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文原文填空

1.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我的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________________而死,就比_____________还重;替___________________,替___________________,就比_______还轻。

2、看拼音,写词语。

chǔ  bèi bù  shǔ   chuí liàn tǐ pò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fánɡ  ài   mǐn  jié tuó  yùn bēnɡ kuì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在灿烂辉煌的语言宫殿里,“文化可谓光彩照人,几乎什么都与有关。例如:被人占了便宜叫____________;受苦叫____________;不肯就范于人叫不吃他那一套”;做事费力叫_______________;总结经验教训叫吃一堑,长一智

4、把词语补充完整,按要求做题.

_____一样_____于事 一丝不_____ _____空而起 __________之众 聚_____________扬扬 垂头丧_____ ________欲试 九________之力

1.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两个含有两个数字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之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用它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聚( )会( )”意思一样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词语中,描写神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九( )二( )之力”是多字成语,请再写出两个这样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故事或成语中的主角。   

(1)画龙点睛:________   

(2)人木三分:________   

(3)响遏行云:________   

(4)胸有成竹:________   

(5)大公无私:________   

(6)投鞭断流:________   

(7)破釜沉舟:________   

(8)三打白骨精:________   

(9)七擒孟获:________   

(10)进贾府: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外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________的竹子。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采薇(节选)》,并完成练习。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载渴载饥。我心伤悲,  

1将诗句补充完整。本诗选自《   》。“薇”指___________

2《采薇(节选)》诗的前四句情景交融,在“_____”与“____”、“_____”与“_______”、“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的对比中,体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____________”表现出战士出征时对故乡、对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__________”使我们联想到战士返乡时的哀伤、悲愤。

3“依依”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薇(节选)》没有表达了诗人(  )

A.对从军路上又渴又饥的厌烦。 B.对征战兵卒的同情。

C.对战争的厌恶 D.对和平的渴望

8、阅读下面的古诗,结合材料,完成练习。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混沌:指世界还没有开辟以前的状态。这里指大地。②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借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③爝火燃回春浩浩: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爝火:小火把。浩浩:本意是形容水势大,这里引申为广大无际。④元:本来。⑤铁石犹存死后心:铁石虽然变成了煤炭,但它依然造福于人类。⑥苍生:老百姓。

 

材料:于谦生平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后先后升为御史、兵部右侍郎。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而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于谦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1诗中能够体现诗人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诗句“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以“_________”称“煤炭”,再以“_________”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

3诗中画横线的句子象征意义丰富,寓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是咏物诗,所用写法是_________。表面上是咏_________,实际上是明志向,表达了于谦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快乐阅读。

真理诞生于有个问号之后(节选)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 )有可能发现真理。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   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锲”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2请在第一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第二段中“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句话是谁说的?在文段的横线上填上名字。

4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______________

5画“ ”的句子中“这样的事例”指____________

请再补充一个这样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现代文阅读。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的。

【1】《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______同志而作的演讲。

【2】查字典,填空。“鸿”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精兵简政”的意思是

【3】选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一个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 ;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 。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是因为 ;联系实际,你还知道有哪些人物的死比泰山还重的?请写出两个      

11、年糕

新年食品当中,我独爱年糕。

它们圆滚滚、亮晃晃,一看到它们,我心中便自然而然地生出喜庆之意、圆满之感。

小时候,我曾有一段时间,寄居在祖母家。每年岁暮,喧喧腾腾地准备过年的当儿,我最爱的,便是看祖母做年糕。

尽管市面上有现成的糯米粉出售,可是,祖母担心那些糯米粉掺进别的杂质,所以,每年总买大包大包的糯米回来,自己磨。她一面转着那古老质朴的小石磨,一面虔诚地喃喃自语:“年糕年糕年年高。”

把感望寄托在传统食品里的这种美好的情愫,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

磨好了的糯米粉,像白雪一样,高高地堆着。祖母在糯米粉中加入水、糖,搅匀;

然后,在圆形的铁罐里妥妥帖帖地铺上剪成圆形的蕉叶,小心翼翼地倒入拌好了的糯米,再把铁罐一只一只地搁在炭炉上面的蒸笼里,蒸上几个小时。

蒸好的年糕,软滑如水,不黏牙,不滞齿,切片而食,幽香绕舌,那股适口的甜味,晃荡晃荡地由喉头轻飘飘地流进了胃囊里,通体舒畅。

别人做年糕,做不出同样的水准,登门讨教,祖母在倾囊相授之余,总会加上这两句话:“磨粉的时候,心一定要诚。年糕小气,你心不诚,便做不成。”

祖母已去世多年了,然而,每逢新年吃年糕时,我脑海里总会浮现祖母磨粉时那一张虔诚至极的脸。而这些年来,“你心不诚,便做不成”这句话,也成了我重要的处世哲学。

【1】年糕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的,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详细写的是________,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六步完成。

【3】从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在介绍饮食的时候,要抓住它的_____________等来写。

【4】试着运用本文中学习的方法介绍一款自己喜欢的家乡美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飘雨的故乡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好多诗人都喜欢借雨来写离愁别绪,而我也深爱着雨。

故乡的雨是美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清明时节,故乡的细雨,和杜牧诗中“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朦胧之美更是相同的。她就像一位娇柔美丽且又有点任性的小姑娘。她凭借着春风,一会儿飘洒如雾,一会儿轻飞似烟,一会儿又调皮地打落一地的花瓣。有时,她还会斜着打在你的窗帘上。不过,就算她再怎么调皮娇纵,她都是温柔的、细腻的、美的。

有时,整个村子上方都笼罩在一层薄薄烟雨中,远处看去,给人一种朦胧而又脱俗的美感。假如你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到这个村子来,看那烟雨笼罩的景物,看那满树杏花都静立在飘洒的烟雨中,和那冒着细雨在井边打水的少女,那种朦胧的美,一定会把你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去。

这个季节的雨一下就是三两天,黄昏时分,人们做饭的烟雾融合到雨的烟雾中,都在空中微微酝酿着。这时,有些人家已经亮灯了,一个祥和安静的夜晚又要开始了。

和春天的雨相比较,故乡秋天的雨是比较执著凄美的。她就像一位沉默端庄且会多愁善感的女孩,又如一个调皮娇纵的小姑娘。你看,她不停地从空中往下垂落,无边无际地密密垂织着。雨打着阡花,花随着流水。但此时也并非李清照词中“花自飘零水自流”那般无情了,不过还是带着几分凄凉与伤感。

记忆中,故乡总是飘雨的天气。千丝万缕,斜斜密密,那飘洒的细雨总会勾起心中几分诗情画意。杨柳如丝,丝丝细雨。雨打梨花,人随雨意深闭门。此时你若是女孩子,准能引发出你心中许许多多的心事来。不管是早晨,还是黄昏。不管是杏花初开,那诗情画意的朦胧春雨,还是那离愁别绪,“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美秋雨。故乡飘起的细雨,都如一幅古色古香的烟雨画卷,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

此时,身在异乡,外面正下着大雨。独坐窗前时已找不到故乡下雨时的那种心情了,却平添了一缕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啊!

【1】这篇文章抒发的情感是(  )

A.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B.对雨、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作者抒发情感的寄托物是(  )

A.春雨

B.秋雨

C.雨

【3】在作者眼中,春雨是________的,秋雨是_______的。

【4】作者主要采用的抒情方法是(  )

A.借景抒情

B.即事抒情

【5】请你也试着用上一定的方法抒发自己内心高兴、伤心或失望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中国魂

精卫填海,何等的坚毅;愚公移山,何等的执著;后羿射日,何等的勇敢;大禹治水,又是何等的睿智!中华民族的这些远古神话比古希腊的神话更充满着创业的悲壮和人间的真情,蕴含着人定胜天的哲理。

一代又一代,有浪淘不尽的风流人物,有黄河冲不垮的丰功伟绩。不必惊讶屈原那虽九死犹未悔的忠贞与坚忍,不必钦佩( )那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的胸怀与悲怆,不必喟叹(  )那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放与洒脱。这处处表现出中国人的灵魂。

自古以来,中国人有天下为公的理想,有舍生取义的凛然正气,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高风亮节;中国人有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处世哲学;中国人有乘风破浪的豪情,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中国人更有重整江山再造日月的雄心。

这一切,在中华民族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记得我们的民族魂鲁迅先生就说过: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苦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是的,中国人的脊梁虽然表现得那样的平凡,那样的朴实,但却不乏精神的充实、思想的崇高。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举世瞩目;奥运赛场上嘹亮的国歌一次次响起,又令世人刮目相看……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发展速度之快,说明了奋发图强的激流永不停息。它正折射出所有中国脊梁的光彩!

这就是我们的国魂,这就是我们不屈的国魂,我们千年不衰的国魂!

(1)在短文的括号里填相应的人名,在横线上补充相应的诗句。

2理解成语。

淋漓尽致:

丰功伟绩:

刮目相看:

(3)“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苦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省略号中省略了什么呢?请你再写出两种。

有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_________的名句,说的正是中国人的“骨气”。

(5)你还知道哪些爱国名人和爱国名诗?(本单元内容除外)

爱国诗人:  

 

爱国名诗:  

 

 

14、阅读理解。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1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正体现出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可以用“热闹”来概括,请找出表示“热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具体表现在哪里?请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_______(详写  略写)。(选词填空)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下题。

那么长的头发,洗起来不是很麻烦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训练。

(1)我们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的要求。(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

(2)爸爸对小明说:“今天你跟我去奶奶家一趟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

(3)听了这话,他愤怒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缓缓到来。(仿照句子写一句表现景物变化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5分)

(1)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改为陈述句)

(2)清澈的溪水流向远方。

改写成拟人句:

(3)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反让大夫取笑了。(改为转述句)

 

(4)我最不中用。   我被派到这儿来了。(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5)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20、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________

②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   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底蕴,我们熟知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这些中华传统节日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请你任选一个传统节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讲讲这个节日传承至今的风俗习惯,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