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龇”的第6笔为(       

A.竖折钩

B.点

C.撇

D.竖

2、你要赞扬一个人善于向他人学习,应选用(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道之以政,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汉字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B.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曾对周边一些国家的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

C.智永、怀素、文征明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D.清代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李懿荣是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一腔热血勤珍重,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宝贝是子女,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____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_____

5、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1)孔明借东风——________

(2)关公赴会——________

(3)徐庶进曹营——________

(4)梁山泊的军师——________

(5)孙猴子的脸——________

6、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要把字写得工整、匀称。

jiān  ruì      chú chuānɡ        wú dú yǒu ǒu         jīnɡ bīnɡ jiǎn zhènɡ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8、想一想,再填空。

(1)汉字有上下结构、_______结构、_______结构、______结构、_______结构、________结构等。还有一些分不出结构的字,我们叫它______

(2)隼是________结构,它的部首是:________

矗是_______结构,它的部首是: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品读语段。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shù  shǔ)你的刀shù  shǔ)。”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用“√”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画横线的句子,体会病人(刘伯承)的心理活动。

病人(刘伯承)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关于沃克医生的描写,填空。

(1)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

这是对沃克医生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这是对沃克医生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我体会到_________

4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刘伯承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拒绝使用麻醉剂,且在手术中一声不吭。

B.刘伯承料事如神,计算能力强。

C.刘伯承是一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军人。

D.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配合医生做完了手术,手术后竟然准确地说出了医生割的刀数。

10、课外阅读。

春联小史

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在门或大门两边贴上大红的、写着吉祥联语的对联 ,以烘托新年的气氛,这是古代的遗风。

战国时,中原百姓在门旁挂桃梗,堪称春联之滥觞。所谓桃梗,就是用桃木刻的木偶,据云可以驱邪恶,保平安。后来渐渐变成挂桃符。桃符也叫门神,是用桃木板刻上神荼郁垒的字样,相传是两个能降伏恶鬼的神。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1000多年前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皇帝孟昶写的,现在公认是流传下来最早的一副对联。

春联这一名称诞生于明朝。据载: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曾在除夕传下圣旨:公卿士庶家,须加春联一副。要各家各户贴上春联,并微服出巡,观赏取乐。朱元璋还亲题一联赠文臣陶安。联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经统治者这么一提倡,自此,春联之风流行民间。

1滥觞一词在本文中的含义,应该是(    )。

A. 水少,只能浮起酒杯。

B. 水少,只能浮起坏酒杯。

C. 江河发源的地方。

D. 事情的起源。

2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春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

B. 奋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

C. 春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

D. 春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明朝时期。

3根据文意,不属于春联产生原因的一项是(   )。

A. 烘托新年气氛。 B. 驱妖降魔。

C. 嘉节喜庆。 D. 统治者提倡。

11、课内选段巧理解。

①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得微一笑。

②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1】田忌是如何赢得比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田忌赛马的故事,你能明白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威尼斯

    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北部的拉古纳湖中,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城市,有三十多万居民。

    威尼斯素有水都之称,水、桥、船构成了威尼斯的三大特色。威尼斯全市约有一百七十多条大小不同的弯弯曲曲的河道,两岸是各色的建筑。河道宽窄不一:大运河最宽,约一百米;而最窄的河道,两岸居民可开窗握手。

    威尼斯全城有桥梁四百余座。它们各具风姿,格调不同。建于1592年的大理石独拱桥——里阿托大桥,坐落在大运河上,桥上还开设了许多店铺。文艺复兴时期修建的叹息桥,全桥由桥屋覆盖。涨潮时,水涌入圣马可广场,这里又会出现许多I临时的木板桥。

    威尼斯的船,实际上是当地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这里的船是各种各样的:集体乘坐的,个人使用的,出租的,游览的,比赛的,应有尽有。

    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1)给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弯弯________曲( qǔ)    ________(pū  pù)    ________坐(chéng  chèn)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特色——________      绮丽——________     应有尽有——________  

(3)按短文内容填空威尼斯的三大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威尼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________。  

(4)“威尼斯素有水都之称。这句话中的意思是(    )  

A. 颜色单纯;不艳丽            B. 本来的;原有的            C. 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            D. 素来;向来

(5)第四自然段写威尼斯的桥各具风姿,是用______的方法写的。(    )  

A. 打比方                                      B. 举例子                                      C. 作比较

(6)这篇短文和我们学习的课文《威尼斯的小艇》都是介绍威尼斯的,两篇文章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_______

13、阅读叙事散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3分)

屋顶上的月光

①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而惟一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的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贫寒,生活很是艰苦,然而这一切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四百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当时交通不便,经济又拮据,于是哥哥劝他说:“在家里学吧,我来教你。”少年摇摇头,坚定地说:“就是走,我也要走到汉堡。”   

②他历尽千辛万苦走到了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而囊中羞涩的他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和讥讽,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③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脱颖而出。  

④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几套练习曲,渴望得到更多、更精深的曲谱来练习,他只有向哥哥提出了(请求  哀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几十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练习吧!何况,那么(昂贵 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中任意翱翔。   

⑤又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支优美而哀怨的曲子,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旋转,他不知不觉地被感染了。音乐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着,深为其悲,眼泪潸然而下。他终于相信,弟弟足以有天分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在音乐上继续深造。   

⑥少年废寝忘食、锲而不舍,终于如愿以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⑦曾经有人问他,是什么支持你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他笑说:“是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了。

1用“/”画去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2分)

2文中第⑤段空缺的横线上,应填句子的排比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2分)

 

(1)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2)有对身世坎坷的感叹

(3)有对光明的无限渴望   (4)有对遭遇挫折的哀伤

3短文写的是近代奏鸣曲奠基者巴赫的故事。照样子,从短文中选择词语概括他学习音乐的主要事例。(3分)

第①段:生活艰苦,热爱音乐。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不愿就此放弃,几乎跑遍了所有的音乐课堂,四处拜师,终于得到了一位教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句中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屋顶上的月光”支持着少年走过艰苦的岁月,说说你对“屋顶上的月光”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记一耳光,忘不了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那一年我九岁,一向反对棍棒教育,文弱且极少发怒的父亲,第一次以(迅、讯)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在我的脸颊上落下(严重、重重)的一掌。

起因非常简单——我去游泳,回来时饥肠辘辘,便用准备(坐、座)车的5分钱买了两碗小米粥。车仍然坐了,下车时我藏在大人身后,躲过了售票员的眼睛。到家后,我眉飞色舞地把逃票的经(历、厉)讲给父亲听时,我本来期待一两句褒奖,不想却挨了一记耳光,而且猝不及防,没有任何铺垫。

我很委屈,那一晚我没有吃饭。我甚至在内心发誓,一旦有能力自立,便离家出走,即使父亲病了,也不再回来看他一眼。我要让他为自己这一记耳光付出(代价、价格)。

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呆了许久,他靠在床边,点燃一支香烟。

就是在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我第一次听到一个曾经流传久远、震撼人心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儿子,一直对他百般呵护纵容。有一次,儿子偷了邻居的东西拿回来。母亲不但不责备,还(夸奖、夸耀)他聪明能干。于是,儿子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竟然发展成了一名江洋大盗。后来他被逮捕归案,判了死刑。临刑前,他痛不欲生的母亲来看儿子,没想到儿子疯狂的咬伤了母亲,并指责她说:“你生养了我,却不教育我。如果当初偷了邻居东西时,你不是夸奖我,而是责备我,让我明(辨、辩)是非,我怎么会有今天的下场,我好恨你呀!”

讲完这个故事,父亲拿一块湿毛巾擦去了我脸上的泪痕,说:“我当财会科长几十年,经手的钱财成千上万,但我从来没有拿过一分一厘。我虽贫穷,却问心无愧。我今天之所以打你,就是因为你坐车不买票和偷人家东西没什么两样,都是一个贫字。蚁穴虽小可以溃长堤呀!”说着,父亲站起身,从衣架的衬衫里取出钱包,掏出2毛钱放在桌子上,严肃地盯住我:“你再去游泳,要多买一张票要向售票员说明情况。能做到吗?”

我点点头,泪水再次涌出眼眶。我虽然还不能完全懂得故事中蕴涵的深奥道理,但是凭我的直觉感觉到了父亲的舐(shì)犊(dú)之情。

从那以后,每当在生活中遇到金钱的(诱惑、诱导),我总会想起那记耳光,想起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1“”划去(  )里的错字和(  )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2文中有许多成语或者四字词语运用得非常准确,请你摘抄在横线上(最少5个),并用其中一个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挨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的心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给我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给讲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请将你对文中这句话的理解写在横线上:                        

和这句话类似的古语还有一句,请试着补充完整:勿以善小而不为,                         

6请为短文拟一个题目,并说说拟这个题目的原因。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直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她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我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20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 家中无人时,我 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块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竞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 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那硌脚的感觉 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厉,促我身体力行

⑥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因这样或那样而身体残缺的人。肢体健全者如何对待这些残疾的同胞,是这个社会文明的标志。爱他们、帮助他们吧,或许有一天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亲友也会得到同样的关爱和帮助。

⑦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有碍观瞻: ________

磕磕绊绊: ________

【2】文中的“我”帮方老师搬车,一开始以为 ________,一问才知道是因为________,听了方老师讲述的故事后,“我”变得________

【3】在文中第④自然段的()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请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5】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_________________

【6】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压迫:指对机体的某个部分加上压力。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与欣赏。

燃烧的“冰块”

人们印象中的能源,大都是常见的煤、石油或天然气。不过,一种被称为“冰”的新能源正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可能有人会纳闷,冰怎么会燃烧呢?其实,这里的“冰”并不是普通的冰块,而是一种晶莹剔透并可以燃烧的“可燃冰”。

在地质上讲,可燃冰称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外形很像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陆续在冻土带和海洋深处发现了它。与冰有所不同的是,可燃冰有极强的燃烧力,可作为上等能源使用。因为可燃冰主要由水分子和烃类气体分子(主要是甲烷)组成,所以也被称为甲烷水合物。

可燃冰对外界的条件要求十分苛刻,只能存在于温度低于10℃,压力高于10MPa的环境下。只有这样,它才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旦温度升高或压力下降,甲烷气便会逸出,固体水合物不一会儿也就找不到了。

可燃冰之所以被人关注,就是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是一种新型的可为人类服务的能源。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相似,它也是埋藏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物质在缺氧环境中,一些厌氧性细菌把有机物分解而形成的。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和压力下就形成了“可燃冰”。最根本的原因是,天然气和水能在温度2~5℃内结晶。

不过,并不是有天然气的地方,就能形成可燃冰,还需要有一定的压力和低温的环境。同样,在一些冰冷的冻土带,也可能存在大量的可燃冰。

任何事物有利就有弊,可燃冰也不例外。根据专家研究发现,这些可燃冰尽管能充当能源,给人类带来方便,可它们也会对地球环境起到破坏作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可燃冰中的甲烷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会直接或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因此,如何充分地利用新能源,而又适当地控制这些能源的负面效应,就成为一个新的严峻挑战。否则,可燃冰中的大量甲烷不慎逃逸到大气中,地球上就会出现难以估量的后果。另外,固结在海底的可燃冰,一旦外界条件变化,甲烷气会从水合物中释出,也会让海底发生各种变化,甚至会毁坏海底工程设施,所以,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问题还有许多,我们期待他们有更好的收获。

(选自《中国少年儿童趣味百科全书》)

【1】下面哪一项是不常见的能源?(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可燃冰

【2】下列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物质的是哪一项?(  )

A.天然气

B.可燃冰

C.甲烷水合物

D.天然气水合物

【3】“原来,可燃冰中的甲烷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会直接或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目中“冰块”加引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梅花魂》片段,回答问题。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仿照句子“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分外”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两句话前后形成了明显的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文片段阅读。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 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   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 刚喊出   三   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在文段中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____”画出文段中的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思考“正在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向海里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时间的延续。

B.表示解释说明。说明时间很长。

C.表示意思的转折。表明孩子从水里浮上来所用的时间并不长,但大家觉得时间很长。

6请你说一说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全文想一想用枪逼迫孩子向海里跳是不是最好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影片简介”,并回答问题。

A.白皇后

B.红皇后

C.时间

D.疯帽子

【3】阅读了“影片简介”,你想看这部电影吗?请写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将下列陈述句改写为反问句,注意要求。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决不会忘记。

(2)灾区人民遭受了灾难,我们应该向他们献上一份爱心。

(3)你办事认真,这件事你去办,我们肯定放心。

 

22、按要求写句子。

1.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这条长汉,倘或醉倒了时,怎扶的你住?(改成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表达

题目:暖流

提示: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事情很多。父母的关怀、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这些都似一股暖流,温暖着我们的心田。请你选择一件具体的事例来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