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屯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书中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情节是(          

A.大闹黑风山

B.火烧盘丝洞

C.大闹天空

D.西天取经

2、对“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氏之子以肯定的语气反驳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B.杨氏之子用孔君平的逻辑,推理出孔雀是孔君平家的禽鸟。

3、下列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把它找出来,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古人认为要和君子交往,因为“______”,他们心胸开阔,不会忧愁。(  

A.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多行不义,必自毙。

【2】《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几个不同的名字,按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斗战胜佛—石猴—齐天大圣—美猴王

B.石猴—齐天大圣—美猴王—斗战胜佛

C.石猴—美猴王—斗战胜佛—齐天大圣

D.石猴—美猴王—齐天大圣—斗战胜佛

【3】《骑鹅旅行记》一书中,在鹤之舞表演大会上,狐狸斯密尔因为______被驱逐。(  

A.与狗打架

B.追赶白鹅

C.偷袭雁群

D.欺骗仙鹤

【4】下列不是《西游记》一书中的故事的是(  

A.三借芭蕉扇

B.三打祝家庄

C.女儿国遇险

D.三打白骨精

【5】下列不属于《呼兰河传》一书中的人物的是(  

A.小团圆媳妇

B.冯歪嘴子

C.有二伯

D.探春

【6】《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______是陪伴海伦·凯勒时间最长的老师。(  

A.吉尔曼

B.马克·吐温

C.富勒

D.莎莉文

【7】下列与“勤学好问”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8】呼兰河城里。东二大街上有一个______,在这里发生了很多故事。(  

A.小土坡

B.大泥坑

C.小木桥

D.小公园

【9】《骑鹅旅行记》一书中,老鹰高尔果是被______抚养长大的。(  

A.阿卡

B.莫顿

C.尼尔斯

D.斯密尔

【10】海伦·凯勒想,如果可以睁眼看三天,她第一天想要看(  

A.天

B.人

C.树

D.地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照样子,写词语。

ABB式词语: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

类似的词语: _________   ___________

AABB式词语:马马虎虎、整整齐齐

类似的词语:  _________   _________

ABAC式词语:顺风顺水

类似的词语:_________ _________

描写景色的词语:山高月小、三潭印月、湖光山色、姹紫嫣红、百花齐放、春暖花开

类似的词语: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5、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ABB式的词语。

花园里( )的,有( )的草,( )的花,( )的蜜蜂,( )的狗尾草,这些美好的事物构成了我记忆里最美的画面。

6、请判断下面的句子分别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1)武松心里想道:“我就把这只死大虫拖下冈去。”( )

(2)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

(3)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

(4)“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

7、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有序   人影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既往   清波________   同心________

(2)人们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________,一点也不手忙脚乱。

(3)西湖的水________,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8、看拼音写词语。

zhàng shì qī rén   biān cè     zhuā ěr náo sāi     bān shǒu     tì tóu     bā hén     jiàn shēn

( ) ( )( ) ( )( )( )( )

jīng shén dǒu sǒu     tiān yī wú fèng     dòu jiāng     mù tǒng     qī zhà     shǎ guā     ná niē

( )       ( )   (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   店里的老人

一家老店,一把剪刀,一个老人。

他的腰上系着青蓝围裙,头发擦得锃亮。那整齐的发丝如青草一样排布头顶。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

也许是不经意间被那墙上的油漆字所吸引,红红的“理发”二字,没有招牌,就那样被写在墙上。干练,给人一种精神气。他们说这是老人写的。

老人帮人理发时,总会时不时冒出一句:“怎么样,这发型还可以?”常来常往的顾客顾及他年纪大,总会敷衍几句还行。只有那叛逆期的少男少女,会认认真真地和他较劲儿;“老师傅手艺确实不错,就是发型种类少了点。太老了,不新潮。”老人似乎脸色一变,红一半,紫一半的。

我担忧地望着老人,毕竟年纪也大了,或许少年的批评对他来说吃不消。

几天后,当我再次经过这店时,店门紧闭。那木牌上刻着,暂不营业。果然,老人不干了。我摇了摇头,失望地转身离去。

外面风微微地吹着,树叶在树梢悠悠地扇动。

日子在不经意间流逝,我的头发越来越长。母亲望着镜子中头发凌乱的我:"去找向师傅吧。最近他开门了。”我一惊,原来他不是彻底关门哦!

于是,晨起。路上行人稀稀落落,那道边的花儿微微仰着头,树上的鸟儿唱着清脆的歌。

我走进小店时,老人正在扫地。我准备找个椅子坐下等老人时,却发现,屋内多了一张大沙发和几张旋转椅。那不远处的茶几上还搁着几袋茶叶和几袋瓜子,听说这是供客人等候时吃的。老人这时扫完了地,围上围裙,从不远处的架子上找出一本书递给我,面容和蔼地看着我:“你找找哪个适合你?”那上面满满的都是造型,种类繁多,看得我眼花缭乱。“向师傅,我还以为你不干了呢,原来偷师学艺去了呀!”我幽默的和他开起玩笑。“哈哈!你们现在的孩子了不得。以前啊!我呢,太沉浸于过去的荣誉,直到孩子们点醒我,我才意识到,该去学习学习了。于是,自我放了几个月假,去北京找人家学习学习。”

原来,那段时间,他是学习去了,不是经受不住批评。我顿时为自己的误解而羞愧不已。

我顶着一头崭新的发型,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小店。顾客陆陆续续地走进小店,无不惊讶于店内的布置和发型的种类,也无不如我般满意地离开。老人望着一个个离去的背影,嘴角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依旧那老店,人们川流不息。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以“我”的心情变化为线索,请依次写出“我”的心情变化。(用文中词语)

____________→(惊)→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第二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抓住了老人的______进行描写,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位_______的老人。第四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去北京学习归来,小店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  )

A.我们要勇于面对生活的挫折,这样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B.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失去对生活的的热情和信心。

C.我们评价人或事不要轻易下结论,免得误解别人。

D.生活中,我们要能经受住批评,并将之化为前进的动力。

10、阅读理解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节选)

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

那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我们变得忙碌起来。

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韧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啪——

鸭子蹒跚地迈着步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随后,我们跟在鸭子、羊儿后面开步走。不知是谁,想个好办法,把竹篮子挂在小山羊角上,山羊走呀走的,竹篮子也晃呀晃的,我们看了真欢喜。

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掘过的地里去,那里的蚯蚓、螺蛳、赤膊田鸡最多;把羊儿牵到河边去,那里的青草地真大,草儿真嫩……

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到一小捧一小捧青草,放进竹篮里。想到日后剪兔毛的情景,我们禁不住地要咧开嘴巴笑。

忙完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地叫了。别愁,我们有我们的办法。皮皮摘来了嫩豆荚,小梅从自己家的院子里掰了几只竹笋。青青的家离这最近,他拿来了铁锅和米。嗨,我们自己做饭吃!我和春芳帮不了忙,就去垄沟里捉泥鳅,捉住泥鳅,洗净了,丢进饭锅里。米饭还没有烧好,我们已被锅里溢出的香味熏得口水欲滴……

吃饱了,我们也乏了,于是便往草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1】“扯”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_,再查_________画。“扯”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拉;②撕,撕下;③漫无边际地闲谈。在本文中取第____________种解释。

【2】忙碌的五月,“我们”在田野里做了哪些有趣的事?(至少写出4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中的“冒”字如果换成“挤”合适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了哪句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请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田园诗般的乡村

①小屋前面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地牧场,小河湖泊。小屋两旁花园里显然没有经过特别的整理,随意长着稀疏的树木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在最大的一块地方,放了一个木质的圆桌和四把椅子,大概是想让来这里的人享受一下这里的空气和安静。一条小小的溪流穿过石桥,叮叮咚咚地流着。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溪流给看上去有些荒凉和寂寞的花园增添了生机和趣味,让人感觉到了它的纯朴和自然。小屋后面是长满青草的小小山坡,其间开着各色的小野花,还有一片片开着紫色花朵的灌木丛,不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子里依稀还能看见有小木屋。环境童话般幽静而雅致。

②站在小山坡上,放眼望去,满眼的绿色。寂寂的田野,远远近近,层层叠叠,诗意盎然,清雅浪漫,接近一种童话般的单纯,一种田园牧歌的意象。眼前的景色完全成了文森特的一幅作品,我也成了画中人。

③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天空出奇地晴朗,一轮又圆又大的满月挂在天空,水洗般的清亮。洗去一身浮尘,躺进软软的被窝里。我的灵魂舞蹈着,扇动轻盈的翅膀,在银蓝色的云彩上飞翔,去寻找《小意达的花儿》里鲜艳的郁金香、蓝色的风信子,还有小小的白色樱草花……

【1】在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花园       ( )的满月       ( )的树林       ( )的云彩

【2】文末省略号的作用是(       )(填序号)

A.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B.用于重复的词句的省略

C.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D.表示静默或思考

【3】短文的第①段作者是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小屋的,它先写小屋的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其中写得较详细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一条小小的溪流穿过石桥,叮叮咚咚地流着。”这句话的描写属于(       )(填序号)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12、(二)奇妙的书

  ① 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④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⑤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⑥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中最能体现说明对象共同特征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1分)

2短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奇妙的书。(3分)

3选文第④⑤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第④段画线句子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1分)

5“缩微图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句中的“一般”能去掉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鲤鱼告状

鲤鱼拖着鱼钩,来到法庭。

鲤鱼抢先发言:公正的法官大人,鱼钩把我们鱼类害得好苦啊!它三番五次想要谋杀我们一家人的生命,它作恶多端,罪行累累——我的嘴唇就是被它钩破的,直到现在还有一块伤疤;我的弟弟于半个月前被它陷害,落到了人类手里,我的老婆前两天也险些遭了毒手,还有,昨日上午,它在河中央拦路抢劫,把我叔叔身上白洲片钩掉了好几片 … … ”法官记下鲤鱼的话,又问鱼钩:被告人鱼钩,你有什么可说的?公正的法官大人。鱼钩不慌不忙地说,鲤鱼说的全是事实,可是,对于它一家人贪吃鱼饵的事,它怎么一个字也不提呢?

1比一比,加拼音组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根据寓言内容,请你替鲤鱼填写一份诉状

诉状

原告:   被告:  

案由:被告人犯谋杀抢劫罪,请依法判决。

事实与理由:

1   2  

3   4  

综上事实,被告人三番五次要谋杀我们一家人的生命,作恶多端,罪行累累。特向法院起诉,请依法判决。

具状人:鲤鱼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ㄚ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读完短文,可以推断出刘姥姥这一人物的身份是( )

A.封建大家长

B.农家妇女

C.孝顺的当家媳妇

D.娇弱的千金大小姐

【2】短文写“众人先是发怔”这一细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示例,选取文中的另外一个人物,从“笑”中分析其人物形象。

例:从史湘云“一口饭都喷了出来”中可以看出,她性格率直,大大咧咧,不会控制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前文有这样一句话: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用“﹏﹏”画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手指(节选)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描写大拇指形状不美的。

2用“   ”画出选段中的过渡句,其作用是  

3画“﹏﹏”的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请试着续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段中,你知道大拇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日常生活中,“大拇指”式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举出两个例子)

16、阅读练习。

晋朝有一个名叫乐广的人,性情恬淡,非常好客。他有一个朋友经常到他家去喝酒、聊天。

可是有很长时间,不见那个朋友来家里做客了,乐广很思念他,便前去看望。来到朋友家后,只见朋友卧病在床,样子很是憔悴。他关心地问道:“你怎么病成这样啦?好些了吗?”朋友有气无力地回答说:“上次去你家做客,我刚端起酒杯喝酒时,就看见酒杯中有条蛇,心中便十分厌(  )。可是当时有好几个朋友在,不便说出,也不好不喝,只(  )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回家之后,总觉得(  )心,不知怎么就病倒了。”

乐广觉得奇怪,想来想去,终于记起在他家的墙上挂有一张弓。他料想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弓(倒影 倒映)在酒杯中了。看完朋友,乐广便回家了。为了医治朋友的病,乐广在原地置酒招待朋友。当乐广把朋友请来时,便扶朋友坐在那天喝酒的位置上,斟上满满的一杯酒,(崇敬 恭敬)地请他喝。朋友连连摆手说:“杯里有蛇,我不喝!”这时,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墙上的弓说明了原委,朋友豁然明白,眉头舒展,疾病顿时痊愈。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杯弓蛇影”,用来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有删改)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3】朋友得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其实这蛇是_________。乐广用____________的办法治好了朋友的病。这真是“心病还须________,解铃还须__________”。

【4】和“杯弓蛇影”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景阳冈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 ),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 ),(   )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大虫见( )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

1将下面的动词选填到文中的括号内。

扑 闪 掀 剪

2这一段文字是写____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画“﹏﹏﹏”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重点描写这一部分的用意是( )

A.介绍老虎有捕食绝技。

B.呼应前文,表示武松后悔了。

C.为文章增加趣味性。

D.从动作描写方面来表现老虎难打。

18、课外阅读。

逗你玩(节选)

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嫂(   )几件衣裳,让孩子机灵点,在门口看着,别让小偷偷去了。看见了小偷就喊她。

小孩就在门口看着,一动也不敢动。小偷过来了,看好几件衣服。“几岁了?”小孩说:“五岁了。”“叫嘛?”“小虎。”“小虎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咱俩一块玩吧。我叫逗你玩,我姓逗,叫逗你玩。小虎,你叫我。”“逗你玩。”“太好了。”这样叫了几句,小偷就过去把(  )子(  )下来。“妈妈,他拿咱褂子啦。”“谁呀?”“逗你玩。”“好好看着。”小偷又把裤子拽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裤子呢!”“谁呀?”“逗你玩。”“这孩子,一会我揍你!看着,别喊。”小偷一会把被单拿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被面子呢。”“谁呀?”“逗你玩。”“这孩子,你老不老实,一会儿我揍你。”

妈妈出门一( ),孩子还站着呢,一看衣服没了,“咱衣服呢?”“拿走了。”“谁拿走了?”“逗你玩。”还逗你玩呢!

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给加点字注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机灵—______

认识—______

3这是马三立先生的单口相声《逗你玩》的节选,文中的“逗你玩”是什么人?这段相声主要写了什么事?

___

4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逗你玩”,该怎么办?

___

19、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毛主席在花山

①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转移到了花山村。他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夜以继日为全中国解放事业操劳着。

②一天早晨,主席问警卫员:“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今天怎么没有了?”

③警卫员说:“报告主席,为不影响您工作,我和村长商量,要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去了。”

④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烟又放下了。“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而影响群众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看见村里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⑤“可这碾子一转,对您工作干扰太大。”

⑥“这怎么会呢?多年的战争生活,我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这样吧,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碾米。”

⑦“是。”

⑧“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⑨“知道了,主席。”他走出小院,碰上村长正和一个端簸箕的大娘说话。警卫员问:“村长,大娘是要去花椒树下推碾子吧?

⑩“不,俺去西头。”大娘说着就要走。警卫员忙向村长、大娘再三解释,说首长让他请乡亲们来花椒树下碾米。村长答应了,并告诉大娘到花椒树下碾。

⑪大娘来到花椒树下。一会儿,陆续又来了几个老乡,碾台吱吱扭扭地转了起来。

⑫警卫员回来了,主席又对他说:“任务完成不错。还有一件事等你办。”主席拿起一筒茶说:“你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群众送去。”

⑬警卫员知道,这筒茶叶来之不易,主席一直没舍得喝。他为难了。主席说:“你想过吗?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我们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主席笑了。

⑭茶沏好了,警卫员拎着清香的茶水跟碾米的人说:“乡亲们,来喝茶吧。”开始,乡亲们不好意思,经他一动员就不拘束了。喝茶水对大山里的群众来说,是新鲜事。一位大叔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喝它顶什么用?”

⑮这时,毛主席来了。乡亲们纷纷跟主席打招呼。主席笑着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主席给乡亲们讲喝茶的好处,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了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

⑯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主席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动作很娴熟。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咱们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夜以继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事情发展 D.游览顺序

3读短文,想一想: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______________ 第二个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完成下面练习。

(1)读第④自然段,完成旁边的批注。

(2)读第⑥和自然段中毛主席讲的话,从中可以感受到主席________________。

(3)读第自然段,表现毛主席推碾子动作“娴熟”的词句是_______想象推碾子的情景,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还可联系《青山处处埋忠骨》,想一想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1)“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有哪些?把这个词语换成“别的近义词好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变换。(12分)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改成陈述句: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缩成最简的句子:  

(3)山洪咆哮着,从山谷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改成比喻句:

 

22、把反问句改称陈述句。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吓唬胆小鬼的,我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男孩子做到的事情,女孩子同样也可以做到。古时候就有一个花木兰呢!写一写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的故事。

她真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选取典型事例写下来。2.写作时中心要突出,表达的情感要真实。3.字数在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