甜来

C. 苦中作乐 D. 乐在其中

37自然段中的句子,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4作者写《橘子熟了》,最想表达什么?(  )

A. 家乡人性格各异,小伙伴们鬼点子多,童年生活令人回味不已。

B. 八十年代日子苦,人民生活都很贫穷,乡下的小伙伴们苦中作乐。

C. 对童年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对乡亲的感激。

D. 说明家乡的长辈很好,对家乡人民的赞美,对家乡景物的留恋。

55段画线句子中的猫着腰,潜伏着,移动着改为猫着腰潜伏移动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字数在30个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要回答。

二大爷家的橘子成熟了,很甜!和二大爷这个人一样好。

(1)联系上文想一想,二大爷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除了倒数第二自然段有直接写出二大爷的句子,其他自然段中还有一些暗示二大爷的句子。请用“________”画出暗示的句子(至少二处),并标上序号。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缩句:  

改为反问句:

(2)拉骆驼的说,它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改为语言描写的句子:

(3)爸爸想了想,笑着说:也许你的想法要美些。

改为转述句:

(4)《牧童》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写的。

修改病句:  

(5)春天的早晨时最美好的季节。

修改病句:  

(6)小宁整天好吃懒做,虚度光阴,我会用   劝他。(写《偶成》中的名句)

(7)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流成河相关的名句是  

(8)花园   像   我们 美丽的   大   一个 的 校园

  把上面的词语合并成一句通顺的话:

9用“骄傲”的不同词义造句。

(指不谦虚)

(指很自豪

 

16、 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甘愿落后呢?

(2)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中国的历史难道还不够悠久吗?

 

 

 

17、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形势,这是事实。(把一般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视机里传出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改为陈述句。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为直述句。

(1)强强说,放心吧,爷爷,他不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约翰脸上含者微笑对我说,他是否可以坐在我的旁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祖父也说,没有我那样念诗的,我那不叫念诗,我那叫乱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缩写,就是在保持中心思想,保留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对原文进行压缩。请你从读过的文章(或书籍)中选择一篇(或一部),将其缩写成一篇350字的文章,注意突出要点、文意连贯。(作文纸自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