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即便这样的母亲,亦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插入段中的( )较为恰当。
①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②他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匐。③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④里面塞着他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服。
A.①和②之间 B.②和③之间 C.③和④之间 D.④之后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冈(gāng) 招供(gōng) 谋财害命(méi)
B.霹雳(pī) 吓唬(xià) 抓耳挠腮(náo)
C.俘虏(hú) 褂子(guà) 明晃晃(huǎng)
D.黯然(àn) 玷污(diān) 凉飕飕(suō)
3、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子中的括号里,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1)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广场上。
(2)透过薄雾,隐隐可望见( )在码头上的石头建筑。
(3)海难发生了,哈尔威船长( )在船头,镇定地指挥着大家撤离。
(4)老屋的窗前( )着一棵高大的白杨树。
A.耸立 矗立 挺立 屹立
B.矗立 耸立 挺立 屹立
C.矗立 耸立 屹立 挺立
D.屹立 矗立 耸立 挺立
4、按要求填空。
(1)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怪生无雨都张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行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清平乐·村居》一词,“清平乐”是_________,“村居”是_________。
5、对子歌,我会背。
(1)云对( ),雪对( ),晚照对( )。来鸿对( ),宿鸟对( )
(2)松对( ),柳对( ),紫萼对( )。葡萄对( ),石竹对( )
翠麦摇风( ),红桃映日( )。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词语填在横线上。
情不自______ 手______脚______ 摩______擦掌
手______眼快 ____________不得 半夜三______
1.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事到临头才不会___________。
2.比赛就要开始了,选手们个个___________,跃跃欲试。
3.看到凉山大火又吞噬了数条人命,我___________地留下了眼泪。
7、按要求回答问题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爸爸搂过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________,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________,那是因为他看见________的右面,在一棵________的白杨树身边,________正迎着________成长起来。
(2)说说下面词的意思。“沉思”的意思是________,爸爸“沉思”的是________。
(3)“高大的白杨树”暗指________“几棵小树”暗指________。
(4)从这段文字中,我体会到________。
8、填空。
( )的邮船 ( )的绳索 ( )的灵魂
( )的人员 ( )的众人 ( )的雕像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打发—— 规矩——
(2)《晏子使楚》中的“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意概括成成语,写在括号里。
①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②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
(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 ”的句子是楚王嘲笑晏子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_____”的句子是晏子反击楚王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用一两句话评价一下晏子这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名著,做阅读。
香菱学诗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空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黛玉)引的你,我和她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
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只管拿了给他(黛玉)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容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丟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发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囔囔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错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哪边去了,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问要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海花春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绝迹,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俊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绝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室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终于梦中得了八句。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1】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完成了三首咏月诗,按三首诗的特点理清顺序。( )
A.新巧有趣——措辞不雅,意思却有——用词雕琢,牵强附会
B.新巧有趣——用词雕琢,牵强附会——措辞不雅,意思却有
C.用词雕琢,吟咏月色一一措辞不雅,意思却有一新巧有趣
D.措辞不雅,意思却有——用词雕琢,吟咏月色一新巧有趣
【2】“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茶饭无心”作何解?________________
【3】“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缚住”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挖心搜胆”的意思,哪个理解较合适。( )
A.香菱觉得诗写的不好,形容心里特别失落。
B.香菱苦苦思考,挖空心思地构思诗。
C.香菱觉得诗写的不好,形容心里特别痛苦。
D.香菱费尽心思思考诗,注意力特别专注。
【5】“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猜测一下“两眼鳏鳏”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红楼梦》中黛玉性格孤僻,喜散不喜聚,读了这篇文章,你对黛玉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诲人不倦,谆谆善诱
B.很热心,很大度。
C.气量小,心胸狭窄
D.诗学方面造诣很高。
【7】下面哪个句子不是表现香菱的刻苦和痴迷( )
A.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发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B.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C.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
D.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
11、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梅花魂(节选)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这段话中的“她”是指______________。
【2】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表现在______________。
【3】作者仅仅是赞颂梅花吗?事实上,作者在赞颂谁呢?______________
【4】几千年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和气节的人物,你能写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及其简单事例吗?
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把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1】用横线画出表现海上风浪险恶的句子。
【2】选文主要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等两个方面的内容.
【3】选文中运用了________和 ________修辞手法,表现了________。
【4】郑和的这次远航遇到了哪些凶险?用“不但……而且…”把它们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文中,你体会到郑和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詹天佑》节选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精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鼓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周密、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让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把文中括号里用得准确的词语用“√”标出。
【2】文中划线的句子表现了詹天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京张铁路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开凿示意图。请用箭头标出施工的方向。
( 八达岭隧道 ) ( 居庸关隧道 )
【4】詹天佑能想到这么巧妙的办法,你想用一句怎样的话来称赞他?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迷宫。
牧童妙联惊先生
陈先生是个爱好吟诗作对的老夫子,这年被请到乡下教书。
一天中午,陈先生午休,只听梁上老鼠“吱吱叽叽”打闹,便捡起一土疙瘩砸过去,几只老鼠被惊散。可陈先生正要入睡,梁上又是一阵“叽叽”叫,吵得心烦——再砸——再吵……陈先生没了睡意,用笔在墙上画了只活灵活现的大花猫,并埋着嗓子细声学着猫叫,吓得老鼠四处逃散。陈先生笑笑,随口来了句:“壁上画猫惊闹鼠。”下午他让学子们对下联,可大家都对得不满意。这时,突听窗外传来一句“田头草人吓麻雀”。陈先生一惊,到堂外一看,原来是给富户家放羊的孤儿朱小,今年才十三岁。
陈先生心想,靠偷听学习竟学得如此好,若收入堂正规学上几年定成才,便出联考他:“新竹长,长过老竹,新青胜蓝。”朱小脱口而出:“老树高,高过新苗,老盛新茂。”陈先生不敢相信,一个十三岁的牧童如此了得,便将他收入学堂读书,分文不要。
后来,朱小竟成了淮阴侯身边的高参!
(1)陈先生对学子们对的下联不满意,而朱小能对出,这说明了什么?(1分)
(2)“壁上画猫惊闹鼠”是先生根据午休亲身经历而来,而“田头草人吓麻雀”是朱小看到什么情景而应的对呢?(2分)
(3)“新竹长,长过老竹,新青胜蓝。”有新竹超过老竹的意思,暗含对后辈的夸奖;而“老树高,高过新苗,老盛新茂。”表面意思是什么?暗含着什么意思?(2分)
(4)“后来,朱小竟成了淮阴侯身边的高参!”照应了文中的哪句话?说明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5)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2分)
15、课外阅读我能行。
甘甜的不仅仅是井水
在通往某旅游区的路旁,住着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老人有一口井,据说打到 了泉眼上,不仅水量充裕,而且特别清澈、甘甜,来往的过路人喝一口他的井水,总 忍不住要喝第二口。
在旅游的旺季,那些来自远方城市的大小车辆,总会在老人的小屋前停下来。 那些游客中偶尔有一人喝了老人的井水,总会惊讶地大声呼唤同伴快来品尝。于 是大家拥到老人的井旁,痛快地喝着井水,不住地赞叹,说那井水比他们随身携带 的高级饮料还好喝。有的游客干脆倒了饮料,灌上井水。还有人觉得不过瘾,就向 老人借个壶装上满满的一壶,带在身上。
老人看着那些城里人畅快地饮着井水,听着不绝于耳的赞美,心里美滋滋的,嘴里不断地嚷着:“好喝,就多喝点儿,这井水喝不坏肚子,还治病呢。”
游客中有人就嬉笑说:“老人家,喝你的井水,你应该收费啊!”
老人却摇头:“喝点儿水,还收什么费呢?愿意喝,你们只管喝个够! ”
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好几年,老人和他的那口井不知接待了多少游客。有一 年,老人病了,被他的儿子接到县城里了,他的一个侄子来替他看屋。
游客又来喝井水了,他的侄子见此情景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就灌了许多瓶井 水,摆放在路口,标价出售。奇怪的是,竟无人问津。老人的侄子就埋怨:这些城里人真抠,光想不花钱喝水!游客们则议论纷纷:井水都拿来卖钱了,这人挣钱真是挣绝了,再说他那瓶子干净吗?水里放别的东西没有?
于是,在老人的小屋前,人们下车也只是方便方便,没人去讨水喝。人们似乎 忘了或根本不知道眼前还有一口清泉。
老人病好归来后,又开始免费供应井水,前来喝水的游客又渐渐地多了起来, 他们纷纷给老人带来很多物品,有的还很贵重,老人推都推不掉,还有不少人真诚 地邀请老人去城里做客......
为什么会这样呢?道理很简单:一样清澈、甘甜的井水,慷慨地馈赠,得到的是 真诚的感激和酬谢;而一味地贪图回报,收到的则是无端的怀疑和无情的冷落。正 如那句俗语所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多给他人一些滋润,自己也必将得到滋润。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充裕一( ) 畅快一(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地馈赠,得到的是 ;而 地贪图回;报,收到的则是 。
【3】对待那甘甜的井水,老人是怎么做的?他的侄子是怎么做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
【4】甘甜的不仅仅是井水,还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老人的侄子是( ) 的人。
A. 有经济头脑 B. 金钱至上、没有爱心
16、
每逢国庆节,伟的父亲总是穿上褪了色的旧军装把庭院打扫干净,在门前挂一面鲜红的国旗,然后默立,肃穆庄严。
一天,伟的父亲又要爬上木梯,亲手挂红旗。父亲有些气喘, 动作迟钝,臂膀抬不高手发抖。突然,伟看见父亲像根没立稳的木桩从梯子上横落下来。
伟的父亲住进了医院,打氧输液仍昏迷不醒,伟整日守在病床边。
清晨,伟打开父亲床头的窗户时听见一曲国歌奏响,原来是医院举行升旗仪式。清爽的空气携着激昂的乐曲从窗口涌进,狭窄的病房里就有庄严的回响震颤胸口,这时,伟看见一直昏迷的父亲正渐渐苏醒,先是双腿立正似的合拢,接着手慢慢向头部挪,样子像在敬礼, 最后双眼缓缓睁开。
国歌浑厚雄壮,国旗冉冉升起。
伟发现父亲的眼里有了硝烟,耳里有了冲锋号角,那是一场难忘的反击战:在暴风骤雨般的枪声中,伟的父亲终于高高挂起血染的五星红旗,庄严敬礼。
国歌戛然而止,伟的父亲望着窗外的国旗,面带笑容永远闭合了双眼。
此后,每年国庆节,伟像父亲一样把庭院扫干净,在门前挂一面鲜红的国旗。
【1】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每逢国庆假,伟的父亲是怎样升国旗的?请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3】从父亲的升旗仪式中,你体会到他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
【4】父亲去世后,伟为什么要每年在家门前升国旗?
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和氏璧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石匠叫卞和。有一天,他在荆山采石,(意料 意外)的发现了一块石头。________外表上看上去很普通,________他坚信在石头里面一定有好玉。
他把玉献给楚国当时的国王,楚厉王。厉王派人去检查玉。但是派去的人回来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根本不可能有玉。厉王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大怒。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之后,他的儿子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玉。可是大家(仍然 果然)坚持认为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右脚。
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文王登基。卞和想再次去呈献宝玉。但是因为他失去了双脚,无法行走,于是他只能怀抱玉石坐在路边大哭。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把卞和接来。文王命人把那块石头剖开,里面(仍然 果然)有一块宝玉。
最令人惊奇的是这块玉从侧面看是绿色的,从正面看是白色的。________是卞和所献,________这块玉就被称为和氏璧。
后来这块和氏璧被制成皇帝的玉玺,代代相传,成为大中国统治者无上权力的象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玉石看上去是很普通的,只有有经验的玉匠才能分辨出隐藏在石头中的美丽宝玉。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________外表上看上去很普通,________他坚信在石头里面一定有好玉。
②________是卞和所献,________这块玉就被称为和氏璧。
【2】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意料 意外)________的发现 (仍然 果然)________坚持
(仍然 果然)________有
【3】这块宝玉为什么被称为和氏璧?它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
A.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也有宝玉。
B.一般的人不识得宝玉,只有非常有经验的石匠才识得。
C.有才华的人虽然可能一时不被人赏识,但他的才华最终将会显露。
18、读片断,完成问题。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只有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困窘——( ) 羞愧——( ) 误解——( )
【2】找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我”的脸涨得通红的原因( )
A. 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把我轰出来。
B. 我为自己的发现兴奋得脸儿发红。
C. 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3】“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这句话对_____________进行了夸张,说明_________
【4】末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
【5】作者自我安慰的理由:他之所以这样安慰自己,是因为他发现了 ,却被老师 。这就像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为了他们的发现、发明而付出惨重的代价一样,例如:
19、阅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同样是伸出手指头,描写却有区别:严监生先是________,后来________,再后来________。
【2】这些动作神态的细微变化,展现了严监生的心理变化。严监生点头之前,他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我能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又软又烂的淤泥怎么能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改成陈述句)
【2】诺贝尔把自己巨大的财富献给了在科学事业上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缩写句子)
【3】在这棵高大的松树林上,有几只蜘蛛在爬来爬去.(修改病句)
23、作文天地任我闯。
生活中,同学们由于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往往有许多奇思妙想、美好愿望等,现以《我好想 》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好想有个知心朋友”、“我好想快快长大”、“我好想有自己的小天地”……2、展开想象,表达具体,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