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经典诵读: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秃鹤的父亲给秃鹤擦(   )让秃鹤长出头发。

A. B.茶叶 C. D.土豆

2桑桑用了(   )做成渔网。

A.被单 B.蚊帐 C.袋子 D.衣服

3当桑桑穿着棉衣棉裤出风头的时候,秃鹤却(   )抢了他风头。

A.穿着新衣 B.骑着车子 C.戴着白帽 D.戴着草环

4油麻地小学因为(   )没有拿到会操第一。

A.桑桑 B.杜小康 C.纸月 D.秃鹤

5秃鹤所在的小村子,是个种了许多(   )的小村子。

A.枫树 B.杏树 C.梨树 D.桃树

6秃鹤的光头从(   )年级开始不让人家摸。

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四年级

7小说第一、二、三、六、七章的小标题共同的特点是都有(  

A.地名 B.事情 C.象征物 D.人名

8桑桑得了(   )病。

A.大脖子病 B.鼠疮 C.癌症 D.淋巴瘤

9《草房子》曾获过( )奖。

A.冰心文学奖 B.国家图书奖 C.中宣部“五个”

D.台湾《民生报》、《国语日报》等联合颁发的最佳读物奖

10油麻地人对(   )有这样的评价——“嘴里叼根屎橛子,那根麻花都不换”。

A.汇操 B.新学期小组活动 C.文艺会演 D.与细马打架

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举例子)

B.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列数字)

C.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作比较)

D.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打比方)

3、做出选择。(选择正确的解释。)

1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是因为:(   )

A. 陈小龙在外国举目无亲,所以把中国大使馆当成自己的家。

B. 中国大使馆使他心里充满了感激,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C. 陈小龙侨居国外,但根在中国。

2陈小龙说要把自己的信当成一把钥匙的意思是:(   )

A. 这封信是开门的特殊工具

B. 大使馆工作人员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使他明白了自己和祖国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封信表明他要为国出力。

C. 以后有了困难还可以找大使馆帮忙,这封信是见证。

4、根据题目“我最感恩的一个人”选择正确的答案。

【1】本文应写成( )为主的文章。

A.记人

B.叙事

C.写景

D.状物

【2】本文应重点抓住( )

A.景物进行描写,从而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

B.人物的特点和事迹来写,从而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C.事物的特征来写,从而说明事物的本质。

D.人物的外貌特点,从而让大家都认识他。

5、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爸爸和叔叔在地方见面。(  )

A. 年岁大 B. 对某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C. 原来的 D. 很,甚

2老师的话意味长。(  )

A. 距离大 B. 深度大

C. 深奥 D. 深刻

3猫的叫声变化多(  )

A. 用手平拿着 B. 规矩;正

C. 东西的一头 D. 方面;项目

6、下面四组词语中含有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千里马 领头羊 铁公鸡 变色龙

B.慷慨 和蔼 临危不惧 彬彬有礼

C.静谧 肥沃 鸡犬相闻 车水马龙

D.悬梁刺股 铁杵成针 凿壁偷光 手不释卷

7、下列词语所描绘的情景不同于其他两个的是( )

A.炊烟袅袅

B.依山傍水

C.高楼林立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2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    )

3就让黄河这样破坏我们的幸福生活吗?不(    )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先将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江畔独步寻花

__________________,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__________________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

3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桃花之美的______之情,也流露出诗人______的心绪。(  )(填序号)

A.厌恶 开心自在 B.欣悦 无奈、哀愁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生物的“睡眠”

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夏天的傍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高忽低地飞翔。它们干什么来了?逮蚊子、逮夜蛾一类的昆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什么吃的也没有了,怎么办呢?是躺着等死,还是像大雁、燕子这些候鸟那样千里迢迢,飞到温暖的南方去?不,都不是。蝙蝠采取“睡眠”的办法来对待绝粮。

冬天来临之前,蝙蝠三五成群地找个偏僻、昏暗,可以躲避风寒的山洞或屋檐进行集体睡眠。它们睡觉的方式很特别,既不是躺在床上,也不是蹲在洞里,而是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它们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哩。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呵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蝙蝠睡大觉是在冬天,所以叫“冬眠”。不但蝙蝠爱睡大觉,善于“金蝉脱壳”的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事哩!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就怪了!

海参吃海底的虫子——浮游生物。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原来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生活,海底再也没有海参赖以生存的虫子了。那怎么办呢?海参只会在海底蠕动,不会游泳浮上海面,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一般来说,要睡上四五个月。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逼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海参的“粮食”来了,于是它们醒过来了。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是在夏天,所以叫“夏眠”。

  蜗牛这种动物更有意思了,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的时候,它要“冬眠”;夏天不下雨,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20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20个月。等到天气暖了又下雨,蜗牛才推开大门,缓缓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哟,这么说来,蜗牛真称

得上“瞌睡大王”了!

1文中介绍的既会“冬眠”又会“夏眠”的动物是(  )。

A.蝙蝠 B.海参 C.蜗牛 D.青蛙

2海参和蝙蝠一般一睡就是(  )。

A.半年 B.一年 C.20个月 D.四五个月

3海参的“粮食”是(  )。

A.海底的虫子 B.蚊子和夜蛾 C.海蛇 D.大鱼

4蝙蝠睡觉的方式是(  )。

A.躺在干净的树上睡觉。

B.蹲在黑乎乎的洞里睡觉。

C.独自躺在偏僻昏暗的山洞里、屋檐下睡觉。

D.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和大雁、燕子一样是候鸟。

B.蝙蝠为了躲避干旱而“睡大觉”。

C.到了春天蝙蝠就会醒来,开始活动。

D.海参“夏眠”是因为夏天海底比海面冷很多,它们受不了寒冷。

6短文告诉我们,这些动物休息是为了(  )。

A.偷懒 B.躲避天敌

C.生存 D.繁衍后代

7为什么称蜗牛为“瞌睡大王”?请结合短文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题。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一天下班以后,研究员们都走了,只有白发苍苍、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先生还在实验室里,细心地观察锁在笼子里的南美洲毒蛇。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小小的脑袋不时地抬起来,细细的舌头不时伸出嘴外,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施密特先生却一点也不害怕,观察它的外形、特点和当地的蛇种进行比较,他抓住蛇的头把它拿出来,用一种小针扎进它的皮肤,准备取一些血来化验。突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凶猛的蛇乘施密特先生不注意,咬伤了他,殷红的鲜血从伤口流了出来,施密特先生拼尽全力把蛇捉住,重新放进笼子里,锁了。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不时地疼,他抓起身旁的电话机,却打不通,身边也没有人,他想:“完了,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他的头脑十分清醒,他找到一些绷带,把伤口包好。拿出实验记录本。“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试验记录下来。”他把体温表夹在腋下,抬手看看手表,把每一分每一秒的感觉详尽地写下来,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体温很快升到了39.5……胃剧痛……”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流淌着,脸上的肌肉不断抽动,他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燥热,想喝口水,脸色很白,突然,他什么也听不见了,耳朵里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出噪声,但他还是顽强地记录着“睁开眼时,眼皮疼……快4个小时了……”时间啊!你慢些走,让博士先生完成他最后一个实验,实现他的心愿;不!时间你快些走,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要受痛苦的折磨。时间依然那样不紧不慢地走着,老人的伤口、鼻、嘴开始淌出血来,染红了白色的衣服,滴在实验报告上。“我已经看不见体温表了,情况十分严重……血从鼻子和嘴里淌出来,疼痛消失了,软弱无力,我想开始脑充血了……”在他被咬伤5个小时以后,这位可敬的老人去世了,他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实验结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科学事业又贡献了一份力量。

卡尔·施密特博士虽然逝世了,但他的名字在科学之坛上永放光辉,他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恐惧_____ 清醒_____

详细_____ 珍贵_____

【2】找出文章中描写南美洲毒蛇外形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并指出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卡尔·施密特博士被咬后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卡尔·施密特博士身上学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有机会,你想对卡尔·施密特博士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一)《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回答问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1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恐龙的庞大家族。

2默读短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至少写2个)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划线字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片段,完成练习。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片段中的“假说”是指( )

A.恐龙和鸟类骨骼结构相似

B.恐龙长有羽毛

C.鸟类起源于恐龙

【2】片段是怎样介绍研究过程的,填一填。

【3】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写在片段右边空白处。

我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解决方法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①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A着,B着,C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②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

③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④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⑤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船长又叫道。

⑦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 浸没)了。

⑧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沉没 浸没)了。

⑨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⑩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1】“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一句中的“这样”指代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正确词语下面打对号,在选文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A.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

【3】概括第⑩~节的中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哈尔威船长的高贵品质,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写,休现了船长_____________,第⑨小节开头是一个浮雕式的特写镜头:“哈尔威船长……犹如铁铸,纹丝不动”,这里的描写突现了船长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片段中的最后四个段落应用怎样的语调朗读?_____________“凝视”中包含了人们的哪些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满月的小猫不是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在摇晃。(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谁怎么呼唤。它不肯回来。(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病句。

1.语文对我产生了兴趣。______________

2.大街两旁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飘扬。______________

3.他大概用了一小时左右做完了作业。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中国最早的诗歌来自于两千多年的前《论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这段话有两处错误,请进行修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十分非常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印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表达与交流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有值得赞美的人。请你借鉴本单元课文通过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特点的写法,写写你身边具有优秀品质的人。题目自拟。注意要通过完整、具体的情节来塑造人物。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