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他传“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所临《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广为分发,影响远及日本。即使现在,依然是书法学习的经典教材。
B.怀素,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
C.欧阳询,宋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D.欣赏书法的一般方法:先整体感知,如气势、神采、章法等。再细微观察,如用笔、用墨,字的点画、结构、线条等。
2、金字塔的重量约( )
A.500万吨
B.600万吨
C.700万吨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吐痰(tán) 疤痕(pā) 铸就(zhù)
B.捏住(niē) 冷绊子(bàn) 国子监(jiàn)
C.蘸水(zhān) 诈骗(zà) 揪住(jiū)
D.颧骨(qián) 揩眼泪(kāi) 露馅(xiàn)
4、写近义词。
问候—(_________) 慌忙—(_______) 登时—(_________)
吩咐—(_________) 打量—(________) 气派—(_______)
5、巧填格言,警句。
江山易改,( )。
6、读句子,解释加点词语。
(1)甚聪惠————————( )
(2)孔君平诣其父————( )
(3)乃呼儿出——————( )
(4)孔指以示儿曰————( )
(5)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7、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缘”字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字字母(_______),音节是(_______),这是一个(_______)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__)画。“缘”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是:①缘故 ②因为;为了 ③缘分 ④沿着;顺着 ⑤边。请给下面词句中的“缘”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1.无缘无故(_____) 2.不解之缘(_____) 3.只缘身在此山中(_____)
8、近义词。
说破- ——(______) 突然——(______) 缄默- ——(______)
9、阅读理解。
少年林肯
林肯曾任美国总统,是一位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威望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林肯的少年时代家境困窘,他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参加劳动。在空闲的时候,他就抓紧学习,认真读书。他用木炭在木板上做算术,蘸着自制的黑墨水练字。到了夜晚,他就利用火炉里射出来的亮光看书。他读的书大多是借来的,有时为借一本书要跑上很远的路。
有一次,他向邻村大叔借到一本向往已久的《华盛顿传》,他高兴极了。但这本书因为屋漏被雨淋湿了,真是乐极生悲。林肯皱着眉头,暗暗思忖:向人家借来这样珍贵的书,现在弄湿了,该怎么办呢?第二天清早,林肯哭丧着脸赶到邻村那个大叔家里,先诚恳地道了歉,接着说:“我没钱赔书,请让我给您干三天活儿吧!”于是,他拼着力气,在大叔家劈柴、烧饭,整整忙了三天。这位大叔被林肯诚挚的行动感动了,和蔼地说:“林肯呀,你可真是个少有的好孩子,为了奖励你,这本书送给你吧!”
林肯喜出望外,小心翼翼地接过珍爱的《华盛顿传》,回家了。
【1】在文中用“ ”画出表现林肯刻苦学习的句子来。
【2】文章刻画人物的主要描写手法是( )
A.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C.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3】大叔为什么要把《华盛顿传》送给林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智者的幽默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钟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富有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这幽默中尽显老人的机智灵活和反应敏捷。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jū)(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嘛……”老人说完,又是一声爽朗的大笑。我们从老人的幽默谈吐中,深深地感受到那热情豁达、思想活跃的品格。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1】成语谐音往往造成幽默效果,请还原文段④中“坐椅待币”这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下边加点内容的表达效果。
(1)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三位大师各自的幽默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段⑩和你对生活的体验,谈谈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卧薪尝胆
两千多年前,在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1】越王勾践时刻不忘的耻辱是__________。
【2】勾践夫妇在吴国受到的屈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画出描写勾践“卧薪”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勾践“尝胆”的句子。
【4】选文第四自然段的结构特点是( )
A.先分再总 B.先总后分 C.总分结合 D.并列关系
【5】勾践“卧薪尝胆”的原因是( )。
A.兵败会稽后,国家贫困,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B.勾践想励精图治,发愤图强,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从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C.勾践想报仇雪恨,洗刷自己的耻辱。
12、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小学生错别字研究报告(节选)
小学生的错别字,可以用“五花八门”来概括。有些错字,可能是成年人意想不到的,比如将“花瓣”的“瓣”写成三个“辛”并列,将“血型”的“型”字中的“刂”改成“彡”,等等。
我们对记录的小学生的错别字进行分析,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类:
①多写笔画。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多写了某一个笔画。
②少写笔画。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少写了某一个笔画。
③笔画形态错误。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将原字的某个笔画的形态写错了。大多数情况是:该长的短了,该短的长了;不该带钩的带钩了;该写折笔的写成了弯笔;不该出头的出头了,应该出头的没出头;等等。
④多写部件。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字中添加某个部件,其中有的添加部件后不成字,有的成了另外的字。这种情况多半是因为受到前后字的干扰,也有的是受社会用字不规范的影响,或者是“想当然”。
⑤少写部件。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将原字中的某个部件写漏了。
⑥错写部件。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将原字的某个部件写错了。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将原字的某个部件写错之后,所写字不成为字;二是将原字的某个部件写错之后,所写字变成了另一个不符合词义要求的字。如演奏(演秦)、波纹(波汶)。
⑦其他的还有改变结构和同音替换。
【1】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面的片段属于研究报告的________部分。
【2】“花瓣”的“瓣”写成三个“辛”并列,应归为________类的错别字。
【3】选文中将小学生的错别字分析归纳成了________类,如果将①②及④⑤归成两类,可以命名为________类、________类。
【4】请你针对“如何让小学生少写错别字”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次阻击战。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情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选段中的亲人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请写出小标题。(2分)
。
(2)“雪中送炭”比喻 。(2分)
文中的 “雪中送炭”是指 。(2分)
(3)用“雪中送炭”造句。(2分)
14、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15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sì shì)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 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面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 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 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tiāo tiǎo)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请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音节,画上“ √ ”。(2分)
(2)在文中的缺标点的地方上加上标点符号。(3分)
(3)用“ ”画出三个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4分)
(4)假如严监生能说的话,他可能对他的侄子(或奶妈、赵氏)说些什么呢?(4分)他也许会对( )说:
(5)在这个片断里,作者主要是通过对严监生 、 的描写来刻画出一个守财奴的形象。(2分)
15、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的房东
赵海英
(1)我在新加坡留学时的房东先生是一个很独特的人。
(2)他很富有,又很贫穷;他很慷慨,又很吝啬。
(3)他拥有一幢价值36万美元的两层花园洋房,十几万美元的股票,2万美元的汽车。退休前的他是电子工程师,收入很高。退休后他每月拿退休金,还时不时地赚些外快。他无子无女,独身一人。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他是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人士。
(4)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生活:他的大多数食物都是超级市场的降价食品;新鲜橙汁舍不得买,只买听装浓缩橙汁,回来兑水;面包也舍不得买,自己在家做;一日三餐简单得让人觉得难以下咽:两三片面包,有时涂点花生酱,几片生菜叶,外加一杯牛奶,有时加一只烤土豆。我从没见过他做鱼、肉、鸡、鸭等荤菜。
(5)他是个守财奴吗?住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他每年都大量捐款给各种慈善机构,并且赞助过很多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
(6)由于以前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就认识房东先生,所以他以很便宜的租金让我住在他家,除了我以外,他家还有6名中国留学生。他的家成了中国之家,他逢人总是自豪地说我们都是他的孩子。
(7)住进他家的第二天,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没想到,他一出门,就捡起了垃圾。路边的废纸屑、果皮、饮料杯,他都一一检起扔进垃圾桶里。别人家的报纸散落在地,他也捡起整理好,放在门前。有时一些废纸果皮正好在肮脏的水坑里。他也毫不在乎地捡起扔进垃圾桶。
(8)跟他走了一段后,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脸红。于是,我也袖口一卷,加入了捡垃圾的行列。而实际上,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写着理解和尊重。
(9)他看见地上有一个易拉罐,就一脚踩扁,捡起放进口袋,并且得意地说:“可以卖几分钱呢!”看见地上有一枚一分硬币,又马上捡起来,像个孩子似的唱起了他童年时代的儿歌:“谁捡到,谁收起;谁丢了,谁哭泣!”一脸天真烂漫的笑容。
(10)这是我在留学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那首歌也是我最难忘的一首儿歌。
(11)后来,我才知道,每个周末上午出门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例行公事。
(12)于是,只要有空,每个周末上午我都会和他一起出门捡垃圾,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
(13)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我把我的一切虚荣心都抛进了垃圾箱,我懂得了,给予是最大的快乐 。
【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舍不得(shĕ shè) 兑水(shuì duì) 散落(sàn sĕn)
【2】第(8)段中写“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写出你的理解。
(1)惊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脸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第(11)段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末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一项公务
B.周末捡垃圾已成为房东先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C.周末捡垃圾已成为房东先生的一种习惯。
D.房东先生已把周末捡垃圾当作一项常规的公益活动。
16、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1】“大雾漫天”描写的是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_________,预测准确。
【2】根据文段内容,填写恰当的成语或俗语。
(1)“诸葛亮笑着说”,这是诸葛亮自信的笑,笑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笑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_。(填成语)
(2)“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进一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了如指掌。这正是____________。(填俗语)
【3】分析句子,写出诸葛亮的用意。
(1)“擂鼓呐喊”,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又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2)“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既便于_______________,又可_____________。
【4】曹操知道上当后,会说些什么?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欢乐谷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
“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了。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爸爸!”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
于是他数了钱,告诉我怎样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这笔钱——到最里面的台子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元整”,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日本人!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我心情紧张地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到银行去。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短文中第1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英子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简要概括出我去正金银行寄钱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 )→( )→( )
【3】短文中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在“我”的生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怎样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与“我已长大了”之间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星期天,妈妈带我上街。我特意拿出生日时姑姑送给我的扣花戴在胸前。这扣花可真漂亮,一颗颗晶莹的水晶石镶嵌在金孔雀形的扣花里。动一动,“金孔雀”就闪闪发光,非常惹人喜爱。
街上( ),商场的人更多。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挤进柜台。正当我被( )的衣料吸引时,肩膀被推了一下。我气得猛一回头,冲着推我的那人嚷道:“挤什么?”没想到那人不但不恼,反而微笑着对我点点头,用手指着我的前胸,嘴里一个劲地“啊,啊……”并招手要我出去。我低头一看“糟糕!我的扣花没了!”
我不耐烦地挤出人群。只见那人大约三十来岁,个子不高,眯着一双不太有神的眼睛。他一见我便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一件东西送到眼前。我接过扣花定睛一看,咦?这不是我丢的那枚扣花吗?我气呼呼地问:“你这人怎么随便拿我的扣花?”那人见我发火,嘴里一个劲地“啊,啊……”脸上现出焦急的神情。 他一会儿指指我手中的扣花,一会儿又弯腰走几步,做出捡东西的样子,好像要告诉我什么。看他的表 情和动作,我明白了他是个聋哑人,是他拾到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
“芳芳,你怎么站着发呆呢?”妈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忙( ), 人呢?我还没有感谢他呢,他却不见了。
我随妈妈走出商场,一边走一边找那个人,希望看到那双不太有神的眼睛。 多么可敬的聋哑人啊!那( )的高贵品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然而我没有找到他,只有我手中被汗水浸湿的扣花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显得更加美丽。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人山人海 拾金不昧 五颜六色 四下环顾
【3】在文中画线句子中找出描写聋哑人动作的词语画上“△”。
【4】“是他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这里用省略号表达了“我”__的心情。
【5】想一想,假如“我”后来又碰到了那位聋哑人,“我”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阿芳(节选)
我家里有个童仆,我们姑且叫他阿芳,因为阿芳不是他的名字。由某兑换铺雇来时,阿芳年仅十五,最多十六岁。现在大约十八岁了。但是骨子里还是一身小孩脾气,加上他的绝顶聪明,骂既不听,逐又不忍,闹得我们一家的规矩都没有,主人的身份也不易支撑了。阿芳能为人所不能,有许多事的确非他不可,但是做起事来,又像诗人赋诗,全凭雅兴。大约一星期间,阿芳打破的杯盘,总够其余佣人打破半年的全额。然而他心地又是万分光明,你责备他,他只低头思过。而且在厨房里,他也是可以称雄称帝,不觉中几位长辈的佣人,也都屈服他的天才。也许是因为大家感觉他天分之高,远在一班佣人之上。你只消听他半夜在电话上骂误打电话人的口气,便知道他天生是一副少爷的身份。
叫阿芳做事,又是另一回事了。比方叫他去买一盒洋火,一去就是两个钟头,回来带了一只新布鞋及一只送给小孩的蝗虫,但是没有洋火。一收拾卧房,就是三小时,因为至少有一小时须喂笼鸟,或者在厨房里同新老妈说笑。“阿芳,你今年十八岁了,做事也得正经一点。”我的太太说。但是有什么用?还要看他摔破杯盘,把洋刀在洋炉烤焦了,秽箕放在饭台上,扫帚留在衣柜中,而本人在花园里替小孩捉蝗虫。现在我的茶碗没有一副全的了。到了他预备早餐时,厨房里又是如何一阵阵“乒——乒——乓”的声音,因为他相信做事要敏捷。早餐本来是厨子的事,但是不知如何,已变成阿芳的专利。
(有改动)
【1】“然而他心地又是万分光明,你责备他,他只低头思过。”这句话中“万分光明”的意思是___________,刻画出一个________的人物形象
【2】“便知道他天生是一副少爷的身份”中的“他”的真实身份是______,作者这样写,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段内容,填写表格,然后写出结论。
阿芳做事内容 | 买洋火 | 收拾卧室 | 摆放器具 | 预备早餐 |
结果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阿芳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4】文中表达了“我”对阿芳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樱桃树和李子树都不大结果子。觉得它们并不存在。(用合适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园子留下回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我拒绝使用麻醉剂。(用恰当地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人脸色苍白。(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沃克医生肃然起敬。(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转换。
1.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无一不是彩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不得不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媒体电脑,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每个人都有童年,童年时发生的事情往往充满了稚趣。你看,那让人遐想的明月,那快乐的园子,那晶莹剔透的冰灯……你的童年是怎样的?请你以“________的童年”为题(横线上可以填快乐、美好、难忘等),写一篇文章,要求写真事,表真情。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