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错乱的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到了雨季,这种树就生出一些枝条和心形的叶片。
②所以,人们叫它瓶子树。
③在南美洲的高原上,生长着一种高大、奇特的树。
④雨季一过,绿叶纷纷败落,红花纷纷开放。
⑤这时,一棵棵树就像插满红花的大花瓶。
A.③①⑤④②
B.③②④⑤①
C.③①④⑤②
D.③⑤①④②
2、读“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这句话时,我想到了一个恰当的四字词语( )。
A.垂头丧气 B.愁眉苦脸 C.奄奄一息 D.悲愤欲绝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B.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C.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D.远远望去,金字塔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
4、看拼音写词语。
yūn dǎo luó zi rán méi zhī j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iān kǔ gēn suí jī hán jiāo p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积累与运用。
(1)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
(4)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心存善意,不要做不义之事。正如《左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坏事做多了,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5)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许多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这些英雄中大多还不到__________(三十岁)之年,还有一些已经过了__________(六十岁),但是他们无一不勇敢地担起了救国救民的责任。
(6)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越来越多的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祖国大地上,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6、词语超市(辨字组词)
幕(_______)踊(_______)高(_______)
募(_______)涌(_______)搞(_______)
7、同姓兄弟细分辨。
8、成语我会填。
( )衣( )缝 漫( )经( )
栩栩( )( ) 精( )绝( )
( )头丧( ) ( )不暇( )
小心( )( ) 十( )十( )
叹( )观( ) 出( )入( )
挥洒( )( ) ( )听( )说
炉( )纯( ) 巧夺( )( )
( )若悬( ) 一( )一( )
( )细如( ) 金( )良( )
9、阅读理解
然而这次远航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了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1】按要求摘抄短文中的句子:
(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海上风浪险恶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郑和等人的不畏风浪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中运用了________ 和 _______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3】郑和的这次远航遇到了哪些凶险?先用“____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再用“不但……而且……”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给予的故事
这是一个使人回味再三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摆不定 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艰难的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__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__相反__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__这时__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
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去做,果然吸水器中(涌 流)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瓶塞。临走前,他在纸条上加了一句话:“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努力地给予,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1)给第三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________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________相反________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________这时________
(2)选择括号内恰当的字词风吹日晒,________(摇摆不定 摇摇欲坠) (涌 流)________出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选择——________ 奇异——________
(4)填空文中的这个人面临________的抉择,也就是________。
(5)找出能够体现文章主题的句子。_______
(6)在你的实际生活或课外阅读中,还遇到(或看到)过哪些乐于给予的人?请举一个例子并谈谈你对“给予”的看法。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难忘的八个字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 开始嘲笑,讽刺我。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②同学们问我:“你的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谎说小时侯摔了一跤,被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下来就是兔唇要好受点。我越来越敢(决定 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 没人会喜欢我。
③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温柔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 ,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 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④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排队 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的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背诵 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根本 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⑤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有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一般总会说:“天是蓝色的。”或者“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⑥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⑦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⑧这位很胖,很美,温柔可爱的老师轻轻说道:
⑨“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1】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不是 而是 虽然 但是 甚至 只要 就 因为 所以
【2】用“/”划去文中( )里用得不恰当的词。
【3】“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一生下来就是裂唇!”这里“——”的用法是( )
A.表示底下是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
B.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C.表示声音的延长。
【4】“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我希望你是我女儿!”一句理解正确的有( )(多项选择)
A.表明伦纳德夫人已经识破了我的作弊,她希望我听清这句话。
B.表明伦纳德夫人十分理解我的作弊,并利用了我的作弊。
C.表明伦纳德夫人已经关注我很久了,她用关爱体谅着我,分担着我的痛苦。
D.她对我的理解是一瞬间的闪念,而不是长时间关注的结果。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师的腰围
在一所小学听数学课。老师是个女的,40来岁,胖胖的。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她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和手臂的长度。两分钟后,被点名的同学报出答案,都得到了表扬。
老师说,我们再找找别的东西测量一下。老师的话刚完,一个男孩“噌”地站起来:“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
教室里一下静了。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然后笑道:“好哇,你来量吧。”
小男孩拿着尺子,飞快地跑到老师前面,随后他说出了一个答案□□87厘米□□不错□答案比较接近□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测得更准确一些□□她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有,我用手。我一掌是11厘米,我看是几掌就知道了。”老师笑了。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了一圈之后,报出了答案:“88厘米。”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笑容在老师的脸上绽放。片刻之后,前排的一个小孩站起来:“老师,你把腰带解下来。我们一量就知道了。”
我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孩子会想到这种聪明的办法。老师肯定也没想到,老师一边笑,一边真的解下了腰带。
小同学量出的是90厘米,这当然是最准确的一个答案。老实说,那位老师并不算漂亮,但这节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一节课。
【1】在文中“□”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短文中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测量腰围的方法。
【3】短文多次描写到了老师的一个神态,那就是_________,这个神态表现了老师___________的特点。
【4】想一想:为什么这是最漂亮的一节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手指(片段)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大拇指形状不美,作者是从_______、头形、_______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2】仔细读读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句子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为了表达这种观点,作者在文中举了哪几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仿照这组句子的特点,用风趣、生动的语言,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嘴是尝遍人生百味的。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失根的兰花(节选)
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太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就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以后,祖国已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
【1】与“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作者先后到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作者真的可以到处为家吗?后来作者的思想有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中画“____”的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1】在划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文中“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这句是( )
A. 外貌描写 B. 神态描写 C. 动作描写
【4】这段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法,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了 ________。
16、阅读。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①德国著名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年幼的他,还不会说话就自己学习计算。在他三岁时的一天晚上,他竟然帮助算工钱的父亲纠正了一个计算错误。
②长大后他成为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③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孩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④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
⑤“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地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⑥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⑦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⑧老师头也不抬,挥着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⑨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⑩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⑪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候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1】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③—⑪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这样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老师头也不抬就说高斯算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中的高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节选)
舰体倾斜得更厉害了,邓世昌的身体也随着舰身在倾斜,他清醒地意识到,为国捐躯的时刻终于到了。
日本舰队也停止了炮击。大海恢复了平静,海风送来了日本舰上的呼喊,叽里呱啦的,邓世昌一句也听不明白,他问身边的人:“他们在叫什么?”那人回答:“叫我们挂上白旗。”“投降?!”邓世昌嘿嘿一笑,“没那么容易。”他叫人把全体人员集中到甲板上,他有话说。全舰的官兵都来了,个个身上带着伤,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他。邓世昌用犀利的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了一遍,平静地说:“我们已经是弹尽粮绝了,大家说怎么办吧。”静静的,没有回音,只听见海浪拍击着船帮发出的哗哗声。
邓世昌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和‘致远’舰一起沉入海底。兄弟们,难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等死吗?”话音刚落,海仓陡然地从人群中蹦出来,吼道:“加足马力,把‘致远’舰开过去,撞沉日本的‘吉野’!”众人一齐怒吼起来:“对,撞沉它!撞沉它!与‘吉野’同归于尽!”“吉野”舰是日本海军的灵魂,只要把它击沉,敌人必定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大乱。邓世昌被这惊心动魄的吼声震撼了,他深情地望着每一张熟悉的面孔。多么好的弟兄啊,真想再看大家几眼,真想再和大家出一趟海,一起在甲板上唱一支北洋水师的歌。他不再多想,把手一挥,立即下达命令:“开足马力,以最快的速度把‘吉野’撞沉。”
“轰隆隆……”马达声又响了,“致远”舰拖着愤怒的火焰,带着满身的创伤,咆哮着向“吉野”冲去。大海惊呆了,慌忙闪开一条水路,让“致远”跑得更快一些,一朵朵浪花举起手臂在为“致远”呐喊、助威。
邓世昌高擎着那把雪亮的指挥刀屹立在高高的指挥台上。海风更大了,他头顶上那破烂不堪的指挥旗不时在他脸上拂动,他全然不顾,随手一甩,将旗角撩到一边,依然威武地立着,怒视着前方。甲板上的数百名北洋水师的将士们全都用严峻的目光盯着越来越近的“吉野”。邓世昌的这一招儿把“吉野”舰上的小胡子舰长吓得走了神。起先,他根本不信中国的军舰敢拿命往他的舰上撞,直到“致远”舰真的出现在离他不远的海面上时,他才又蹦又跳地叫起来:“鱼雷!快放鱼雷!”一面慌忙下令“吉野”快往后撤。
一颗颗鱼雷“嚓——嚓——嚓——”地直射而来,“致远”怎么躲也躲不开。砰!一颗鱼雷炸了,又在“致远”身上添了个洞。紧接着,好几颗鱼雷一齐击中了“致远”的舰体,它像一个迅猛奔跑的勇士猛地被人砍断了双腿,在海面上打着圈圈。汽笛一声长嘶,它终于慢慢沉没,全舰官兵一起落入大海。
【1】读文章,再按文章内容填一填。
本文主要描述了__________中,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在和日本的“野”舰战斗时,舰体_______,舰上官兵却不愿意向日本人_______。在邓世昌的率领下,“致远”舰上的全舰官兵面对敌人,视死如归,勇猛地向“吉野”舰撞去,最后,全舰官兵一起___________,为国捐躯。
【2】读下面一段话,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邓世昌用犀利的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了一遍,平静地说:“我们已经是弹尽粮绝了,大家说怎么办吧。”
从邓世昌犀利的目光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从邓世昌平静的话语中,我又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轰隆隆……”马达声又响了,“致远”舰拖着愤怒的火焰,带着满身的创伤,咆哮着向“吉野”冲去。大海惊呆了,慌忙闪开一条水路,让“致远”跑得更快一些,一朵朵浪花举起手臂在为“致远”呐喊、助威。
这段话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赋予“致远”舰、______和______人的情感。从“致远”舰“愤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冲去”,大海“______”“____________”,浪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致远”舰上的官兵带着对敌人的________,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的_______________。
【4】邓世昌高擎着那把雪亮的指挥刀屹立在高高的指挥台上。海风更大了,他头顶上那破烂不堪的指挥旗不时在他脸上拂动,他全然不顾,随手一甩,将旗角撩到一边,依然威武地立着,怒视着前方。
①描写邓世昌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邓世昌神态的词语:________。
③从这两句话中,我们体会到邓世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形象。
【5】读了这篇历史故事,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邓世昌及“致远”舰上的这些官兵?下面不恰当的一组是( )。
A.顶天立地、名垂青史 B.宁死不屈、视死如归
C.英勇顽强、为国捐躯 D.怒火中烧、犹豫不决
18、阅读。
①有个男孩子特别爱撒谎。( )父母和老师给了他很多惩罚 ,( )收效甚微。
②班上的实习老师要走了,大家商量着每人要送许老师一件礼物。男孩很喜欢许老师,他想送一件 (和大家不一样)的礼物。当他无意中听说许老师属兔的时候,他知道他要送的那个东西是什么了。
③他先在冰箱里做好一块冰,到了晚上,等爸爸妈妈都睡着了,他把空调开得很低,再把冬天的棉袄穿在身上,然后开始做冰雕兔子。男孩用了三个晚上,终于完成了他的作品。这真是一只晶莹别透的兔子,它趴在地上,竖着两只长长的耳朵。男孩用三颗红樱桃给它安上眼睛和嘴巴后,它就更有生气了,好像随时要跳起来的样子。
④男孩把它装在塑料袋里,放进冰箱的冷冻室里。过两天就是交礼物的日子,男孩很兴奋,他相信自己的礼物是最有创意的:谁会想到大热天里做冰雕呢?
⑤这天,许老师要走了,男孩大汗淋漓地跑回家,打开冰箱的冷冻室,傻眼了:冰雕兔子不见了,它变成了大半袋子的清水和三粒红樱桃,还有几块玲珑的冰片。
⑥男孩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停电了!男孩万分沮丧地捧着大半袋子的水朝学校走去。他当然不是要把这个送给许老师,但他必须向许老师说明,他是做了礼物的,而且他的礼物很有创意。
⑦每个同学都像献宝一样把自己的礼物拿了出来,轮到男孩了,男孩拿出了自己的礼物,并做了生动的说明,当然没人会相信。
⑧□又撤谎□骗子□
⑨男孩捧着大半袋子的水愣愣地站着: 。他睁大眼睛望着许老师,黑亮的眸子里透着坚定与执拗。许老师看着男孩子,柔声地对男孩说:“我相信你的话,那些水原来是一只很可爱的兔子,三颗樱桃分别是它的一双眼睛和嘴,我在心里看见了它,你的礼物是最有创意的!谢谢你。”
⑩男孩的眸子慢慢地溢满了亮晶晶的湿润的东西……从这以后,男孩没有再撒过谎,因为许老师相信了水是兔子变成的。
【1】给文章第①自然段的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在文章第①②自然段的“ ”上填入合适的词语,在第⑧自然段“□”处填入合适的标点。
【3】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4】男孩子在为许老师准备礼物的过程中,他的心情随着情节的发展出现了波动,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情节发展和心理变化图。
想送礼物(期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动
【5】“男孩捧着大半袋子的水愣愣地站着”,此时的男孩会想些什么
呢?请在横线处补写男孩的心理活动。
【6】“男孩的眸子慢慢地溢满了亮晶晶的湿润的东西……”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
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①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62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②每艘宝船长约148米,宽约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③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④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⑤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1】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壮观——( ) 配备——( )
反义词:整齐——( ) 先进——( )
【2】写出描写“宝船”样子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句话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宝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句话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根据要求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2、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是我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
2.我想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缩句)
________
3.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仿写)
__________
4.热——八月,天多热。鸡耷拉着翅膀,狗吐出了舌头,蝉不知如何是好。(照样子,把意思写具体)
冷——_____________
5.玩累了,就在树下找个地方睡着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
22、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天地。
母爱犹如春雨,点点滴滴,润物无声。回忆妈妈在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或妈妈的 趣事、烦恼……请以《妈妈的故事》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