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却看妻子愁何在(丈夫的配偶)
B.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告示、公告)
C.孔君平诣其父(拜访)
D.神机妙算(形容高明)
2、“几天后,树叶一片片分开了,像绽开的花朵。”将这句话插入下面语段中,应该放在( )
①三月里,柳树抽出了新枝,长出了嫩叶。②刚冒出的嫩叶儿,一片片抱在一起,像是一个个绿色的花骨朵。③几个星期后,柳树的枝叶就变成深绿色的了。
A.在①句之前
B.在①②句之间
C.在②③句之间
D.在③句之后
3、“送社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蜀”指的是( )。
A. 长安 B. 四川 C. 三国 D. 长江
4、填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拼音写词语。
héng lán jié gòu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huà fǎng chún cuì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登上了向往已久的dōng yuè(______)泰山,姥姥激动得tì lèi(______)交加。八十岁高龄的她总算一睹了这mó tiān(______)美景不再有yí(______)憾啦!
8、课文内容回放。
临行________,意恐________。谁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初闻涕泪满衣裳。________,________。
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
________,山衔落日浸寒漪。
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9、阅读短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向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闷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的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我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悬崖上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是多么漫长。
【1】选文第9自然段关于作者“啜泣”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对他太残酷
B.终于战胜了自己,心情很激动
C.惊吓过度
【2】文中“屡次”的意思是( )
A.—次
B.两次
C.三次
D.多次
【3】文中画线句子属于( )描写。
A.语言
B.动作
C.神态
D.心理
【4】父亲在我面临困境时是怎样做的?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到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
②“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个炸弹,把你炸死去!”
③ 哼 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 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 想从我这里发洋财 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④“你骗谁!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⑤“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的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
【2】第三自然段加标点。
【3】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者转折
【4】“我微笑着淡淡地说”,表现出方志敏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乐园。
国母宋庆龄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他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革命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一致的。她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宋庆龄病逝于北京。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憧憬( ) 毅然(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毫不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庆龄的启蒙老师是谁?她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中山的嘱托是什么?他的嘱托是留给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抵抗日本侵略中,宋庆龄的主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影片简介”,并回答问题。
A.白皇后
B.红皇后
C.时间
D.疯帽子
【3】阅读了“影片简介”,你想看这部电影吗?请写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西 藏
我国的西藏是个大高原,平均在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那里有无数高山,珠穆朗玛峰海拔(bō,bá)近9000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高原不但有许多高山,也有好些湖拔(bo,pō)。有的湖好大得像海洋一样,一眼望不到边。湖的近处是墨绿色的丛林,远处是终年积雪的山峰。这一切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幅(fǔ,fú)美丽的图画。
只要不下雨,不下雪,高原上的天空总是透蓝透蓝的。那光洁的蓝天,像琢磨的很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很精(jīng,jíng)致得蓝缎子。看上去,它好像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又好像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
西藏高原不仅山河壮丽,而且资源丰富。高原有很多森林资源。据估计,光是波密地方的森林就有55万亩,有些树的年龄已经有几千年了。大树很多,有的树直径有3米,用这么粗的树做成独木船,一条船可以载三四十个人。
西藏高原有许多特产,有猞猁(shē lì)皮、水獭(tǎ)皮等珍贵的毛皮;有鹿脯、熊掌等稀有食品;还有雪莲、藏红花、鹿茸、犀牛角、羚羊角等珍贵药材。
西藏的矿藏很丰富。根据初步调查,已经发现的重要矿产有煤、铁、铅、盐……
高原上有广阔的草原,适宜发展畜牧业;还有土壤十分肥沃的平原,适宜发展农业。
西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建成新西藏,高原高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西藏将变得更加可爱。
(1)请用“√”为短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2)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短文是从( )、( )、( )三方面讲西藏山河壮丽的;是从( )、( )、( )、( )四方面讲资源丰富的。
(3)请用“()”画出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在这个比喻句中,把( )比做了( )和( )。(3分)
(4)西藏高原的特产共分几类?分别是哪几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 秀)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于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在军旅生活中,他(竭 用)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临前线去(视 检)察,由于他亲自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这几年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屈(膝 辱)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已十分(脆 虚)弱了,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可是,当他看到了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他眼前时,他忽然又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 , 。 , 。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为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励 发)着千万人的斗志。
【1】在文中( )内填入一个恰当的字。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罢免回乡:①停 ②免去 ③完了 ___
与世长辞:①告别 ②请求离去 ③解雇 ___
【3】填补完整《示儿》这首诗。
【4】概括第四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答:
⑴陆游是一个爱国诗人,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叙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陆游为什么能在军旅生活中写下不少爱国诗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本领。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让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利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微微一笑说:“其实,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说完,他郑重宣布(大徒弟 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括号里的正确答案上画“√”,师傅这样做的理由是(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
【3】开好锁后,老锁匠问两个徒弟时,他们的神情分别是:大徒弟____,可见他___;二徒弟_______,可见他______。
【4】老锁匠说:“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这“不能打开的锁”指的是______。
【5】如果我是大徒弟,从此我将会___;如果我是二徒弟,从此我将会____。
【6】阅读本篇短文,我的体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选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来塑造周瑜这个人物形象,从选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文段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尝试用“因为……所以……结果”的句式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高兴是因为_____________。
【4】“军令状”指接受任务时所做的按时完成任务的保证。选段中诸葛亮的军令状该怎么写呢?请你照样子,结合画线句子写在下面方框内。
军令状 我们承诺:在本次活动中一定全力以赴,势必完成任务,如未完成甘愿受罚。 承诺人:××× 日期:××年××月××日 | 军令状 _______________ 承诺人:_____ 日期:××年××月××日 |
17、类文阅读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1】下面对于这篇短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短文写了“我”小时候偷橘子,被父亲教导的事情。
B.短文语言生动,带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C.短文采用了倒叙的顺序。
D.第1、2自然段写出了故乡民风的淳朴,表现了作者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2】题目中的橘子花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采用了______的写作方法。( )
A.借景抒情
B.借事抒情
C.托物言志
【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早(节选)
迈进后(园 圆),蜡梅开得正(盛 胜),几(jǐ jī)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漂 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 翻)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在文中括号里用“____”标出正确的读音或字词。
【2】用“ ”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3】填空。
(1)这段话共四句,第一句写 ;第二句写梅花的色泽,表明色泽的词语主要是 、 ;第三句写梅花飘香而送暖;第四句写 。
(2)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是 。
(3)鲁迅书桌上也有个“早”字,这个早字实际上是 。
(4)课文教育我们要 。
19、成语与广告
国内最先动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证。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写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成语与广告词结成了一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默默无蚊”(蚊香),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人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不汗颜,这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有的人认为没什么不合适,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有的人认为不合适,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然而现在大批广告人一股脑儿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还有人认为对于广告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将误导中小学生把“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根据本文可知,丰田车是哪个国家产的?( )
A. 中国 B. 日本 C. 德国 D. 美国
【2】下列成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咳不容缓 B. 骑乐无穷 C. 默默无蚊 D. 一鸣惊人
【3】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2分)
A. 有人认为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
B. 有人认为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
C. 成语之林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
D. 这样不会影响中小学生对成语的正确学习与运用。
【4】广告人使用“默默无蚊”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缩写句子)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陈述句)
3外婆讲故事。(扩句)
4只有善于调查研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用划线的关联词语造句)
22、 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木桥开始___________,开始________。 (补充拟人句)
23、习作与表达。
题目:______给我带来的快乐
提示与要求:同学们,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会有许多快乐的事情(如:一种爱好,一堂课,一项活动……)给你带来无限的乐趣。请你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项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选材要真实,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