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雄心状志 融为一体 B. 多资多彩 拨地而起 C. 疲惫不堪 响彻云霄
2、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打比方)
B.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作比较)
C.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比喻)
3、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供养(ɡōnɡ) 重荷(hè) 倔强(jiànɡ) 枝折花落(zhé)
B.蜿蜒(yán) 机械(xiè) 崭新(zhǎn) 一声不吭(kēnɡ)
C.士卒(zhú) 效率(lǜ) 慰藉(jí) 无比硕大(shuò)
4、有一种叫做“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这句话在介绍时用了( )方法。
A.打比方
B.作比较
C.列数字
5、下面错乱的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太阳落山,金黄色的余光照在小溪上给小溪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柳树默默地注视着小溪,陪伴着小溪安然入睡。
②溪水也很清,清得能看见水里的沙石。
③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溪,溪边开满了野花。
④我爱这条无名小溪,我更爱给我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家乡。
⑤溪水很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 绿树、绿草染过似的。
⑥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⑦黄昏,红霞满天,小溪边出奇的静,听不到一点儿吵闹声,只看到一缕缕炊烟从村中各个房子上升起。
⑧要说在什么时候看小溪是最美的话,莫过于在黄昏的时候了。
A.④③⑧⑦①⑤②⑥ B.⑥③⑧⑦①⑤②④
C.⑥③⑤②⑧⑦①④ D.⑥⑧⑦①③⑤②④
6、下面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严峻 甜密 汤圆 一丝不苟
B.分辩 窟窿 允许 焦燥不安
C.凶狠 呼啸 蔬菜 程门立雪
D.陡峭 芙蓉 晌午 惊慌失错
7、关于“宝葫芦”,下列说法与课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人们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就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B.“我”认为得到宝葫芦的人都是非常幸福的。
C.“我”一遇到困难,就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D.有了宝葫芦,“我”就可以不用写作业,不用上学,以后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了。
8、照样子,写词语。
1.毛绒绒(ABB式)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干净(AABB式)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咯吱咯吱(拟声词)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9、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繁星(七一)
冰心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节选)
管桦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上面的诗歌和歌词,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母亲对孩子(______)和孩子对母亲(______)。
A.深深的依恋 B.深深的爱 C.殷切的期望 D.深深的歉意
【2】对《繁星(七一)》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有( )
A.形容这样的回忆非常多,像潮水一样漫上来,使作者整个人都沉浸在这样的回忆之中。
B.形容这样的回忆给作者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永远不会模糊、消失。
C.从中能够感受到人的回忆是非常珍贵却又非常容易消失的。
D.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永不磨灭”“轻而易举”等。
【3】《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写出了它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右面两幅图,图(______)对应《繁星(七一)》,图(______)对应《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填序号)
①②
【5】你有怎样永不漫灭的回忆?仿照《繁星(七一)》中“ ”的部分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海上日出(节选)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转瞬间—( ) 重担—( )
【2】太阳出来时,颜色经过了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采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
【4】你能用一句话来夸赞这美丽的景象吗?
______________
11、白公鹅
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儿污泥。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当白鹅在浅水滩里挺直身子、扇动起两只长长的有力的翅膀时,水面上便泛起层层涟漪,岸边的芦苇也会沙沙作响。
这只白鹅在整片河湾里最引人注目。它过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青草茂密的河岸属于它,水边最洁净的沙滩也属于它。
可最糟糕的是,白鹅把我下了鱼饵的一片水面,也划为自己的地盘。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有时它率领一伙公鹅横成一排,直奔鱼竿,而且还要赖在那里;有时它们在河对岸洗澡,大声叫唤,拍打翅膀互相嬉戏。要不,它就与邻近的鹅群来上一场厮打,弄得满河里漂浮着撕咬下来的乱羽。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1】根据文段内容填写四字词语。
(1)白公鹅走起路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公鹅在整片河湾里过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从白公鹅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方面表现了它________的特点。
【3】下面对《白鹅》和《白公鹅》这两篇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课文都是先概括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
B.两篇课文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两篇课文都运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D.两篇课文的叙述语气一样,都带有嘲讽,表达作者的不喜欢。
12、阅读与理解。
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麦子黄黄的,豆荚青青的,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成熟的麦子和豆荚的清香。
那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我们变得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常常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那些细细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蚱蜢,不停地蹦着跳着。
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脚走在软绵绵、油光光的泥土上,冷不丁有软泥从脚趾缝儿里冒出来,真舒服。折一根韧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一吹,鞭子一挥,鸭子蹒跚地迈开步子,羊儿撇着欢儿向前跑去。
我们跟着鸭子、羊儿后面开步走。不知是谁想了个好办法,把竹篮挂在小山羊的角上,山羊走哇走,竹篮晃啊晃。我们看了真欢喜!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去,那里的蚯蚓、螺蛳、青蛙最多;把羊儿牵到河边去,那里的青草地真大,草儿真嫩。
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沟沿儿上、豆地里。扯上几把鲜嫩的青草,放进竹篮。想到日后剪兔毛的情景,我们禁不住咧开嘴巴笑了。
忙完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咕地叫起来。别愁。我们自有办法。皮皮摘来嫩豆荚,小梅从自家的竹园里掰了几根竹笋。青青的家最近,他拿来铁锅和米。嘿,我们自己做饭吃!我和春芳插不上手,就去垄沟里捉泥鳅。捉住泥鳅,洗净了,丢进饭锅里。米饭还没煮好。我们已经被锅里的香味馋得直流口水了。
吃饱了,我们也乏了,随意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麦地,一片片豆儿地,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儿……
【1】给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
A.初春的田野
B.麦子熟了
C.麦子熟的时候
【2】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田野 韧韧的______
娴静地______小心翼翼地______
【3】短文第1自然段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初夏田野的______之情。
【4】写出短文第7自然段画“ ”的句子中表示“我们”的动作的词语,再仿写一个句子,用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连续动作。
词语:______ ______ ______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么理解“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这句话的意思的?
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回答问题
一位老人一边埋头走路,一边思考着什么。他留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深褐色的眼睛限在眼窝里。
【1】从面貌上看,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老人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儿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平时很少有时间来照顾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除通过外貌描写爱因斯坦的不拘小节,另外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雕塑一般的姿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的名言。自然,人在弥留之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姿势,越细品,越意味深长。
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我认为是化学家卜拉克的姿势。
卜拉克是因心脏病猝发突然去世的,死时手中端着满满一杯牛奶。令人惊奇的是,那杯子端得极其平稳,里面的牛奶居然一滴也不曾泼洒出来——他就这么稳稳当当地坐着,从从容容,一如雕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化学家有个超越凡人的“绝对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做化学实验时,总是把盛放化学药剂的器皿端得平衡至极。于是,他的死有了一个堪称天下第一的姿势。
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
那是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当人们扑灭大火后,突然惊呆了,因为他们发现:一位母亲虽然已被大火活活烧死,但她却镇静地保持着一个极稳妥的姿势——紧紧地蜷曲着上肢!果然,她被烧死了,怀抱中的孩子依然活着。显然,正是因为她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这个姿势,才硬是在熊熊烈火中护住了她的孩子!
面对着这个最能象征母爱的雕塑般的姿势,消防队员潸然泪下。
再试想,人在弥留之际的姿势尚且如此引人关注,何况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是的,人总是有姿势。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
那么你呢?你的姿势是挺拔如松,还是颓然如泥?
这,你想过吗?
【1】先给带点字注音,再解释词语意思。
猝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潸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昭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反义词。
挺拔如松________ 重于泰山________ 站有站相________
【3】“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为什么不用“母亲的姿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说:“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这句话怎么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上面的理解,我们说化学家雕塑般的姿势昭示着对化学实验的_________,母亲的“姿势”则是___________
【6】下面词语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惊心动魄”是形容母爱的姿势使人感受至深,震动大。
B.“义无反顾”表现出母亲不因大火烧身而退缩的精神。
C.“潸然泪下”反映消防官兵为母爱的姿势而悲痛的心情。
15、思考并回答
(1)老人那“一千根弦”背后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间艺人为什么要把无字药方传给徒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金鱼缸里有许许多多无数的金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画的青年具有顽固的毅力。
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一段话。
有一天上课时。我忽然觉得肚子痛得直不起腰。老师问明了情况,背我立即到医院;晚上,老师又冒雨敢到我家来关怀我。我怕当误了学习,急得哭了。老师又亲切地安慰我,“别着急,等你身体好了,我会给你补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有4处)。
李娟同学学习很可苦,常常收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在“六一”庆祝大会上,她被评为“十佳少年”的光荣称号。
______________
19、习作与表达
根据要求写一篇习作。
题目: 我想________________
要求:
1、 可以写你想说的心里话,想做的事情,想念的人,想去的地方,想拥有、想发明的东西......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要求写出你为什么这样想。
2、 写的时候,把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你所积累的好词佳句。3、把题目补充完整。4、字数不少于350字。