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要求写词语。 

①近义词

惩罚——________     祸患——________

迷恋——________     天赋——________

②反义词

轻盈——________     澄澈——________

进化——________     安静——________

2、按拼音写词语。

zhē wǎn

líng lì

pái huái

bó wù

zhēng róng 

nuó yí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农业lǐnɡ yù( )贡献巨大,他用“禾下乘凉梦”道出了他的奋斗mù biāo( ):梦想水稻有高粱高,穗子有扫把长,颗粒有花生米大,他yī wēi( )在水稻下乘凉。

2.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我国自行yán zhì( )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成功zhuó lù( )在火星上,shǒu cì( )在火星上留下中国人的印迹,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jìn zhǎn( )

4、解释加点的词语,并用“/”划分朗读节奏。

溪 亭 日 暮, 沉 醉 不 知 归 路。

记:____________   沉醉:___________

青 箬 笠, 绿 蓑 衣, 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斜风:_______________     不须:

5、当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杀至花果山,历数了悟空的数条罪状后,悟空答:实有!实有!”这又给孙大圣的形象抹上一笔亮丽的色彩,那就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愤(其一)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书愤:__________________   (2)早岁:__________________

(3)衰鬓:__________________   (4)名世:__________________

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______(人名)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乃坏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引用了三国时______(人名)的典故。

3“书愤”之“愤”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____________,并在诗中通过______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

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B.颔联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和平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C.尾联叙事抒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D.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5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问题。

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唤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下列诗句中哪句最能表达诗的中心(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认为最可怕的不是人生的大风大浪,不是人生的各种坎坷,而是平淡无奇,单调乏味的生活。

B.面对困难和挫折,面对机遇和挑战,勇敢者应该“走向远方”“走向大山”。

C.从“走向远方”“走向大山”可以看出作者厌恶都市生活,渴望宁静平淡的生活。

D.全诗洋溢着经历人生风雨,战胜艰难的沧桑感。

3诗中加点的“呼喊”和“沉默”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8、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___________

2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诗句赞美竹子_______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 B.坚韧顽强 C.硬骨头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________

①我靠在昏暗、潮湿的小矮墙上,我正在思考我的人生——我是一只猪。我们祖辈都一样,有着极其悲惨的宿命。

②宿命,宿命。

③我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我只需要吃好睡好,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日复一日……看着同伴们渐渐膘肥的身材,我却始终壮不起来,我有着自己的思想。我不愿臣服于我的宿命,因为我深知,我的自由之日便是我受死之时。

④夜幕降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我被屠夫送进了屠宰场。那儿陈列着一行一行的猪头,一列一列的猪肉,我明白,我们身上的猪头、猪肉、猪肠通通不是我们的,除了我们自己的灵魂。我一个激灵醒了过来。

⑤夜色朦胧,我站在猪圈门口,挥洒冷汗。同伴一个一个都睡着了,我沐浴着从断崖处吹来的山风,我的灵魂在内心躁动不安。我似乎看见了狼在断崖上嗥叫。我也情不自禁,摆正了姿态,嗥叫了一声,同伴们瑟瑟发抖,痴迷的眼神望着我,显得很害怕。他们一定以为我患上了猪瘟,或者以为我是一只披着猪皮的狼。我没有解释什么,因为我只是顺从我内心的灵魂罢了。

⑥我决定要逃跑。

⑦“什么?”同伴们瞪着眼晴惊恐地看着我,此刻的我站在猪门口,继续沐浴我的清风。我知道他们不会理解我,就像人们不理解韩寒一样,我和他一样都是叛逆的少年。就像汪国真说的: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我的内心似乎更坚定了。

⑧明天,明天。

⑨红艳的晚霞如期而至,浓浓的雾气没忘记给大地披上一层灰色的幕。我趁着夜色,拱开了猪圈门,玩命似的往断崖飞奔,迎面来的是凉爽的清风。逃跑时我回头望了一眼,看到了我的母亲,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肯定的目光,似乎是我做了她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

⑩断崖的清风不像猪圈的,猪圈里的风夹杂着湿气和污臭。我摆正了英姿,不断嗥叫,因为我战胜了我的宿命,我顺从了我内心的灵魂。

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嘀咕:“你战胜了你自己的宿命,多么值得啊!”

【1】请给这篇短文拟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请简要概括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提到“内心的灵魂”,它在文中主要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猪圈中的母亲用肯定的目光看着“我”离去,她肯定了“我”什么?她自己为什么不跟随我的脚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有没有像此猪一样的人,请举例说明并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 、牧师的 、法官的 、老师的 ,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鼠、蝴蝶……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净土!

【1】选择词语填在文中。

A.威严 B.教诲 C.训斥 D.惩罚

【2】引用书中原句概括这段话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是指_____________

【4】从这段话中看出他们向往怎样的生活方式?(  

A.做海盗

B.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C.做让人景仰的英雄

11、   “钢琴之王”李斯特

一天,被誉为“钢琴之王”的李斯特来到维也纳,偶尔在大街上(望见  看见)一则海报,上面写着:“本人是著名钢琴演奏家李斯特的学生,明晚在维也纳剧场举行个人演奏会……”他想:我从来没收过徒弟,怎么(突然  忽然)冒出个学生了呢?

李斯特刚回到旅馆,就有一位姑娘上门来了。她身材俊俏,但脸色苍白,一进门就用颤抖的声音向李斯特说:“我是一个孤儿,从小偷偷地跟邻居学钢琴。十八岁考上了音乐学院,因为缴不起学费,所以第二年就退学了。之后,我又苦苦地练习。为了生存,我到处去找工作,可是都没有人要我。我必须找一个杰出的人物做自己的后台,于是我撒了谎……”

姑娘哽咽了一下,接着说:“今天,我看到报纸上登着您也到了维也纳的消息……我……我对不起您,您(处罚  惩罚)……我吧!”

李斯特走上去安慰她:“小姐,请不用害怕,我原谅你。”

李斯特(思考  沉思)了一会儿,又用亲切的口吻说:“现在,你能弹首钢琴曲给我听吗?”

那姑娘十分高兴,竟忘记了一切烦恼和恐惧,在钢琴上熟练地弹了起来。从她手里泻出来的音符,时而像淙淙小溪自然流淌,时而像奔腾的大海汹涌澎湃,时而又像飞泻的瀑布直流而下。

李斯特对她的演奏非常满意,并对她作了一些具体的指导。李斯特诚恳地说:“小姐,我承认是你的老师!帮助、支持一切受苦难的人是我的愿望。请你在海报上再添上一句——李斯特本人也将登台献技!”姑娘激动得热泪盈眶.说不出一句话来。

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标出。

2比一比,再组词。

  奏________  钢________  练________________

  秦________  纲________________  曝________

3请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指使心情安适。 _________

(2)形容动作等因经常做而有经验。 _________

(3)指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 _________

(4)指因非常高兴、感激而流的眼泪。 _________

4对李斯特这一形象的刻画,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对小姑娘这一形象的刻画,则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

5为什么姑娘激动得热泪盈眶,说不出一句话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总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阅读链接

李大钊被捕后,敌人为了逼迫李大钊招供,对他施用了多种酷刑,百般折磨: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竞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渺小——( )               灰心——( )

【2】选文中表示“看”的意思的字是__________,请再写一个表示“看”的字:__________

【3】借助相关资料,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文中的父亲是指____________(填人名),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借助“阅读链接”,你知道了父亲“没戴眼镜”“头发蓬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脸很“平静”,可看出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阅读选文第④自然段,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选择:A.转换话题B.解释说明C.意思递进),“伟大的力量”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感受到父亲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3、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选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__________、穿__________、贴__________和__________、放__________、吃__________饭,__________,还要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中画“____”的句子描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了什么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练习。

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2016年,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收官,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对此,国人感受到了前沿技术创新的紧迫感与危机感。2016年全国两会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创新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

创新从哪里来?首先就需要有那么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正是创新的时候。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看当下转型升级,谋长远富民强国,创新都处于核心位置。当年,钱学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焦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宵衣旰gàn,在漫天风沙、漫地盐碱的兰考,创造出多种治沙新招。从根本上说,正是这种报效祖国、发展国家的理想与抱负,使无数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踏平坎坷以成大道。

然而,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理想与热情往往会遭遇无数次失败的打击。在相当意义上,创新能力取决于抗打击能力。大量科研创新的事例显示,科研创新的成功率仅为10%左右。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    

所谓大师,其实是失败最多的人。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视失败为“在成功路上”,并以“失败虐我千万遍,我待创新如初恋”的精神砥砺前行,方有可能踏着失败拾级而上,直至梦想的顶峰。

“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当遭遇失败,创新者最希望得到“别泄气,当初我比你失败次数还多”的理解,最渴望获得“没事,咱查明原因从头再来”的支持。宽容是一种智慧。宽容失败,需要管理者摈(bìn)弃“成王败寇”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失败的宽容度,决定着创新的成功率。一些高精尖企业之所以创新成果不断,原因之一就是失败不仅不会被嘲笑,反而会得到尊敬。有位院士回忆自己的创新之路时说,在他屡次失败后,正是恩师那句“我觉得你不是失败了,而是更接近成功了”的话,给了他坚持创新的耐心和信心。

当然,从根本上讲,创新文化的养成、创新氛围的形成,要靠体制机制的改革。有人说,中国人从不缺少创新的能力,关键是要激活创新的动力。有一位大学教授与7名教师成立了一家设计公司,研发团队获得公司95%的股份,学校占公司的股份仅为5%。创新体制的“天花板”被捅破后,研发团队积极性高涨,实现了创新成果对接需求、对接市场,公司成立一个多月,签约项目达10多项。实践表明,敢于破除旧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的活力就会不断迸发。

创新兴则国家兴,创造强则民族强。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涵养创新的精气神,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当代中国一定能实现爬坡过坎、弯道超车。

1结合语境我揣摩出“宵衣旰食”的意思是_________

2短文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怎样“涵养创新的精气神”,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________________

3在第3自然段中的横线上,仿写一个与上下文相切合的事例。

4短文倒数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仅”强调______,“就”突出了_______,使用这两个词语的好处是___

5细读全文,下列表述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机大战”中围棋高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让国人产生了中国围棋技艺不如韩国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B.创新是探险,只要不惧困难挫折,踏着失败向前,就能走向成功。

C.“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的现象,是电脑太多导致的不值钱。

D.创新路上,失败是常事,据资料显示,科研创新有90%左右的失败率。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江南风景如画,怎么比得上我的家乡美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例】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会感冒。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止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橙黄色的柿子压弯了树梢。

橙黄色的柿子把树梢压弯了。

树梢被橙黄色的柿子压弯了。

(2)抗击在“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收到了我们深情的祝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3)烈士的母亲说: “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而光荣牺牲,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大黑猫得意扬扬地念了一阵经。(用同样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6分)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它有千斤重,(仿写句子)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搞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为陈述句:  

他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缩句)

 

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缩句)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仅有的亲人。(修改病句)

 

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鱼汤更优美的了。(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

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有喜悦,有愤怒,有忧伤,有快乐……生活的酸甜苦辣,世界的纷繁复杂,有多少事、多少想法藏在人的心里。

请以“心事”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2.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第一次( )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记叙文;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