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B.《草船借箭》选自罗贯中写的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C.《红楼春趣》中出场的只有宝玉、宝钗、袭人

D.《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遐想      骏马奔弛      矜持不苟

B.污秽      膘肥体壮      熠熠生辉

C.难堪      阴险狡诈      龇牙列嘴

D.祈祷      阴谋鬼计      附庸风雅

3、“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抽动了一下”这句话是对军长的(   )描写。

A.神态 B.动作 C.语言 D.心理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把下面的词语按要求归类。(填序号)(3分)

趾高气扬  ②坚贞不渝  ③全神贯注

心惊肉跳  ⑤艰苦朴素  ⑥忐忑不安

(1)描写外貌神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心理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人物品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快—_______ ______师—______ ______

旁—______  ______要—______  ______

垂—______  ______禾—______  ______

6、按要求填空,并为词语分类。

风流潇_____ 神采_____)(_____  万里无_____ 大雨_____

_____)(_____大方   _____交加  秋高气_____ _____红光

1、仪表神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天气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xiàng jiāo(    )    qī rǔ(    )    miǎo xiǎo(    )

chāo chū(    )    huàn rán yì xīn(      )

yí biǎo(    )    páng rán dà wù(      )

8、直击课本。

1.名著欣赏:“三国”烽烟中的“三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识梁山好汉,你认识的梁山好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艰难取经路上,孙悟空三打__________,三借__________,和师父历经八十一难,到西天取得真经;写《红楼梦》的是_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

2.字里行间众生相:毛主席的__________,刘伯承的__________,让人感动;刷子李的__________,孙膑的__________,让人钦佩;嘎子的__________,严监生的__________,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

我喜欢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

每当春暖花开的时节、那满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树争艳斗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在春风的吹拂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的榆树英。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人们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不!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干旱,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1给短文加上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第1自然段在全文起_____________作用,最后一个自然段起_____________作用,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关系。

3用“__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

4哪句话能正确概括短文的中心?(  )

A.歌颂了榆树谦虚、勇敢、坚强的品格。

B.说明榆树的生命力强。

C.说明榆树经得起寒冷、暑热、干旱。

5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两个分句用关联词连接。(不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枣核(节选)

——萧乾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 )

A.同窗 托幅 贵重 揣起 B.用途 尚若 枫叶 解释

C.掀启 痴情 缩影 挑选 D.慰藉 张弛 凉亭 依恋

2文中划线句子“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根据上下文,你认为作者缺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一说文中这个句子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能表现全文中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电脑恨

用电脑从事写作,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尤其是文思泉涌而手指如飞地敲击键盘的时候,可以充分地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快乐。

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使用电脑,我也曾遇到叫我恨得咬牙切齿的事。

有一回,写小说。通常写上三五百字,我便会储存起来。资料一经储存,便万无一失。可恨的是,那一晩,我的灵感好像瀑布一样,源源飞泻。我一行一行飞快地打呀打的,完全沉浸在创作的快乐里。

我为小说找到了一个自认为颇为理想的结局。写完以后,我对着荧屏上密密麻麻的字心满意足地微笑。就在这时,一件叫我终生难忘的事发生了:我的书房、我的家、我所居住的整个住宅区,在短短的一秒钟内,陷入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

停电了?啊,停电了!

在最初的几秒钟内,我大脑一片茫然,等意识一清楚,我立刻哀声惨叫:我的小说,我的大结局,全都没有保存哪!电一停,意味着我一整晩的心血,全都付诸东流。

此时的心境,比那没有电的房间还要“黑”!

次日一早,我双眼红肿未退,却又习惯地坐到电脑前面去了。

对它的恨,抵不过对它的爱,这是多么无奈的事啊!

【1】词语“咬牙切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短文中让“我”咬牙切齿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

【2】“停电了?啊,停电了!”两个“停电了”后面的标点不同,“我”的内心活动也在变化。请分别写出“我”当时的内心活动。“停电了?”“我”的内心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电了!”“我”的内心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我的书房、我的家、我所居住的整个住宅区,在短短的一秒钟内,入了伸于不见五指的黑暗里。”请写出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对电脑的态度究竞是“爱”还是“恨”?请联系短文内容,写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弹性水库

弹性水库,就是那些装点着青山的树林。

树林,在调节降水时间不均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人估计过,树大根深的森林区土壤,每公顷可蓄水500~2000吨。因而,森林享有大气和水资源“绿色卫士”的美称。比如说我国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那里有20万公顷的森林土壤,如果按每公顷蓄水1000吨计算,则可蓄水2亿吨。

那么,为什么说这种森林水库是“弹性”的呢?因为一棵树不但是一台“吸水器”,还是一台“降雨机”。植物的体内,90%以上是水,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去99%。这样一来,依靠茂密的森林,就会使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使旱情因而减轻。它雨季能蓄,旱季能吐,完全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无需人工操纵。

山区有了森林,就可以贮存和过滤雨水,就有可能把将要泛滥成灾的降雨,分解为清清细流注入江河。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曾经作过比较仔细的研究。

比如,福建省惠安县有个村子,地处山区,过去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既易旱又易涝,十年九不收。1954年,村民们开始大搞植树造林,到1965年时树林已长到3米多高,且郁蔽成林,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控制。过去只要降水量达到30毫米,山洪便泛滥成灾,水土直泻而下,农田大遭其殃,农田的抗旱能力不到7天。现在,同样下这么多雨,山洪却不见了,代替的是涓涓细流,数周不绝,农田的抗旱能力达到了30天以上。

科学家认为,世界上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多都是森林贫乏的地区,如果把这些地区植起树来,使森林覆盖度均匀地提高到30%以上,旱季用水就可以增加5~8倍。可见,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建立起弹性水库,对于扩大水源改变缺水现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弹性水库还有着地上水库和地下水库所不易起到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改善小气候。

在一个森林环抱、绿树成荫的城市里,这个功能最明显。这里,人们不但感到空气清新,还会感受到它在温度和湿度方面的双重影响。冬季,它能挡风御寒,既可使寒冷的气温不致降得过低,又可使冬天不至于过分干燥;夏季,它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造成了夏天绿地里的良好小气候环境,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1】结合文意,仿照注释①解释下面词语。

①“吸水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树木在降雨时能蓄水的特征。

②“降雨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弹性水库”,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主要说明它在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的功用。

【3】把文中画“_______”句中“大多”这两个字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结尾段介绍的内容,你觉得树林能__________________

【5】习主席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结合上文,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

1浩瀚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下了”“留下了表达了中国人发自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14、阅读下面的文章,答题。

选择

①他本来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的妻子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道:“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三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向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持衬衣上的褶(zhě)皱,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准备回去后与她作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1根据第①段的内容,“连连碰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中“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读全文,父亲做了两次“选择”,根据短文把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1)为让儿子过得安宁而选择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治好儿子的眼睛而选择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

“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这时,他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

5“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人们心里在想____________

6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文中的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据文章内容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有不少对人物动作、语言等的精彩描写,请用“ ”在文中勾画一处,并在旁边批注上你的体会或这样写的好处。

15、阅读与理解。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总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

【2】联系课文,“应接不暇”一词表现了______________

【3】“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联系课文,“这样”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中,用“    ”画出“人人为我”的句子;用“﹏﹏﹏”画出“我为人人”的句子。

16、阅读理解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1】语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选自作家____________写的小说__________。

【2】读语段,填一填。

【3】语段中不止一次写到水手的笑,用“____”画出来,并说说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水,就这么浪费掉了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现在全世界有八十多个国家约20亿人口正面临着水资源的危机,有26个国家的三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我国人口平均水资源占有量处在世界中下水平,居世界第127位,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而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300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八分之一,是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三十分之一。

对洗车用水量的调查:

洗车店冲洗汽车用的都是自来水,这些洗车店每天洗车大约在20辆至30辆,有的高达80辆,冲洗每辆汽最多用水50千克,最少也要10千克,如果冲洗每汽车用水平均按30千克计算,6家洗车店一天共冲洗汽车200辆,那么30千克X200=6000千克=6吨,一年为200辆×365=73000辆,30千克×73000=2190吨。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仅6家洗车店,每年就有2190吨水被用掉了。

分析讨论:

洗车店冲洗汽车用的都是自来水,仅西城区就有六百多家洗车店,一年就用去219000吨水。相当于一半什刹海的水。全市又何止六百家洗车店?每年又有多少个219000吨水呢?那简直是让人难以相信的数字。况且,洗车业还有迅速发展的趋势。

建议与措施:

1.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北京市严重缺水的现状,从而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2.希望有关部门强制安装汽车水处理循环系统。

3.各单位要制定措施限制司机洗车次数,教育司机自己用水桶盛水洗车。

4.鼓励发展电脑洗车,以形成规模网络。

5.希望房管部门要在楼房聚集的住宅区安装节水冲便器,改造老式冲便器水箱浮子高度。

【1】我国人口平均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第_____位,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___________

【2】从这份研究报告看,研究者搜集信息的渠道有多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通过对所获的资料进行__________,得出北京市每年冲洗汽车______________的结论。

【4】这份研究报告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加油站

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发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地飞翔与驰騁,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拥有如此半富的书法瑰宝呢?

1. 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请将这个句子改写为陈述句。

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呢?

 

3.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其中所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19、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然后完成各题。

地图的背画

牧师正在准备讲道的稿子,他的小儿子却在一边吵闹不休。

牧师无可奈何,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把色彩鲜艳的插图——一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说道:“约翰,如果你能拼好这张地图,我就给你2角5分钱。”

牧师以为这样会使约翰花费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这样自己就可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了。

但是,没过10分钟,儿子就敲开了他的房门,手中拿着那份拼得完完整整的地图。牧师对约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感到十分惊奇,他问道:“孩子,你怎么这样快就拼好了地图?”

“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

牧师微笑起来,给了他儿子2角5分钱,对他说:“谢谢你!你替我准备了明天讲道的题目: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就会是正确的。”

如果要改变你的世界,改变你的生活,首先就应改变你自己。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就会是正确的。

【1】“牧师无可奈何,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把色彩鲜艳的插图——一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这里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的转折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声音的延长

【2】面对儿子的吵闹,牧师是怎么做的呢?( )

A.他拿出一本旧杂志,让儿子撕着玩。

B.他随手拿起一本旧杂志,把插图撕下来,让儿子玩。

C.他看到旧杂志的插图上有地图,就把地图撕成碎片,让儿子拼图。

【3】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孩子做事很神速,同时是一个善于溜须拍马的人。

B.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约翰对地图有着非凡的了解,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是个天才。

C.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约翰很轻松,也很得意,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

【4】谈谈你对“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就会是正确的。”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句子。

在泰国,如果你在公路边或者树林里遇到大象,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21、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不好好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是你自已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就能办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耕耘没有收获,不学习没有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改写句子。

太阳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妙笔生花。

祖父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而快乐的,请根据这个主题完成下面这首小诗。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蜻蜓飞了,__________________

云儿来了,__________________

玉米长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