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从这句话可以感受到“我”的内心感受是(        

A.生机,活力

B.自由、愉快

C.喜爱,赞叹

D.难忘,留念

2、在加点字正确读音下面画“√”

桑(cāng cāng  jūn  jǔn)

求(kè kē   huì  huǐ

心(zhōng zōng  liě liè

 

3、下列句子中,直接抒发情感的一项是(        

A.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B.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C.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D.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读拼音写词语。

zhē bì   mínɡ mèi   chú cǎo   bāo pí shǒu b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zhān mào jǔ jué   jì mò   mián páo huò huàn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tiān fù   táo qì fánɡ ài   cán kuì   chī kuī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四字词语,意思不变。

1.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亮的光辉充满四周,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________________

2.我在故乡只呆了六年,以后就离开家乡到外地,漂泊天涯。________________

3.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蓝而广阔无际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________________

6、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__的父爱 ______的眉头 ______的目光

______的神情 ______的大脑 ______的生活

7、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你见了, _________________责打它。它是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天,_________________写作时,_________________落到我的肩上。

(3)老人望着高空_________________的鸥群,眼睛里带着____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shì jiè_____ wén míng_____ hé dào_____ jiāo tōng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语段精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部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这段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这段话描写的景物有

3仿照文段,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树绿了,___________,蝉叫了,就像_______。蜻蜓飞来飞去,就像_______

10、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根据中国长城学会所作明长城保护情况的调查,人为破坏比自然破坏对长城更具威胁力。中国长城学会会长董耀会说,目前来看,对长城的人为破坏,主要是取材性破坏、建设性破坏、旅游性破坏和修复性破坏。

保护长城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绝不能只寄希望于人们的自觉。据了解,在专家和全社会的多年关注下,继北京市制定长城沿线第一部地方性保护法规后,一部全国性的长城保护专门法律目前也在论证之中。中国长城学会得到国家文物部门的支持,也将设“明万里长城保护标志碑”以分段明确保护责任,利用遥感技术全面普查长城等也列入了工作日程。

1如果你在攀登长城时,看到有人随意在长城上取土、掏洞、修窑、建库房等,你将怎样进行劝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自觉保护长城,请你为这次宣传活动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保护长城还有哪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零分之约

曾经,我是一个让老师感到头疼的学生,调皮、厌学,每次考试,成绩都是雷打不动的“C”,教过我的老师都无计可施。直到卡尔森老师来教我们班后,这一切才发生了改变。

第一天上课,她冲我(  )地笑了笑,说:“你就是整天梦想当个赛车手的斯蒂文弗吗?”“是的。”我感觉她的话里有一些鄙夷的成分,声音不禁高亢起来,富有挑衅地说:“舒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这么大还考过零分呢,现在不一样当了世界顶尖级赛车手?”卡尔森老师爽朗地笑了起来,说:“但你从来没有考过零分啊!”她竟然笑话我没考过零分!我控制住心头的怒火,气冲冲地说:“哼,下次我考零分给你看!”

她仿佛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小辫子”,说:“好啊,咱们做一个约定,你要是考了零分,在班级里一切自便;可你一天没考零分,就要好好学习!不过,考试时必须把试卷答完整。”这还不简单!我(  )地答道:“没问题!”

很快迎来了考试。发下试卷后,我开始答卷,我故意把知道的写错,可在做后面的题时,由于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答案,只得硬着头皮做,像以往那样乱蒙一通。

走出考场,我忽然发现,手心里竟然出了汗。我第一次感觉,考零分竟然跟考满分一样难!我的心情沮丧极了。考试成绩又是“C”,卡尔森老师走过来,狡黠(xiá)地提醒道:“加油!向零分冲刺!”我低下头,既羞愧,又暗骂自己不争气。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我一次又一次地向零分冲刺。我发奋学习,慢慢发现自己有把握做错的题越来越多,换句话说,     

一年后,我终于成功地考了第一个零分!卡尔森老师大声地宣布:“斯蒂文弗,祝贺你考到了零分!”我脸红如枣,羞愧难当。“按照我们的约定,你可以在班级内做你想做的事情了。”

泪水突然涌出我的眼眶,我哽咽着说:“谢谢您,老师,在我没有成为世界一流赛车手之前,我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学生……”

1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文中括号里(  )

A.意味深长 不慌不忙 B.郑重其事 意味深长

C.意味深长  不假思索 D.不慌不忙  不假思索

2联系上下文,分析“换句话说”后面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与零分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B.我必须要细心,唯有细心才能与零分无缘

C.有把握把题目全部做错,得零分就会有希望

D.我只有战胜自己的虚荣心,才会获得零分

3“一年后,我终于成功地考了第一个零分!”从“终于”你体会到了什么?(  )

A.考零分真是太容易了!

B.考零分真是志在必得。

C.考零分极其艰难,付出的努力真多!

D.那一刻“我”的心里十分难受。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卡尔森是一个循循善诱、教育方法得当的老师。

B.要想取得成功,哪怕是实现零分的愿望,也是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的。

C.以“零分之约”为题,设下了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我”最后留下激动地泪水是因为我终于得到了零分。

12、课内阅读。

郑板桥端坐船头,观赏着傍晚时的湖光山色,只见艘艘渔船上( ),( ),一弯新月映照湖面,细浪如银。好一幅湖光月色图啊!郑板桥触景生情,脱口吟道半湾活水千江月……”

1按原文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是文中(   )这个词语的意思,它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

3“——”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半湾活水千江月的下联是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军礼

离军区司令部门岗只有几步远了,她仍骑在车上,旁若无人地朝门岗驶去。

“喂,同志,请下车。”

下车?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站住!”随着喊声,车后架被人拉住了。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扭头一看,不由气恼地问:“你干什么?”

“请你下车!”哨兵不动声色地回答。

“真新鲜,我在司令部进进出出快一年了,第一次听说‘下车’二字。”“第一次听说,就请你第一次执行吧。

“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么啰嗦。”说着,脚一蹬,又要上车。不防哨兵抢前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筒,拔了个号码:“喂,爸.爸!爸爸!我进大门没下车,被岗哨拦住,他还锁了我的车,你快来,我等你。”

不一会儿,朝门岗走来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军人,他,魁梧的身材,背略有点驼,脚步分外沉重。“爸爸!”她迎上前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陈司令员并不理睬她,径自向哨兵走来。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他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霎时,热血在战士的心中沸腾了,他强忍着就要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答了一个军礼。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庄严的军礼中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

【1】《军礼》写司令员女儿时抓住了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她由傲慢、神气到羞愧的变化过程。

【2】司令员“脚步分外沉重”,是因为____________;哨兵热血在心中沸腾,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她”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过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短文阅读。

神圣的跪拜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虽然已有好多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到一个肩披长发   浓密大胡子   脚蹬长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 他无名无姓   云游四方   朝别藏北雪   夜宿江河源   捕获猎物卖来的钱,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猎枪是因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早晨,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杯酥油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的对面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大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食。沉睡一夜的他立即来了一股劲,转身回帐篷拿来了猎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大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中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地松了一下。但他毕竟是个老猎手了,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上。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手没有像往日那样立即把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出给他跪拜的藏羚羊。他感到有蹊跷,他不明白藏羚羊为什么要给他下跪?这是他几十年来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他久久难于入眠,双手颤抖……

次日,老猎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藏羚羊进行了开膛扒皮。藏羚羊的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老猎手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这时候老人全明白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当天,老人没有出猎,他在山坡上挖了一个大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的孩子一起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猎枪……

从此,老猎人消失在藏北草原上,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1从文中打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接济( )   善良( )   清楚( )   消逝(  

2仔细读3-6小节,理出事情的发展顺序,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发现藏羚羊(    )藏羚羊   )藏羚羊(    )藏羚羊

3将短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4这时候老人全明白了……”老猎手明白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多年来有些人为了自己私利,肆意滥杀藏羚羊。请你结合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的感受,用几句话来奉劝这些人,要善待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童稚可嘉

若让你形容女孩子好看的眉毛,你会怎样形容?

你会不会马上想到柳叶儿或者月牙儿之类的形象来?或者堆砌出许多甜腻的词儿来?

可是,我就在一个小男孩的作文里,看到这样的句于:“阿姨的眉毛淡得好像忘了长出来一样。”我就惊叹,小孩子怎么会有这般让人大跌眼镜的发现?

还记得一个6岁的小女孩,做过一首美妙绝伦的题为《爱》的小诗:“妈妈是一杯酒,爸爸喝上一口,就醉了。”短短几句,童心盎然却又形象逼真,丝丝入扣。

两年前我写过一篇给女孩子看的文章,却怎么也定不下标题。一个女孩读了,便道:“何不取《花开的声音》呢?”我惊呆了:花开的声音。一个小女孩何以有如此奇妙万千却合情合理的想象?试想:因为花开,一个春天都不寂寞了,花儿怎么会寂寞呢?花儿怎么能独自开着却没有声音呢?

突然发现有时候童稚是一种最机智、最完美的智慧,甚至这种智慧寓含着最深的哲理。因为孩子的世界里有许多大人们看不透的东西。

【1】文中提议文章标题用“花开的声音”的小女孩的想象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形容。

【2】文章通过三个事例来说明“童稚可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赞扬了童稚是一种最机智、最完美的智慧。

B.表达了“我”对孩子的理解和喜爱。

C.赞扬了孩子的世界里有许多大人们看不透的东西。。

16、课内阅读。

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蛤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1】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

A.列举的省略 B.引文的省略 C.话没有说完

【2】文中列举了哪些灯?详细介绍的是什么灯?简单写的是什么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句话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 ),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里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   ),(   )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大虫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 ),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2这一段文字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童年趣事

在我小的时候有很多有趣的事。最使我难忘的是捉蝈蝈。

在一个秋日的下午,爸爸带我去捉蝈蝈。后山上草丛中灌木里的蝈蝈可真多,吱吱的叫声,撩得我的心痒痒。爸爸很快捉了好几只。可我却一只也没捉到。正当我要打“退堂鼓”的时候,忽然见一只碧绿的大蝈蝈在一根矮树枝上抖动着翅膀吱吱叫着。我高兴极了,什么也没想,一下子扑了过去。谁知,蝈蝈一下子蹦得无影无踪。

爸爸看到后,说:“捉蝈蝈也要有技巧,记住要‘眼明手快’,悄悄接近,看准了要快速捉,知道吗?”我说:“知道了。”这时候,我又发现一只蝈蝈在矮树的叶子上叫。我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慢慢地走了过去。可我刚要伸手,机灵的蝈蝈又跳走了。我不灰心,一直盯着它。最后,它停在小树叶上。我慢慢张开双手,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慢慢蹲下身子。蝈蝈没看见我,仍在叫,但马上又停了。我想不能再犹豫了,就对准蝈蝈双手猛合过去。我马上感觉到蝈蝈在咬我的手心,有点儿疼,可我还是喊:“我捉到了,我捉到了!”

后来,我用这个方法连续捉了好几只。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无论干什么,都要先动脑筋。这样,做起事来就简单多了。

1小作者第一次怎样捉蝈蝈?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作者第二次怎样捉蝈蝈?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第一次没捉到蝈蝈,第二次捉到了蝈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话说端午》,回答问题。

话说端午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全国各地在端午节这天都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端午节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划龙舟、食粽子是普遍习俗。就拿划龙舟来说吧,它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考古表明,距今7000年左右,在沿海繁衍的先民就利用独木舟在近海进行捕捞活动。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天中节、龙舟节等。端午节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祭祀的节日,也有起源于南方百越,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后因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人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1下列关于端午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B.端午节的习俗全国各地仅有划龙舟、食粽子。

C.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

D.端午节自2008年开始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第二自然段中举“百越地区的部族举行祭祀”和“纪念屈原”等例子是为了说明( )

A.端午节的习俗很多 B.各地庆祝端午节的方法不同

C.端午节起源于中国 D.端午节成为世界非遗的节日

3许多传统节日在历代文人笔下被反复歌咏,下列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4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左右”一词能否删去?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请根据要求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2、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是我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桥开始___________,开始________ (补充拟人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曹小三看不出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芳草地。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有趣的事,请你选择其中的任意一件,写一篇文章。要求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