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2)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3)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

4)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5)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6)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7)睁大眼睛直视,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惊诧、害怕、茫然而发愣的样子。(

8)形容理直气壮不慌不忙说话的样子。(

 

2、回顾拓展

1.“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物无全美。在任何时代,任何人都不会是完美的。假如你遇到了逆境,请记住:只有那些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并且要记住_____________的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假如你遇到了两难的选择,请记住:“_____________是道德之本。”“__________________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2.《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国家)作家安徒生,他被称为世界童话大王,我还读过他写的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篇)。此外,我还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两部长篇外国文学作品,分别是英国作家笛福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美国作家______________所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其中,我最喜欢_________(人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是中国文化的奠基者之一。他和弟子们的言论,被集成了一本书叫《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我们要拜师应该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读过许多经典名著,其中《三打白骨精》出自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还知道四大名著中带的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________________,《红楼梦》中的刘姥姥__________________,《水浒传》中宋江__________________。

5.张晓亮匆匆走进教室,习惯性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扔在地上,同学小英见到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哩!小英的话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写成语、歇后语、谚语。

1.《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_______的关羽、_______的诸葛亮、_______的刘备、________的曹操等。(填成语)

2.趣味成语:“1256789”可用成语___________表示。

3.张康喜欢玩,总说时间多得是,请你用一句谚语来劝劝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里面有几个错误的音节,我能把写错的音节改正过来。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判断下面各句中感叹号表示的感情。

  ①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________

  ②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        ________

  ③这四条腿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理解

竹石

郑燮①

( )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②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 ①郑燮: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为“扬州八怪”之一。②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1从“认、咬”两词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括号处,应填_________

2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诗人在赞美竹的_______________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①约客:邀请客人来相会。②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④处处蛙:到处是青蛙。⑤有约:即邀约友人。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眀,灯芯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1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时间)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

2诗中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在诗中画出诗人巧借棋子描写等待友人的情景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白日曛:曛,昏暗。太阳黯淡无光。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北风、大雁和________

2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

A.写景状物诗 B.送别诗 C.田园诗

3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籍”的音序是_______,音节是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文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含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画上“ ”。

【4】你从文中划线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对母亲说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______,二是___。这表现了他____的精神。

【6】如果你来到李大钊的塑像前,你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一段话,回答问题。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门道  花草养活了  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  开花  多么有意思呀  不是乱吹  这就是知识呀  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1】给画线的句子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2】写含有数字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例:三年五载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

①置之不理:________

②自生自灭:________

【4】“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有声有光”的语句。

2根据选文内容,体会老舍先生是如何把元宵节写详细的。

(1)在第一自然段中,先写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采用________的写法突出其与众不同;然后用总分的写法描写元宵节__________的习俗。

(2)在第二自然段中,对孩子们过元宵节的场面单独进行描写,突出孩子们过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

3读画“ ”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写灯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作者从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说明灯很多。

12、她的一双小手几乎(   )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她

(   )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象坐在(   )( )装着( )( )(   )( )(   )的,(   ),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   )。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异——     暖烘烘——

(2)“她终于抽出一根”,“终于”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4)用“~~”画出这个片段中的联想。

(5)找出比喻句,并抄写下来  

 

13、阅读,回答下面问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伍

林海音

1骆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2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3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4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5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6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7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地,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8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9“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10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11我的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12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13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的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14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15“谁?”

16“骆驼呀!”

17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18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19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20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贝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第6段画线句的作用是________

2对骆驼挂铃铛的解释,的想法比爸爸的想法更美在哪里?

3作者多处描述骆驼队,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_  ________

A. 第1段由一句话构成,简洁而有画面感,将骆驼队这一描述对象凸现出来。

B. 第2段先写骆驼群的沉默,再写拉骆驼的人头上冒的热气,有比较的意味。

C. 第3段中画线的但是一词有强调的作用,语意上与上文没有形成转折。

D. 第4段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让人们感觉到骆驼的温顺。

E. 第10段不用对话描写而是转述爸爸的话,改变了表达方式,行文富有变化。

F. 13段描写了冬天快过完时的骆驼队,暗示对骆驼的感情发生改变。

4最后三段和前文叙述视角不同,传递的情感也有差异。请根据前后两部分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文拷贝室。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是一条左右极不“平衡”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

然而,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要知道,这里是荒凉的澳大利亚最南端,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道白线,一道看起来似乎毫无约束力的白线。虽然眼前这种“失衡”的图景丝毫没有美感可言,可是我却渐渐地受到了一种美的感动。

我必须说,这是我平生所见过的最美丽的景观之一。它留给我的印象,甚至要比后来我们看到的可爱的小企鹅还要深刻。因为我从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中,看到了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1按要求写句子。

 ①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A. 这是一条左右极不平衡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虽然眼前这种失衡的图景丝毫没有美感可言,可是我却渐渐地受到了一种美的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下列语句改为反问句。

  我必须说,这是我平生见过的最美丽的景观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平衡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聪明人指的是谁?引号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画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道出了规则的重要性。为什么要遵守规则,请你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吃饱了的八儿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用加点词语和本句修辞手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型转换

1.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次活动会很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肯定句

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套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四百多年的大型编钟,至今音乐性能良好。(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必须赶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叔叔握着小汤姆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食品,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向大家介绍一下,比如外形、原料、制作方法与过程,怎么吃、味道如何以及相关故事,都可以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