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要求填空。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_________原名沈岳焕,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説《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等。

(2)《十五夜望月》通过中秋夜景和特定环境气氛的渲染以及诗人丰富的想象,抒发了______________

2、积累与运用。

1.________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

2.常恐秋节至,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慎思之,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画中有诗。

6.旧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__________

7.百啭无人能解, 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彬彬有礼(AABC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气壮如牛(含比喻)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 理解诗意再填空。

  全诗一共八句。这八句的关系是:头两句是__________,写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家乡后引起了_______________;第三句到第六句通过具体的回忆追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换取了_______________;最后两句诗人回到现实,讴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朗读古诗《游园不值》,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一枝红杏出墙来。

1补充古诗。

2看拼音,写词语。

cāng tái______lián xī______  chái fēi_______

3解释词语。

(1)应怜:____________________

(2)屐齿: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扣:____________________

(4)柴扉: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赏析。

(1)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_____________,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2)诗歌题目中的“值”是______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游园不值》是_____ (朝代)诗人_____ 所写,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构思奇巧,耐人寻味。诗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___________

(4)与《游园不值》中的蕴含哲理的诗句一样,还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________________ 。和杨万里《小池》中的 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采薇(节选)》,并完成练习。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载渴载饥。我心伤悲,  

1将诗句补充完整。本诗选自《   》。“薇”指___________

2《采薇(节选)》诗的前四句情景交融,在“_____”与“____”、“_____”与“_______”、“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的对比中,体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____________”表现出战士出征时对故乡、对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__________”使我们联想到战士返乡时的哀伤、悲愤。

3“依依”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薇(节选)》没有表达了诗人(  )

A.对从军路上又渴又饥的厌烦。 B.对征战兵卒的同情。

C.对战争的厌恶 D.对和平的渴望

8、诗词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的格言。(提示:《春》文中一句话)

3请你谈一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现代文赏析

生命的选择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薇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降,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地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竟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オ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一个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基至还有一些灰尘和拉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几乎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唯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的古代shì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qiè,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zào热的心头像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湖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shì________________   女羞qiè________________   zào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坚硬: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柔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种花各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两种不同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第二天,天晴了。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喵喵,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等等,老屋!”一个小极了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不注意根本听不到,“请再站一会儿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哦,是小蜘蛛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

小蜘蛛飞快地爬进屋子,在屋檐上织了一张又大又漂亮的网。偶尔有虫子撞到网上,小蜘蛛马上爬过去把虫子吃掉。

“小蜘蛛,你吃饱了吗?”老屋问。

“没有,没有!”小蜘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回答,“老屋老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老屋想,这倒很有意思。于是它就开始听小蜘蛛讲故事。

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有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1】从文中划线的两个词可以读出(     

A.从“飞快地”可见小蜘蛛饿坏了,想赶快找吃的,填饱肚子。

B.“马上”一词表明了小蜘蛛饿坏了,害怕小虫子逃跑了。

C.从“飞快地”和“马上”这两个语可以看出小蜘蛛动作很快,应该还没饿坏,还挺有力气的。

【2】读了短文,从“老屋问小蜘蛛:‘你吃饱了吗?’”可以发现_______,而从小蜘蛛回答的两个“没有”可以知道_______。(     

A.老屋关心小蜘蛛,但也想尽快地倒下;小蜘蛛害怕自己吃饱了,就不能呆在这里了

B.老屋一心只想着赶蜘蛛走;小蜘蛛明明吃了不少,但还骗老屋

C.老屋关心小蜘蛛会不会饿坏;小蜘蛛的食量很大,肚子没那么容易被填饱的

【3】小蜘蛛第二次请求老屋别倒下的理由是________,老屋之所以答应是因为_______,老屋最终一直没有倒下是因为_______。(     

A.要老屋讲故事、感觉故事很有意思、小蜘蛛的故事讲得特别有趣

B.要给老屋讲故事、感觉故事很有意思、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

C.要给老屋讲故事、感觉故事很有意思、小蜘蛛每天都坚持讲有趣的故事

11、课内阅读。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线漫长而( )的变化,孤独而( )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 )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得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 ),一派荒凉。——《那个星期天》(节选)

【1】把下面的词语填人正确的括号里。

惊惶 惆怅 消逝 急遽

【2】用“ ”画出母亲的动作描写;用波浪线画出母亲的语言描写。 

【3】末尾那句话表现了小男孩什么情感?说一说你对这位母亲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京烤鸭

①吃烤鸭,在中国由来已久。

②早在宋代的古书里就有关于烤鸭的记载,烤鸭本来是宫廷里的一道菜,后来传到民间。到了明代,北京城里有了卖烤鸭的店铺。

③北京烤鸭讲究色、形、味、香。为了达到这个要求,烤鸭的烤制很讲究。把鸭子处理干净,待风吹干,然后在鸭身上刷一层麦芽糖浆,在膛里灌上开水,再挂进烤炉内烘烤。炉内温度很高,要不断转动鸭身,使它均匀受热,烘烤50分钟左右鸭子就熟了。烤熟的鸭子表皮变成鲜艳的枣红色,又焦又脆;鸭肉又鲜又嫩。因为烤鸭时要用梨木、桃木、枣木等果木做燃料,所以烤熟的鸭子又有种特殊的香甜味。

④吃烤鸭时,先趁热把烤鸭切成薄片,然后蘸上甜面酱,加上葱段,用薄饼卷着吃。吃烤鸭既是一顿美餐,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⑤做烤鸭用的鸭子叫填鸭。它产自北京西郊玉泉山一带。喂养填鸭的方法是在鸭子长到一定的时候,定时往鸭子嘴里填喂饲料并且限制它的活动。鸭子从孵出经过三个月的时间长到六斤以上,就可以送进烤鸭店了。

【1】用原文中的一句话点出北京烤鸭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按___________顺序说明,这样写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依次说明的内容是(               

A.吃烤鸭的历史,烤鸭讲究色、形、味、香,烤鸭的吃法,填鸭的喂养。

B.吃烤鸭的历史,烤鸭香甜味,吃烤鸭是一种享受,如何喂养填鸭。

C.吃烤鸭的历史,烤鸭的烤制方法,烤鸭的吃法,填鸭的喂养。

D.吃烤鸭历史悠久,烤鸭的色、形、味、香,填鸭的产地。

13、课外阅读。

当代英雄——官东

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载有454人的“东方之星”客轮,在由南京驶往重庆途中遭遇大风,翻沉在湖北荆州监利县长江大马洲水域。相关部门在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多方人员奔赴现场,抢救生命。

身为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的官东主动请缨参加救援。6月2日12时,官东身穿负重设备,潜水摸到了沉船的一个房间,发现了一位老人。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一边耐心地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备,最终成功地将老人救出。这是第一位被他救出的生还者。

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搜索到了蜷缩在舱室里的小伙子——船员陈书涵。陈书涵此时已陷入绝望,体力严重透支。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他。但由于陈书涵体力消耗巨大,他已无力穿戴。官东便迅速帮他将装备套在身上,而自己仅靠轻潜装具支撑。官东冒着生命危险,最终将其送出舱室。

就这样,官东凭借过硬的潜水技术和机敏的临场反应,从倒扣在江中的船体里成功救出了两名幸存者。

然而,官东在撤退时,却遇到了危险。他身上的信号绳缠住了身体。危急之下,官东只能迅速割断信号绳,但也因此与水面彻底失去了联系。他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了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这时,一个暗流瞬间又将他卷入了深水区。在氧气即将耗尽的情况下,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压力骤减,刚出水的官东满脸油污,双眼通红,鼻孔流血,双耳胀痛难忍。

官东的感人事迹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大家盛赞他的英雄行为。面对采访的记者,他腼腆地说:“生命高于一切!在当时的情况下,别说我是一名海军潜水员,就是普通老百姓都会像我一样去做。”

帅气的外表,英雄的行为,平实的回答,代表了真正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形象。正像《感动中国》给予官东的颁奖词——“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请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二到第四自然段,找出文中能概括这部分主要内容的句子,画上“﹏﹏﹏”。

【3】短文第五自然段中写官东遇到了哪些危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官东的什么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后一句话说:“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

【6】对文章以颁奖词作为结尾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结全文

B.点明中心

C.升华主题

D.首尾呼应

14、课外阅读。(18)

有志者事竟成

有一年疾病流行,华佗亲眼看见许多人被病痛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来到西山,拜精通医术的老人为师。

华佗拜了师,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心侍候他们吧!华佗一面耐心地侍候病人,一面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因此,在三年里他懂得了不少病源、病理和用药方法。

三年过去以后,师傅要他学些医书、药典。从此,华佗便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攻读起医书来。

暑去寒来,又是三年。一天,华佗正在读书,忽然有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华佗连忙跑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他摸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傅无大病,自会好的。人们责怪华佗不懂医道。就在这时,师傅忽然坐起来哈哈大笑: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你们本领的。众人听了,个个惭愧,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师傅,下山给人治病去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

风餐露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饥似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昼夜”是由反义词组成的词语,文中还有类似的词语,试着找出来。(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知道哪些体现“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芦苇从泥土里长出了新芽。

改成拟人句:

(2)我们中卫市的变化真大。

改成反问句:

(3)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修改病句:

(4)汹涌的洪水迅速冲走了正在河边饮水的大象。

缩句:

(5)这山中的一切,每个都是我的好朋友。

改成双重否定句:

(6)小强的妈妈对小强说:我今天要加班,你自己做饭吃。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8、按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变句式。

(1)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出去。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图书馆。

改成反问句:  

2.海上日出很壮观。

 改成感叹句:  

 3.草原的景色很美。 

改成比喻句:  

 

20、别开生面。按要求改换句子的形式(不能改变句意)。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回忆六年小学生活,我们不断成长。我们要感谢父母给了温暖的家,感谢老师给了关爱和启迪,感谢朋友陪伴成长,感谢对手让我们更加坚强……请以“有你,真好”为题,用第二人称叙事,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真情实感,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习作中不能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再加作文稿纸。

题目:有你,真好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