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秽物 随心所遇 B.扭扣 默不作声
C.仓白 翻来覆去 D.梁国 绞尽脑汁
2、下列说法和年龄不对应的是( )
A.而立 三十岁
B.不惑 四十岁
C.花甲 六十岁
D.期颐 七十岁
3、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张老师含辛茹苦地给我们讲解习题。
B. 经过一番绞尽脑汁的思考,我终于解开了这道难题。
C. 我正坐在花坛边看书,一只蝴蝶落到我的手上,我面不改色地看着它。
D. 她穿着一件白色长裙,看起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4、按要求答题。
1、《泊船瓜洲》的作者是(____)朝诗人(____________)。
2.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 __________ 的感情。
3.传说王安石为用好“绿”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请你赏析“绿”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______)
2、高而险峻的山岭。 (______)
3、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______)
4、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______)
5、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______)
6、漫无边际地想象。 (______)
6、我会按要求填上成语。
①漫步春天的校园,我会想到 __________________。
②走进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我会想到________ 、________ 。
③新学期,你们班来了一位年轻帅气的老师,你准备用哪些成语来描写他的仪表和神态?__________________
7、《三国演义》中 “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拼音写词语。
回首过去,英雄们为国家无私奉献:黄继光,祖国一声号令奔fù______朝鲜战场,并用胸táng______堵住敌人的机枪;“两弹”元勋邓稼先,果断舍弃美国优越富足的生活,只为报效他所深深juàn liàn______着的祖国;雷锋的luó______丝钉精神更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再看今朝,平凡人与祖国共同筑梦:获得“时代楷模”荣yù______的黄文秀,将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脱贫事业;年过七旬的李兰娟院士在疫情sì______虐时,身先士卒chí______援疫情重灾区,为战胜疫情出力献cè______……他们都是中国的脊liáng______。
9、课外阅读。
密西西比河风光(节选)
①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远处同蓝天连成一片。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②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到处都是各种颜色的树木花草,散发着各种气味。大树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援,一直爬到树的顶梢。它们从槭树延伸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林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桐,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③丛莽中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在小路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而醉态酩酊的熊,它们在树下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来回走动;黄嘴的绿鹦鹉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里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1】阅读短文内容,概括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的不同。
西岸:________________ 东岸: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短文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话侧重的是 描写。请在文中用“ ”标记出相关词语。第②段话侧重的是 描写。第①段话则是 。
【3】在短文中用“﹏﹏﹏”画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4】请说说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写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月亮
夜晚,月亮总是会以最优雅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它洁白的身影,清秀的脸庞,是那么温柔、恬静。
今夜,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于是一个人在学校后面的小树林中悠闲地散着步,独自享受这洁净的夜色。我抬头仰望那一望无际的苍穹,看着羞涩的月亮从树梢后慢慢地爬上半空,光亮而圆润,像一个大大的白玉盘挂在天边之上。柔和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像一曲悦耳的琴声轻轻拂过心头。漫游在这美好的月色之中,我不由得想起了许多关于月的诗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无数个漆黑的夜晚,是月无言地陪伴在你身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无数个想家的日子里,是月为你传递着一份深深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每一个团圆的中秋之夜,是月为你送上一缕衷心的祝愿,希望你们可以早日团圆。月亮就像守护我们的天使,无论是你高兴的时候,或是忧伤的时候,它总会在你身边默默地陪伴着,听你诉说着往日的故事。
夜渐渐地深了,我又一次抬头遥望天空中的你,你时而遮上害羞的容颜,给人一种朦胧之感,时而爬出高高的树梢,站在天空俯身凝望,有时你还会头戴一顶黄晕的小帽,眯着眼睛笑得那样灿烂,用白玉般的笑脸来迎接我们这些芸芸众生。
夜空因皎月而明亮,世界因明月而温暖,在这繁星点点的夜空里,我希望月亮可以明亮如初,希望她洁净永恒。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苍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芸芸众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引用的有关月亮的诗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出一句关于月亮的诗句。
【3】“柔和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像一曲悦耳的琴声轻轻拂过心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仿照这个句子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1】“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是因为( )
A.手术过程中会很痛,但病人却拒绝使用麻醉剂,让他深感震惊。
B.听完病人的话,他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愣住了。
C.他觉得病人的理由太过牵强,在想办法说服病人使用麻醉剂,所以愣住了。
D.他觉得病人是在跟自己开玩笑,不想多说什么。
【2】下列对画线句子中的“一刀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沃克医生是想强调本次手术将会十分辛苦,很费精力,以便让病人感激自己。
B.沃克医生听到病人说不打麻醉剂后感到很震惊,以至于说话结巴了。
C.这样写读起来比较顺口。
D.这是量词叠用,能更好地说明手术过程中病人将承受极大的痛苦。
【3】“试试看吧。”读这句话时,应该用 的语气。( )
A.颤抖、恐惧 B.犹豫、胆怯 C.坚定、平静 D.自豪、豪迈
【4】“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一句中,对“口吃”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沃克医生听完病人的话后觉得无法反驳,同时又对病人的勇气和胆量感到钦佩。
B.沃克医生本来就说话结巴。
C.沃克医生故意说话口吃,以便拖延时间想好怎么反驳病人。
D.沃克医生一想到手术的复杂性,就惊吓到说话结巴。
【5】用自己的话说说刘伯承为什么不愿意打麻醉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有关羽刮骨疗毒,今有刘伯承忍痛手术。请你说说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列文章,完成练习。
外婆你好吗
外婆去世以后,每年春天我都乘火车或者轮船去看她。
去看的是一个墓。外婆的墓在她的家乡。
她在我出生时候,从家乡来到我的身边,四十多年一瞬间过去了。那时候我睡在摇篮里,是个伸手伸脚的婴儿,外婆放下包袱就说:“我的毛毛怎么这么好玩啊!”
她把我领大。她还把我的女儿领大。然后是我送她回家。
人生就是这样,总要分别,在一起的时候真没有好好珍惜啊。
我送她是乘船的。小时候,外婆带我去乡下,也常常乘船。外婆叫它大轮。我们在十六铺码头上船,经过南通、镇江、南京、马鞍山,到芜湖下。
外婆领我乘四等舱,也乘过三等舱。外婆坐在舱里,我满船地走着玩。从上走到下,从头走到尾。看江里的流水,看岸上的景色。无穷无尽的旅途乐趣和感觉,都因为有外婆带着而无忧无虑,尤其在今天想起来,那是最温馨的童年记忆和诗画了,也会让我恍惚和伤感。
可现在外婆已不在。我送的是一个很小的盒子,用红的布包着的。我捧着盒子走上大轮。小的时候,外婆抱着我上船,背着我上船,搀着我上船。这是多么不同的两种情景,当中隔着的是时间。我把它放在床头。
坐船的感觉依旧,江水的声音依旧,岸上的景色也是依旧的,但是我的外婆不在了。我没有任何的心情,只是坐在外婆的盒子旁边,想陪陪她,自从长大以后,奔进了外面的世界,坐在外婆身边的时间就很少,但是现在来不及了。下船后,外婆的盒子将被放进地下,那更是真正永远的分开了……
外婆的墓在长江边上。我离开她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夕阳照在墓群照在她的墓上。
我说外婆我走了,我泪水涟涟,趴在她的碑下。
离开的时间是那么难啊,我把外婆留在这里,我却要走了。我说外婆我走了哦,我走了哦……
我走几步,就回一下头。每年都这样。
【1】“我的毛毛怎么这么好玩啊!”,从“好玩”一词可以看出( )
A.自打婴儿起,外婆就很喜欢“我”。
B.“我”从小就很乖。
C.因为“我”是个女孩,外婆就特别粘我,喜欢我。
D.外婆夸“我”是个好孩子。
【2】下列不属于“最温馨的童年记忆和诗画”的是( )
A.看江里的流水,看岩上的景色。
B.我捧着红的布包着的盒子。
C.有外婆带着“我”的童年生活无忧无虑。
D.走上大轮满船地走着玩,从上走到下,从头走到尾。
【3】这篇文章,作者最想表达的是( )
A.童年生活无忧无虑。
B.童年生活也有恍惚和伤感。
C.要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时光。
D.外婆对“我”疼爱和“我”对外婆的感激、思念。
【4】“这是多么不同的两种情景”,“这两种情景”分别指什么?你读后感受到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一种是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
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外婆去世以后,每年春天我都乘火车或者轮船去看她。”为什么“我”在文中要这样多次提到“船”?请结合文本内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说外婆我走了”在文中重复出现两次,是否啰嗦?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欣赏名著。
西城是蜀军堆放粮草的地方。诸葛亮亲自率领五千精兵,去西城搬运粮草。粮草装车完毕,诸葛亮指挥一半人马先把粮草运走。这时,诸葛亮身边只剩下两千五百士兵和一些文官了。诸葛亮刚刚坐定,探马接连来报:“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杀奔西城而来!魏军离城二十里地!”“魏军离城只有五里地了!”
众官听了,个个吓得面如土色,手足无措。诸葛亮率领众官登城一望,只见大路上尘土飞扬,魏军兵分两路直奔西城而来。诸葛亮拈须一笑,吩咐道:“快将所有的旗帜放倒,全部士兵一个都不准在城头露面。打开四面城门,每一个大门口用二十名军士装作百姓模样,清扫街道,不得慌张,也不得东张西望。”众人见诸葛亮如此镇定自若,仿佛是有了主心骨,各人按令行动去了。而此时的诸葛亮却身披鹤氅,头带纶巾,在城楼前凭栏而坐,让两个童子点上香,悠然自得地拂琴自娱。
司马懿到城下,只见孔明独居城楼,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立童子手捧宝剑,右立童子手执拂尘。他素知孔明谨慎,从不涉险,以为诸葛亮在城中埋伏有重兵,大开城门正是诱敌之举。想到这里,他忙下令大军撤退。司马懿大军一退,诸葛亮拍手大笑,说:“我若是司马懿,一定不肯退兵。”
【1】以上选文出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情节内容。(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分析三次笑的不同内涵。
⑴“拈须一笑”: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笑容可掬”:___________
⑶“拍手大笑”:_______________
【4】文段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说说对比的作用。
众官“面如土色,手足无措”与诸葛亮“拈须一笑”
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司马懿知道真相后会怎么想?诸葛亮的这一计策在实战中可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一天, 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
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贏的把握呢?”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于是,他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获胜(_______) 主意(_______) 信任(_______) 猜测(_______)
【2】根据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完成连线。
田忌 善于交友,相信朋友。
孙膑 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足智多谋。
齐威王 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3】孙膑的足智多谋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A.帮助田忌出谋划策。
B.观察细致。
C.胸有成竹。
【4】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儿匹更好的马?’”“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看来,你发现田忌跟孙膑观察比赛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泥人张(节选)
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有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
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怪,怪,怪!
【1】“禁不住”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
A.承受不住。
B.抑制不住。
C.禁止不住。
【2】用“____”画出对快手刘的动作描写。他这样复杂的动作作用是
【3】从选文最后一句的“怪,怪,怪”,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大虫”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
【2】赏析句子。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
【3】从这段话中你发现武松有什么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同样是伸出手指头,描写却有区别:严监生先是“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再后来“___________”。
【2】选文中有动作描写,有神态描写,能不能加上对严监生的语言描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动作、神态的细微变化展现了严监生的心理变化。在严监生点头之前,他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澎湃,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清明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适当的词语。
(1)半开玩笑地回答。______
(2)比喻像潮水一样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难以平静。______
【2】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句排比句抄写在横线上,并仿写一个排比句。
抄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真正的善良
①一位神学教授为未来的牧师讲课。在讲到《圣经》里“乐善好施的撒马利亚人”这一段时,教授安排学生试讲。他要求每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别的教室向其他人宣讲。在每次宣讲后,要在10分钟之内赶到另一个教室继续宣讲。活动开始后,学生们都急匆匆地在各个教室之间穿梭。每一名学生在教室之间来回赶的时候,都要经过一个走廊,走廊的尽头坐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是那位神学院教授故意安排在那里的。最后,全部试讲结束,教授对结果显然大为不满。因为,这些未来的牧师们没有一个停下来,给乞丐哪怕一点点表示,他们都从他身边走过,急着去向其他人宣讲爱和同情。
②讲课结束时,教授说了如下一段话□我饥肠辘辘时□你却成立一个人道主义俱乐部来讨论饥饿问题□我衣不蔽体时□你却大谈特谈我是否违反了道德规范□我无故被人打伤时□你却对犯罪率滔滔不绝□义愤填膺□我无家可归时□你却悠然走来□对我宣讲上帝的庇护。你看来如此神圣,如此高尚,如此善良,可我为什么还是饿得发昏,冻得直哆嗦,感到孤苦无依呢?”
③我们坐在咖啡屋里大谈人性的冷漠时,却不愿给近在咫尺的那个卖冰棍的老太一点帮助,因为喝咖啡比吃冰棍有品位;我们被虚构的煽情剧感动得热泪盈眶(kuāng kuàng)时,却对身边的苦难(不以为然 视而不见)。因为,那显不出我们的“小资”式的多愁善感。
④一个人不慎掉进河里,岸上的人急得大喊大叫,有大骂河边没有(保护 防护)措施的,有抱怨没有救生员的,有告诉落水者怎么保持身体不下沉的,有迅速拍照准备送给报社的,有以此为生动教材教育孩子的。一个年轻人一声不吭(kēn kēng),迅速在附近找到一根长鱼竿下到水边费力地递给在水里无望(挣脱 挣扎)的人,那个人得救了。这个时候,递给他一根竹竿比教他游泳要现实得多。
⑤真正的善良不是 ,而是 。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词语或读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乐善好施:________________
②庇护: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②自然段的方框内加上标点。
【4】教授在走廊的尽头故意安排一个乞丐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中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语句。
【6】读了这篇短文,相信你对善良有了深刻的理解。请联系实例谈谈应该怎样做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善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樱桃树和李子树都不大结果子。觉得它们并不存在。(用合适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园子留下回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1、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原意。
瑞恩被人们称为“加拿大的灵魂”。人们称瑞恩为“加拿大的灵魂”。
①他被孩子们簇拥着,来到一口井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画面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民们请石匠将此联刻在一块石碑上留作纪念。(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施努策尔不停地吐着那些细嫩但有点苦味的芦苇心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猎人被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雨过后,邻居们去请他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得了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这省略号里还会有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