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丞认  破晓     巍峨锥奇 B.拨草  水瓢   风欺雪压

C.桑叶  瞎闹     烟波浩渺 D.逛街  收割   相应成趣

2、下列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讽刺和否定

D.表示特殊含义

3、下列加点字词解释全部正确的的一项是( )

A.田(除草) 桑阴(傍晚)

B.子(幼小的) 无(曲调)

C.穿金甲(穿上) 天(碰到)

D.看(再) 青春(春天)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读句子,按要求填空。

A.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B.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1)B句中的“大月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月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这两句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语搭配

______地解开   ______地回答 ______地询问   ______地握手  

______的眼睛   ______的大脑   ______的神情 ______的眷恋  

______的目光   ______的生活

6、查字典填空。

观察“疾”“痰”“疤”“痒”这一组字,我猜想它们的字义可能都与_______有关。我想用音序查字法查“疤”字,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这四个字按照音序排列为:___________。“疾”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病,身体不舒适;②恨;③快速,迅速;④疼痛。请给下列词语中的“疾”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积劳成( )     眼快( )       痛心( )     恶如仇( )

7、辨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选自《鸟的天堂》)

1联系句子解释应接不暇这个词语,并用“—”划出具体说明应接不暇的句子。

应接不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共有两句,第一句概括地讲_______________的情景;第二句具体讲____________。从中流露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愉快心情。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佚名

①近年来,关于稀土的话题引起了国际广泛关注。那么稀土到底是什么呢?简单地说,稀土是一组典型的金属元素,是无数高精尖产业必备的原料,因为储量稀少,提炼和加工难度大,而且没有替代品,所以极其珍贵。是谁掌握了这关键的资源呢?答案是——中国!说到中国的稀土,我们必须感谢一位著名的化学家,他就是“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②1920年11月,徐光宪出生在浙江绍兴。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律师,母亲陈氏教子甚严,自幼告诫他: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后来,父亲病逝,他经历了家道中落、流落异乡的人生曲折,仍然勤奋好学。即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无论如何辗转,他从未放弃学业。

③大学毕业一年后,徐光宪借钱自费到美国学习,刻苦努カ,成绩优异。当时,摆在徐光宪面前的,是一条通往科学高峰的大道,他在美国的前途一片光明。但为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1951年,称徐光宪和妻子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归国。他说:“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④1972年,52岁的徐光宪踏入稀土研究领域。这是他回国后,第三次因为国家需要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当时,稀土分离エ艺作为高度保密的尖端技术,被牢牢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中国有巨大的稀土资源,却不得不低价出口稀土,再以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价格从国外购进深加エ的稀土产品。“再难也要上!”徐光宪没有丝毫犹豫,“我们做科研的有一个信念,就是立足于基础研究,着眼于国家目标,不跟外国人跑,走自己的创新之路。”这是徐光的科研之道。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尝试,外国人都没做成的方法,中国人能成功吗?徐光宪对自己有信心。为此他付出了百倍的辛劳:住实验室、啃干面包,在北京和出产稀土的包头矿山之间来回奔波。功夫不负有心人,整整三年之后,徐光宪和他的团队终于取得突破!

⑤1975年8月,第一次全国稀土会议在北京召开。徐光宪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串级萃取理论,引起了轰动。同行们几乎都不相信,真的可以解决这项世界难题?徐光宪让人们看到了奇迹:只需要在流水线这边放入原料,在流水线另一端的不同出口,就会源源不断地输出各种高纯度的稀土元素。有人说,徐光宪创造了“中国传奇”!

⑥为了不让宝贵的稀土廉价出口,为了避免不可再生的稀土资源大量流失,2005年和2006年,徐光宪联合14位院士,两次上书,呼吁保护我国宝贵的稀土资源,很快得到了批复。

⑦2015年4月28日,徐光宪逝世,享年95岁。

【1】给本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最合适的是( )。

A.功夫不负有心人

B.中国探索

C.“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毅然:___________________

(2)源源不断: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

【4】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是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

【5】第②——⑥自然段按_______顺序,讲述了徐光宪的四件事:难求学、_________、稀土研究、_________。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这件事。

【6】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和现实生活,就稀土的开发利用,给有关部门提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

11、奇妙的蜘蛛网

每年快到暑假时我就特别期待,因为我可以回农村去过一个有趣的暑假。在那里,我可以跟爷爷长很多见识,还可以见到我的小伙伴。终于盼到暑假了,我回到了向往已久的农村。

有一次在场院乘凉,爷爷说:“要下雨了,咱们回家吧!”后来,果然下雨了。我好奇地问爷爷:“你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爷爷笑着说:“你常看看蜘蛛网,就知道了。”

于是,每天傍晚我都去观察蜘蛛网,一连几天,我看蜘蛛网都是平平地挂在那里,没有什么变化。又过了几天,我发现蜘蛛离开了原来的蜘蛛网,从屋檐下面的篱笆上竖着拉了一条条长丝,好像一根根的细柱子。然后,蜘蛛就沿着这几根竖丝,侧着身子来回地爬着,绕上一圈一圈的细丝,不一会儿,蜘蛛就结了一个竖网挂在那里。

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爷爷。他让我第二天再去看看蜘蛛网。

夜里“哗啦啦”地下起了大雨。第二天,我就跑出去看那些奇妙的蜘蛛网。噢!我看出来了,平挂着的蜘蛛网被雨水砸坏了,而竖挂着的蜘蛛网还完好无缺。原来,下雨前,气压低,蜘蛛感觉出来了, 便赶在下雨前先结个竖网,以免雨后无家。

哈哈,今天,我揭开了蜘蛛网的奥秘!

【1】根据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好天气时蜘蛛网_____

(2)将要下雨前蜘蛛_____

【2】第四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画龙点睛,点明主题

B.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C.解释说明,加深理解

【3】写出你读了短文后的想法或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现象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写一写你的发现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神奇的一步

时间   这一刻度:2008927日下午44100秒。

 空间   这一位置: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

历史   这一画面:中国航天员翟志刚迈出了中国人的太空第一步,五星红旗,挥舞在了迄今为止的最高点。太阳沐浴在一种闪烁的金黄色的光线中,就像来自梦境。这是前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在迈出人类太空第一步时,从心灵流出的感叹。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这是茫茫太空中,中国人首次发出的雄浑而沉稳的声音。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信步太空的国家;中国航天事业,又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这是真正具有时空意义的经典画面。天地转换,神舟七号像一叶扁舟,浮现在深邃无垠的真空中;地球悬挂于天幕之上,发出蔚蓝色光辉。翟志刚身着中国自行研制的舱外航天服,飘飘行走,淋漓尽致地抒发着中华民族浪漫的飞天梦想。

 这是神奇的一步。在发射载人飞船之前,前苏联进行了5次不载人的飞船升空试验,美国进行了8次不载人的飞船发射试验。而中国仅进行了4次飞行试验,就成功地把航天员送上了太空,并在短短5年里,实现了从载人上天到出舱活动的跃进,为建造空间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步,是名副其实的飞越。从有形的距离看,1935秒的舱外活动,翟志刚飞过了9165公里;从无形的距离看,亘古梦圆,一步越千年。

  这一步,让中国完全进入开放的宇宙空间,不仅自信地面对地球,而且自信地面对充满不可知的宇宙;这一步,让13亿中国人注目天外,身未动,心已远。

太空一小步, 。这历史性的一步,显示出中华民族改革开放积蓄的雄厚实力,展示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风貌,昭示出中华民族面向未来的雄心壮志。

11)这一刻,国人骄傲。这一刻,历史永记。

(摘自928日《楚天都市报》)

11)至(3)段横线处应该填写的词语已经给出,请你选择:

A.定格 B.指向 C.定位

     

2中国人太空第一步神奇具体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⑽段内容,在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注意与前句字数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⑺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其后问题。

           

①我的一位朋友的孩子,看见窗外下着大雨,而自己坐在温暖的房子里,就忧心地问他的爸爸:“爸爸,小麻雀淋湿了怎么办?它的妈妈找到它没有?”

②一次朋友带孩子一起逛马路,在闹市区看见一个乞讨者,孩子的眼神流露出应该帮助他的意思。朋友赶紧在拥挤的人群中趋前几步,嘴里一边说着“给你,给你”,一边把一把零钱给了他。谁知朋友返身回来时,孩子却说:“爸爸,你给他钱的时候态度不大好。”朋友心中暗暗赞叹,小小年纪就知道顾念别人。

③曾经有一位外国著名大集团的总裁,在一家大饭店招待一大批客人。大家一边用餐,一边谈论公事,气氛很融洽。在用餐快结束时,这位总裁对身旁的一位朋友说:“请你帮我把烹调牛排的厨师叫来好吗?”朋友随即注意到,总裁的牛排只吃了一半,还有一半留在了盘子里。这位朋友立刻担心接下来的场面会很难堪。他找到厨师,把厨师带到总裁桌旁。厨师很紧张,因为他知道召唤自己的人来头很大。“先……先生,请问……是不是牛排有什么问题?”厨师望着剩下一半的牛排结结巴巴地问道。“哦,不,牛排一点儿问题也没有,”总裁说道,“牛排做得很好吃,但是我只吃了一半。”厨师和几位用餐者面面相觑。总裁继续说道:“原因不在厨艺,实在是因为我年纪大了,我今年已80多岁了,胃口已大不如前。我之所以请你来,只是因为我担心,等会儿牛排被送回厨房时,你看到那吃剩下来的一半,心里会有挫折感。”

④如果你是那位厨师,你会有什么感觉?是温馨?被尊重?还是倍受鼓舞,对自己的工作更充满信心?

⑤多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美德。

1请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上面。

2短文划线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

4短文围绕中心一共写了三件事,第二件事主要讲______

5读第③④段,如果你是那位厨师,接下来你会怎么说呢?

______

6介绍一个你在生活中遇到的“顾念别人”的人。

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国派军队进攻赵国。魏国的军队很快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情况十分危急。赵国眼看抵挡不住魏国的攻势,赶紧派人向齐国求救。

齐国大将田忌受齐王派遣,准备率兵前去解救邯郸。这时,他的军师孙膑劝他说:“要想解开一团乱麻,不能用强扯硬拉的办法;要想制止正打斗得难分难解的双方,不宜用刀枪对他们一阵乱砍乱刺;要想援救被攻打的一方,只需要抓住进犯者的要害,捣毁它空虚的地方。眼下魏军全力以赴攻赵,精兵锐将势必已倾巢出动,国内肯定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魏国此时顾了外头,国内势必空虚。如果我们此时抓住时机,直接进军魏国,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必定会回师来救,这样,他们撤走围赵的军队来顾及首都的紧急情况,我们不是就可以替赵国解围了吗?”

一席话说得田忌茅塞顿开,他十分赞赏地说:“先生真是英明高见,令人佩服。”

孙膑接着又补充说:“还有一点,魏军从赵国撤回,长途往返行军,必定疲惫不堪。而我军则趁此时机,以逸待劳,只需在魏军经过的险要之处布好埋伏,一举打败他们不在话下。”

田忌叹服孙膑的精辟分析,立即下令按孙膑的策略行事,直奔魏国首都大梁。齐军一边把要攻打大梁的声势造得很大,一边却在魏军回师的途中设下了埋伏。

果然,魏军得知都城被围,慌忙撤了攻赵的军队回国。人马行至桂陵一带,齐军擂鼓鸣金,冲杀出来。魏军始料不及,仓皇抵御,哪里战得过有着充分准备的齐军。魏军被杀得丢盔弃甲,还没来得及解救都城,便几乎全军覆没。这次战争,齐军大获全胜,赵国也得到了解救。

【1】根据句意,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一下子心里开了窍。比喻豁然领悟、明白了。________

(2)多指作战时自己充分休息,养精蓄锐,等待敌人疲劳后,乘机出击制胜。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齐国为什么要去攻打魏国都城大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国能打败魏国,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魏军从赵国撤回,长途往返行军,疲惫不堪,面对有充分准备的齐军,无法抵抗。

B.魏军没有料到有埋伏,仓皇抵御,战斗力减弱。

C.为了攻打魏国,齐军做了充分的准备。

D.齐军的强大兵力把魏军吓坏了,他们闻声而逃。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开心阅读。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填空。

(1)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得知,手术过程对于病人来说是_______________的,而病人却一直坚持着,这足以反映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十二刀”,准确地数出刀数,说明了病人的______,更衬托出他的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充分流露出了沃克医生内心的_____________。朗读这句话时要用________(A.激动高昂 B.低沉缓慢)的语调。

2选文第1自然段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沃克医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不恰当的是(   )

A.刘伯承不使用麻醉药接受手术,手术中一声不吭。

B.刘伯承手术时抓破了新床单,却还在数刀数。

C.刘伯承像神仙一样厉害。

D.刘伯承有着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

16、阅读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2分)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选文第②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第④段,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用本自然段的一句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③段,回答问题。

“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摘;②开采;③搜集;④精神,神色。根据本段阐述特点,我认为“采”的本义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依照下面示例,从“尘、畎、诽”中任选一个,说出这个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联想。(2分)

示例:“悟”左面是“心”,右面是“吾”,合在一起就是“我经过思考而有所领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几种文字之一。

B.我国在语音学上无法统一的方言,在文字使用上却是基本统一的。

C.科学地学习汉字的方法是将汉字的“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学。

D.文中所举“日”、“月”、是汉字“六书”中的象形体,“休”是会意字,“盲”是形声字。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庄湖色

①避景山庄在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是我国古代著名国林之一。地虽然名为山庄,但规模是很宏大的,那随着山势婉蜒起伏的宫墙里有着564万平方米的湖光山色,当你走进山庄的丽正门,从玲现精巧的宫厥区开始,尔后是峰峦叠翠的山区,景色明丽的湖区,漫游山庄诸胜时,你就会亲身领略到,那以山林野越为特色的塞外风光,远比挂在墙上的名画更有生命力。

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山庄里的每一颗明珠,无不使人观之辄喜,每一处胜景,无不令人流连忘返。但是,奇妙得很,不知为什么,我在这山庄纵览诸胜时,不管走到哪里,总是有那么一瞬间,要把视线投向那碧波粼粼的塞湖。我不能不看它,她有着一 种魅力,强烈地吸引着我。在我看来,她是绿中之绿,胜中之胜,她是镶嵌在这翡翠画屏上的鲜美晶莹的碧玉。

③塞湖是山庄上湖、下湖、澄湖、银湖、如意湖五湖的总称。那喷珠吐玉的热河泉就活跃在澄湖的东北隅。

④湖上的早晨是迷人的。也许是有了热河泉的缘故吧,轻纱笼罩的湖水显得温柔、清澈,像多情的少女的眼睛。朝霞仿佛格外垂青这湖上的晨光,她似乎等不及水面上轻柔的白纱散尽,就把自己的全部艳丽倾注进湖中了。这时,是湖上最绚丽多彩的时节。水是浓绿的,像碧玉;霞是艳红的,像胭脂。碧玉般的绿,胭脂般的红,这自然界中最鲜明、最美妙的色彩交融在一起了,绿水温情地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丹。当人们为这湖上的奇观深深陶醉,一时竟闹不清究竟是湖水飞入霞中,还是红霞落进塞湖的时候,朝日又把万道金光射向湖面了。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跳跃,真似搅起满湖碎金。当嬉戏的细浪潜到湖底憩息的时候,湖水又恢复了平静。那乱真的倒影,把山庄的胜景都摄取到了湖

中,于是,塞湖上出现了奇妙的“水中天”。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交融:________________

(2)乱真: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按照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顺序,先是从___________勾勒出___________,接着描写___________,绘出塞湖早晨___________的景色。

【3】请用“______” 画出描写动态美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三国时期,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挥师出祁(qí)山,准备一举攻灭曹操大军。但是由于蜀将马谓(sù)失守街亭,彻底打乱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使他非常被动,只好率领大军退守西城。

司马懿(yì)攻占街亭、列柳城之后,率领十五万大军,直奔西城杀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已经没有得力战将,只剩下一些文官。他带来的五千军马,已派走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两千五百士兵留守在城中,以备不时之需。官员们听说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杀来,吓得个个大惊失色,魂不附体。诸葛亮于是登上城楼一看,只见东北方向尘土扬天,显然曹兵已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要拼死抵抗又缺兵少将,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紧要关头,诸葛亮并没有慌乱,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然后就下令,把城头旌(jīng)旗全部藏起来;诸将各自坚守岗位,不得慌张,否则立即处死;大开城门,让一些士兵装扮成老百姓,在街道上洒扫,也不得惊慌乱动。诸葛亮自己则端坐在城门楼上,羽扇纶(guān)巾,焚香抚琴,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司马懿的大军很快就来到西城之下,见诸葛亮一人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烧着香,弹着琴,还有两个童子伺候两旁,城门内外,也只有二十多个百姓,只顾低头洒扫,脸上毫无惊慌的神色。司马懿见此情况,①怀疑城中有重兵埋伏,于是就急忙下令退兵。

【1】请给短文补充一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大惊失色:____

若无其事:____

【3】下面的歇后语中有两句与本故事有关,分别是(   )(多选)

A.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B.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C.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D.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曹操的大军逼近西城,诸葛亮是怎么做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这些句子表现出诸葛亮        的性格特点。

【5】为什么诸葛亮能骗倒司马懿?司马懿来到城下,他是怎么想的?请你在文段中①处,添加一段司马懿动作、语言或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

【6】《三国演义》与“三”有缘,我知道它里面有____、蜀、吴三个国家;我还了解了有关“三”字的小故事,有“三气周瑜”、“三顾____”、三英________

19、阅读文章,然后回答。

剥豆

①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碗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了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碗向我面前推了推。看着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②“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③“这可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放在他碗里。

④“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选择。”

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⑥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⑦“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此想,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稍停一下。

⑧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在加快。

⑨儿子的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间漂移,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速度不觉间又缓了下来。

⑨“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碗的豆很快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完全没有了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地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我们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1】文中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1)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自然段,作者刻画人物主要采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从中你体会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文章,请写出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变一变。

1、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乐园。

1张军坚持锻炼身体。张军长得很结实。(用关联词语使两句合并为一句)

2一群孩子从公园里挤了出来。(改成比喻句)

3李时珍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改成字句)

4黄山笼罩着轻纱似的薄雾。(改成字句)

5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6老师要求学生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22、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

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

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道德的。

1.难道我不该指出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吗?

 

2.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小练笔。

本课的三个片段分别用动作、外貌和神态描写,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塑造了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请你恰当地使用这些描写方法,用一段话来描写一个人,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