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林黛玉——三打祝家庄。 B.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C.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D.刘备——三顾茅庐。

2、“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诸葛亮____。(        

A.胆量很大

B.谋划周密,安排巧妙

C.不怕牺牲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抽屉   恰似 忌讳 晦气 B.宽敞 袭击  手帕  巴不得

C.绞丝旁  桥墩 姊妹 金钗 D.嫣然 睃眼  风筝  七手八脚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结合语境,读拼音写字词。

_____之曰:“wú dùn_________之坚,物莫能陷也;wú máo_________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5、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

这句话是对黛玉的_____描写,读完后我知道了古时候放风筝即是_____

6、写出反义词。

黄昏(  低小(    归来(   暖和(

轻松(  清脆(    承认(   漂亮(

阴凉(  简单(   安静(  明白(

湿软(  遥远(   柔软(   明亮(

 

7、写出句中带点词的近义词。

1.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__________

2.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__________

3.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__________

4.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__________

8、我国已经找到( )种矿藏,( )储量世界第一。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神奇的“打”字

陈原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动作,可以同“打”字联起来。比方“打毛衣”,这不是跟毛衣过不去,非把它好好揍一顿不可;也不是打倒毛衣。不是打烂它,打碎它,而是恰恰相反,要把毛线编织成毛衣。文绉绉的说法是“织毛衣”,但人们宁可说“打毛衣”。“打草鞋”的“打”,与“打毛衣”类似,不是跟草鞋作对,而是用草“编成”鞋子。能不能依次类推?不能。人们不能说“打皮鞋”,也不能说“打裤子”(除非你指的是编织毛线裤)。可见“打”字有点神奇意味了。

“打酱油”的”打”,当然不是打破酱油瓶,也不是编织酱油瓶,而是“买”的意思。凡是买液体的东西,常常用得上“打”字,比如“打酒”"打ニ两酒"打油”"打香油"“打半斤油”(打油诗)。光说它是“买”(液体)的同义词,那也不对。“打水”(打ー桶水)并不等于买水,或买一桶水,却是到井边或到河边用吊桶提一桶水来:“打洗脸水”,可又无须去井边或河边,只要在自来水龙头那儿装一盆水来就行了。

“买”同“打”不是等义词。“打酱油”同“买酱油”的话感是不一样的。前者在口语中表现出更多的生活气息。“打”不能代替“买”,倒如,你不能说“到百货公司去打文具”到商店去打个收音机”,这样用,就不知所云了。“打”字完全不能同“买”字一般使用吗?在某种情况下,却又不然。“打票”“打船票””打火车票”“给我打一张五分的票”,票又不是液体,却又可以“打”一下,这就显得有点“神奇”了。

“玩意儿”也利用了“打”字。常常说“打牌“打扑克”“打纸牌”"打麻将”当然不是揍牌,而是玩牌。某些球类运用也叫“打”,如“打篮球”“打排球”打乒兵球”“打高尔夫球”,毫无击破什么球之心,却是全心去玩球的。“打秋千”,打它一下,就是玩它一下,平衡木、吊环、鞍马,虽都是健身器材,但不能用“打”宇,如“打平衡木”,就不知是什么意思了。

1你觉得“打”字神奇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的“打”字选择合适的释义,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击:酸  B.放出,发出   C.举,提起   D.涂抹   E.捉;获取

F.用,采用;使用   G.截,停,减,退   H.收割

殴打_______ 打蜡_______ 打粮食_______ 打比方_______

打鱼_______ 打雷_______ 打价儿_______ 打灯笼_______

3结合选文,说一说“打”和”买”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出一个像“打”字这样神奇又平凡的字,并写一写它的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调查结束后,聪聪偶然读到了下面这篇文章,他觉得可以将“雨”这一事物列入他的调查报告中,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的雨

林翠珍

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客居他乡,阴雨绵绵之时手捧书卷聊以消遣,一首《渔歌子》让我梦回故乡,思绪万千。

②故乡的雨,是明亮、浓绿的。晶莹剔透的雨丝从天空中飘洒下来,太阳虽然躲了起来,但光线还是那么明朗。喝足了水的草木,枝叶的水分达到饱和,绿得愈加旺盛而耀眼。雨珠有时躲在枝叶中,一阵微风吹来,枝叶轻轻摇动,它们便“嗒嗒嗒、嗒嗒嗒”像撒玉盘般落到地上。

③我喜欢站在屋檐下看雨,数着从屋檐落下来的雨滴,一滴,两滴,三滴……像断了线的珠子,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雪白的小花。我拿瓶子罐子接屋檐流下的雨水,容器里的水慢慢都满了。万千雨珠落在地上,又汇成了一条奔跑的“小河”。外婆双手忙活着,嘴里还轻哼:“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珍珠蝴蝶两边排……”我听了,跑进屋里,听外婆唱了几首,又跑去看雨了。

④你瞧,淅浙沥沥的雨,如轻声细语,沙沙簌簌,好像在唱一首绮丽又悠长的歌谣。斜风细雨,又如同一支画笔,把晴日勾画出的乡村之景,缓缓地晕染开来,远处的山丘、树林,好像是浓墨的线条沾了水似的,变得朦胧隐约,显出一派古朴而包容的气象。

⑤雨慢慢变小了,虽还在继续落,农民已身披雨衣走向田野。院门前的小路上,方才的脚印刚被雨水淋去,又一行新的脚印印在泥泞中。如果还带着半月似的牛脚印,便是冒雨牧牛的人。如果看到一串带着横纹的鞋印,我便知道舅母从这儿经过,去看她的菜园了。我趁外婆不注意,撑一把小伞,沿着鞋印跟去。草木清新的气息,伴着飞舞的水花沫子,随风扑向我的脸庞。池塘里青蛙“呱呱”的叫声和草丛里虫子啾啾的声响,一如我此时所获的兴奋和快乐。到了菜园,果然看见舅母戴着斗笠在侍弄瓜菜。她用长草叶轻轻固定还没攀稳的丝瓜苗,拿铁锹铲起被雨水冲下的田垄,间或拔去长得过密的青菜……我就在边上玩,转动雨伞,看雨珠飞溅下来。

⑥等外婆找到我责备的时候,我理直气壮地说:“外婆,我帮舅母干活哩。”外婆被我逗笑了,说:“你这个小不点,要是真能帮忙就好了。”外婆说这话,一转眼已是二十年了。我早已长大,离开了故乡。

⑦岁月悠悠,一路走来,跋涉风雨,虽然经常看雨听雨,但儿时那种任性与欢乐,此生难再有了。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雨难解愁思万千。我想念外婆,想念村庄,想念故乡的雨。

(文章有删减)

【1】(内容概括)作者围绕“雨”写了哪两件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赏析)聪聪认为“雨珠有时躲在枝叶中,一阵微风吹来,枝叶轻轻摇动,它们便‘嗒嗒嗒、嗒嗒嗒’像撒玉盘般落到地上”这句话非常精彩,请你帮他从以下角度赏析。

(1)修辞手法角度(任选一种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官描写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旨情感)本文借“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章学写作

挑战题   本文借“雨”抒情,请你选取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某一事物,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150字左右)[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文段落品析。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       )大抵(   )是暖春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     )愈(   yuè)是寒冷(     )愈是风欺雪压(     )花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     )最有灵魂(     )最有骨气的(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_______在怎样的境遇里,_____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文中的括号内加上标点符号。

【2】给这段话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3】在文中“____”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梅花的秉性是怎样的?用“        ”在文中画出。

【5】文中连用四个“愈”字,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这段话表明外祖父希望“我”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2、人物描写一组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盏,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shòu  sǒu),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zhàn  dìnɡ)。两个人走马灯似地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náo  ráo),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dānɡ  dànɡ):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钓 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bié  biè)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和字。

2这段话中有好些类似猴儿似的词语,巧借动物写出人物的特点,很有特色,请你找一找,摘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画出描写小嘎子摔跤时的一系列动词。

4请用“﹋”画出描写小嘎子心理活动的句子。

5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嘎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 血汗),给了我们多少(慈母 慈祥)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 战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圈出大娘送打糕的动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娘一共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请概括地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雇”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结构是________,用音序查字法查大写字母________,音节是________,第二笔笔画名称是________。在“雇定”一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簇”是________________声的形声字,读音是________,在“簇拥”一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

4找出文中的一对近义词及一个拟人句。

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

15、课内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登时:______________       不相干: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3】严监生临死前为什么努力伸出两个指头?从这个细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性格?

_________

【4】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陌生人的红苹果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

我躺在铺(pū pù)上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呼唤小姑娘!侧过脸,对面铺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sāi sài)到枕边,只好有礼貌地道谢。

夜深人静,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只很精致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陌生人送的半只苹果,结果中(zhōng zhòng)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

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加小心点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的女儿,一样留着长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

       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像得同她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文中画“ ”的句子表现作者当时的心理是(          

A.犹豫不决

B.高兴、愉快

C.小心谨慎

D.觉察

【3】“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是因为______________

【4】“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我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摘抄下来并说明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他对诸葛亮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10万枝。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10万枝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10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要交战,10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3天。周瑜说:军营里可不能开玩笑。请葛亮说: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3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500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在文中找出反义词。

奖赏________          接受________

2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改陈述句: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判断句子的意思。

①周瑜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周瑜问:“10天造得好吗?这句看出周瑜并不想为难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①周瑜很高兴,他高兴的原因是________

②从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500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可以看出诸葛亮________

18、阅读。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①德国著名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年幼的他,还不会说话就自己学习计算。在他三岁时的一天晚上,他竟然帮助算工钱的父亲纠正了一个计算错误。

②长大后他成为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③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孩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④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

⑤“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地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⑥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⑦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⑧老师头也不抬,挥着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⑨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⑩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候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1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③—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这样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老师头也不抬就说高斯算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中的高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夏天,是古城拉萨让人微醺的一个时节。

拉萨的夏天有着她自己的独异的性格和别致的风姿。她没有江南似锦的繁花和恣肆的藤萝,甚至看不见疯狂生长的野草,听不到知了尖锐的长鸣。江南之夏所有的沉闷、喧嚣,在拉萨的夏天里化作了沁人心脾的清凉。

浮云如洗,长空湛蓝如那一掬最深的纯净的海。那些高大雄壮的群山,依然赤袒着身躯,绵延横亘,傲然而立。但夏天给它们抹上了一层淡到几乎没有的绿,于是,无边的苍莽之中便见到了一点令人心跳的浪漫和温情。

当杨树的叶子渐渐丰满,拉鲁草场上一定也绿草如茵。不必刻意去瞻仰那人头攒动的名胜,也不必苦心探访那些被太多的没有节制的语言污染了的风景。在拉萨,向一条简陋的小巷,或者郊外无人的小径,随意地走去,一定会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静谧让你刻骨铭心。

在离开拉萨一年之后,在夏天,我再次在它的某个角落里,停住了匆匆的脚步。走在古城透明的风里,执手梦想多年的阳光,没有言语,我想,我们是彼此会心的。在淡淡开放的格桑花的影里,阳光如故人的笑脸。

夜雨依然如期而至,如丝如缕拂过碧绿的叶子,化作星星点点的清凉,滴落心间。大约只有在拉萨的夏天,才可以听到如此真切的雨声吧!江南的雨来势汹汹,性情暴烈;塞北的雨好比那翩然的惊鸿,芳影才现,便已没了踪迹。西南也多雨啊,可是那雨难以捉摸,难寻听雨的去处。

清晨,窗外的树林里,有鸟儿快乐的啁啾,有几只在林间的沙地上跳跃嬉戏或作绅士样的漫步。它们并不避人,有时候倏然飞走了,却在沙地上留下清秀的足迹,宛如微雕,又似诗行。

但是,我不会只在拉萨的夏天里流连。对我来说,她真正迷人的不只是神秘的传说,也不只是它美丽的容颜。自然和历史所赋予她的种种,让我感到一种生生不息的顽强和伟岸。也许,这正是生命之力的旗帜,是人类不懈怠的心灵的一个战场,同时又是一个港湾。

1解释下列词语。

沁人心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生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作者将拉萨的夏天与    相比,将拉萨的雨与    的雨、    的雨、    的雨相比,这样突出了拉萨之夏的独具魅力。

3    分别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是(  )。

A. 拉萨的夏天不是最美的,“还要去别的地方寻找

B. 拉萨的夏天不仅美丽、独特,还有很深刻的内涵,“更喜欢她的内涵

C. 点明中心,表达对拉萨之夏的喜爱和赞颂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根据句式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改变语序,不改变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4)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略了。(修改病句)

给句子治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直述句和转述句互换。

1.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金花狠狠地说: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说自己最不中用,所以派到楚国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杰奎琳对司令官先生说,她可不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句子(5分)

(1)这个笑容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扩句提示:来自哪的?怎样走进?什么样的大会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黛玉连忙起身接见(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把墙刷得又白又匀很不容易(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只蜘蛛在墙角荡来荡去(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小练笔。

读杨万里的《稚子弄冰》,请你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述一下小孩子弄冰做游戏的过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