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名言警句。
①班会课上,大家对我的严厉批评,我都愿意虚心接受。因为我深深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
②时间的力量在于它的平静而又强大,它帮你筛选所有与你擦肩而过的人。正所谓:“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_。”
2、按原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2)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4)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_____________。
3、积累运用。
(1)每当看到有人不孝敬父母双亲时,我想劝诫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期,你的习作中都引用过哪些名人名言,请写出一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过犹不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拼音,写汉字。
há ma____ tánɡ lánɡ____ 杜juān鸟____ 牡dān___
méi ɡui____ 油tǒnɡ___ 尽yāo娆___ chī___心wànɡ___想
虚wěi____ 不守nuò言___ kānɡ慨___ tián静___
pú sà____
5、语境填空我最棒!
又要过年了,每年我都要收到不少压岁钱,今年我想变个花样,能不能让长辈赠送一些激励我的话语呢!我找来十几张白纸订成一个手册,用彩笔在第1页写上“______________”4个大字。大年初一,我给爷爷奶奶拜年,爷爷掏出钱,我连忙伸手挡住,并模仿电视上“脑白金”广告词说:“今年春节不收礼,收礼只收______________”。我把留言册捧到爷爷面前,“哟!长大了,挺有创新精神的嘛!”爷爷一边说,一边写下一句鼓励我学习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写,我也写。”奶奶一边说一边在小册上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呵呵,奶奶写的是让我珍惜时间的名言。还是爸爸学问大,爸爸写下的是一幅激励我学习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词句,并完成练习。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词句。
【2】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B.唤取:呼唤,询问。
C.啭:鸟婉转地鸣叫。
D.因风:因为风势。
【3】词的上阕,一个“_______”字直接道出了词人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来与自己同住。词的下阕,通过黄鹂“___________”,写出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___之情。
【4】在这首词中,运用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将__________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__________的喜爱。
【5】美好春光的流逝总是让人感到无限惋惜和伤感,请你再写出两句类似的诗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歌赏析: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前两句用____、____两字点明仲春*;后两句用_____、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____________渲染的美丽景色。
8、阅读理解曾几的《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解题,了解纪行诗,判断。
①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_____
②从“道中”看,诗人写出游,只写到“去”,并没有写到“回”。_____
【2】请找出诗中两处明显的对比,填写下面的内容。
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这是第一处对比:“梅子黄时”正是江南_____时节,难得有这样“_____”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②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是第二处对比:山路上苍翠的树树,与来的时候一样_____,森林丛中传来_____________,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3】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诗人的心情,判断。
①这首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_____
②诗中“绿阴”和“黄鹂”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三衢山秀丽的景色。_____
③“黄鹂四五声”中的“四五”是实写,表明黄鹂的叫声。_____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文段中的“大圆盘”指的是( )
A.荷叶 B.白荷花 C.花骨朵 D.小莲蓬
【2】文段中“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说明池塘里的荷叶非常多。
【3】你认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可以换成“长”或“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细致地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态的荷花,引人人胜。
【5】发挥想象,仿照文段,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天上的白云形态万千,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你从雪山起来,
春潮 ;
你向东海奔去,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2】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读音
哺育________(bǔ pǔ) 乳汁________(rǔ lǔ)
【3】这段话作者运用了________手法。
11、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用“○”圈出描写小嘎子摔跤时动作的词语。
【2】小嘎子在和小胖墩儿摔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通过对小嘎子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刻画,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描写的事情的经过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拓展课外,探索启发。
绿
朱自清
①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便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②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③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④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逐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⑤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1】作者在描写梅雨潭时,先写“走到山边”,接着写“__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__”,总体是按照_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
【2】文章意在突出梅雨潭的“绿”,但为什么却在第③段描写梅雨亭及其瀑布景色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展现梅雨潭的“绿”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以“绿”为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语段,按要求答题。
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他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地方……
【1】这段文字主要写, 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表现的。
【2】划曲线的句子是用来比喻 ,请仿写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我的身份很渺小,地位很卑微,这意味着我不重要”你怎么看待这这种说法?请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为人民服务》片段。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_同志为纪念________同志而作的演讲。
【2】用“ ”画出第二段的中心句。
【3】把“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的句子,先理解加点的词,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固: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 鸿毛:___________
句子意思:_______________
【5】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1)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___________。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历史上死得比泰山还重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说明“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一观点,文章举了什么例子?请简单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缓缓到来。(仿照句子写一句表现景物变化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她喜欢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们都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很喜欢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加工厂。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绿叶和野花不是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不是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4分)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封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使节。
缩句:
爸爸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用了什么用词手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请你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21、习作。
生活就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欣赏沿途的风光,感知奇妙的世界,收获生命的成长……请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以“一段的旅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内容具体,条理渭楚,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
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宇,正确使用标点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