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受惩罚。 (  )

A.甜,味道好。 B.甘心,自愿,乐意。

2妙算。  (  )

A.时机。 B.计谋,心思。

3一饮而。  (  )

A.完了,没有了。 B.全部用出。

2、“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三打祝家庄”这三个故事分别出自(   

A.《西游记》 《水浒传》 《红楼梦》

B.《水浒传》 《红楼梦》 《三国演义》

C.《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D.《西游记》 《三国演义》 《水浒传》

3、李雨辰和陈森森“学坏”的最后一个办法是( )

A.抽烟

B.骂下流话

C.夜不归宿

D.逃课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   都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5、先解释带点的词,再写出整句话的意思。

(1)孔君平其父,父不在,呼儿出。

诣:_____ 乃: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指以:“此是君家果。”

示:_____ 曰: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 )( )        养尊( )( )        ( )( )欲试

( )( )        ( )( )       ( )( )

(1)类似画“______”的含有数字的词语,我还能再写一个:______

(2)类似画“          ”的含有人身体部位名称的词语,我还能再写一个:______

7、读拼音,写汉字。

shī fù   bāo fu   píng zhàng   zhī ma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qīn fàn lòu xiàn   nán kān   kǒng pà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读拼音,写字词。

1.军舰在蔚蓝的大海上háng xíng__________,惊起一滩海ōu_______

2.他本来想戴着面具xià hu__________哥哥,结果反被哥哥滑稽的样子dòu_______笑了。

3.狙击手举起枪miáo zhǔn__________靶心,结果百发百中。

4.老师向我们tuī jiàn__________了几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回到故乡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別已久的山村故乡。傍晚,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

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的快乐。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一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用“ ”画出文中一处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文中一处动态描写的句子。

2读句子,回答问题。

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这句话分别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者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了描写。

B.作者抓住了雨后山村景色的特点,突出了乡村生活的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C.作者抓住了雨后山村景色的特点,突出了乡村生活的恬静、迷人,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片独特的叶子

①我知道,救小孩子,要多鼓励。但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以李东为代表的一部分同学最为大胆,上课从不认真听讲,也不按要求完成作业,坐相,每堂课都是东倒西歪。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一次,我在走廊行走,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火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当然,我也说话算话。对那些向上了、出彩了的同学都奖励了散文诗集。课间十分,我看着孩子们举着诗集在同学间炫耀,真的很自豪。很多孩子不停地抚摸着书本精致的线装,不停地问:“老师,我出彩了吗?能得到您的奖励吗?”

⑤唯独李东,让我很恍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最大的变化就是每天听班级三分钟的阅读分享时,他坐姿端正,听得很认真。虽然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但我从来没有让他上过讲台,谁敢说他没有一点点进步呢?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从此,我慢慢给李东加分,希望他能得到我的奖励。

⑥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么事?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去吧。”我不耐烦地说。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⑦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 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铪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缭绕,慢慢向上、向上。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眼里流露出赞赏的目光,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⑧一直看着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容,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

⑨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激动地伸手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 你出彩了,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⑩我铿锵的声音突然嘶哑,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作者 潘银璋 摘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情节,在表格内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情节

“我”的心情变化

李东不爱学习

忧心

李东听阅读分享很认真,但“我”从没让他上台分享

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直线的句子。

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

________________

【4】默读第⑦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用不同的批注符号批画下面句子中的关键词句,并在横线上进行赏析。

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 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

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理解文末第⑨段的含义,表达了我此时什么样的情感。

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激动地伸手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你出彩了,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春天的花香真正醉人,一阵阵温风拂上人身,

你瞧日光它移得多慢,你听蜜蜂在窗子外哼:

睡呀,宝宝,蜜蜂飞得真轻。

1这段诗歌选自《______》,作者是中国现代诗人___

2这段话中,作者通过              等事物,描绘出          的情景。

12、课内现代文阅读。

《景阳冈》(节选)

那只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过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zhǎo zhuǎ)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jié( )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两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páo xiào( )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bèng pèng)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根据拼音写词语、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动词对刻画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选自我国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____________,请写出本书中你印象最深的二位英雄好汉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    ),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  )来(  )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  )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  )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  )不动他。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2从上面这段话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  ”。

3说一说这段话表现了小嘎子的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草船借箭》选段,完成练习。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士已经等在江边了。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吩咐——______

2结合全文内容,想一想面对来犯之敌时,曹操只叫弓弩手射箭,而不出兵迎战,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特点?

________

3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的原因是(  )。

A.表示对曹操借箭的感谢

B.讽刺曹操上了当

C.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的暗算落空

D.诸葛亮善于识别天象,正确估计曹操的行动,利用大雾的掩护,巧妙地向曹操“借”了10万支箭

4结合全文,你可以看出诸葛亮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轻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倒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奚奚簌素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   划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短文中描写了哪些时间的小河?

3短文中划 的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______

4判断,对的在( )里打“√”

A、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的喜爱。(

B、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C、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6、课内阅读。 

  我们的   ( )我们 的食品——我们将共( )。

我们的   给予我们 的彩虹——我们将保卫它们。

我们的   给予我们 的生命——我们保持它们洁净。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在横线上添恰当的词语。

3这段话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

4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

  表示解释说明。②表示意思转折。③表示意思更进一层。

17、课外阅读。

在脚下多垫些石头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当教师,工资低得可怜。其实,我有着不少优势呢,教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于是,我一边抱怨命运的不公,一边羡慕那些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拿一份优厚的薪水的同窗。这样一来,不仅对工作没了热情,而且连写作也没兴趣。我整天琢磨着“跳槽”,幻想能有机会调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也拿一份优厚的报酬。

就这样,两年时间匆匆过去了,我的本职工作干得一塌糊涂,写作上也没有什么收获。这期间,我试着联系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单位,但最终却没有一个接纳我。

然而,就是那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一直想改变的命运。那天学校开运动会,这在文化活动极其贫乏的小镇,无疑是件大事,因而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小小的操场四周很快围出一道密不透风的环形人墙。

我来晚了,站在人墙后面,跷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热闹的情景。这时,身旁一个很矮的小男孩吸引了我的视线。只见他一趟趟地从不远处搬来砖头,在那厚厚的人墙后面,耐心地垒着一个台子,一层又一层,足有半米高。我不知道他垒这个台子花费了多长时间,不知道他因此少看到多少精彩的比赛,但他登上那个自己垒起的台子时,冲我粲然一笑。那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却是那样地清楚。

刹那间,我的心被震了一下——多么简单的事情啊:要想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只要

从此以后,我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很快,我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编辑的各类教材接连出版,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落到我的头上。业余时间,我不辍笔耕,各类文学作品频繁地见诸报刊,成了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如今,我已被调至一所自己颇喜欢的中专学校任职。

其实,一个有理想的人只要不辞辛苦,默默地在自己脚下多垫些“砖头”,就一定能够看到自己渴望看到的风景,摘到挂在高处的那些透人的果实。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微不足道:____________

密不透风:____________

【2】文章中两次出现“在脚下多点些砖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处所“看到自己渴望的风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谈谈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 )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 )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给本文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 上。(2分)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伯父想两个什么难题考考徐文长的?

 

  。(4分)

(4)联系实际,你有用过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难题吗?请举例说一说。(3分)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推敲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当参知政事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闲居无聊、定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今江苏者向京市),路过京ロ(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在金陵钟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舱,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为《泊船瓜洲》的诗:

京ロ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体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盘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增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它为例。

1试想一下,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推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春风绿野,皓月当空”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的“过”“入”“满”“绿”这几个字有区別吗?为什么王安石要一改再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仔细推敲字词,将这个句子写得更生动优美。

微风吹过湖岸,杨柳轻轻地摆动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训练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团结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株团结松的树干很粗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综合运用,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母亲是老师。( 扩写句子)

 

(2)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3)喂,卖东西的,给我一支英雄牌钢笔。(改成礼貌用语)

 

(4)这件事你能做好。(改为反问句)

 

 

22、以“八月,天多热啊!”作为开头,再写一句话,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八月,天多热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与表达。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相信你在小学阶段肯定读过了不少的课外书,也相信有些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教会了你某些道理。现在请拿起你的笔写一写吧!要做到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