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声不吭 手急眼快 神机妙算
B.抓耳绕腮 养尊处优 不求甚解
C.精神抖擞 一叶章目 不堪回首
D.摩拳擦掌 出谋划策 心惊胆战
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这一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说话断断续续
B.表话未说完
C.表列举的省略
D.表示声音的延长
3、祖母的内间里边,在墙上挂着一个很古怪很古怪的( )。
A. 字 B. 挂钟 C. 匾 D. 画
4、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4分)
花团( ) 摇头( )脑 ( )一笑 ( )有礼
( )自如 冲锋( )阵 含情( ) ( )起舞
5、写出以下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陂:_____________
衔:_____________
漪:_____________
腔:_____________
信口:_____________
6、根据内容填空。
1.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塑造了农村儿童________、______ 、_____的形象,流露出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__________赞扬。
2.她却不一样,愈是____,愈是____,花开得愈_____,愈_____。她是最有______、最有______、最有________的!
3._______ ,_______ 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4.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
5.这些孩子正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满朝气。
6.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_______又_________地入睡了。
8、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①神机( )算 ②喜不自( ) ③抓耳( )腮
【1】把词语补充完整。
【2】①形容人的聪明智慧。描写同一内容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
【3】②③分别描写人的________、________。我能用其中的一个词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
9、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自己开门
①其实,无论你小时候想成为怎样的人,英雄也罢,凡人也罢,首先要确立的,就是拥有独自面对任何挫折的勇气。
②那年我5岁,那晚大风呼呼。已经记不清到底因为什么惹父亲发脾气,只记得他一怒之下把我拎到了门外面,一句话也不说就插上了门闩。
③门外,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大风刮到脸上,又冷又疼。站在黑暗中,所有可怕的东西一瞬间从四面八方涌来。也就在我最害怕的那一刻,邻居家的狗不知为什么歇斯底里地叫起来,我“哇”地哭了出来。
④以往,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只要我一哭,奶奶就会护着我,我以为这次我的哭声依然能招来奶奶,让她用温暖的棉袄把我抱回去,但是我的嗓子都快哭哑了,依然没有听到奶奶的脚步声,只听到父亲的吼声:“就会哭,今天没人给你开门。”
⑤父亲的话让我明白哭是无济于事的,如果奶奶已经被父说服,那么家里已经没有人敢给我开门了。
⑥想到这里,我止住哭声,开始使劲推门。那时候门是两扇对开的,使劲推能推开一条小缝,伸手就能碰到门闩( shuān)。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推门,并把手伸进去,够着门闩,一点一点地挪动,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门终于被我弄开了。站在院子里,我看到奶奶、父亲、母亲,还有脸上流着泪的小姑。
⑦长大以后才知道,那晚奶奶并不是没有听到我的哭声,小姑已经走到了门后,母亲因为此事和父亲吵了起来,但父亲阻挡了所有人对我的帮助,他说:“让她自己开门进来。”也正是那晚的独自开门,让我渐渐独立起来,也让我明白:任何人的帮助只能是一时而不是一世,想回家,必须自己开门。
【1】第②段的“只记得他一怒之下把我拎到了门外面,一句话也不说就插上了门闩”一句中的“拎”能换成“拖”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文中第③段画线处“我”哭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时门外漆黑一片
B.邻居家狗叫的声音让“我”更加害怕
C.我被父亲打了一顿
D.我年龄小,想到其它可怕的事情
【3】第6段开头说:“想到这里”,“我”想到了什么?请用“ ”画出相关语句。
【4】下列对短文表达方法的分析,对的打“√”,错的打“×”。
(1)第③段中“门外,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大风刮到脸上,又冷又疼,”这是环境描写,反衬出“我”当时的愉悦心情。 _______
(2)第④段生动地刻画了“我”开门时的动词,再现了开门的过程,说明“我”为开门所做的努力。_______
【5】第6段中的“站在院子里,我看到奶奶、父亲、母亲,还有脸上流着泪的小姑。”此时奶奶和父亲会想些什么?
奶奶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城故事
初到澳门___视觉一下子不太习惯___什么都那么小___除了大厦和高楼之外___街道___桥梁___广场___都仿佛是为了拍电影而搭的布景___
当你站在十字路口准备过街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相当高大,因为在周围环境的参照下,你被放大了许多。毫不夸张地说,那十字路口就像公园的小径,路面清洁,路旁的花花草草都很精致。你站在那里一览无余,似乎一迈步就跨过去了。这时,有趣的是,一辆汽车从你面前拐个弯悠然驶过,它跑在那么狭窄的路上,竟比你显得更自在些。
这就是澳门,一个小巧而实用的城市。40多万澳门人,再加上接近这个数字的旅游者,每天都有约80万人在这个23.5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信不信由你,澳门的街上并不拥挤。我走在街上,不只一次惊异地想到:人都到哪儿去了?
下意识的,我抬头望望那些几十层的高楼,然后对自己说:“都在那里面做事呢。城市和乡村的根本差别就在于它的紧凑、高效。说它紧凑,意味着城市不允许人们像乡村那样漫山遍野地散步。高效则和经济活动有关,说的是澳门人都有事情做,就不会一股脑儿都跑到大街上去闲逛,把大街挤得熙熙攘攘。
小而紧凑的澳门大大提升了人们对自己居住的这个城市的认同。住在还不算太大的杭州,家在城西的我,对城东一带已是极陌生了。城市的那一头发生着什么事情,似乎与我无关。澳门总共就是这么几条街道,这城里每天发生的变化你都历历在目:什么地方在造房子,哪条街上又开了一家餐馆,某某社团在举办什么活动……这些不都是应该算作城市人的生活内容吗?
有一首歌里唱道:“小城故事多……”
其实,并非小城市发生的故事真的比大城市的多,而是说生活的故事发生在小城市里,比在大城市里让我们有一种更多真实的亲临感,小城故事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1】在短文第一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初到澳门______视觉一下子不太习惯______什么都那么小______除了大厦和高楼之外______街道______桥梁______广场______都仿佛是为了拍电影而搭的布景______
【2】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的词语。
①你站在那里一览无余, 似乎一迈步就跨过去了。
_____________
②这城里每天发生的变化你都历历在目。
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这就是澳门,一个小巧而实用的城市。(澳门的小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
②城市和乡村的根本差别就在于它的紧凑、高效。(“紧凑”和“高效”在文中是指什么?找出有关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
③小而紧凑的澳门大大提升了人们对自己居住的这个城市的认同。(“认同”是什么意思?“对自己居住的这个城市的认同”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小城故事多”的理解。
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5月12日,一个黑色的日子!
清晨,天空阴沉沉的。下午2点多钟,谭千秋在教室上课,他正讲得起劲时,房子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地震!谭千秋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上跑。房子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还有四位同学已没办法冲出去了,谭千秋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盖着四个学生。轰轰轰——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
13日22时12分,谭千秋终于被找到。“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他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是他这一生永远忘不掉的。“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回忆当时的情景,获救的学生神情仍然紧张。
同在一所学校任教的妻子张关蓉终于在次日清早见到了自己的丈夫。她拉起丈夫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她轻揉着丈夫的手指,痛哭失声……张关蓉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蓬乱的头发被细细地梳理成丈夫生前习惯的发型:“我的爱人,让我给你细细擦去手上的污泥,就像你曾经温柔地擦去我脸上的泪水。我的爱人,你宽阔的臂膀给了我栖息的港湾,更给了大震中四个孩子生命的新岸。男子汉也会累吗?你怎么躺下就不再起来?让我跪下来依然和你保持最近的距离,让我为你温暖冰凉的手指……”
【1】为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3】透过这些描写,你感受到谭千秋老师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4】读完短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汶川大地震的信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传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说一说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哪些?(最少说出5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信念的力量
有个孩子无意中把一颗杏核埋在墙角下边。杏树苗居然冲破坚硬的壳和多石的土地,向蓝天露出笑脸。不久,这个孩子发现了这孤孤单单的杏树。
“嘻,这是什么树苗?把它的尖儿掐了,看它能长成什么怪样!嘻嘻!”
杏树受了伤害,却没有死,在掐去尖儿的地方长出两枝小杈。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到墙脚下来了!”孩子的父亲觉得奇怪,不由分说,用斧头从根部砍断杏树。
杏树流着眼泪在雪下过了一个严酷的冬天。可春天一到,它又抽出芽来。当它到开花的年龄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又觉得碍眼,便锯去了几个枝杈。
掐尖、斧砍、锯杈并没有熄灭杏树心头的火焰。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杏树终于长到墙角外边,开出鲜艳的花朵。
很多小鸟来赏花,它们望着杏树满是创伤而又弯曲的身体,不由得惊叫起来:“你靠什么力量活下来,又开出这么美丽的花?”杏树回顾自己走过的艰辛道路,沉思很久,最后深情地说:“希望,还有信念。”
【1】解释词语。
不由分说:________
回顾:________
【2】杏树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的困难有:________。
【3】杏树靠“希望”和“信念”的力量活了下来并开出鲜艳的花朵,它的希望和信念是什么?
________。
13、阅读理解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们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会儿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母亲,尖尖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浸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他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用左手接过钱,很激动地说:“谢谢您。”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努力挣来的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您的。”他对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们家门口,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以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的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那人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那人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让人看了很难受”的原因是什么?( )
A.乞丐的穿着很邋遢。
B.乞丐十分懒惰,不劳动。
C.乞丐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母亲。
D.乞丐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
【2】“刁难”在文中指什么?( )
A.母亲不给乞丐20元钱。
B.母亲要乞丐用一只手搬砖。
C.母亲不要那人给她买的房子。
D.母亲让乞丐把砖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3】乞丐“怔住了”的原因是什么?( )
A.母亲的举动让他意外,使他明白一只手也能挣钱。
B.他没想到母亲会递雪白的毛巾给他擦汗。
C.他没想到母亲会在他劳动结束后给他20元钱。
D.他没想到搬那一堆砖,花了两个小时才搬完。
【4】那人为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买好了房子,是为了要感谢母亲什么?( )
A.感谢母亲给了他劳动的机会。
B.感谢母亲让他短时间赚到钱。
C.感谢母亲递条毛巾给他擦汗。
D.感谢母亲教他学会自立自强。
【5】你喜欢文中的母亲吗?请结合文本至少说三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
①A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②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对句A描写王熙凤的出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对林黛玉的热情欢迎,真诚关怀,以来迟了为歉
B.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在老太太心里是一个受宠爱的人物
C.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风对人面上一盆火,实际未必是真情的虚情假意
D.写王熙凤出场,是用了先声夺人——人未到,声先到的手法
【2】对王熙凤衣着打扮的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熙凤的打扮恍若神妃仙子,体现了她的尊贵,也流露出了她的俗气
B.“彩绣辉煌”概括写出了王熙凤装扮的特点,这种描写表现了她的爱美之心
C.体现了荣国府当家的主子奶奶应该具有的身份特征,写得十分得体
D.为了迎接远方来客,穿着打扮得符合迎客的礼貌,不能被林黛玉笑话
【3】选文通过第1自然段的外貌描写和句B的____________描写正面描写了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林黛玉的心理活动属于____________(正面 侧面)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句子完成练习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 )着腰,( )了裆,( )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1】按原文内容选择填空。。
【2】这句话是_________描写,句中的“________”一词指的是习惯于做某事的人,从中可以体会出小胖墩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难忘的八个字
[加拿大]玛丽·安·伯德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有着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同学们问我:“你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给地上的破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出来就是裂唇要好受点。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慈祥可亲。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A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那样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都做得很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是“你有一双新鞋”等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B捂住了右耳。然后,C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慈祥可亲的老师轻轻说道: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有删改)
【1】文中A、B、C三处分别应填入哪个词语?选一选。(填序号)
①悄悄 ②紧紧 ③轻轻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2】请把文中描写“我”的外貌的句子画上“ ”,把描写伦纳德夫人外貌的句子画上“﹏﹏﹏”。
【3】选一选。
文章开头先写“我”天生是裂唇,受到同学们的讥嘲,认为除了家人没有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这样写的目的是( )
A.为下文写伦纳德夫人独特的教学方式作了很好的铺垫。
B.为下文写伦纳德夫人的爱心作了很好的铺垫。
【4】选一选。
“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在文中的作用是( )
A.巧设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画龙点睛,耐人寻味,照应题目,总结全文。
1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星”和“凤”有共同的特点:它们原来都是象形字,有着鲜明的图画文字特征。汉字毕竟不是绘画,而是文字符号,字形经过演变,象形的特征一旦弱化,就不容易辨认出来了。因此,古人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创造了新的形声字。
还有一种形声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创造出来的。
【1】象形字有着________________特征。
【2】古人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新的形声字。
【3】请再写出两个你积累的形声字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他要感谢那只手
①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②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③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④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 一个皮肤棕黑色 又瘦又小 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 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⑤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地说
⑥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⑦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第④、⑤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微不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以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⑦段括号内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4】第⑥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充满人情味儿的小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三国演义》第一回节选)
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
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yóng)见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
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
(有改动)
【1】下列括号中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怒之(曾经)
B.嵩急视之(着急)
C.就棒责之(责打)
D.非命世之才不能济(比喻救助)
【2】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分别体现了曹操( )的特点。
A.有权谋;多机变
B.多机变;有权谋
C.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
D.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3】第二自然段中曹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曹嵩急视之时,“操故无恙”的原因是( )
A.曹操确实生病了,后来病好了。
B.曹操的叔父看见操游荡无度,告诉了曹嵩,曹嵩贵打了曹操。
C.曹嵩因叔父的告状责打了曹操,曹操想让曹嵩不再相信叔父的告状。
【4】以下人物对曹操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A.南阳何颙: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B.汝南许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C.桥玄: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D.南阳何颙: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5】下列对曹操“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五色棒”颜色鲜明,能对犯禁者起到震慑的作用。
B.设几十条“五色棒”是为了让人们不敢犯禁。
C.设在“县之四门”是为了在全县各处都起到震慑的作用。
D.“不避豪贵”体现了曹操公平的特点。
20、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沃克医生一针见地说:“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麦子熟透了,田野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练习
(1)大家都知道刷子李的本领高。(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常州在短期内迅速控制住了疫情,谁能否认这是民众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在我们的一生中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请你选取生活中一件难忘的“第一次”的事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表意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