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的时间是(   )

A.2000年10月1日

B.2000年1月1日

C.2001年10月1日

D.2001年1月1日

2、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shāo)  起(qiào)  哞(mōu)    祈(dǎo)

B.主(ɡù)   头()    牛()     望(tiào)

C.(chí)   态()    胶(zhān)   牲(chù)

D.()    羞(kuì)   想(xiá)   泛(làn)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   )军匠们,叫他们故意(   ),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A.告诉  迟延  完整 B.通知  迟延  充分

C.吩咐  迟延  齐全 D.吩咐  拖延  齐全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

(2)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

(3)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4)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

(5)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6)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

(7)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

(8)谁言寸草心,________

(9)_________,夜静春山空。

5、积累运用。

(1)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____的诸葛亮,____的武松,__________的小嘎子,____的严监生,____的刘伯承。

(2)月出惊山鸟,_______

(3)君子坦荡荡,_______

(4)豆蔻年华:______

(5)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

6、读下面一段话,将拼音下的词语正确、美观地写在田字格里。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了江城武汉,阴霾lǒng zhào______了liáo kuò______的中华大地。危急时刻,党中央作出jǐn jí______部署,万千白衣战士立即响应。他们带着党中央的wěi tuō______,带着tè shū______的使命,bēn fù______抗疫一线,用热血和生命构筑起一道道zǔ dǎng______病魔入侵的防线,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谱写下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7、辨字组词。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8、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用雪莱的名言来鼓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在学习上好高骛远、急于求成的时候,老师会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来告诫我。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拓展阅读。

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了,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姐妹三人一桌,刘姥姥挨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他要捉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注】①掌:用同“撑”,支撑,忍耐。

【1】选文写的是(  )的场面。

A.元妃省亲

B.刘姥姥逗笑

C.林黛玉进大观园

【2】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通过刘姥姥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她是怎样逗众人笑的。

B.捉弄刘姥姥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的,从“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等语句中可以看出。

C.凤姐精明机智,善于抓住机会,故意让刘姥姥出丑来逗大家笑,进而取悦贾母。

D.刘姥姥在这场饭局中是个笑料,她却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受到了贾家的热情款待。

【3】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所表述的内容是凤姐等人捉弄刘姥姥的部分,它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众人为什么“先还发怔”,后来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画出选文中具体描写众人笑的句子。读完句子,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最少写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三亚落日(节选)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儿,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1】用“ ”画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一意思的,在相关选项后面画“√”。

A.蓝天(  )   B.大海(  )

C.白鸥(  )  D.椰子树(  )

E.海滩 (  )  F.游人(  )

【2】第1自然段中“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写出了________美;“低翔”“掠过”体现了景物的___ 美。

【3】画“﹏﹏﹏”的句子把___比作___,写出了_____,表达了作者___之情。

11、阅读理解。

家乡的蒿笋

在我的家乡——武进市,有一种“专利特产”——蒿笋。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过了这个地段,穿乡过村,也难以寻觅它的踪迹了。家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王母娘娘下凡云游人间,来到我们这鱼米之乡时,看到这儿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民善良,心里留恋不舍,离去时便把头上的银簪留在了江边。从此以后,这里就有了洁白美味的蒿笋。 

每年初春,江边的芦苇刚刚发芽,蒿笋便随之探出了小脑袋,到了春夏之交,芦苇在河滩上织成青纱帐,蒿笋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变得白白胖胖了。它们把身子隐藏在芦苇丛中,等待人们去采集。人们把新鲜的蒿笋剥去了一层外皮,便露出了里面洁白无瑕的笋芯,鲜嫩得仿佛吹弹可破——这便可以用来制作鲜美的菜肴了。 

蒿笋的吃法很多,(      )每种做法各有各的妙处,(      )总少不了鲜、嫩、香、脆这四大特点。 

这个季节,正值长江边上又一特产——籽虾上市的时候。于是,蒿笋烧籽虾也就成为家乡的一道名菜,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银条托金虾”。瞧,白嫩的蒿笋上托着鲜红金亮的籽虾,红白相间,看一眼就会使人心醉;扑鼻的浓香沁人心脾,仿佛渗入了每一个细胞,使人胃口大开,垂涎欲滴;夹一段放入口中,只那么轻轻一咬,随着“咔”的一声脆响,一股奇特的鲜味从舌尖渐渐扩散开来,一直鲜到心里。 

蒿笋(      )香浓味鲜,美味可口,(        )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多种微量元素,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呢! 

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作客,勤劳淳朴的家乡人们一定会让您尝尝家乡的珍品——蒿笋!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家乡的蒿笋有个奇怪的特性( )

A.它是王母娘娘的银簪变成的。

B.它要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才能用来制作菜肴。

C.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

3“银条托金虾”中的“银条”指的是( )

A.蒿笋 B.银耳 C.银簪

4用蒿笋做的菜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插入王母娘娘的传说,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

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200多公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有的一来便当起了“义工”,贴戏报、打水扫地、搬运道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

③对台北的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哪!

④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洒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惆怅。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雨赶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您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的一片,晚辈们会摘下送您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⑥雨,台北的雨,不停不歇,下着,下着……

1文中画线词“盛情邀请”中“盛”的意思是(  )

A.参加盛会 B.盛意难却 C.身着盛装 D.盛气凌人

2文中多次写到雨,对此,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北冬季确实多雨。

B.密密的雨丝和绵绵的乡情有相通之处。

C.融情于景把浓浓的乡情融入对雨的描写之中,形象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

D.本文的写法是“以虚写实”。

3对本文表达方式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记叙 B.描写 C.议论 D.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4第③段中,“紧紧”“抓”“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了贾文斌老人、麻老先生和乔律师的话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晏子使楚》写的是   去访问   ,楚王仗着 ,想乘机   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凭着自己的   ,对楚王的侮辱一一进行了反驳。从此以后,楚王   晏子了。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林则徐请客

①林则徐五十三岁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广州担任湖广总督,负责查禁鸦片。一些外国人,总想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细。

②一次,英国领事查理设宴,邀请林则徐参加宴会快结束时,送上来的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那时候,冰淇淋还罕见。林则徐见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送到嘴边,还用嘴吹了吹。这一来□在座的外国人便趁机哄笑起来□林则徐受到侮辱□心里非常生气□但是他压住怒火□似乎毫不在意地说□这道点心□外面像在冒热气□其实是冷冰冰的□今天我算是上了一次当□

③过些天,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请客,回敬上次参,加宴会的那些外国人。宴席上,端上来的一道道中国名菜。那些外国人,一个个张大嘴巴狼吞虎咽。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赞不绝口。酒足饭饱之后,有个外国人说:“中国菜,好吃得没话可说,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④“有!”林则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话音刚落,一盆槟榔芋泥端上来了。外国人见是甜食,便举起汤匙,兴冲冲地舀着往嘴里倒。这一下,可够那些外国人尝的了。他们“啊——”,“啊——”,嚷成一片,喉咙里比卡着鱼骨还难受。他们有的挥起手,想伸进嘴巴里抓,有的按住嘴,泪水直淌。一个个洋相出尽,狼狈不堪。林则徐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我家乡福建的名菜,叫槟榔芋泥。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滚烫非常,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性急了就要烫了喉咙!

⑤外国人瞪圆了蓝眼睛,个个呆若木鸡。

⑥他们这才感到林则徐不是个好对付的中国官员。

【1】找出文中两个带动物的成语,并联系上下文解释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②自然段“□”中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3】第②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点心”实际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对林则徐的描写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林则徐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性格。

【5】对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向这些外国人科普吃槟榔芋泥的方法,要等它凉点再吃,否则会烫到

B.将这槟榔芋泥比喻我们中国人,虽然外表看着冰冷,实际是热血爱国的。你们想要用鸦片毒害我们,是会遭到我们中国人的反抗的

C.上次你们用冰淇淋让我受辱,这次我用槟榔芋泥也让你们出尽洋相

【6】林则徐是清末著名的禁烟英雄、爱国将领,我学过他的一句爱国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时候特别想不明白几件事

①雷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就是“好人好事”的意思。

②小孩子比大人怕烫得多,我觉得烫得不敢摸的东西,妈妈总是很轻易地拿起来。

③我从来不吃哥哥吃剩的东西,因为不卫生,但如果妈妈再咬过,我就认为卫生了,可以吃。

④据说屋子里面打伞不长个儿,我就从来不敢在屋里把伞打开。

⑤医院里到处是病菌,一张嘴就会有病菌飞到肚子里的,所以每回进了医院,我就老实了,一句话都不说,生怕病菌会飞进肚子里。

⑥为什么4+3=7,3+4还是等于7呢?看上去明明是两道不同的题呀!那时我三岁,我家人老是想教我学灵敏,我非常不合作,他们就经常恐吓。我往往刚背熟4+3=7,大人就一脸狡猾地看着我阴阴地笑,然后就说:“那3+4=?呢?”我一害怕就糊涂了,觉得大人那样的表情,就说明答案一定和4+3是不一样的。然后大人气急败坏,我又终于搞清楚3+4=7,但是大人又回到上面的表情,我就有如上面的思索,然后就又一次恶性循环……那时自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小孩。

⑦小孩子是从妈妈的肚脐眼里还是胳肢窝里钻出来的?小时候我妈妈也说过我是从垃圾堆旁边捡来的。我就经常旁敲侧击地问姐姐,可气啊,她居然也这么说。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后来我妈再说我是亲生的,我都不信了,最后倒是我妈先急了。

⑧小时候常听到“失眠”这个词,总理解为“湿眠”,也就是尿床的意思。

⑨小时候什么都不怕,就怕床底地下藏着台湾特务。

⑩小的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很爱吃松花蛋,也就是皮蛋,当头一次听说松花江的时候,羡慕得不得了,一心向往着漂满松花蛋的江面……真馋死了。

11我小时候特强壮,没有得过病、住过院什么的,后来我表姐住院开刀,我看了打麻醉的她耷拉了脑袋,羡慕地说:“生病真幸福啊,我连医院都没住过……连表姐都住了!”我妈妈就给我一个耳刮子……

12总是搞不清“生前”是啥意思,明明是死前嘛,呵呵……

鉴赏感悟:

  本文用列举条文的形式写了自己小时候总是弄不懂的几件事情,想象力丰富,语言幽默有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描写的很成功。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易(   ) 老实(   )糊涂(   )经常(   )强壮(   )幸福(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气急败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旁敲侧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小时候想不明白的事,有几件?哪件你觉得最有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在儿时有没有想不明白的事?请列举几个,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随意—______ 自由—______

【2】读画线句子,这几句话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体现了这些事物共同的特征是________。(填序号)

A.愿意 B.美丽 C.自由 D.明亮

【3】这段话写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罗马速写

罗马是[ ]的首都。这个城市很特别,遗址多,雕塑多,喷泉也多。罗马分为新城和古城。古城的建筑大多有上百年的历史,一砖一石,一街一巷,都是百岁以上的“老人” 。古老的建筑,坍塌的废墟,残毁的廊柱使人一不小心就踩在“历史”上。

古罗马的斗兽场,是遗址中的“老祖宗”。凡到罗马游览的人如果不去斗兽场看看,就好像到了北京没游 [ ],到了西安没看 [ ]一样。这座宏伟的圆形建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在大部分已坍塌,但看上去仍然令人惊叹不已。

罗马还是一座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 )街头巷尾,( )是屋顶门廊,看不到雕塑才是不正常的。罗马城的雕塑,超过了罗马的人口。

喷泉在罗马城 <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城市能与其媲美。上千处大大小小的喷泉,< >地散落在广场和街头巷尾。它们 < > ,极具观赏性,使罗马城< >。

遗址、雕塑、喷泉,( )装点了罗马城,( )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内涵。

【1】根据平时的学习、生活积累,在文中的“[ ] ”里填写合适的国名及名胜古迹。

【2】选择下列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的“( ) ”里。

不论…… 都…… 无论… … 还……

因为…… 所以…… 不仅…… 而且……

【3】细读第4自然段,根据文意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文中的“< >”里。

星罗棋布 比比皆是 别具一格 千姿百态

【4】本文一定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简要说说罗马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你认为文中写得最好的句子多读一读,并选择一句用“ ”画出来,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雨中的童年(节选)

窗外,雨的帘幕层层地、轻轻地、若隐若现地遮掩了远近的山脉和田野。风吹得树木左右摇摆,雨淋得花草弯了腰也低了头。夏日的梅雨,来得总是那么急促和匆忙,让人出乎意料。悄悄地掩上门窗,将从天上喷洒下来的水珠挡在窗外,可是雨点却又偏偏打在屋顶上,滴答滴答,像一群顽皮的小精灵,将屋瓦当成一面小鼓,兴奋而轻快地打了起来。

记忆中,也是这样一阵雨从午后断断续续地直下到傍晚,下得屋前沟里的那块木板也浮了起来,沟水涨得四处流溢,湿漉漉的柏油路光滑得像可以在上头溜冰似的。雨不停地下,我的心也像那块木板一般浮躁起来,我盼望能在雨中尽情嬉戏一番,可是又逃不过父母的监视,只有无奈地望着雨稀里哗啦地继续洒落。

好不容易,雨势稍小,再也顾不得会被父母责骂,悄悄套上雨鞋,偷偷溜到屋外,和小伙伴们会合,顺便也拖走了那块木板。我们把木板当成跷跷板玩了起来,一高一低,好不快乐,好不尽兴,大伙儿的笑声震天地响。闹够了,就把雨鞋灌满水,来来去去地走,雨鞋叽咕叽咕地响着,我们也嘻嘻哈哈地笑着,走到那棵常年青翠的柏树下,大家合力摇落一树晶莹的雨珠,让它滴在脸.上、头上,沁凉而舒爽。

傍晚时分,雨停了,夕阳也露出半边红艳的脸庞。此时,一道弯弯如带的彩虹,也伴随着夕阳遥挂在天际,相互辉映。夕阳、云霞、彩虹,我们欢欣地呼喊,举手指向那道彩虹,喃喃地数着:红的、黄的、绿的……哎呀,好多呀,在我眼里,彩虹也不止七种颜色了,它的亮丽缤纷,让我怎么也数不清。此刻,天色和谐,就这么边数边赞美地送走了一轮夕阳、满天的云霞与那道梦幻的彩虹。

这虽然只是宇宙间短暂的停留,但在我心中却铭刻成永恒的回忆。

【1】窗外的雨激起了作者的回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童年的雨趣。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

【2】将画“﹏﹏﹏”的部分中的“打”换成“擂”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画“____”的部分形象具体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为抒发作者______之情作了铺垫。

【5】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暂的停留”指的是童年的雨带来的短暂快乐

B.“永恒的回忆”是指童年的雨带来的快乐成为值得“我”一生珍藏的宝贵财富

C.童年的雨太过短暂,以至作者总是怀念,并因此闷闷不乐

19、课外阅读

那时,我们上学需要自备课桌。为了保险和守护幼稚的秘密,多数同学的课桌都上了锁。这也省去我们中午来回背书包的负担,潇洒轻松。很多同学买不起文具盒,可又有什么关系呢?毛主席不是说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吗?因此,大家竞相在课桌的门板的内侧“掏壁橱”,用硬纸片或薄木板分隔、拼凑、粘贴成大小不一与方圆各异的“厅室”,圆珠笔、尺子等文具可以穿插其间,而不会轻易移位或掉落。只要打开课桌的门板,内面就是一个“敞篷文具盒”,既方便又省空间。课桌内设计出的“一室二厅”,除了放书包,搁自制玩具,还可以养蚕、藏鸟。

说起养蚕,首先得为它建造一个舒适的家园,文具盒无疑是最佳选择。为此,不少同学居然经得起零食的诱惑,把积攒下来的钱买了超豪华的文具盒,当然不是为了装文具,而是给蚕宝宝做窝。其次,还要定期采摘桑叶,洗净后晾干。对蚕如此关怀备至,专业精神可嘉。在听讲的间隙,或完成作业之余,打开文具盒,瞧瞧蚕宝宝吃桑叶的小模样,煞是可爱,内心顿感满足。当蚕宝宝一天天长大,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提到藏鸟,不禁回忆起同学们掏鸟窝的情景。不得不佩服一些男生的爬树本领,仿佛与生俱来。几乎什么树都能爬,即便与猴子PK,估计也不相上下。他们不惜冒着可能摔伤的危险,还要付出烈日暴晒、蚊虫叮咬等代价掏鸟窝,好不容易换来的一时的喜悦,只可怜最终却在课堂被收缴,沦为老师的“战利品”。

那时的课堂,经常能领略这般情景:台上老师在讲课,台下课桌内的蚕宝宝正美美地吃桑叶,鸟儿也不时地嘀咕或左冲右突,更有同学们的嬉笑声参差其间,宛如趣味盎然的“交响乐”,教室自然而然成为“绿色课堂”。

【1】给短文取一个合适的标题: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竞相:_______________

关怀备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然而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回忆了童年时的哪些事?请按顺序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 ”划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把______比作__________

【5】用一两句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并写一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巨浪打翻了小船。(改写成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不少文从墨客前来茶楼对句。始终没有妙句对出。(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湾活水千江月(给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两句并一句,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远的北海有一条特别大的鱼。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姑娘独自旅行。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雪过后,地上全白了。

写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蝴蝶和蜜蜂在青草野花间飞来飞去。

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著感动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消息大大增进了中国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对我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妙笔生花:

参观游记的范围很广泛,比如观看一条瀑布、一座名楼、座名桥,游览山川湖泊等。描写时要有一定的顺序,可以由远及近;也可以先写正面,再写侧面;还可以从上边俯视写,再从下边仰视写……从中选择一种描写方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参考题目:难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