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读字谜,选出谜底依次正确的一项,应该是(   )

(1)八九不离十。

(2)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

(3)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

(4)遇水则清,遇日则晴,心挂情牵,有言邀请。

A.木  尖  明  青 B.木  出  明  青

C.杂  出  明  青 D.杂  尖  明  青

2、结合语境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得意地笑   B.嘲笑   C.轻蔑地笑

D.无可奈何地笑   E.不怀好意地笑

(1)楚王瞅了他一眼,冷一声。( )

(2)晏子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 )

(3)楚王嘻嘻地对晏子说……( )

(4)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起来。( )

(5)楚王说:“我原来想取大夫……”( )

 

3、下列四组词语中只有一组有错别字,把它选出来(   )。

A.抡起  挣扎  弹奏  景阳冈                                     

B.性命  掀动  胸膛  竖立

C.喝酒  滋味  哨棒  猎户                                        

D.咆哮  肩膀  饥渴  谋才害命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__________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2.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__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这是一种文字。从此,我国学术领域又多了一门新学科——“____”。 

3.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分为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 

4.“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出自《____》。

5.传说,“李”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___,请你列举“李”姓名人:______(两位 )。

5、查字典,按要求完成练习。

1.“典”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_____画。

2.根据语境选择“典”的正确解释,将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典diǎn①标准;法则:~范|~章。②典范性书籍:词~|引经据~。

③典故:用~|出~。④典礼:盛~|大~。⑤主持;主管:~试|~狱。⑥姓。

(1)读了许多古代籍后,我越发觉得古人充满了智慧。______

(2)为了赶在庆前完成建设任务,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______

(3)习作时应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型事例。______

6、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唐代诗人( )所写的《__________》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小鸟的鸣叫声来反衬出山的空灵意境   

(2)人闲( ),夜静( )。月出( ),时鸣( )

7、读拼音,写字组词语。

yōnɡ________   miáo ________准 由zhōnɡ________   shī________行   神shènɡ________chí_________

huī________复   保________   rónɡ________幸   hōnɡ________然   miǎo ________xiǎnɡ________

________zònɡ________横   脚wàn ________ ________蝶 侵fàn ________   zhí________

8、根据意思写词语  

1)光辉灿烂。________ 

2)形容做事机警敏捷。________ 

3)行为放肆,言语荒唐,没有礼貌。________ 

4)指人的态度作风或某些事物所表现的气势。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理解。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嗨,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1结尾处,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指代什么?孩子们为什么重新去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珍珠的形成过程中,你会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苹果里的五角星

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一天,他来到我家,从桌子上拿起一把小刀,又向我要了一只苹果,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瞧着他说。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中。

(1)原指遵守规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_________

(2)很少有人知道。_________

2写出下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清晰___________   生疏____________

3苹果里的“五角星”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换一种方式试试

“换一种方式试试”,这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做的一种选择。

美国有一个孩子,读书成绩很差,同学们看不起他,邻居们都认为他将来肯定一事无成。他也发愤努力过,可是毫无起色。但孩子的父亲却不责怪他,并尝试换一种方式来教育他。

有一天,父亲带他外出,途经一个小站时,父亲下车买东西,时间长了,汽车开走了。他很害怕。但到终点站一看,父亲却在不远处微笑着等着他。他急切地问父亲,怎么会先到终点的。父亲说,是骑马来的。接着,父亲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到达目的地的方式不止一种。换一种方式,结果可能会更好。”

后来,这个孩子迷上了魔术,并表现出很高的天赋,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刻苦训练,最终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魔术师。他就是大卫·科波菲尔。

然而,“换一种方式试试”常常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往往会被某种社会习惯和思维定势所束缚。比如,“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从小就应当上好的幼儿园,念重点小学……今后才能考上名牌大学,有个好前途。可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是每个孩子学习成绩都是优秀的。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很差,但他在体育、文艺等方面有过人之处。所以,关键是教师和家长要真正了解孩子,然后要有勇气,冲破各种思想束缚,换一种适合孩子的方式去教育他。

大卫·科波菲尔说得好:“成功好比是远方的一个车站,为了到达目的地,大家都在赶车,没有上车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车。殊不知,换一种方式,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大卫·科波菲尔的父亲这样做了,他造就了一位世界著名魔术师。

成才如此,其他事情呢,也可以如此!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情况没有丝毫的好转。__________

(2)含蓄深远,耐人寻味。__________

(3)比别人优秀的地方,超过别人的地方。___________

(4)捆绑,指受到约束限制。________

2引号的作用有: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讽刺和嘲讽;④表示特殊含义。本文中“换一种方式试试”这里引号作用选_______,而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选_______

3按短文内容填空。

(1)大卫·科波菲尔小时候_______差,但是______天赋高。父亲并不责怪他,并尝试换一种方式来教育他。在父亲的支持下,他____________,最终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魔术师。

(2)“换一种方式试试”常常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往往会被某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束缚。不是每个孩子学习成绩都是优秀的。关键是教师和家长要真正__________,然后要有_______,冲破各种思想束缚,换一种适合孩子的方式去教育他。

4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我们不要单纯地受社会习惯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和大多数人选择同样的道路。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尝试去换一种道路,或许能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B.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只一条,这条行不通,换另一条就一定可以成功

C.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只一条,每一条都要去试试

5你认为你的特长是什么?想要成功,你需要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1】这两句话中的“大月亮”指的是________,“小月亮”指的是________

【2】下面对“小月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小月亮”这个称呼里,凝聚着作者对故乡、故乡月亮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B.苇坑上“小月亮”的月色比不过世界各地的美妙绝伦的月色

C.故乡的景色不及广阔世界的美景,就连月亮都显得比其他地方的小

13、课内阅读。

金字塔(节选)

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オ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

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高。

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

古埃及人学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

在尼罗河的上游,考古学家发现了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迹。

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1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_____年左右,用约_____块材砌成,平均每块重______吨左右。

2选文中画“ ”的句子与前面哪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尼罗河为什么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提到古埃及人掌握的精湛技术,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饺子的来历

对于饺子的来历,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

早在三国时期的《广雅》一书就提到过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zhuàn)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kè)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除史书记载外,民间还另有一则传说。从前有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闹得国家贫穷,百姓怨声载道。一天,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说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吃到百种饭,不就如愿以偿了吗?皇上听后,即出告示,举国招选。

不几日,各地厨师来到京里,经殿试,苏巧生被选上。从此,苏巧生凭高超技艺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很满意。这一夜,苏巧生很高兴。心想明天再做一样饭就可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到做饭时,竟不知该咋做最后一顿饭。他想到自杀逃跑,还想到毒死这个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正在悲伤的时候,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举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乱搁上调料,用白面皮包了许多小角子,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熟,当成最后一样饭给皇上端去。苏巧生正木呆呆地坐着等死,谁知皇上吃了这餐饭后,竟穿着睡衣跑进厨房说:今日这顿饭最香,这叫什么名字?苏巧生听罢,长长地叹了口气,随后抬头看见这种扁扁的东西,信口答道:这是民间上等品———扁食。皇上又留苏巧生继续给他做饭,巧生对这个贪得无厌的昏君气愤极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厨师,就学着包扁食吃。这样,一代一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食品,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1给加点字注音。

月( 碎(     臣(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2)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3)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3饺子最初被叫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哪两方面介绍了饺子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

民国时期,山东省主席韩复榘,集军政大权与一身,声势显赫。他的一个堂叔,前清秀才出身,在家无业,到济南找他,想谋个工作养家糊口。他满口答应,立即写手令,连同其叔的登记表装入封袋,命人送交秘书长速办。秘书长拆封一看,大吃一惊,立即派人将老头抓捕关押在军法处。一个多月后,韩复榘召开军政会议,坐在主席台上东张西望,问秘书长:“××老太爷怎么没来参加会议?”

秘书长说:“老太爷关押在军法处还没放出来哩。”“混蛋!”韩复榘大发雷霆,“谁把老太爷抓起来的?”秘书长随即取出韩的手令,韩一看写的是“抓军法处”,便理直气壮地说:“我这不明明写的‘派军法处’,让他当秘书的吗?你们为什么抓他?”秘书长小声说:“‘派’字是三点水旁,您这写的是提手旁,写成‘抓’了。”韩复榘眼一瞪说:“干什么事不要用‘手’呀!快去请老太爷来开会!”韩老头被放出来后闻知此事,一肚子气,一句话不说,提笔写了一首诗:

一纸公文“派”作“抓”,小爷无故坐军法。若教留在济南府,“手令”来时定吓煞。

写好后往韩复榘桌上“啪”地一放,袍袖一甩回老家去了。

【1】短文题目应该选(  )

A.手令

B.“抓”军法处

C.一字之差

【2】老太爷被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对韩老头这首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我最棒。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   )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 )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 ) ,而且( ) ,还能作急(zhuǎn zhuàn) 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dǎo dào) 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按原文填空。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3本片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这是一个 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主要表现在: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着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地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地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提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面。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能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问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1】本文第①②段写了“我”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事,有人认为这件事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去,你认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回放。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把文中加点词换成另一个词,意思保持不变。

【2】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对严监生说点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清贫(节选)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guā guà)库,与几双féng fèng)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 )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用“__”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传世宝______________

(2)齿冷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岂不要叫哪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和课文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式改换。(2分)

照样子,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使句意不变。

例:他难道不是一个好学生吗?

  他是一个好学生。

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

难道他真的愿意去?

________________

 

21、句式变换。(6分)

1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反问句)

 

(2)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地大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22、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俺家的酒是村酒。 俺家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孙膑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田忌想出了转败为胜的办法。你回忆一下自己或他人在学习、锻炼、比赛、集体活动或日常生活中动脑筋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事,选择一件事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