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诗作者__________,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__________中的第四章。
2、按要求写成语
1.AABB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AABC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ABCC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ABAC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胆怯------(_________) 镇定-------(______) 恐慌-------(________)
茂盛———(__________) 安静————(______) 热闹————(_________)
4、在( )里写反义词。
崭新(__________) 爽快(__________) 轻松(____________)
反对(__________) 精致(__________) 潮湿(____________)
5、比一比,再组成词语(17分)
幽( )( )( )( )
搅( )( )( )( )
6、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________。
【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__。
【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①得乌金,藏蓄阳和②意最深。爝火③然回春浩浩④,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⑤元赖⑥生成力,铁石⑦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⑧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混沌:世界开辟前的状态,这里指大地。②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指炭所蓄藏的热能。③火:小火矩。④浩浩:广大的样子。⑤鼎:烹饪工具。⑥元赖:依赖。⑦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埋藏地下变成的。 ⑧苍生:百姓。
【1】读一读诗句和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石犹存死后心”中的“心”指的是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作者在托物言志,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__的心愿和志向。
【3】于谦是一身浩然正气的父母官,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是不畏强敌的民族英雄,曾击退入侵的外敌。他就是“混沌”中的_______,他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出来,如煤炭“_________意最深”。于谦也曾被贪官陷害至下狱论死罪,但他始终不肯低头折节,最终被诬杀;而受他护佑的百姓们永远铭记他的功绩,纪念他。他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石灰吟》中的名句赞颂他)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菜花无处寻。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
【3】“急走”的意思是________。
【4】理解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篱笆和小路表明这里是乡村。
B.枝头的花已经落了,枝叶繁茂。
C.“急走”“追”形象地刻画出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
D.“无处寻”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和稚气。
【5】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白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1】庐山的雾有什么特点?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判断下面描写景物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涨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大地。 ( )
(2)盛夏的一个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毫不留情地烤着大地上的一切。 ( )
(3)那轻舒慢卷的云朵,好似身穿红装的少女,正在翩翩起舞。 ( )
(4)一道闪电划破了整个天空,接着就是一声惊天动地的雷鸣,它似乎要把整个宇宙震碎了。 ( )
(5)夕阳像喝醉了酒的诗人,在水面上晃啊晃啊,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醉红。 ( )
(6)漓江的水波平如镜,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漓江的水非常绿,绿得像夏天的草地。( )
10、课内阅读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则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写出意思相近的词。
嘲笑________________周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勉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话写的。
【3】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 )
A. 总起 B. 总结 C. 过渡
【4】詹天佑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詹天佑始终坚持亲自测量计算,还常常请教当地农民,从这里可以看出詹天佑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段文字最后两句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11、阅读短文,做练习。
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家酒店,由于所卖的酒物美价廉,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丈夫外出,妻子偷偷地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5元钱。晩上丈夫回来,急得双脚直蹦,抱头痛哭,说:“唉,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信誉,只5元钱就卖掉了。”
果然_____从此他们的生意不如以前红火_____最后终于彻底破产_____当妻子贫病交加、奄奄一息的时候_____她悔恨地流着泪说_____我明白了_____
【1】从文中选一个词作为文章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上加上标点符号。
果然________从此他们的生意不如以前红火________最后终于彻底破产________当妻子贫病交加、奄奄一息的时候________她悔恨地流着泪说________我明白了________
【3】填空。
①“物美价廉”的意思是:________。
②文中有一个词与“兴隆”的意思相同,这个词是:________。
【4】文中妻子在临死前明白了什么?请把妻子可能说的话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上个世纪初,有个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练琴。可是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的天赋。
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琴师说:“孩子,你先给我拉一首曲子吧。”少年拉的是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首,简直破绽百出。一曲终了老琴师沉吟片刻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少年说:“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家。”老人又问:“那你拉琴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于是,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对他说:“孩子, 你现在非-常的快乐, 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对不对 ?你拉小提琴是为了成功 ,获得快乐 , 而现在你已经是这样, 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人呢 ?你看,这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jiē jié)果,一种花不能结果,可它们同样美丽,比如玫瑰,比如郁金香,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但这也足够了。这才是成功的境界,一种大智慧!”
老人的一番话,让少年恍然大悟。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少年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只把它当作调(tiáo diào)节生活获得快乐的一种活动。他做什么事情都变得从容冷静起来,不再刻意追求成功了。
20年后,这个少年成了名震天下的物理学家。他就是影响世界进程的伟人:阿尔帕特?爱因斯坦。
【1】“恍”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_。
【2】请用“√”画出文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1)沉吟片刻: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但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琴师认为成功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位少年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小提琴师吗?请联系课文内容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短文要给人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给本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3、课内阅读
《为人民服务》选段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用“ ”画出这段话中运用了对比论证的句子。
【2】本文作者是 ,全文是他于1944年9月8日在 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3】选文第一句话与第二、三句话的关系是( )。
A. 先因后果 B. 并列关系 C. 先概括后具体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意思:_____________ “或”意思:________________
“泰山”比喻:______________ “鸿毛”比喻:______________
【5】把文中画“ ”的句子加上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再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是怎样理解选文中司马迁说的话的?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鲁宾逊漂流记(节选)》,完成习题。
鲁宾逊漂流记(节选)
尽管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还是缺少很多,比如墨水。还有用来挖土或者运土的铲子、鹤嘴锄、铁锹,以及针线。至于内衣之类,虽然缺乏,但我很快就习惯了。
没有工具,干什么就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能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但是把它们运回家去的时间还要长很多。所以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把它运回家,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橇杠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这活儿要是干完了的话,除了在岛上转悠,寻找吃的以外,那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干了。
【1】“我”缺少的东西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工作开展的吃力?(______)(可多选)
A.用很长的时间把树桩砍好削好。
B.搬运木桩需要很长时间。
C.打木桩很辛苦
【3】对于这样的吃力的工作,“我”又是怎样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叙述内容来看,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变句式。
(1)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出去。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我们多读、多想、多积累。
我们慢慢地能够顺利地阅读古文了。
_____________
17、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一面面红旗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十分鲜艳。(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这片土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喜悦。(仿写句子)
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恐龙的灭绝,难道不是一个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孙悟空把妖精打死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白骨精就甘心这样让唐僧走了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觉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是吴王坚持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你身边有过什么人、什么事对你触动很大,让你感受很深,久久不能,也不想忘怀的吗?选一件事或一个人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