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 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灿烂  增添  音符

B.吹佛  掠过  忘记

C.厕所  贫道  粉碎

D.摘要  黄瓜  堡垒

2、“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抽动了一下”这句话是对军长的(   )描写。

A.神态 B.动作 C.语言 D.心理

3、老将黄忠曾经用骄兵之计为刘备夺取?(  )

A. 天荡山   B. 荆州   C. 汉中   D. 徐州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未完成练习。

________设   力倦________ 汗如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缝 诸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给句子加标点。

蔺相如对他们说________诸位请想一想________廉将军和秦王比________谁厉害________他们说________当然秦王厉害________蔺相如说________秦王我都不怕________会怕廉将军吗________大家知道________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________就因为武有廉颇________文有蔺相如________如果我们俩闹不和________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________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________我所以避着廉将军________为的是我们赵国啊________ 

6、解释画横线字的意思

吾盾之  __________   弗能 __________

旁李 __________   溺而不 __________  

得兔 __________   株待兔__________

7、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填空。

(宛) ____   ____)   (____   ____

(其) ____   ____)   ____)   ____

(交) ____   (____   (____   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shuāi     jiāo                 fu                    zhàn                 jiǎo     wàn               zhī                                                           zhí     zi

( ) ( )( ) ( )( )( )( )( )

     hóu     long          fěn       shuā          shī     fu                 jué     huó            pài       tóu               bāo     fu          shǒu                      diǎn

( ) ( )(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母亲的爱

[美]苏珊妮·凯津

①我生长在一个小镇。从我家走着去那里的小学只要10分钟。

②我至今还记得,每天中午的铃声响起,我总是上气不接下气地冲回家。母亲总是站在楼梯的顶层,向下对我微笑。她的神态告诉我:在她心中,我是唯一重要的。对此,我终生感激。

③我永远忘不了发生在三年级时的一件小事。在校节目演出中,我被选为剧中的公主。母亲煞费苦心地陪我练台词。但不论我在家念得多么自如,一上台,每个词都从头脑中消失了。

④老师终于把我搁在一边。她解释说她已经为该剧设计了一个叙述者,要我担任。她的话是亲切婉转地说的,但仍然刺痛了我,特别是当我看到公主的角色由另一个姑娘扮演时。

⑤那天中午我回家时,没有告诉母亲发生了什么。但她很快觉察到我心神不安。她没有( )我们一起练台词,而是问我是不是想到院子里散散步。

⑥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中午。格架上的蔷薇藤正在变绿。高大的榆树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丛丛黄色的蒲公英钻出草地盛开,宛如一个画家用金色的染料在我们的风景画上涂抹过。

⑦我看到母亲漫不经心地在一丛蒲公英旁弯下“我打算挖掉这些草。”她边说边连根拔起一株蒲公英。“从现在起,我们只在这个院子里留蔷薇花。”

⑧“可是我喜欢蒲公英!”我表示( )。“一切花都是美丽的——蒲公英也是如此。”

⑨母亲严肃地看着“是的,每一朵花都以自己的方式给人以愉快,对吗?”她想了想问。我点点头,感到高兴,我赢了。“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公主,这并没有什么羞耻。这一点,对花来说是这样: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她补充说。

⑩相信她已经猜到了我的痛处,我开始大哭,告诉她发生的事。她听着,放心地笑了。

“你将是一个可爱的叙述者。”她提醒我,“叙述者角色同公主角色完全同样重要。

演出的那天夜里,我很紧张。开演前几分钟,老师走到我面前:“你母亲要我给你这个。”她说着递给我一朵蒲公英。它在茎上耷拉着,边已经开始卷了。只看它一眼,就知道母亲正在外边,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们那天中午的谈话,精神格外振奋。

演出结束后,我把那朵花带回家。母亲把它放在两张擦脸纸之间,小心地夹在一本词典中。母亲一边做一边笑着说,我们也许是唯一夹留这样花草的人。

多少年了,我常常回想起那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想起与母亲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我一直珍藏着那朵枯萎的蒲公英—那是母亲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1】选择合适的词,填到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只填序号)。

A.建议 B.异议 C.抗议

(1)她没有_______我们一起练台词,而是问我是不是想到院子里散散步。

(2)“可是我喜欢蒲公英!”我表示_______

【2】读读第⑧和第⑨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如此”的意思。

(1)一切花都是美丽的—蒲公英也是如此。“如此”指的是____________

(2)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如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⑥自然段的“春光明媚”找一个近义词,最贴切的是( )

A.春风化雨

B.春和景明

C.大地回春

【4】“在后来的几星期里,她不断鼓励我,我逐渐为自己担任这个角色感到自豪。中饭时间被用来念我的台词或者谈论演出时我将穿什么。”这段话应该插入到第______和第______自然段之间。

【5】母亲带我到院子里散步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

A.母亲想带我散散心,看看风景,忘记烦恼。

B.母亲借蒲公英让我自己去发现每一株花都有自己美的一面,从而让我明白叙述者角色同公主角色同样重要。鼓励我正视自己,学会自信。

C.母亲带我散步,告诉我蔷薇花和蒲公英一样美丽。

【6】照样子,写出你对文中“母亲”的感觉。

例:我认为,母亲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因为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她总是站在楼梯的顶层,向下对“我”微笑。

我认为,母亲是个_______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那天晚上,我在灯下写作业,妈妈在我旁边埋头补着衬衫。那是件很破旧的衬衫,领口卷曲着,袖口的布也磨破了。我知道,妈妈就两件衬衫,倒换着穿。她自己这样节省,为的是让我们能吃好、穿好、好好读书。望着妈妈消瘦的脸庞,我突然萌发了一个小小的念头,要为妈妈做一件小事。

第二天中午放学,我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校门正好有卖饼的,许多同学都纷纷涌过去。我忍不住把手伸向口袋,可一想起妈妈那件打着补丁的衬衫,便本能地缩回了手。

就这样,我攒起了钱,一分分,一角角地凑。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

一年过去了,终于等来了母亲的生日。当我把自己用零花钱给母亲买的一件天蓝色衬衫捧给她时,她先是一愣,随即一把把我楼到怀里:好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

我用行动证实自己长大了。长大的含义,其实并不复杂。

1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联系上下文写出渴望忍耐分别指什么?

   

2结合文章内容,写出长大的含义指的是什么?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很多表达手法,本文作者能够把刘伯承将军写得这样生动、传神,都运用了哪些表达手法,找一找,写一写。

 

 

5读完本文,你肯定深受感动,把你的感动写一写。

 

 

 

11、阅读课外短文《吃瓜子》,完成练习。

吃瓜子(节选)

丰子恺

发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消闲”法。要“消磨岁月”,除了抽鸦片以外,没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其所以最有效者,为了它具备三个条件:一、吃不厌;二、吃不饱;三、要剥壳。

俗语形容瓜子吃不厌,叫作“勿完勿歇”。为了它有一种非甜非咸的香味,能引逗人不断地要吃。想再吃一粒不吃了,但是嚼完吞下之后,口中余香不绝,不由你不再伸手向盆中或纸包里去摸。我们吃东西,凡一味甜的,或一味咸的,往往易于吃厌。只有非甜非咸的,可以久吃不厌。瓜子的百吃不厌,便是为此。有一位老于应酬的朋友告诉我一段吃瓜子的趣话:说他已养成了见瓜子就吃的习惯。有一次同朋友到戏馆里看戏,坐定之后,看见茶壶的旁边放着包打开的瓜子,便随手向包里掏取几粒,一面咬着,一面看戏。咬完了再取,取了再咬。如是数次,发见邻席的不相识的观剧者也来掏取,方才想起了这包瓜子的所有权。低声问他的朋友:“这包瓜子是你买来的么?”那朋友说:“不。”他才知道刚才是擅吃了人家的东西,便向邻座的人道歉。邻座的人很漂亮,付之一笑,索性正式地把瓜子请客了。由此可知瓜子这样东西,对中国人有非常的吸引力,不管三七二十一,见了瓜子就吃。

俗语形容瓜子吃不饱,叫作“吃三日三夜,长个屎尖头。”因为这东西分量微小,无论如何也吃不饱,连吃三日三夜,也不过多排泄一粒屎尖头。为消闲计,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倘分量大了,一吃就饱,时间就无法消磨。这与赈饥的粮食目的完全相反。赈饥的粮食求其吃得饱,消闲的粮食求其吃不饱。最好只尝滋味而不吞物质。最好越吃越饿,像罗马亡国之前所流行的“吐剂”一样,则开筵大嚼,醉饱之后,咬下瓜子可以再来开筵大嚼。一直把时间消磨下去。

要剥壳也是消闲食品的一个必要条件。倘没有壳,吃起来太便当,容易饱,时间就不能多多消磨了。一定要剥,而且剥的技术要有声有色,使它不像一种苦工,而像一种游戏,方才适合于有闲阶级的生活,可让他们愉快地把时间消磨下去。

具足以上三个利于消磨时间的条件的,在世间一切食物之中,想来想去,只有瓜子。所以我说发明吃瓜子的人是了不起的天才。而能尽量地享用瓜子的中国人,在消闲一道上,真是了不起的积极的实行家!试看粮食店、南货店里的瓜子的畅销,试看茶楼、酒店、家庭中满地的瓜子壳,便可想见中国人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消磨去的时间,每年统计起来为数一定可惊。将来此道发展起来,恐怕是全中国也可消灭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呢。

我本来见瓜子害怕,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

1瓜子吃不厌的原因是(  )。

A.瓜子的营养成分高 B.瓜子非甜非咸的香味

C.吃瓜子有益人体健康 D.可以消磨时光

2第2自然段中作者插入叙述朋友说的“吃瓜子的趣话”的目的是(  )。

A.强调作者的朋友喜欢吃瓜子。 B.说明作者朋友诚实。

C.说明邻座的人大方。 D.说明瓜子对国人的吸引力。

3文章的结构属于(  )。

A.总—分—总 B.分—总 C.并列 D.递进

4“最好越吃越饿,像罗马亡国之前所流行的‘吐剂’一样……”句中的“亡国”一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分析“试看粮食店、南货店里的瓜子的畅销,试看茶楼、酒店、家庭中满地的瓜子壳,……”在表达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作者更加害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一时,丫鬟们又都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送饭的来,玩了一回。紫juān jiān)笑道:“这一回的劲大,姑娘来放罢。”黛玉听说,用手帕duān diàn)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接过籰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剌剌响,登时籰子线尽。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请罢。”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器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日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籰子根下寸丝不留,咯噔一声jiāo  jiǎo)断, 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飖飖,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照样子,写词语

例:笑嘻嘻(ABB)            

例:飘飘摇摇(AABB)             

例:各式各样(ABAC)          

3“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把这个词语换成“飘飘荡荡”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一时,丫鬟们又都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送饭的来,玩了一回。紫鹃笑道:“这一回的劲大,姑娘来放罢。”①黛玉听说,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接过籰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剌剌响,登时籰子线尽。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请罢。”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器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日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②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籰子根下寸丝不留,咯噔一声铰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飖飖,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

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顺人物关系。(查一查,猜一猜,选一选)

李纨是林黛玉的(   ),紫鹃是林黛玉的(   )。

A.丫鬟 B.表嫂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对这个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黛玉用手帕垫着手这一细微的动作,说明了黛玉做事很细致

B.因为风筝线很细很有韧劲,我们仿佛可以看见黛玉作为一个千金小姐对娇嫩的手的爱护

C.表现了林黛玉生活很奢华,很浪费

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②,回答问题。

(1)这个句子描写了紫鹃的________。(填序号)

A 语言 B 心理   C 动作

(2)有人说,《红楼梦》里对林黛玉最好的人就是紫鹃,请你结合画横线的句子②谈谈为什么这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毛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春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紫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内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朝鲜方面对安葬毛岸英遗体的意见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最后的决定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 )

A.说明毛泽东是个爱儿子的好父亲。

B.说明毛泽东是为朝鲜人民着想的国际主义战士。

C.说明毛泽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

D.说明毛泽东具有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伟大胸怀。

15、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两旁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将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写下来。

2由画“﹏﹏”的句子你能想到下面哪个成语?   (   )

A.目不暇接 B.眼花缭乱

3选文围绕“_____”一句来进行叙述,采用了_____的结构方式。

4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   )(多选)

A.行船的速度极快。 B.在极窄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地穿过。

C.能做急转弯。 D.来往船只很多。

5选文侧重的是   描写。  (    )

A.静态 B.动态 C.动静结合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昆虫记(节选)

①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雌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②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③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观察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④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一个小怪物。

1短文节选自《昆虫记》,作者是__国昆虫学家___。我们曾学过他写的一篇课文《_______》。

2短文是按___顺序记叙了蟋蟀出世的过程。细读第①③④自然段,请将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母虫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视觉器官的大圆点→___→卵壳里面小蟋蟀身体分节→____→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从法布尔观察产卵的过程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的人。

3短文第①自然段大量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举例子

4短文第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

A.介绍蟋蟀卵的孵化过程 B.详细介绍蟋蟀卵的外形结构

C.介绍蟋蟀卵拱形顶帽的作用 D.介绍蟋蟀卵顶部有一个规则的圆孔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dǎo shòu)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huā huá)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lóng lǒng)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用“√”给短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从容不迫______)   笔直______)   喧闹______

3“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这句话比喻贴切,生动形象,把“小艇”的样子比作______________,介绍小艇行动时,又把小艇比作______________,突出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半夜威尼斯的______________

18、凭着一颗火热的心

  1970年春天,张海迪随着下放的父母,来到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

  她多想迈开双腿,扑向那翠绿欲流的万顷麦田,劳动时,让汗水流进泥土,去滋养那饱鼓鼓的麦粒。但是,她不能!她只能一个人坐在轮椅上,或躺在床上,留在静寂的小院里。有时不免黯然泪下……

  有一天,跟海迪比邻而居的一位大娘半边脸肿了,原来她牙疼病又犯了。又有一天,村里一个孩子病了,没多久却死了。海迪真想去探望患病的大娘和失去孩子的家长。

  我能不能帮助乡亲们干一点什么呢?十五岁的海迪想。

  她请求爸爸买来一盒银针,一本《针灸学》,一本《人体解剖学》。

  张海迪不管父母的劝说和医生的警告,总是日夜苦读,把两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她擎起一枚银针,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又在自己躯体上那尚有感觉的部位进行试验。

  仅仅三个月后,她可以用银针为病人治病了。耿其之大爷半身瘫痪,六年不会说话,她给治好了;王怀栋患了神经性肌肉萎缩,连一只吃饭的匙子都端不起来,她给治愈了;一个叫小宝的六岁男孩,站都站不起来,经她数百次针灸,小宝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了。

  一个瘫痪的小姑娘,要给病人扎针并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当海迪给病人治病时,上身的重量就全部压向那病残的腰部和臀部。时间一长,人就受不了,只得把右肋骨压在轮椅的扶手上。几年下来,她变得左臂细,右臂粗,脊椎骨也弯得变了形。

  但海迪的内心是欣慰的。数年来,她共治疗了一万多人次。她是个瘫痪的小姑娘,就凭着一颗火热的心,用一根小小的银针,给周围的乡亲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黯然泪下:

(2)填空。

张海迪有时不免黯然泪下的原因是(   )。

仅仅三个月后,她可以用银针为病人治病了。说明(  )。

张海迪给病人治病扎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原因是(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滋养(     探望(     警告(     简单(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静寂(     火热(     温暖(     欢乐(  

 

19、阅读理解

先回来的鸟儿在林内不停地鸣叫  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 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女儿 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 边飞边鸣 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 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1给这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2解释词语

(1)见闻: _____________

(2)会合: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线画出实实在在的描写,用   画出作者的联想。

4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形容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我会按要求写句子。(13分)

(1)我们不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改为反问句)

(2)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改为字句)

 

21、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捐出70元钱。 能帮助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自己干活来攒够2000元,实在是太困难了。 瑞恩并没有放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缩写句子)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陈述句)

 

3外婆讲故事。(扩句)

 

4只有善于调查研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用划线的关联词语造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我们每天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学校里的老师、同学、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认真工作的清洁工阿姨和朝九晚五努力工作的公务员。请你选择一个人写下来。

要求:

1.自拟题目。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具体表现人物的特点。

3.字数在200字左右。(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