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填在括号里。

【1】负盛名(  )

A.偏;不正。

B.很;相当地。

【2】低头节(  )

A.弄断。

B.折服。

C.折叠。

【3】能书画(  )

A.善良。

B.善行。

C.擅长。

2、下列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B.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C.堪称:称职,能被授以重任。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A.知道

B.天快要亮

C.将来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秋天的雨________藏着非常好的气味________梨香香的________菠萝甜甜的________还有苹果________橘子________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________

5、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安居乐_______ 面不改_______ _______千里   _______色欲流

_______尽瘁 _______蹈火 _______公移山 _______心所欲

6、反义词

广阔——______ 夸大——______ 平凡——______

冰凉——______ 爱惜——______ 训斥——______

清白——______ 秀气——______ 衰老——______

7、根据积累填空。

(1)______,小人长戚戚。

(2)______,仁之端也。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2)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

4)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忠骨”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毛主席引用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杨氏之子》一文中,从“为设果”这个行为中可以看出杨氏之子_____________,从“儿应声答曰”可看出杨氏子_____________

7)《自相矛盾》是个成语故事,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爱国是“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的家壮誓言,是陆游“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悲愤与期盼,是外祖父“_______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念。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一罐水

100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的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者喝水。有一小队侵略军在上尉维龙的带领下,到处找水喝。走了很多路,冲进一个小屋。屋里有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冷冷地盯着他们。士兵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上尉命令:“搜!”士兵们到处乱翻,找到一罐水,一拥而上,争夺水罐。上尉命令他们放下。走过去,看了看满罐的清水,觉得喉咙像火烧似的,恨不得捧起来喝个精光。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倒了一杯,递给妇女说:“请你先喝!”妇女接过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把水喝光了。维龙又倒了杯水递给女孩:“你也喝一点!”母亲缓缓接过杯子,亲亲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孩子,为了妈妈,喝吧!”女儿也喝了半杯水。上尉见此,倒了满满一杯,一饮而尽。士兵们也都喝了。一罐水很快喝光了。他们坐下休息,不料一个接一个倒地而死。妇女和孩子也死了。原来妇女早已在罐中下了毒。

人们都(纪念 怀念 钦佩)这母女俩的爱国精神。西班牙解放后,大家为她们建了一座高高的纪念碑。

1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词语。

一拥而上:________

一饮而尽:________

2“上尉命令:‘搜!’”表现了侵略者行为________(果断 粗暴);西班牙妇女冷冷地盯着他们,说明她对侵略者的________(憎恨 冷淡)。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侵略者的________(狡猾 无耻)。

3短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

4在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括号里选择适当的词语画上对号,再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________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似的。虫子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1】《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选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树绿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蝉叫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蜻蜓飞来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句式是“_____……_____……”,这体现出这些事物共同的特征是______并用这个句式说一句话。

A.明亮 B.种类多 C.散漫 D.无拘无束

【4】这一段描写的景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词是( )

A.随意

B.自由

C.美丽

D.明亮

【5】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自由快乐的

B.祖父不去管理自己的园子,任由里面的生物随便生长和活动

C.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园子里的生物上,表达了对祖父园子的喜爱和怀念

D.这段话用富有孩子气和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了出来

11、《白杨》片段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 大孩子摇着他的腿 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 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那不是树   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   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   ),那么( ),不(   ),也不(   )。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给文段第2-5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写出近、反义词。

严肃     坚强     粗壮     动摇  

             

(4)回答问题:

高大挺秀的身影在文中指

为什么称白杨树为戈壁滩上的卫士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爸爸借白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心?

 

 

(5)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可保卫者。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根据短文,给严监生设计一张个人名片。

2短文如果一开始就直接让赵氏上场一猜就中,这样写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下面来自原著的句段,请你评价严监生这个人物。

对闯祸逃跑的哥哥:严致和见差人来说此事……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严二老官连在衙门使费,共用去了十几两银子,官司已了。

对结发妻子:(生病时)自此以后,王氏的病,渐渐的重起来;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总不见效。(去世后)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不必细说。

对妻子的兄弟:开了一张厨,拿出两封银子来,每位一百两,递给二位老舅:“休嫌轻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综合训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有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人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③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其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会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④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幅二十多岁时画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笑着说:“来点儿炭(,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

⑤“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⑥“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⑦“早晨看报,美国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嘛……”

1认真阅读短文,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简要概括文中三位老人幽默的特点。

杨绛____ ____ 

童心未泯____ ____

3读文中反映三位老人幽默感的句子,回答问题。

1)杨绛  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_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

2)冰心  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坐椅待币”是“________”的谐音。)

3)启功  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从“神秘地笑着”这一神态,可以看出

________。)

4透过三位老人幽默的言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____________的心。

14、课内阅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过了一会儿,扭头看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皮盖住眼睛,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写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写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案写作:_______________

睡的好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词语找近义词。

居然( )生怕( )

信赖( )流泻( )

3读文中画“___”的句子,想象一下,珍珠鸟在做什么样的美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文中画“”的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之间隔着一条漳河,魏国强大,赵国弱小, 魏国早就想吞并赵国。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 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赵国危在旦夕。赵国国君一面竭力防卫,一面派人去齐国求救。齐国担心赵国灭亡后,魏国乘胜追击,将战火烧到齐国。为了自己的安全,齐国决定出兵。

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

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去解救赵国。

孙膑却连连摇头,对田忌说:“不等我们赶到,邯郸就会失守,你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

田忌说:“你说该怎么办?”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一番话说得田忌心服口服,他立即下令,大军直奔魏国而去。为了麻痹庞涓,孙膑又故意派出两个无名将领,率一部分兵力去

强攻魏国的襄陵。这一打,果然不出孙膑所料,齐兵在襄陵城下吃了个大败仗。消息传到庞涓那里,他很得意,心想田忌哪是自己的对手。

庞涓怎会料到,这一切都是孙膑设下的圈套。就在孙膑派兵佯攻襄陵的同时,齐军主力早已绕道直奔大粱而去了。

魏王发觉齐军已经逼近都城,顿时惊慌失措,立刻派人火速传令, 要庞涓快来保驾。庞涓得到命令,自然不敢怠慢,只好撒离邯郸,带领自己的部下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救援。

再说魏军这次攻赵,连续行军打仗,一直就没有好好休息过。现在一听说自己的国都被齐军包围,后院起火,一个个都乱了方寸,连武器、粮草都顾不得多带,就一个劲儿地往回赶,人心惶惶,士气大大低落。

桂陵是通往魏国的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孙膑就在这里布下天罗地网。魏军急急忙忙赶到桂陵时,早已是精疲力竭。

田忌见魏军进入了伏击圈,便命令齐军一齐杀出。魏军措手不及, 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庞涓见大势已去,知道无力回天,只得率残兵败将落荒而逃。齐军大获全胜。

——《史记》 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1齐国担心赵国灭亡后,魏国乘胜追击,将战火烧到齐国。

这间接写出了_________的强大,我们可以将齐国与赵国的厉害关系概括为_____(四字成语)

2孙膑与田忌的一番交谈,突出孙膑计谋_____,假设依田忌所言,结果可能是:_________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与其硬拼,胜负难料,_____失守。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孙膑怎样的人物特征?

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庞涓在“围魏救赵”中溃败后,向你请教他自己的失败的原因,你会怎么回答,试写出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啊,体育,你就是乐趣!……和平的竞赛动力。一段,完成题。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段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赞美了体育哪方面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自己对体育运动的了解,谈谈对体育,你就是和平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神机妙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想一想与加下划线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的计谋为什么不如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祖父·后圆·我(节选)》,完成练习。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有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嘴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哲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拨   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抓   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那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我就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撑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他还照样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到很远的地方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因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租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   历)害,我在炕上打着滚儿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才明白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也大笑了起来,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好不容易停住了,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着说:“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刚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坑上打起滚儿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

【2】联系短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异想天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摘花的时候,“我”有哪些恐惧?请在文中用“        ”面出来。

【4】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填空。

“我”笑得哆嗦起来,是因为____________,祖母什么也没说就大笑起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祖父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找寻桑梓的味道

潘银

找寻故乡,思绪翻滚着,沸腾着,如潮样……

②野菜--——永远的佳肴

③浪漫的春天,暖暖的阳光洒遍大地,姐姐经常带着我到故乡的田野、地头倒一些新鲜的野菜来,让它们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

④一盘散发着清香的枸杞头拌炒鸡蛋皮,色泽碧绿,(1 。枸杞多种功效。因为我近视,每每吃时,母亲总喜欢过分强调它的明目功效,说:吃点,这东西吃了眼清目亮。"

⑤荠菜馅的饺子鲜美可口,让人觉得这才是天下至味。母亲包出的荠菜饺子皮纸,映出馅心,(2 。母亲把饺子往锅里下的时候,我总喜欢锅边,看着一只只小白鹅样的饺子在滚开的水里翻腾,伸着脖子直咽口水,得喉咙里都伸出手来。

⑥永远的佳肴,如今只能在菜场上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总嘴角含笑地儿时挖野菜的快乐。

⑦槐花--最美的记亿

⑧记忆中我家东边的京浦铁路旁有许多株(3 的槐树,粗裂的皮 儿,满身的刺儿,却偏是生了秀气的叶、纯真的花。暮春初夏,槐花儿便争相开放,沁人心脾。姐姐拿来长长的竹竿,绑上钩子,带着挎着篮子的我,追着花香,找到一棵花繁叶稀的槐树,把那些或盛开或(4 的槐花将下来,放到篮子里。我们把采来的槐花大把的塞入嘴里,嚼出一段童年的别样欢乐。

⑨母亲总会在彩霞满天的时候,系上花围裙,把我们采的槐花清洗一番,然后在火热的油锅里翻个身儿,接着把它们和着八分熟的大米下锅,文火至熟。掀开锅盖,厨房里便弥漫了浓郁的清香。那团而不粘的槐花米饭,从此在记忆里有了一席之地。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短文中的四处横线上。

A.含苞未放 B.清香宜人 C.色如翡翠 D.老态龙钟

【2】下列句子中,哪两句分别作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最合适。

A.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B.桑梓之味令人回味,我的故乡,我的情之归处……

C.关于故乡,我有诸多的记忆;关于故乡,我有太多的情感。

(1)开头:_________(2)结尾: _________

【3】 对“永远的佳肴,如今只能在菜场上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总嘴角含笑地想起儿时挖野菜的快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意在表明作者长大后再也没有吃到味道鲜美的野菜了。

B.表达了作者对儿时挖野菜情景的深深怀念。

C.表现了作者难忘儿时生活在故乡的快乐情景。

【4】文中的划线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荠菜馅的饺子(  )

A.样子灵活、惹人喜爱

B.颜色雪白、样子好看

C.形状好看、鲜美可口

【5】根据短文内容提取信息,理清作者回忆的事情,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6】抄写下列与“桑梓”有关的诗句,注意格式。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____________

【7】读了短文和这些诗句,可以知道“桑梓”是指(     

A.桑树

B.亲人

C.故乡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乐园

【1】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改成字句: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改成双重否定句)

【3】我总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缩句)

【4】难道你不为他具有像梅花那样的美好品质而自豪吗?(改成陈述句) 

【5】陈羽在学校里始终一贯表现得很好。

 

21、按要求写句子: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挺立在戈壁滩上。(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是由简单的生命进步来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不必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玛妮忘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风景线。

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这幅漫画给你的启示,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